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时事文化热点有哪些
国考时事热点关注-文化篇
十大热点之文化篇
一、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
(一)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拍品预展2009年2月21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拉开帷幕。在此次拍卖会上被拍卖的艺术精品悉数展出,其中包括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着名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中国政府强调,鼠首和兔首铜像是在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贵文物,理应归还中国。
(二)2009年9月28日,经过精心设计修缮一新的北京前门大街正式开市。前门大街经过5年时间的改造,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下第一街”的风貌。目前,前门大街共完成签约商户100多家,汇集了全聚德、周大福、都一处等知名老字号和爱慕、美邦、李宁等民族自主品牌,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也纷纷入驻。
(三)以“多彩民族文化·人类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6月1日在成都开幕。国内外专家将在主题为“灾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论坛上,探讨应对灾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并形成《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都共识》。
(四)2009年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日”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五)中国山西省五台山6月26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决定是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出的。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38个。
二、上海世博会
2009年5月1日,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周年暨计时牌启动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㈡ 当前热点文化是什么
开放
㈢ 现在的文化现象有哪些如图第一个问题的话也麻烦举个例子。
文化现象包含三个方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式文化。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比如人们的饮食习惯、穿着习惯、表达方式等,都可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现象多种多样,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某段时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
对于近代的文化现象,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局势,宗教文化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中国三教合一。
关于文化研究:
青少年文化研究是青少年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各青少年研究的专业刊物都刊发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同时,一些青少年文化现象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为我国青少年研究领域的重镇,对青少年文化方面的话题也多有关注。
2002年,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课题组,进行了以“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为题的调研,并于2003年出版了课题成果——《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对近些年的青少年流行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㈣ 文化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从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在思想观念中,有的往往只把文化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忽视其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没有将文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的总盘子和干部的考核指标,对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办法不多,现有政策法规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
(二)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就总体而言,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不完备,基层文化单位缺乏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这些仍然是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投入严重不足带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严重短缺,这与我国当前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结构性缺口。不同地区文化投入不平衡现象使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实现均等化。
(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任务更加紧迫。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处于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关键时期,进入了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阶段。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文化发展提供的新动力、新条件认识不足,束缚了改革的信心和决心。相当数量的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还游离于市场体制之外,造成合格市场主体的大量缺位。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壁垒,制约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的形成。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存在“散、小、弱、差”,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还没有与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
(四)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带来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任务更加紧迫。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传播方式迅猛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各种文化思潮、各种利益诉求及表达更为便捷。提高传播能力、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
(五)文化发展还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这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不同地区文化从业人员在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各类文化人才短缺的现象相当严重。基层文化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各艺术门类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仍需加大。熟悉市场经营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新兴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更为短缺。
