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良渚文化遗址的介绍
良渚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城北18公里处余杭区良渚镇。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1936年发现的良渚遗址,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聚居的地方。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5300-4500年左右。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良渚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琮、璧一类玉器数量之多和工艺之精,为同时代其他文化所未见。石器磨制精致,新出现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刀、“耘田器”、半月形刀、镰和阶形有段锛等器形。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同马家浜文化、马桥文化一样,其考古地点分布于太湖周围地区。
2. 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你震撼的地方是什么
我认为良渚古城遗址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是城市的布局三重向心式的结构,在之后的几千年的都城都有这样设计良渚还是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规模最大的,拥有最完善水利系统的,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钺文。
3. 良渚文化指的是什么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
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
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良渚文化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他们又是如何雕琢的?其中有许多谜等待解答。
有人说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原因。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可以证实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把玉当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礼仪。
贵族、土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是比附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出于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如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是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壁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是用于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主要是因为装饰,还是因为祭祀尚不能明确,不过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
1982年,在江苏省溧阳小梅岭发现透闪石软玉矿藏,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太硬度在5.5-6度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与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这一发现兴奋了考古学术界,专家们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以确定是就地取材,而非远地转运,有关玉料来源这一重要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但是位于浙江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遗址出土玉器数量的总和,其所需的玉料也应是良渚文化圈内量最多的,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从江苏小梅岭运来的吗?在良渚遗址群内至今没有发现矿藏的同时,不少专家仍坚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来自附件的地区已被遗忘的古矿床”。这一推测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愿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一推断
4. 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意义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新石器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300─4000年
,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余杭市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发掘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课题,它关系到国家的起源。良渚城
柱形玉器
新石器时代良渚墙的发现让人更加确信中华文明至少诞生于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誉为“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史前文明的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员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万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遗址的核心区域被发现。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等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同时代中国最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发现的,可称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延续上千年后突然消失了,后来有学者认为这是过度依赖单一粮食作物稻谷造成的。[2]但若是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前述观点显然并不能成立。因为在此之后的马桥文明尽管在文化层面上与良渚时期差异甚大,可这两个时期的同地居民却令人出乎意料的拥有着完全一致的独特遗传结构,所以较大可能性的排除了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劫难。并进一步以此来判断,其文明程度在末期的急遽衰退更有可能是由人文因素所造成的,例如遭受到同一时期境外不同文明的毁灭性入侵及征服,从而致使当地的原有文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5.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普通人参观古城遗址应该具备哪些知识才能看的懂
