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元素如何变成产品

文化元素如何变成产品

发布时间:2022-06-19 05:50:25

A. 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工业设计中

在解读将中国元素融入现代工业设计中的方式之前,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1.何谓中国元素;2.中国元素是如何融入古代工业设计中的。
首先,何谓中国元素?青花瓷是中国元素吧?飞檐瓦当是中国元素吧?宫廷服饰是中国元素吧?水墨工笔是中国元素吧?斗拱榫卯是中国元素吧?

再有,白瓷扮儿缸子是中国元素吗?铁皮热水壶是中国元素吗?军大衣是中国元素吗?铜锅涮肉是中国元素吗?屋顶的菜园子是中国元素吗?大红大绿的棉袄是中国元素吗?
也是
文化元素,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体系,不同宪法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孕育出的一些表面性的特征。这些特征通过不同的物品、事件、人的行为反映出来,就形成了所谓的元素。而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事物经由中国的文化背景所展现出的特征。这个特征,是随着时间、空间和体系的变迁而改变的,唐朝的人不穿汉服,清朝的人也不坐秦车,明代的建筑匠将轻机械发扬开来就不再过分依赖于人力和手艺,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发展也使得我们不需要再让手工艺主导量产产品。所以,对于元素,要历史的看待,也要即时的看待。不然就会符号化,只看得到表面而看不到本质。
对于如何将中国元素融入工业设计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屏风。
现在很多的中式、新中式家具品牌非常喜欢以“屏风”这种家具样式来体现所谓“中国风”、“中国元素”。屏风这一家具形式是否起源于中国我没有考证过,但是屏风在中国古代家具装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的确可以从一个非常稳妥的角度去诠释中国元素。但是,这种诠释是否合适?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自汉代往后,延续千年的庶民房居、宅居、院居的形式基本确立之后,居住面积普遍在60平方米以上的通间,室内屋体靠立柱支撑,除隔窗外再没有其他分割空间的墙壁,最大的空间深至达到80平米的正方形,正常的也要30平米,所以室内是非常缺乏遮挡视线、分割空间、建立功能区域的面状物体的。
因此,中国古代的家具,每一个样式,每一件都是自成一体的,很多家具自身的结构和形态会形成独立的负空间,比如太师椅,罗汉床,百宝格等等,都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建立起一片方正的空间与大空间向隔断,让人引起空间被分割的体知觉。而屏风则是通过阻挡视线去更加直观有力的去分割空间。
但是,现代的平民家居环境,普遍情况下都是以美制或欧制的公寓形式加以改造,室内由厚度300mm左右的不透明墙壁进行空间分割,每个独立空间的面积最小可以到10平米左右,所以琐碎的空间是不需要再用家具进行整体分割的,而诸如罗汉床、太师椅的二次空间分割也不是必要的,也要视情况和个人喜好来定。
因此,可以看出,将元素融入设计这种想法本来就是有待商榷的,这是一个类似逆推的过程,因为元素是结果,设计是诱因。一个可以正确、适当的运行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设计,它本身就必然是具备中国元素的设计了,不需要去强加,去符号化,去刻意消费。

B. 文创产品怎么做

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指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产出的高附加值产品。
好的文化IP有几个优势:
1)知名度高(利于后期传播,快速吸睛)
2)有一定受众,甚至有一小撮研究者(这部分人在后期就是产品最先销售人群)
3)历经千百年沉淀下来的文化有足够的背景故事可挖掘(文化内容+营销传播),可以看出,这种优势可以在后期接转化成很高的话题势能和消费势能。
好的文创需要具备三个特点:审美、功能、内涵,缺一不可。仅仅做到迎合消费,不算本事,更高明的是融汇古今、沟通雅俗。他指出,还有一个误区必须打破,那就是把文创等同于衍生品。目前,许多图书馆的文创开发都配套大型的展览或活动在做,缺乏独立性。好的文创不应该是新奇点缀,而应该进入生活日常。

C. 文化怎么才能变成产品

不用变,文化本身就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的。只不过现在的产品太没文化了

D. 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文创产业

在文创产业中融入有关民族文化的元素,使二者有机结合

E. 古镇如何把文化IP打造成文化品牌

1、拥有清晰的主体目标
古镇针对游客年龄、性别、学历、兴趣点等因素确定文化IP的目标人群,制定价格政策吸引新的群体,比如从运营模式上分自然体验模式古镇、综合体旅游古镇、创意类古镇、原地修复模式古镇等;从消费者年龄层次可分为老年游、亲子游、情侣游等;从主题层面可分为游乐、文化体验、科技、史学研究等。要对古镇景区的主体目标发展和IP旅游投资水平有个清晰的判断。
2.古镇文化IP的旅游产业生态化延伸

IP必须与当地周边古镇的文化融合起来,必须与当地居民的利益捆绑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让这个IP植入到古镇居民的生命深处。懂得利用古镇的独特地理优势, 打造本地特色旅游产品、游乐设施和周边商品,最终实现产业链发展。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落实创意爆点项目,找准古镇定位,打造古镇核心吸引力。有了核心吸引力,就有了市场指向性,继而通过精准推广、订制化营销,以小众带大众,以区域带全局。
3.立足本地文化事业,打造旅游IP品牌形象
在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借助“旅游+”整合带动作用,融合古镇传统人文工艺品和传统技术,打造旅游IP品牌形象。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对传统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开发,实现古镇文化品牌的人格化。通过充分挖掘本地文化、企业、居民、景点等多因子的潜在优势,打造古镇旅游文化IP,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4.创新发展模式,学会灵活应用

古镇模式基本建成后,并非直接决定古镇今后发展模式将一成不变,面对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古镇旅游客流量少等问题,古镇发展应具有创新思维,在原有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及时更新。此刻,古镇文化IP不再是“文化复兴”,而是“文化再造”。学会借鉴吸收别家优秀成果,弥补自身劣势,才能使古镇立于不败之地。

