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文化遗产的公约标志
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右图),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2.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有哪些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3.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标志及其意义
它象征着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
象征,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表示全世界,也表示着它需要人类给予保护。
4. 中国文化遗产标识是什么
中国文化遗产标识是:四鸟绕日。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指由国家文物局确定并发布的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
文化特色
《文化遗产日》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中心,从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选取长城、福建土楼、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项目,用线描的表现形式环绕展示在周围。
使用场景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运用于在文物保护、研究、收藏等领域,也可按照管理规定用于商业领域。
5.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要求
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 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6. 怎样保护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1. 明确标识 - 准确定义,并明确标注,标识相关遗产。
2. 定期巡检 - 准备定期核验方案,并实施。
3. 明确责任 - 明确各级执行人负责人责任。
4. 预案准备 - 提前准备各种风险预案,与应对流程。
5. 遗产名录公开 - 公开名录和可公开信息,发挥社会共管和监督能力。
7. 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履行对《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适用本办法。
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由下列要素组成:
(一)遗产河道:古邗沟故道、里运河、高邮明清大运河故道、邵伯明清大运河故道、扬州古运河、瓜洲运河;
(二)遗产点:瘦西湖、个园、汪鲁门宅、卢绍绪盐商住宅、盐宗庙、天宁寺行宫、盂城驿、邵伯古堤、邵伯码头、刘堡减水闸。第三条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坚持依法规划、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决定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事项,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物主管部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承担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职责。
发改、教育、公安、财政、国土、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交通、水利、文化、环保、旅游、园林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负责本区域内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将工作职责明确到相关机构。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应当将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六条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由市文物主管部门(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组织制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七条遗产河道、遗产点的使用人是遗产保护的直接责任人;无使用人或者使用人不明确的,管理单位是遗产保护的直接责任人。
直接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维护和管理遗产河道、遗产点及相关保护设施,履行保护义务。第八条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当符合江苏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
市人民政府、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水利、环境、航运等专项规划应当包含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市文物主管部门(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当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和江苏省有关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组织编制、修订《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及组织实施。
《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遗产构成、保护标准和保护重点,并划定遗产区、缓冲区范围。第九条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生态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的相关工作机构,应当按照世界文化遗产标识系统要求制作并设置遗产标识,标注遗产区、缓冲区范围和保护要求,设置遗产区、缓冲区界桩。
市文物主管部门(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业务指导、督促检查,确保遗产标识规范设置。第十条在遗产区、缓冲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符合《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建设工程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还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进行破坏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本体的工程建设,确因防洪、航道整治、水工设施维护、输水河道、交通工程需要的,必须依法审批后方可以实施。
在遗产区内的工程建设,应当避开遗产点、遗产河道相关古迹、遗址,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采取保护措施,并在进行工程施工时,采取对遗产影响最小的施工工艺。建设项目布局、高度、体量、外形、风格和色调,应当与大运河扬州段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环境相协调。
