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汉文化发源地
汉文化,又称华夏文化,发源地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等地区。
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即为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八千年前华夏文明正式形成,并在地理位置上与传说中的伏羲文明正好相符。大地湾遗址创下了6个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文字最早的雏形;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中国最早的“混凝土”地面;中国最早的绘画。
(1)中国哪个省是汉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汉文化的历史发展:
新石器时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前者是以手制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上具有彩绘和绳纹为特色,称为彩陶文化;后者以轮制黑陶为特色,称之为黑陶文化。一个是代表原始农业的母系氏族社会,一个是代表农业、手工业、建筑业和冶铜业已有明显发展和开始的奴隶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封建诸侯造成的长期纷争而留下的六国,统一了诸夏,开创了以后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由于秦采取了车同轨、书同文、立郡县和确定度量衡的标准等政策,对华夏文化扩散与华夏文化圈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从秦把岭南收入版图以后,汉民多次大规模地向长江、珠江以及云贵地区移民,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华夏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汉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华夏文化
㈡ 徐州的汉文化
徐州市文广新局以徐州博物馆为主要单位,申报了徐州创新奖项目“讲徐州故事 谱汉风新韵——汉代文物系列外展”活动。
借助独特的“两汉”文化,以文物展览等方式开展对外宣传和交流活动,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借助特有的“两汉”文化资源,在国内外广泛开展“讲徐州故事 谱汉风新韵”的宣传交流活动,是徐州市文广新局申报创新奖项的初衷。
以大量珍贵的“两汉”馆藏文物内容的巡回展览活动逐渐在国内外展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徐州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两汉文化是徐州市历史文化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历史文化遗产在服务社会发展上的作用也是日益凸显,利用好两汉文化资源,通过文物展览等方式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为提升徐州城市形象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我们要做的重要课题。”
(2)中国哪个省是汉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作为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汉文化资源不仅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更应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动力。
要使“汉文化看徐州”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就要利用汉文化特色优势,整合资源,在有效保护、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徐州“汉文化”品牌、讲好徐州“汉文化”故事。
1996年,徐州市就专门成立了两汉文化研究会,已吸引100余位专家、学者加入。
多年以来,该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紧紧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紧扣两汉文化看徐州这个主线,深入开展两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编辑出版了《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徐州汉画像石》、《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等十余部书籍,集结出版《两汉文化研究》三辑。
不但拓展了徐州两汉文化的内涵,还突显了徐州两汉文化特质,更为徐州文化强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㈢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
(3)中国哪个省是汉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800的黄河流域,而土地肥沃的河南省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黄河横贯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交通要到,中国最古老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这里。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着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人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5000公里长的黄河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流入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摇篮,成为了智慧,勤奋和坚韧的炎黄子孙后裔共同追求的这片土地。
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黄河流域酝酿出了13朝古都洛阳、10朝古都开封以及中原经济重镇郑州。
在3200年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20余个王朝,其中有200余位皇帝在河南称帝,并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三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和殷王朝遗址。
㈣ 为什么说徐州是汉文化发祥地
第一,两汉文化之根在徐州。两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不能不归功于刘邦和他的“丰沛政治集团”。刘邦和他的丰沛老乡——萧何、曹参、周勃、王陵、樊哙一以及他在沛县娶来的结发妻子吕后掌握着西汉的最髙权力,并制定了西汉的文化发展政策决定了西汉的文化发展方向,他们身后,这些文化政策也一直延续下去,形成了独特的两汉文化。刘邦还在沛县亲自创造了气势磅礴、流传千古的《大风歌》。因此,想要真正探索两汉文化之源,挖掘两汉文化之根,就不能不到刘邦等人的家乡来。这里不仅有刘邦等人的遗迹,如歌风台等等,而且还有大量关于他们的美好传说。