F. 如何打造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化休闲产品

摘要 “做良渚的文创,就要把五千多年前的良渚与现代人的生活、审美和需求相结合,让良渚文化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G. 文化元素有哪几种形式

文化元素一般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物质类,主要指通过现实中存在的有形产品表现出来,具体可表现为汉服文化、青铜器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剪纸、皮影民俗文化、山岳文化等;

二是精神类,主要指精神文化,包括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具体可表现为禅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

三是象征符号类,主要指通过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等体现文化要素,具体可表现为二次元动漫文化、传说故事、影视作品、熊本熊、米老鼠卡通形象等。

新时代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

消费升级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高效率、个性化的消费,全新消费特征浮现出来,文化的发展也有了新要求,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也从千篇一律的文化衍生品逐渐变成追求更具审美、更有底蕴、更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

2019《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也提出要通过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因而文创产品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当代生活,正是迎合了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全新文化需求。

H. 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传统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文创产品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文化代表性的东西就是传统元素。我国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素材,例如剪纸、蜡染、陶瓷、竹编等都属于我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传统元素的融入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的精神价值,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应用图形纹样、色彩、材料质感、表现技法等传统元素,可以提供给消费者较好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2]。
传统元素应用在文创产品的方方面面,大到传统文化故事,小到图形纹样,设计者通过再创造,将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并应用,能够使文创产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故宫文创是这些年来较为火爆的文创品牌之一,大多产品以皇家元素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潮品层出不穷,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故宫文创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紫禁·事事如意挂饰是以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中期《缂丝岁朝图》为原型设计的(图1),这个挂饰由两块平面挂件和一颗立体的柿子造型挂件组成,采用了压铸、电镀、仿珐琅等工艺进行制作,将如意、柿子、祥云三种传统元素在圆形平面挂件上进行画面组合。“如意”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寓意称心如意、吉祥顺心。这个挂饰在设计中运用的是“灵芝式如意”,这类如意的特点是造型如灵芝一样,而灵芝寓意吉祥如意、长寿福禄。柿子果实圆大肥硕,圆鼓鼓的形态似如意,又因“柿”与“事”谐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两颗柿子,巧妙地以两颗柿子和如意的谐音来表达“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祥云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符号元素,在神话故事中指的是神仙所驾的彩云,在古人看来,云寓意吉祥,是高升的象征,设计者将其对画面进行点缀,再配上“事事如意”的文字挂件,以及一颗肥硕可爱的立体小柿子挂件,组成一串小巧精致的挂饰,并且这样寓意满满的挂饰在市场上深受大众喜爱。这个挂饰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传承了故宫本身的书画文物,还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虽然只是简单的图形纹样和文字字符,但传递出的精神价值能够深入消费者的内心。昆山玉调系列书签将中国传统戏曲“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特点表现出来(图2),产品采用高韧性黄铜签芯,工艺精细,表面通过烤漆喷涂,色彩鲜艳。打开精致的包装盒,五大行当的人物特点映入眼帘。生行扮演的是男性角色,主要包括小生、老生、武生等。
旦行扮演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这两个行当的书签人物形象分别取自汤显祖经典作品《牡丹亭》中的男主人公柳梦梅和女主人公杜丽娘。设计师结合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进行书签设计,柳梦梅是年轻英俊的巾生形象,身着蓝衣头戴方巾,杜丽娘是小家碧玉的闺门旦形象,清秀美丽。净行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多表现性格豪迈、粗犷的人物,此行当的书签人物取自《虎囊弹》中的鲁智深,设计师设计的是鲁智深醉酒后抱着酒罐子单腿立地的造型,使得书签生动且趣味十足。
末行扮演的是中年以上、蓄须带髯的角色,此行当的书签人物取自《十五贯》中的况钟,头戴官帽,身穿红衣,塑造了一位公正廉明的知府形象。丑行扮演的是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I. 哪些文化元素可以用于农产品包装

第一种风格:原生态形象
农产品企业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形象做的太土,但实际上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土的没有品位。
现代人追求亲近自然,尤其喜欢的那种与世无争的原生态意境。因此,作为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而言,"土"的最好方向是给外在美披上一套原生态外衣——原汁原味、原生淳朴,原生品味。但在这种原生态的外衣上如何让加工设计、风格都有点个性,却又不失亲切,便是设计工作中的重点!
第二种风格:区域特色文化
消费者有时候并不了解产品本质,这就需要借助于包装设计、品牌背书才能明白,这一点是许多农产品企业所忽视的。所以将农产品打造成有故事的"文化人"也算实至名归之举。特色农产品的鲜明地域特点,就需要在形象塑造上注重地域特色和文化的挖掘。而品牌背书,要契合消费者追求高品位文化的消费心理,同时将产品文化底蕴进行全面诠释与包装融为一体,从而烘托出品牌的文化气息。
第三种风格:时尚
没有人规定农产品必须是土气原生态的,在产品包装设计风格上面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结合时尚风格的设计会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同时在众多的同质化产品中凸显出来,这也是最近几年很多中国农产品在品牌形象塑造上使用的常见手法。
这种风格相对比较大胆,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形象的颠覆。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的观念转变等因素,也很有市场。农产品也需要时尚,随着农产品消费者的年轻化,这种风格是叫好又叫座的品牌塑造必经之路。
第四种风格:趣味好玩
现下许多农产品最终走向快消食品的路子,或者从传统渠道走电子商务平台,面对着更加时尚的年轻群体。因此在包装设计上就需要依据他们的喜好,结合我们产品的特点寻求趣味性的包装设计来突破。

阅读全文

与文化元素如何变成产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