8. 世界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内由七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四项主要任务: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1.在挑选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时,负责对世界遗产的定义进行解释; 2.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让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 3.经过与有关缔约国协商,该委员会作出决定把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4.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给予技术和财力援助。 《公约》规定设立。截止2002年,在全球范围内,共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
有175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中国自1985年成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以来,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31项)
23项文化遗产,4项自然遗产,4项双重遗产。
* 泰山(nc,1987年)
* 长城(c,1987年)
* 明清皇家宫殿(c,1987年,2004年):北京故宫(1987年)-沈阳故宫(2004年)
* 敦煌莫高窟(c,1987年)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c,1987年)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1987年)
* 黄山(nc,1990年)
*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n,1992年)
* 黄龙风景名胜区(n,1992年)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n,1992年)
*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c,1994年)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c,1994年)
* 武当山古建筑群(c,1994年)
*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区(c,1994年,2000年,2001年):布达拉宫(1994年)-大昭寺(2000年)-罗布林卡(2001年)
* 庐山国家公园(c,1996年)
* 峨眉山和乐山大佛(nc,1996年)
* 丽江古城(c,1997年)
* 平遥古城(c,1997年)
* 苏州古典园林(c,1997年,2000年):网师园、环秀山庄、留园、拙政园(1997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2000年)
* 颐和园(c,1998年)
* 天坛(c,1998年)
* 武夷山(nc,1999年)
* 大足石刻(c,1999年)
* 青城山与都江堰(c,2000年)
*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c,2000年)
* 龙门石窟(c,2000年)
* 明清皇家陵寝(c,2000年,2003年,2004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0年)-明孝陵、明十三陵(2003年)-盛京三陵(2004年)
* 云冈石窟(c,2001年)
*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n,2003年)
*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c,2004年)
* 澳门历史城区(c,2005年)
[编辑]
阿富汗(2项)
2项文化遗产。
* 贾姆的尖塔和考古遗址(c,2002年)
* 巴米扬山谷的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c,2003年)
[编辑]
亚美尼亚(3项)
3项文化遗产。
* 哈格帕特修道院与萨那欣修道院(c,1996年,2000年)
* 埃奇米阿津教堂与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c,2000年)
* 格加尔德修道院与上阿扎特山谷(c,2000年)
[编辑]
澳大利亚(16项)
1项文化遗产,11项自然遗产,4项双重遗产。
* 卡卡杜国家公园(nc,1981年,1987年,1992年)
* 大堡礁(n,1981年)
* 威兰德拉湖区(nc,1981年)
* 塔斯马尼亚荒原(nc,1982年,1989年)
* 豪勋爵群岛(n,1982年)
* 澳大利亚东部雨林保护区(n,1986年,1994年)
* 乌卢鲁—卡塔楚塔国家公园(nc,1987年,1994年)
* 昆士兰的热带雨林(n,1988年)
* 西澳大利亚的沙克湾(n,1991年)
* 弗雷泽岛(n,1992年)
*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n,1994年)
* 赫德岛和麦克唐纳群岛(n,1997年)
* 麦夸里岛(n,1997年)
* 大蓝山地区(n,2000年)
* 波奴鲁鲁国家公园(n,2003年)
* 皇家展览馆和卡尔顿园林(c,2004年)
[编辑]
阿塞拜疆(1项)
1项文化遗产。
* 巴库古城及城内的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c,2000年)
[编辑]
巴林(1项)
1项文化遗产。
* 巴林贸易港考古遗址(c,2005年)
[编辑]
孟加拉国(3项)
2项文化遗产,1项自然遗产。
* 巴凯尔哈德的古清真寺之城(c,1985年)
* 巴哈尔布尔的佛教寺院遗迹(c,1985年)
* 孙德尔本斯(n,1997年)
[编辑]
柬埔寨(1项)
1项文化遗产。
* 吴哥古迹(c,1992年)
[编辑]
塞浦路斯(3项)
3项文化遗产。
* 帕福斯(c,1980年)
* 特罗多斯地区的彩绘教堂(c,1985年,2001年)
* 乔伊鲁科蒂亚(c,1998年)
[编辑]
朝鲜(1项)
1项文化遗产。
* 高句丽墓葬群(c,2004年)
[编辑]
格鲁吉亚(3项)
3项文化遗产。
* 姆茨赫塔古城(c,1994年)
* 巴格拉特大教堂和格拉特修道院(c,1994年)
* 上斯瓦涅季(c,1996年)
[编辑]
印度(26项)
21项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
* 阿旃陀石窟(c,1983年)
* 埃洛拉石窟(c,1983年)
* 阿格拉古堡(c,1983年)
* 泰姬陵(c,1983年)
* 戈纳勒格的太阳神庙(c,1984年)
*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c,1984年)
*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n,1985年)
* 马纳斯野生生物保护区(n,1985年)
* 凯奥拉德奥国家公园(n,1985年)
* 果阿的教堂和修道院(c,1986年)
* 克久拉霍古迹群(c,1986年)
* 亨比古迹群(c,1986年)
* 法塔赫布尔西格里(c,1986年)
* 帕塔达卡尔古迹群(c,1987年)
* 埃勒凡塔石窟(c,1987年)
* 朱罗王朝现存的神庙(c,1987年,2004年):坦贾武尔的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庙(1987年)-康凯康达秋里斯瓦拉姆神庙、达拉苏拉姆的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2004年)
*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n,1987年)
* 楠达德维山国家公园和花谷国家公园(n,1988年,2005年):楠达德维山国家公园(1988年)-花谷国家公园(2005年)
* 桑吉的佛教古迹(c,1989年)
* 德里的胡马雍陵(c,1993年)
* 德里的顾特卜塔及其周围建筑(c,1993年)
* 印度的山地铁路(c,1999年,2005年):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1999年)-尼尔吉里山铁路(2005年)
*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c,2002年)
* 比莫贝卡特岩洞(c,2003年)
* 尚庞—巴瓦加德考古公园(c,2004年)
* 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c,2004年)
9.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第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