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台湾的文化有哪些~~
台湾的历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 7000年前起,到大约400年前,南岛语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后陆续的漂流到台湾来,成为目前所知台湾最早的居民。 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西洋人航行到远东地区进行殖民、贸易活动,台湾由于位于东亚陆域与海域交点,同时也是东北亚海域与东南亚海域交会之处,遂成为当时在东亚海域活动的东、西方各势力的交集点。 17世纪前期,荷兰人入侵安平 ( 今台南 ) ,建立据点,开始在台湾进行传教、贸易及各项殖民活动,并招募大陆沿海地区的汉人来台垦殖,开启台湾多族群历史的开端。其后,在短暂的郑氏政权时期及清朝统治的两百多年间,汉人移民逐渐增加,在台湾形成汉人社会。所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向外扩张的浪潮下,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殖民统治结束。
现在的台湾,拥有优质的公共建设、便利的运输系统及完善的通讯服务,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先进地区。
初到台湾的你,一定会为这眼前的一切感到惊艳不已,因为丰富多元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湾文化。台湾发展的过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国大陆闽南、 客家移民、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国大陆移民,而此地人民甚为注重传统文化的保存,也逐渐发展出新的文化,同时,在台湾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国文化,也可以看到荷兰、日本殖民者所留下的历史遗迹。
中华文化
台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中心之一,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国历代文物之外,也可以从以下各个面向窥探:
寺庙与建筑
台湾的传统建筑,是民间艺术的总汇,装饰特别精美,举凡彩画、书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构成建筑的要素,从中能深刻的洞悉丰富内涵的台湾文化。此外,除了可在台湾看到由早期中国大陆闽南、客家移民所承袭的中国传统建筑外 ( 如:板桥林家花园 ) ,中国的庙宇建筑也是随处可见,其中鹿港的龙山寺、天后宫以及北港朝天宫等,都是台湾最知名且历史悠久的寺庙,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
民俗文化与艺术
台湾重要的岁时节令包括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等;而松柏岭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妈祖进香、北港妈祖出巡、台北迎城隍、东港王船祭、二结王公过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湾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动。另外,台湾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之外,也发展出属于台湾本土特有的歌仔戏与布袋戏,歌仔戏是结合台湾各种地方戏曲小调、音乐为一体的表演艺术;布袋戏近来更结合声光特效,广受年轻人喜爱。
台湾的电影与表演团体,近年来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再次展现出中国传统与台湾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原住民文化
丰年祭、祖灵祭、狩猎祭、图腾、蛇纹…,台湾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为台湾文化加注了不同的生命力。台湾的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 在人种上属马来人。台湾原住民目前多定居于山区,计有:赛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曹族、邵族 、噶玛兰、太鲁阁族 12 族 ,有各自的语 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目前正面临同化与文化保存的问题。其中,台湾外岛兰屿的雅美族,由于地理上的隔绝,是最晚与汉人接触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殖民影响
你可以在台湾的许多角落,看到过去殖民时代的影子。淡水的红毛城,是荷兰人与葡萄牙人占领台湾的遗址;台北人声鼎沸的迪化街、桃园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见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巴洛克建筑,现在台北的许多日据时代的重要建筑,例如:台北西区的总统府、行政院、旧台大医院…等,都加了夜间照明以展现其古典婉约,成了点缀台北夜空的装饰,让台湾少了历史悲情,多了份艺术人文的浪漫风情。
㈡ 台湾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所有的传统的节日都一样的
春节
端午
中秋
㈢ 台湾文化可分为哪些类
由于我国台湾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多种族群组成以及不同时代背景而有多面向的呈现,以台湾为文化主体范畴逐渐确立,同时兼具有最早的南岛文化。
