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人如何

文化人如何

发布时间:2022-06-18 07:42:38

1. 什么叫有文化的人文化人又是指什么

“有文化的人”是指:受过教育的、有知识的人叫做有文化的人。“文化人”是对知识分子的总称。

“文化人”含义:

1、是指“变化,转变”,也就是“变成”的意思。

2、是指“教化”,如“以文化人”的意思。

我们平时夸一个人有文化,通常是夸一个人有知识,有内涵,有艺术品味,拥有良好的学识和谈吐,这就是传统意义上有文化的人。

“文化人”其实就是对知识分子的另一种说法。他们一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渊博,行为举止优雅懂礼貌,在某一文化领域有独到的思想,就被称之为文化人。比如现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老师,教授,作家,以及文艺工作者等等。

(1)文化人如何扩展阅读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据一些学者考证,欧洲有关知识分子的概念有两个,就现行较常用的英文来说,一个是intelligentsia,另一个是intellectual。

“知识分子”是指一群受过相当教育、对现状持批判态度和反抗精神的人,他们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后者则是法国一些学者从前述的“德雷福斯”事件后开始广泛使用,这个词专指一群在科学或学术上杰出的作家、教授及艺术家,他们批判政治,成为当时社会意识的中心。

参考资料

网络-知识分子

2. 怎样才能做一个有文化的人,需要学习什么

我们国家是古代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特别是在诗词方面,我们的国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文人。那么如果要想做一个有文化的人,需要学习什么?

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逐渐变得有文化。

3. 你觉得在社会中,有文化的人很可怕吗


4. 文化人,都有哪些行为特征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在公交车、地铁、高铁、飞机上,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很容易就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是高是低。高谈阔论的素质低,听歌外放的素质低,吃完零食一地垃圾的素质低。说话、听歌、吃东西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一旦影响了别人,那你就是越界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约束的前提下享受自己应有的自由,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氛围。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善良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好。善良是不让人难堪,善良是惩强扶弱,是扶危济困。善良是一种细腻的生活体验,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任何时候带给别人的,都是信任与关怀。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不管如何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5. 真正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是梁晓声说的吗

真正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是梁晓声说的。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具备四种素养: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5)文化人如何扩展阅读

梁晓声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着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创作出版过大量有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1968年到1975年曾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劳动。1977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1988年调至中国儿童电影制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2002年开始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人物轶事

不愿“出书”的作家

梁晓声指着放在床上的厚厚一叠文稿说:“这些事情就不是我愿意干的。”他说的是校对文稿。一家出版社策划出了一个“点子”,把一些名家所写的与这个“点子”相关的文章收录起来,包装成一套新的文集,其中有梁晓声一本。

梁晓声说,这样一拼凑,那样一拼凑,左结一个集子,右结一个集子,这样出来的书,我不喜欢。尽管梁晓声并不乐意这样的结集方式,每每看到这样出来的书也是少有满意的。但每当面对一些关系不错的出版社或者编辑,梁晓声便有些不忍心,“都不容易,答应了算了”。

至2007年,梁晓声创作了400万字的长篇小说,200多万字的中短篇小说,200多万字的杂文,200多万字的影视作品。1000多万字的创作量,让他成为当代作家中少有人能比的高产作家。对于他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我是可以写出畅销书的,我写了这么长时间,太知道加入什么元素、怎么操作就会畅销了,但我不愿意这么干。”

教书不带研究生

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主讲“文学写作与欣赏”。他这么表明过态度:第一,不教大一大二,也不教大四;第二,不带研究生。

依他看来,大一大二,是普遍之中文学子需要在大学里进行“中文”热身的两年。因为他们成长的文化背景是特别多元亦特别芜杂,且以娱乐性为最大吸引力,而大学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大抵是要叩问意义和价值的那一种。

在中国,倘大学中文课堂上讲授的文学,居然是兴趣阅读的那些,则未免令人悲哀。故他常对他的学生们这么要求——“不要强调自己喜欢读哪类作品,喜欢看哪类电影,而要明白自己必须读哪类作品,必须看哪类电影!因为你们不是别的什么专业的学生,而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文既是一个专业,便有专业之教学宗旨。”

一名高三学生倘从初一开始便孜孜不倦读了许多文学作品,那么他很可能在高考竞争中失利败北;而他居然坐在中文课堂上了,则往往意味着他从初中到高中并没读过多少课外的文学作品。所以大一大二,他们也要补读些大学中文学子起码应该读过的文学书籍才好。

到了大四,任何一个专业的学子,面临考研冲刺和择业压力,心思已都难稳定——那最是中文课成效甚微之时。故他明智地将“欣赏与创作”课开在大三。至于带研究生,他想,喜欢中文而又果真具有中文评创潜质的学生会不会成为他的研究生,乃是由缘分来决定的,非他自己所能选择,于是不存妄念。

如何理解寂寞

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但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那么容易生锈。金子就根本不生锈。不锈钢的拒腐蚀性也很强。而铁和铜,我们都知道,它们极容易生锈,像体质弱的人极容易伤风感冒。

大学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作品风格

他的创作风格归纳为: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

梁晓声的知青小说《知青》表现了悲壮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充满激情是这个阶段的创作风格。他的的小说《知青》展示了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特有的痛苦中的困惑、困惑中的思索、思索后对自身及过去经历的肯定,梁晓声因此也是“青春无悔”型知青文学的典型代表。

