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河间歌诗,河北省河间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间歌诗是汉代以来河北民间口头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当代《诗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间歌诗流传于河间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的冀中平原腹地,因位于滹沱、中堡二河之间而得名(另一说为九河之间)。河间歌诗以二胡、古筝等乐器伴奏,自娱自乐。
Ⅱ 我国物遗多少非遗多少
截止2016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372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2006年、2008年和2011年、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006年5月20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2008年6月14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3、2011年6月10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
4、2014年7月16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53项)。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扩展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Ⅲ 我国4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
我国目前共有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7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项优秀实践名册,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多少扩展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但在当今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
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Ⅳ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艺术形态之一。在中国,剪纸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Ⅳ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一、缂丝简介: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Ⅵ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等。
1、缂丝
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其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
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
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有昆曲、古琴艺术、端午节、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2020年12月,随着“太极拳”和“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的申遗成功,中国已有42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位居世界第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众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 表演艺术;
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 传统手工艺。
Ⅷ 中国到目前有多少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Ⅸ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2、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等等。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指是没有具体实物,比如兵马俑、长城、洞庭湖这些都是实物,由实物产生的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文化,就是物质文化。这个物件官方称呼,就是文物。而非物质文化,并没有一件闻名海外或者国内的文物。
有以下分类:
民间文学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杂技与竞技 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 民俗。同样是只有中国有,或者具备独特的中国风格,但是历史上又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或者物件,都叫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