台湾文化是混合儒家汉族、本地和台湾原住民所形成的文化,具有传统与现代的面向。从远古时期,就有最早开发台湾的左镇人、旧石器时代的长滨文化与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圆山文化以及金属器时代之后的十三行文化、番仔园文化、茑松文化、龟山文化等。
㈣ 台湾文化受大家欢迎,它有哪些特点
台湾的风土人情确实别具一格,值得去旅游。但现在海峡两岸的大气候不太好,暂时不去台湾旅游也好,但有关台湾的风土人情还是可以了解一些。
一、台湾的庙宇文化。
几乎可以说,台湾是我国庙宇最多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域。据统计,台湾大大小小各种庙宇数量高达10000多座,特别以台南、高雄、屏东居多。
这些庙宇以我国传统的道教最多,其次是佛教,当然,也有其他各种不知名的教。其供奉的主要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武圣财神关公、渔民保护神妈祖,以及道教的玉皇、菩萨、土地等,各方神灵都被台湾民众供奉着。
在台湾旅行,不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你完全可以放慢节奏,仔细的体会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台湾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比较缓慢,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却保留了很多传统的东西,而且台湾人整体没有那么焦虑,大家都过的相对平和、宁静,因此你在台湾旅行的过程中,也能感到身心都非常的放松。
㈤ 台湾的文化特点
台湾文化有四大特点:古老性、迟发性、多元性和同源性。1、 古老性
所谓“古老性”,首先是说台湾的史前文化相当久远:早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就已有人类在那里生存和活动;早在数千年前,台湾的原住民便有了美术及音乐的创作,他们“能作细布,亦作斑纹布刻画其内,有文章以为饰好也”,并能“歌如犬嗥,以相娱乐”。隋代已能“雕刻禽兽”,“歌呼蹋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子上膊,摇手而舞”,美术和歌舞均有了较大进步;虽不会文字,但已懂得“望月亏盈,以纪时节,候草药枯,以为年岁”,实际上已有了最简单古老的“历法。此外,原住民同胞至今还保留着数千年前大陆南方古越族人的许多风俗习惯;而汉族民间,在语言习俗方面也是“古风犹存”。所有这些都说明,台湾文化确实源远流长,十分古老。
2、 迟发性
所谓“迟发性”,是说台湾的开发和步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远比大陆晚得多,直到宋元之际才有汉文化的传入,明代才逐渐进入开发期,明郑时代才迈入封建制的门槛。当时,中国大陆的封建文明至少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时间了。不过,台湾的开发虽迟,然而一旦注入汉文化的先进血液,便很快发展起来,不但跨越了奴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社会直接步入封建文明,而且只用了大约短短二百年的时间,就赶上乃至超过祖国大陆大多数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奇迹。
3、 多元性
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它既有原住民的“土着文化”;更具有“闽文化”、“岭南文化”的显着特质;同时还有“ 中原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大陆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此外,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外来文化”(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正由于台湾较之大陆内地更多地受到各种东西方文化的撞击和影响,从而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许多有益
成分,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台湾地方文化,不断地丰富着中华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4、 同源性
然而,台湾文化的“同源性”则是不言而喻的:“闽文化”也好,“岭南文化”也好,“吴越文化”、“荆楚文化”还是“中原文化”也好,统统都是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而“土着文化”也大多属于远古时代由大陆
南方传入的古老中华文化的一个支脉;即便是“外来文化”中的日本文化,众所
周知,也曾受到过中华文化的很大影响。因此,台湾文化尽管有其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我们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它实实在在的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发展,与祖国大陆同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系统。
㈥ 在台湾文化方面,你都懂什么
台湾地区对中华文化的娓娓道来的方式比大陆地区早很多年,但是并不是说大陆地区在中华文化是就会落后,中华文化是包容并蓄和继往开来的,正所谓天道好轮回,中华的古代先贤都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后发先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我们看台湾地区的中华文化觉得更有滋味,但是三十年后就很那说了,况且随着台湾地区的去中华文化的意识被操纵,大陆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坚守越来越强烈和优质,以后应该被感慨的应该是从台湾地区来大陆的同胞会说:“以前的三十年感觉中华文化在台湾地区,现在感觉中华文化在大陆地区"
