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文化的句子有哪些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尔基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爱默生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 ——爱献生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毛泽东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印度
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德
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 ——马洛利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雅各布 布克哈特
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世俗智慧的艺术》
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阿诺德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毛泽东
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森谷正规
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 ——马大安诺德
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 ——黑塞
Ⅱ 中国文化怎样实现“国际表达”
向世界展示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需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和国际风格。提及文化“走出去”,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在路上”的中国文化怎样更好地实现“国际表达”。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的价值应用与传播路径”论坛就聚焦于“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 中国文化的真正表达在于人 说到中国文化表达,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文化载体——艺术、电影、图书、音乐、中国功夫等所展现的文化元素和特征,而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看来,这只是中国文化表达的第二个层面,精神层面才是中国文化表达的首要层面,也就是说,中国文化的真正表达在于人。就像因为喜欢人的性格而喜欢一个人一样,人们喜欢一个民族也是由于喜欢这个民族的性格,而文化就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全部性格。人们认识和喜欢一个民族,通常从认识和喜欢它的文化开始。 文化化人,而人传承文化。赵启正认为,人的言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等就是文化,“走出去”的中国人就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文化活生生的表达。中国人走出国门,相应带出了中国文化,这也是近年来“民间外交”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文化“走出去”,“每个人都有责任”。 注重传统 关注当下 2012年,谷歌公司在全世界9个国家开展了一项名为“美丽中国”的调查,主要问题是“美丽中国因何而美”。在最后的统计结果中,“文化、历史、风景”排名前三位。对于“中国文化最具特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一问题,从高到低的排序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茶、书法、绘画、佛教、帝王、中医、龙、功夫”。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传统因素在国际上深入人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种文化绵延五千年,说明这种文化足够优秀,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在向国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对自身文化不够自信。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则谈到,在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需要改变厚古薄今的传播策略。古老的文化要素作为文化遗产,展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不能作为当今时代的文化标志来推广。当代中国期望别人认同的不仅是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还有体现时代特征的绚丽多姿的当代文化。面向国际展示中国文化,需要按照当代文化的市场需求配置文化元素,根据流行文化的方式搭建交流平台,根据国家未来的发展需求铸造文化形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中国文化的国际表达中,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文化元素并不矛盾。我们需要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进行清醒反思,前进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理性、有序。 更新思维模式和交流渠道 中国的快速崛起令全世界关注,但外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民意调查表明,国外一些地区的人们对于中国的崛起充满了不安,他们感觉到中国发生了一些事情,但并没有完全理解究竟发生和改变了什么。这种想法源于对中国缺少了解。要化解这种矛盾,中国必须思考如何把自己介绍给世界、如何和世界沟通。这就回到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去”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家外专局外国建议咨询委员会顾问麦启安在论坛上给出了他的建议——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和传播交流渠道。 麦启安提出,在文化输出过程中,中国需要在国外制定多样化的渠道来进行传播,比如在有些国家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而在欧美则必须用诱导的方式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公共外交就提供了这样的新渠道。但是,除此之外还必须更新思维模式,如了解目标受众的想法和态度,关注如何激发受众的兴趣,注重双向互动,强调合作,重视多元文化背景,具体到技术层面还要关注输入国语言等。在新的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公共外交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从而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更顺畅平坦。
Ⅲ 博大文化文言文怎么样表达
可以用《中华世纪坛序》中的句子来表达。
原句如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中华世纪坛序,是一块汉白玉题字碑,长9米、高1.05米、重34.6吨,位于中华世纪坛南面入口处,正面刻着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题词“中华世纪坛”,背面为“中华世纪坛序”。据悉,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汉白玉。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Ⅳ 如何理解“文化”的含义
社会学意义上的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群体整个的人造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产品。
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
汉语中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的本义是与“武功”、“武力”相对的概念,指以文德教化天下,这里面既有政治主张,又有伦理意义。
考古学、文化学中“文化”的概念:在考古学中,“文化”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同样的制造技术等。
Ⅳ 形容文化的句子
1、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3、知文达理:知、达:懂得。有文化,讲道理。形容有教养。
4、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5、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6、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7、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8、卖弄才学:指故意显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穷二白:穷:指物质基础差;白:指文化和科学落后。比喻基础差,底子薄。
10、兼收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
11、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12、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Ⅵ 中华文化的表层文化怎么表达
通俗讲就是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不少成语直接表现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选材集中于日常所见的人或事物直接反映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和物质文明的发明的生产水平。
Ⅶ 如何表达重视中国文化+希望孩子学习中国文化
摘要 传统文化是文脉继承的途径;是民族凝聚的纽带;是与国际接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重点。然而,当前的传承传统文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存在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文化遗产肆意拆除、非遗宝贝惨遭漠视等痼障顽疾。可见,传承传统文化是彰显大国风采的关键核心。
Ⅷ 文化精神增强怎么表达
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讲文明,重礼仪。3、讲文明语,做文明事,当文明人。4、微笑是打开心锁的钥匙。5、文明礼仪,从我做起。6、不学礼,无以立。7、文明礼仪,从我做起。8、病从口入,祸从口出。9、愤怒从愚蠢开始,以后悔而告终。10、礼仪、礼节、礼貌、文明、文雅、文化。11、礼仪是一种文明规范,礼仪是一种素质修养。12、礼仪体现的细节,细节展现的是素质。13、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14、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美化庆元人居环境。15、争创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16、恶语伤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17、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18、品行不好的人容易犯罪,犯罪的都是品行不好的人。19、人生关键的几步是12至18岁。20、不好学的人、无知的人是最危险的人。21、知耻方能有所不为,励志才能有所作为。22、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更换主人。
Ⅸ 怎样形容中国文化(具体的)
1、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经历过血与火的熔炼,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展现给世人的是绚丽多姿的人文风情与风格恫异的宗教信仰不断碰撞、交融、演变后的一部历史巨卷,中国悠久的历史犹如一窖烈酒,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积后,迸溢出缕缕幽香,味淡而绵长,清洌却醉人。
2、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引以自豪的,然而我们一谈到五千年华夏文明时,往往是“勤劳”、“勇敢”一类的词藻,一说到中国文化时,无不产生“博大精深”的敬仰,其实这种枝离破碎的民族美德抑或是民族传统显然不能与中国文化划上等号
Ⅹ 什么是文化你如何理解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习惯做法不同。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有强大的动力。
文化与文明
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