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地域文化有哪些,如何区分每个地区
地域文化不同于省份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人文习俗,以及当地人的性格都是由地域文化而产生的,比方说吴越文化,分布于江苏的苏锡常,还有上海,浙江的一部分,这些地方的人文,饮食,方言都比较接近,所以说虽然不属于一个省份,但是当地人互相都很有认同感,而我国还有江淮文化,东北文化,巴蜀文化,广府文化等多个地方。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不仅仅包含了巴蜀文化,还有云贵少数民族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和重庆作为代表,当地的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并且饮食风格也是偏向于麻辣,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比较多,这里的文化也是极其具有特色,当地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服饰也是非常的鲜艳,而再往外面看,还有青藏文化和西域文化,这些地方就包含了现在的西藏,青海和新疆,当地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很多独特的民俗节日。
㈡ 关于巴蜀文化的七言绝句有哪些
1、《绝句四首》是杜甫的组诗作品。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诗人经过一段较长时的东川漂流,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此时他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的春景,不禁欣然命笔,将所见所感,随意收入诗篇,四首绝句一挥而就,描写的是巴蜀的风景,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绝句四首——杜甫
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2、巴蜀的养蚕文化
蚕妇吟——南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3、巴蜀农耕文化
《蜀冈》——王安石
城郭千家一弹丸,
蜀冈拥肿作蛇蟠。
眼前不道无苍翠,
偷得钟山隔水看。
4、巴蜀的生活
《蜀国偶题》——唐代
钱珝
忽忆明皇西幸时,
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
莫向金盘进荔枝。
望采纳!
㈢ 巴蜀文化与巴渝文化有什么区别具体是什么文化
巴蜀文化,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 316年为秦所灭。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后与蜀同时为秦所灭。代表巴文化特征的有出土战国时的圆刃折腰钺,短骹式弓耳矛及甑、釜、鍪配套的铜容器。 巴蜀两地相距较近,交流方便,两地出现的船棺葬、扁茎无格柳叶剑、铜器纹饰中出现的虎纹则代表巴蜀文化的共同特征。铜兵器和铜印上的各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地方文字。巴蜀文化除接受中原与楚文化影响外,它还影响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渝指重庆市的简称。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㈣ 巴蜀文化旅游区具备世界遗产称号的旅游区有哪些
巴蜀是处长江上游即今四川、重庆重点的一带,你对巴蜀有哪些了解呢?知道巴蜀文化有哪些吗?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
巴蜀文化有哪些
蜀道文化
四塞之国
巴蜀盆地在地形上为"四塞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故李白发出 "蜀道锦绣天府
锦绣天府
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一封闭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必然带来的封闭性肯定会有较大影响。但正是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于是,环境与文化相交融,造就了巴蜀先民封闭中有开放、开放中有封闭的历史个性。随着时代的推移,开放和兼容终于成为巴蜀文化最大的特色。
巴蜀文化同秦陇文化的沟通,最大的障碍是北方的高山--秦岭。但巴蜀先民以惊人的勇气,创造了高超的栈道技术,打破了盆地地缘的封锁,克服了狭隘的封闭性。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开道,迎接秦惠文王所送金牛和五个美女的神话故事,就是上古时代开山通道进行文化交流的生动体现。栈道是巴蜀人的一大发明。司马迁认为巴蜀"四塞之国"的封闭性是靠"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来达到开放的,这是很精到的史家眼光。
逢山必须开道,遇水必须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在发明了栈道的同时,又发表了笮桥。笮桥即绳桥,有多种类型,至今尚可见到的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滇西北的编网篾桥,都江堰早期的珠浦桥以及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南方丝绸之路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所交通和交流。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发现邛竹杖和蜀布的故事,说明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现代史学家沿用"丝绸之路"称呼的惯例而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雅安)、严道(荥经)、旄牛(汉源)、阑县(越西)、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路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
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根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资料,最早走这条线路的古蜀先民的知名人物是秦灭蜀后南迁的蜀王子安阳王。安阳王率领兵将3万人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了瓯骆国,越南历史上又称之为"蜀朝"。