我们很多人出去游玩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以走马观花的形式,拍拍照片,根本不去了解它深层次的含义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没有灵魂的游玩方式。特别是当我们参观一些古城遗址的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去掌握一些专业的知识,以便更好的去了解她,去认识她。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怎么去保护她?因为现在很多人对遗址的保护意识很薄弱,他们会觉得这是不重要的东西,其实不然,它是我们文化的象征和意义,是祖国的瑰宝。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要在现场对那些参观的人去宣扬这种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古城遗址是需要保护的。
6. 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世界遗产了,你觉得良渚古城遗址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最吸引人的应该是良渚水坝,在五千年以前我国就有了非常完善和复杂的水利系统,不仅可以泄洪还可以蓄水。
7. 良渚文化有哪些特色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一支重要文化,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东到舟山群岛,西达宁镇一线,南从宁绍平原,北至苏北地区的良渚文化玉殓葬原始风貌,展现了良渚先民以其卓越超群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震惊世界的玉文化千秋伟业。
良渚遗址是指包括良渚、安溪、长命、北湖4个乡在内的大型史前遗址群,有大小遗址40余处。昀具代表性的还是良渚遗址中的大型祭坛遗址。反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位于杭州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在6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墓葬11座,这些古墓全部位于一座人工堆筑的“高台土冢”之上。
冢内玉器不但数量大,而且质量高,其中更有具王权意义的器物,在国内无有出其右者,共有玉器1100余件(套)。
若以单件计算,随葬器件总数竟达3200余件,平均每墓有300件之多。这种盛况不但在全国新石器时期墓葬中难得一见,即使在良渚遗址的墓葬群中也属翘楚。
这些玉器的品种为:玉璧5件、玉琮21件、玉钺5组、玉璜4件、玉镯12件、玉带钩3件、冠形饰9件、锥形饰73件、圆牌形饰131件、镶插端饰19件。
此外还有七状器、杖端饰、串控制合管,单品种有竹节形管、束腰彩管、鼓形人珠、小珠、束腰形珠、球形珠、小圆形珠;坠饰有球形管;串縀饰有鸟4件、鱼1件、龟1件、蝉1件。此外还有镶嵌件。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玉器皆用软玉琢成,色泽多样,打磨光洁,可谓尽皆上品。
良渚文化早期玉器品种还不算很多,玉面朴素,造型也相对简单。良渚中期以后玉器品种极为丰富,造型纹样复杂多变,神权及王权意识更加突出。如良渚玉斧,扁平梯形,下端为圆形,斧刃部有固定用孔,造型非常完美。边缘皆成平圆形,朴素无华,以玉质之美冲击人们的视觉感官。
良渚玉璧也有乳黄、淡红、褐红、灰白、淡绿、黄褐、黑褐各种颜色。昀大者直径26厘米,孔径3.6厘米,加之大多打磨光亮,使玉之美色尽现。
玉琮在良渚玉器中数量很多,全部用透闪石软玉琢制,造型分迹式短筒形和内圆外方柱体形。外壁或饰以形象背面纹或雕琢象征背面纹。良渚玉器雕琢的精细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加寺墩遗址一件玉琮,被誉为“史前玉器的代表作品”。该琮高7.2厘米、射径8.5厘米至6.7厘米,孔径6.8厘米至6.7厘米。
单说在其形象面效的周围雕琢了许多极其细密的云纹、雷纹,这
些纹样由弧形的、细小的短直线组成,一个0.2厘米的圆竟由七八个小的直线衔接而成,一条0.2厘米至0.3厘米的直线也以数点相联而成刻纹,昀细的仅0.07厘米,堪称鬼斧神工之作。还有一件被誉为“玉琮王”的,高8.8厘米,射径17.1至17.6厘米,孔径4.9厘米。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此外,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
琮体四面中间由约5厘米宽的直槽一分为二,由横槽分为4节。这件玉琮重约6500克,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是一种用来祭祀地神的礼器。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圆象征着天,方象征着地,琮具有方圆,正是象征天地的贯穿。在当时,每当丰收或祭日时,就举行隆重的祭祀典礼,良渚先民就用它来与天地神灵沟通。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这些玉器创作,反映墓葬的规格相当高,从这批出土玉器的用途和象征意义上,可推知墓主所掌握的神权、军事统帅权、氏族领导权和大量财富的支配权。
8. 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良渚文化是什么
良渚文化是以杭州余杭的良渚遗址为代表的一处新石器晚期文明,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极广,包括长江下游太湖流域36500平方千米的区域面积,但良渚遗址就是良渚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
9. 杭州市良渚国家遗址公园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西北郊良渚、瓶窑两镇,是良渚文化中心遗址,现已发现遗址点135处,保护范围约42平方公里。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考古遗址之一,在东方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遗址公园不同于普通的公园,它是一个保护、利用、开发和展示文化遗迹的综合工程,良渚国家遗址公园2009年6月12日正式动工开建,预计在2016年前建成。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在余杭境内的104国道以北、东苕溪以南、瓶窑镇华兴路以东、良渚镇长安路以西的25平方公里地域范围。遗址公园建设将以莫角山良渚古城为核心,包含反山、汇观山、塘山、瑶山等文化遗址,通过遗址现场的剖面展示、复原展示等形式,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大众化良渚文化认知体系。
查看更多有关于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10. 长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至4000,是一个以陶器为主也有较少玉器的新时期中晚期文化,良渚文化因为最开始被发现在良渚,于是被命名为良渚文化。该文化遗址是长江流域出现的最大的文化遗址,跨越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出土了大批的玉器,包括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等,还有各种出土陶器也十分精美。
高城墩遗址作为长江沿岸最大的良渚文化遗址,不仅使人们发掘了大量的精美文物,也间接证明了良渚文化,不仅仅只有一个建筑中心的特点,高城墩也成为中国现代发现的最重要文化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