当中国走上现代化建设之路,社会开始转型的时候,精英文学逐渐走向边缘,世俗化的文学日益兴起,梁晓声的作品在关注知青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生活。

与其他作家寻找平民身上的劣根性不同,梁晓声更多的是从平民立场出发,去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中所具有的正直和善良本性,将人们心灵光辉的一面展现出来。在《人间烟火》、《父亲》中,表现出的是梁晓声平和的平民化创作风格。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商品大潮冲击着固有的价值观。而梁晓声则以他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民灼热的情感,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依然勤奋地在文学园地里笔耕不辍,接连创作出大量紧扣时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深刻反响的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丰富多样的作品。

《浮城》这部作品犹可感受到梁晓声本人的内在精神品格的提炼与追求、脉搏的热烈跳动,这时的梁晓声运用寓言式的描写对社会及人性的丑恶进行无情的剖析,表现出了冷峻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梁晓声

6. 怎样做个有文化的人

我们国家是古代文明四大古国之一,拥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特别是在诗词方面,我们的国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文人。那么如果要想做一个有文化的人,需要学习什么?

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学习的东西是很多的。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需要了解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让我们逐渐变得有文化。

7. 大学生如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人

文化人这21世纪有许多概念,不知你指的是哪种文化人呢?如果是包括文明和知识人的文化人,那就从这两方面培养自己,文明是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过程中体现的,所以,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首先要做到自重和尊重他人,就是做好自己的本份,同时以合理的方式评价他人,对事不对人;其次懂得基本道德,清楚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用行动表明思想。一般被称为知识人的人是懂文明的人,但在现在这个时代不懂文明懂知识的人,也还是知识人,所以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先是文明人,其次是知识人,而知识人是指具备某一项可以维持生计并乐于奉献的技能或工作的人。现在社会,若严格区分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保守估计,一半一半吧,好似自然规律,此消彼长,不知未来社会是否是文化人占多数。

8. 文化人的四个特征

读书多的人并不一定有文化,见识广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化,一个人有文化,那这个人一定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事妥帖,做人礼貌,这就是修养。

在古代,我们常以玉比君子。

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不刺眼,不炫耀,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人读书最重要的一条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只要分数高,啥都不重要。

所有现在很多人脾气暴躁,话没说两句就要粗言问候,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的多。

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能算有文化。

二、无需提醒的自觉

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的人。

上车自觉排队,打饭自觉排队,见到老人自觉让座,别人输密码的时候自觉回避,口香糖吐在纸巾里,上厕所自觉靠近一步。

自觉是无需提醒的,一个人只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会有自觉的行为。

体谅老人身体不好,所以自觉让座。密码是别人的隐私,所以自觉回避。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如果用心去关照别人,那大部分的礼貌其实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觉。

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自觉。因为他们无视别人的感受,忽略身边人的情绪。这样的人往往给人留下霸道、飞扬跋扈的坏印象。

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在中国的公交车、地铁、高铁、飞机上,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很容易就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是高是低。

高谈阔论的素质低,听歌外放的素质低,吃完零食一地垃圾的素质低。

说话、听歌、吃东西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一旦影响了别人的自由,那你就是越界了。

在一个公共区域里,有素质的人说话都是低语交谈,以不影响别人为标准。

中国大学生宿舍为什么矛盾这样严重?甚至还时有给室友投毒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个人的自由没有约束。

别人都睡了,你稀里哗啦洗衣服,别人都在安静写作业,你在宿舍唱歌,别人当然不高兴,宿舍矛盾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了。

中国孩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做事唯我独尊,这样不出问题才怪。

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什么是善良,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好。

善良是不让人难堪,善良是惩强扶弱,善良是扶危济困。

善良是一种细腻的生活体验,要体会到每一个人的感受,以温和的态度,平静的心情,委婉的话语,关切的目光,任何时候带给别人的,都是一种信任与关怀。

善,是人性中所蕴藏的一种最柔软,但却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

不管如何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善良;不管多么孤独,也要坚守人格的高尚。

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9. 文化水平高的人透露出的气质会有不同吗

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不是空话。当你熟读历史,看惯了生灵涂炭,你还会对现在的小得失那么执着吗?当你看到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你还会想着去贪小便宜吗?文化会改变你的思维方式,相由心生,文化自然也会改变你的气质。

气质,在组成的很大一个部分就是因为文化,有的人说,气质就是涵养,就是教养。一个有文化的人懂得如何尊重人,知识面广,谈话风趣幽默,不管是从外表还是从交流都能够给你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10. 什么是文化人

对知识分子的总称。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具有学识、懂艺术、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人都称为“文化人”,它和“知识分子”是近似词。

文化人主指文化艺术方面的从业者以及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者;知识分子的概念更加宽广,它包括所有有知识、有思想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文化人”。

社会关系:

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表现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对人成长的作用,表现为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个人的自觉学习、主动感悟而产生作用的。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化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和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不同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的力量的关系:文化的作用强调文化本身的功能,文化的力量主要是从精神力量的角度说明文化对一个国家、民族、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而文化人就是文化在整个社会的外在体现,文化人负责在社会发展中传播文化,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全文

与文化人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