㈤ 文化产业哪些领域是哪些
核心层
1.新闻服务
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4.文化艺术服务
相关层
5.网络文化服务
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7.其他文化服务
外围层
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
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销售
㈥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哪些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商品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 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
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人们接受人类存在的在象征意义上超越民族和无可改变的物质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许许多多的异域风情、珍禽异兽,国内外高水平的音乐会、运动会,过去无法亲临现场观看,现在则在影视中随处可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众文化
㈦ 特定文化领域有哪些
摘要 :02:53
㈧ 当代中国有哪些大众文化流行现象
文化建设变成文化产业的建设势不可挡。事实上,这不过是开端而已,远不是终结。虽然一些文化产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但整体而言依然具有许多困难。对此姑且不论,就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中国和西方如美国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但关键不是人们是否要坚持走文化产业的道路,而是人们如何走文化产业的道路。
目前的文化产业建设必须面对当前中国文化现状的种种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文化在不同方面的非均衡性发展。
首先是精英和大众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化精英在文化的消费方面无疑具有优越性。他们是大学教授、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文化专业人士,除了阅读哲学、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之外,还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出入美术馆、画廊、剧院等。与此不同,一般大众也许主要是消磨在电视机前,为各种节目特别是流行的电视剧所吸引,当然也有可能到歌舞厅去唱歌和跳舞。精英和大众文化的差异无疑是显着的,正如传统所说的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别。但现在的问题是,精英文化缺 少对于大众文化的引导,相反,大众文化往往借助于流行文化构成了对于精英文化的冲击。
其次是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距离。因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异常突出,所以在文化方面的差距特别触目惊心。城市的发展日益趋向现代化,但乡村的建设比较而言是落后的,甚至是停滞不前的。当城里人借助各种现代的技术如有线电视、互联网和各种先进的文化设施享受各种文化产品的时候,乡下人只能收看电视中的几个节目。也许乡土文化更多的是各种传统的节庆,婚丧嫁娶,还有麻将和赌博等。一个典型的城市和乡村文化的距离的范例是超级女声的比赛。当城市为此狂欢和痴迷的时候,乡村对此却极其冷淡和毫无兴趣。
最后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矛盾。当代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对世界封闭的国家,而是面向世界,以主动的姿态卷入了全球化的浪潮。这也导致中国当代的文化不仅保持了中华民族自身的,而且包容了世界的,其中主要是西方的。于是我们看到两种情形,一方面是儒家文化的复兴,如读经、尊孔和办国学院,另一方面则是基督教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引进,如最突出的是在青年大学生中基督教神学的介绍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接受。在一定范围内,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强势。一个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面对西方情人节的玫瑰、烛光、美酒和咖啡,中国富有浪漫、想象和诗意的七夕却被人遗忘,而且即使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美名,也激起不了那些痴男爱女的向望。
除上述所说的问题之外,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它们都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和必须解决的。但这种文化产业的非均衡性或者是非和谐的发展还不是当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最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文化本性受到了伤害。必须承认,文化的产业化从行政控制中解放出来,甚至从某种狭隘的政策、政治、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文化产业的发展自身却具有一个致命的危险,即文化在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时候,逐渐丧失文化自身的本性。在市场经济的游戏中,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因素有三个:虚无主义、技术主义和享乐主义。它们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种文化。
第一,虚无主义的文化。虚无主义主要否认人生和世界意义,也就是基础、目的和价值等。在当代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价值也就是儒家所主张的价值已经不再具有规定性,它至多只是一个文化遗产和遗迹。如传统的春节不仅是家人的团圆,而且也是对于天地的膜拜和对于祖宗的追思,但现在的春节却完全改变了其本性。在饥饿的岁月里,它是饱餐的时机,但在温饱的年代里,它几乎只是一个例行公式。人们不敬畏天地,但未必就崇拜上帝。如在西方的圣诞节,人们到教堂去赞美上帝,在家里和亲人相聚。但在中国的圣诞节,人们往往和朋友们狂欢。既不是天地,也不是上帝,而是各种体育和娱乐明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偶像。他们并不代表某种最高的原则,而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里第一,是名人。但最具时代特征的是各种类型的造星运动,它将一个非英雄变成英雄,如芙蓉姐姐。这些人物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虚无主义的明星。
第二、技术主义的文化。当代的各种文化只要它试图进入市场的话,那么它们都必须借助于技术,最主要是传媒技术、信息技术。例如广告就是极端情形。一种文化产品已经被技术处理过了,而广告对于这样一个技术化的文化产品还要进行再度技术处理。就技术方面而言,当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虚拟化。一个虚拟的文化产品所呈现的特性为:假的如同真的。因此人们生活在虚拟的世界里如同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一样。但这容易混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网络依赖症就是如此。正如人们依赖酒精和毒品所制造的麻醉和幻觉一样,网络依赖症就是对于虚拟世界的依赖。它无非表明,人被技术化了,人被技术所制造的虚拟世界所控制了。
第三,享乐主义的文化。当文化成为产品的时候,它就要提供给人消费。所谓消费就是满足人的欲望。人有各种欲望,有身体的,有社会的,还有精神的。但身体感官欲望的满足,亦即享乐,成为了消费最直接的形态。因此一些文化产品便直接或间接地将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原则。于是不仅所谓的娱乐文化,而且一般的文化也奉行这样的口号:娱乐至上,娱乐至死。更有甚者,有的文化产品为了刺激人们的欲望,诲淫诲盗,宣传色情和暴力。这种文化就不是一般的享乐主义了,而是假丑恶,是走向犯罪。
㈨ 十八大报告对文化领域发展趋势在哪些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正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而促进两者的融合,关键是准确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抓住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机遇,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化科技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