台湾是个宝岛,四面环山,风景绮丽,它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家,源远流长。
㈦ 台湾文化很有特点,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1.饮食习俗。与福建、广东相似,但随台湾省特色而变化:沙茶、咖喱、花生酱等。常用作调味料,比较甜,常清汤炖煮。小吃种类繁多,有碧溪潭香鱼、基隆豆汤、桃源石门砂锅鱼头、台中菜根香生牛肉、新竹贡丸、高雄六合夜市贝类等。
㈧ 台湾有什么最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民俗
台湾融合了明清时期移居的闽粤移民和二战后来台的外省人的民俗,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缩影。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是台湾的三大节日,每逢元宵节、清明节、中元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民间也有与大陆相同或类似特色的庆祝礼俗。
此外尚有多项深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民俗庆典,如迎妈祖、盐水蜂炮、平溪放天灯、东港烧王船、头城抢孤等。
饮食
台湾饮食文化融合各地美食风格,台湾菜与闽南菜(还受福州菜影响)和广东潮汕潮州菜渊源深厚,也受客家菜、广州菜和日本料理的影响。
台湾饮食文化中有着名的“小吃”文化,各式风味小吃云集的夜市是台湾庶民生活文化的代表之一,常见的小吃有蚵仔煎、炸鸡排、臭豆腐、盐酥鸡、生煎包、米血糕、蚵仔面线、甜不辣、卤肉饭、肉圆、担仔面、牛肉面、小笼包等。
戏剧
歌仔戏是台湾最主要的地方戏曲,也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中唯一诞生于台湾的剧种。战后早期,官方大力扶持、推广京剧(平剧、国剧)等大陆剧种,同时歌仔戏、布袋戏等台湾本土剧种仍是庶民重要的娱乐方式。
随着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讲求声光效果而重获重视。京剧与话剧融入创新元素,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
旅游
台湾现有9个“国家公园”以及13处“国家风景区”, 壮丽的海洋、高耸的山岳、多样的自然生态与独特的人文风情,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丽台湾。
台湾境内的阿里山、日月潭、太鲁阁峡谷、玉山、垦丁、阳明山等都是着名的自然旅游景点。新北市瑞芳区九份老街、台北市北投区、彰化县鹿港镇、新北市莺歌区等观光小镇地方风情浓厚,是寻幽访古的旅游胜地。境内有不少特色温泉,温泉文化别具一格。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在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领先全球。
现代标准汉语和繁体中文是台湾地区法律公文、学校教学、主要媒体通用的语言文字。汉族方言主要有闽南民系使用的闽南语(台语、台湾话)和客家民系使用的客家语。
此外马祖地区通行福州话(闽东语),金门县乌丘乡通行莆田话。台湾少数民族(高山族)使用台湾南岛语群,但会使用母语的人口逐渐下降。台湾最普及的外语是英语,为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日语为台湾第二大外语。
㈨ 台湾文化的介绍
台湾文化中以闽南人为代表的闽南文化、客家人代表的客家文化与外省人带来的新文化在台湾共处融合。同时,还有原住民所代表的南岛文化。除此之外,由于台湾日治时期长达50年(1895年—1945年),加上当代的欧美与东亚流行文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台湾文化也融合了日本、欧美等地的文化特色。以传统的农历作为基础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台湾属于国定纪念假日。也有不少深具台湾特色的民俗庆典,如每年一度的迎妈祖北港三月十九、元宵节着名的地方民俗活动盐水蜂炮、王爷绕境仪式的中元普渡时的头城抢孤、三峡祖师庙神猪比赛等。由于台湾庙宇香火鼎盛,因此由大陆流传而来的庙宇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台湾的城隍,妈祖,关圣帝君等祭典活动成为台湾特殊文化,神祇阵头结合武学和艺术的八家将、宋江阵、舞龙舞狮民俗表演变成台湾特殊技艺文化。
㈩ 关于台湾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民族,目前约五十多万人。依据人类学者的研究分析,原住民的屋架建筑、火垦、食槟榔、纹面、皮衣制作、轮舞等文化习俗,都与传统的南岛文化相近。过去大多数的原住民都是以传统游耕及狩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近年来靠近平地的原住民则与汉人的生活方式接近,但是部落组织的维系仍然保留着。亲族制度中,泰雅族、布农族为父系社会;阿美族、卑南族则为母系社会。部落组织中,鲁凯族与排湾族为贵族社会;赛夏族、布农族则为氏族社会。
台湾的闽南人(河洛人)以近四百年来由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渡海来台之移民的后代为主。昔时移民主要分成漳州人和泉州人两大支,部分为潮汕人,属汉民族。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带、北部沿海地区及兰阳平原,故漳州腔被称为内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故“泉州人居住在海滨,漳州人居住在内陆平原”的说法,仅在台湾中部地区符合此一分布。在移民初期,泉州、漳州之间时有泉漳械斗,今皆自称为“台湾人”,不再区分泉漳。住宅原以闽式建筑为主,后来空间设计也融入了榻榻米与和室等日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