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 河南省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
3.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一、民间文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花木兰传说(虞城县)、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柳毅的传说(卫辉市)、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
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赵氏孤儿传说(温县)、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葛天氏传说(长葛市)、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帝舜传说(濮阳县)。
以上内容参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榜
4. 河南安阳滑县皮影戏(市级非遗)也叫“皮影““灯影戏”或“影戏”,它有何特色
皮影戏的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道具和声腔。“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中国农业文明的产物,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局限也带来了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平面的影戏和影偶使得影偶离开平面,形象就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因此影戏适合表现上天入地、腾云驾雾、打斗变化的神话故事。
5. 河南有哪些有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可以说是非遗大省,资源非常丰富。比如太极拳,花木兰,梁祝等各种传说,民间美术有年画,汴绣,灯笼张等,民间音乐有唢呐,盘鼓等。
6. 红旗渠是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或者“不是”
不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对某地区化传承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表现,如括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等各种非物质形式的智慧财产。
7. 河南有什么出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龙门石窟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殷虚。
8. 河南安阳正月十六的庙会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怎么兴起的
我们知道河南安阳正月十六的庙会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的历史悠久与繁华。
咱们最热闹的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但是对于大部分安阳人来说,最热闹的自然是正月十六的庙会啦,过了这个时候,新年的快乐才能慢慢画上句号。
所以,作为文化遗产,我们更加需要传承保护,现在很多古老的文化遗产由于我们没有关心爱护而消失,实在是太心痛了。
9. 谁知道安阳可以带走的特产有那些
1、内黄大枣
内黄大枣,河南省安阳内黄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所产红枣味美量大,内黄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2009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内黄大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内黄灌肠
内黄灌肠是河南内黄县特有的传统特产小吃,已纳入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蒜灌肠色泽粉红,味道清淡,趁热吃最佳,吃起来入口光滑,香辣韧软,软而不粘,香而不腻。
3、东岗核桃
东岗核桃是河南安阳林州东岗镇的特产。东岗镇位于林州市东北部,独特的山地气候条件使这里的核桃久负盛名。
4、林州茶店山楂
内黄大枣,河南省安阳林州茶店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茶店镇的山楂多生于1000-1500米的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性喜阳光,稍耐阴、耐旱、耐寒、耐贫瘠;结果多,产量稳定。
5、安阳栝楼
安阳栝楼,河南省安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安阳庭院种植栝楼历史悠久,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安阳栝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