第二,徐州有丰富的两汉文化遗存。这包括徐州的“文物”三绝:楚王陵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刘邦登基后,把徐州作为一个封国,先派大将韩信做楚王,韩信到任不久,又改派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刘交。之后,两汉的18任楚王和彭城王均是刘氏皇族子孙。他们的实际地位高于其他封国。他们死后,几乎都厚葬于徐州周围山中人工开凿的陵墓。这些陵墓现已发现和发掘了8座。其中,龟山刘注墓、狮子山楚王墓和北洞山楚王墓规模之大、文物之多都令人“拍案惊奇”。徐州的楚王陵墓群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狮子山楚王陵还被评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两汉文化看徐州”的主要视点。
㈤ 汉文化的发祥地在那
古彭徐州是汉之始祖刘邦故里,是汉文化艺术极为集中和典型的地方,是汉文化的发祥地。
㈥ 汉民族的发源地是哪
据古代典籍与现出土的铭文记载,汉族祖先为黄帝和炎帝。据现代考古材料和碳-14测定的结果,生活于五千年前的黄帝与仰韶文化下限一致。其活动范围也相差无几,皆以现河南西部、关中地区和山西南部为主要中心。仰韶文化后期的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出土的器物也与史籍关于黄帝造物的故事相符。
秦末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最终刘邦击败了当时最强大的霸王项羽,统一天下,因刘邦曾被封为汉王,所建立的朝代便称为汉朝。此后,华夏族便又产生了“汉”这个族称。
(6)中国哪个省是汉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汉族在先秦称作“夏”或“华夏”,华夏族是由周朝的夏人、商人和周人所融合形成。在黄帝部落的后裔建立夏朝后,夏部落形成为夏族,再经夏、商、周三代一千六百多年的发展,与中原黄河流域的戎、狄、夷、蛮部落融合而形成华夏,其标志是周礼与华服。
唐朝在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交往中自称为“汉”,自称为“汉国”、边界称为“汉界”,其人民称为“汉人”、“汉民”,也可称为“华人”。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族群的正式名称。
汉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10.42亿(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㈦ 中国哪里有个汉城在哪个省
1. 汉城:江苏沛县是中国的汉城。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秦时置县,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称,以汉文化发源地着称四海。
2. 汉城:陕西勉县.属汉中郡。武侯祠武侯墓都在那里。
㈧ 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
河南濮阳和陕西。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四个王朝都定格于陕西。
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的陕西,既是当代中国的地理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文化的中心。特别是建都陕西的周秦汉唐四个王朝谱写了中华文明最华彩的乐章,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跨越时空影响着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
(8)中国哪个省是汉文化发祥地扩展阅读:
中国文明起源:
中国文明产生的地点和时间。根据考古发掘研究,有仰韶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等几种不同观点。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匪浅。
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黄河流域是我国唯一一处古代文明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考古探索的不断进展,考古学家们又提出了中华文明多源观,即黄河流域文化区、长江流域文化区、珠江流域文化区、辽河流域文化区。
这四大区域的文化各有其相对独立的发展序列,都可以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以前,都为推进中国古文化起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史前文化虽是多元的,但他们的发展并不平衡。
在我国古人类迈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中原黄河流域文化区,尤其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相交汇的晋、陕、豫一带地区,构成了华夏文明的起源的中心区域,并且率先大踏步地进入文明的门槛,成为华夏传统文明的“直根”。
近年来陶寺遗址(陶寺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的崇山西麓,因靠近陶寺村南,所以叫陶寺遗址)的发掘成果表明:这个直根就是陶寺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文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濮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陕西
㈨ 中国哪个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流域,如果确切的找一个点应该是齐鲁,也就是今天的山东。
有书为证:
《春秋》孔子 鲁国
《左传》左丘明 鲁国
《公羊传》公羊高 齐国
《谷梁传》谷梁赤 鲁国
《论语》孔子 鲁国
《孟子》赵岐 鲁国
《大学》曾子 鲁国
《中庸》孔伋 鲁国
同一时期出现的《诗经》不知道作者是谁,是由孔子编写的。本人觉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来源于民间。
200年后才出现了《离骚》
400年后才出现了《史记》《汉书》,要知道三皇五帝的传说出自《史记》,所以说不可信。他仅仅是个传说,是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推崇。《黄帝内经》也一样,出自《汉书》。
㈩ 汉族的发源地在哪里
1、发源地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族的摇篮。)为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2、简介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3、主要事迹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着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着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4、现状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