㈤ 巴蜀文化元素有哪些
巴蜀符号指古巴蜀土着民族铸印或刻划在器物(主要是铜器,也有少数漆器、陶器)或印章上的一种定型化的象形文字,是古巴蜀文化体系的一种表现。巴蜀地区发现的古文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图像性的符号,即手掌、花蒂、水波、房屋、人头和虎、鸟蝉等;另外是一种文字性的符号,少数与中原文字一致,多数迄今未能释读。“巴蜀符号”即是指前者,而“巴蜀文字”则是在“巴蜀符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所以,“巴蜀符号”比“巴蜀文字”更加古老。
许许多多的巴蜀符号中,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仍然带有萨满教的原始巫术色彩,这些符号不能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地宣读,只有当这些图形符号构成一组特定的“符号”时,它们才有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些莫名其妙的解释为“巴蜀符号”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巴蜀符号,是在中国四川省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期的文物上,发现的150个不同图符,统称“巴蜀符号”。它们多数是实物图像,既没有动词、形容词、和连接词,也没有数目字,这还不能构成文句,只是看图解寓意的符号,既和甲骨文、古彝文不同,也与后来的巴蜀文字不一样。我国学者钱玉趾认为这些图符可能是2400多年前的一种拼音文字。也有人推测“巴蜀符号”可能和金文一样,属于四川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象形文字,但无人可解读。另外还有七部令人费解的文字古字还有《仓颉书》、《夏禹书》、《红岩天书》、《夜郎天书》、《蝌蚪文》、《东巴文书》、《峋嵝碑》。
㈥ 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哪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这几千年中,我们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文化。而在我们现在也有一些地方能够体现出曾经的文化,像山东的博物馆里面在诉说着齐鲁文化,像湖北的博物馆,它里面在诉说着荆楚文化。而四川一带的博物馆中,里面可以看到它所代表的巴蜀文化。其实准确来说,巴蜀文化应该是巴文化和蜀文化的混合,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已经造成了两种文化相互交织缺一不可。巴蜀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人们的生活态度,文人作品以及优越地理位置影响。
巴蜀一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重庆和四川一带,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如果要前往西南的国家,就必须经过这里就会沿途带来很多的异域文化,这些也是巴蜀文化独特之处也是其他文化没有拥有的地方。巴蜀文化与3齐鲁文化等等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化,也是人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候人们生活的智慧。
㈦ 人们常说巴蜀文化,那么巴文化和蜀文化有什么区别
就古文化区而言,蜀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依次分布在长江中上游。他们依托长江,辐射到长江南北。北黄河文化、南滇文化、岭南文化相互交流、激荡、融合,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大规模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流异源的巴蜀文化
共生融合的巴楚文化
巴楚文化主要是指巴文化与楚文化在原巴和后楚地区的共生和相互融合,是一种半巴半楚或巴楚兼而有之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巴楚文化主要是该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文化,形成时间不早于战国中期(公元前361年)。从这个角度来看,巴楚文化可以看作是在楚国统治下吸收了大量楚文化因素的巴文化。
㈧ 为何有巴蜀文化的说法,巴文化和蜀文化一样吗
因为巴蜀文化他们是两种文化,这两种文化虽然都与四川有着深厚的关系,但是他们在四川内部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巴文化和蜀文化之间,他也有着自己的差异性。这种具体的差异性就表现在他们各自生长和繁衍的土地之上,巴文化他最早源自于重庆一代,也就是长江三峡一带吧,而蜀文化则是在成都平原这附近为主。但是最终这两种文化殊途同归都会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川代表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要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文化发展贡献出了许多不可估量的力量。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巴蜀文化,那就是巴文化作为一种水域文化,而蜀文化可以看作是一种内陆文化。这两种文化的融合发展反映的是一种水陆文化的融合发展,它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四川文化魅力,也正是在这种文化的推动之下,才让巴蜀文化逐渐成为了四川文化的代表性文化,也更加的被其他地方的人们所知道,逐渐让四川这座美丽的城市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面前。
㈨ 巴蜀文化在中国显得很独特,它究竟有什么样的特点
罗志田教授是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与中外关系史的领域中,研究成果尤为显着,在我国极具影响力。
而在他独特又深刻的视角中,巴蜀文化也呈现着不同的色彩。由于,他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一开始并不能认清作为巴蜀文化的独有特色,直到与一位游遍中国的美国老师进行交谈后,才逐渐了解到:原来四川人极为独立。巴蜀地区的人们,很有自己的见解,不会轻易地人云亦云,而巴蜀文化也是如此。
现今,这个人人都急匆匆赶着走路、忙着做事的时代,说不定,这便是中国仅有的一个讲究安逸的大城市了。对于那些要把赖汤圆、龙抄手做成麦当劳式联锁店的市场思维来说,慢慢悠悠恐怕已是落伍的表现,但对于不一定事事模仿的独立思维而言,能在匆忙的时代缓步徐行,或许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