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 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又由于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体系的特点,故而研究政治文化的特征可以作为研究政治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
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文化”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一般认为,S.韦伯的解释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解释:即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阿尔蒙德和S.韦伯还把政治文化的内容归纳为:①对政治系统整体的态度;②对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③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的态度。少数政治学家则认为从主观方面阐述政治文化的特征,是对概念的狭义理解,主张把政治文化的涵义延伸到包括政治行为模式。可以说,这是对概念的广义理解。西方政治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各个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政治文化被视为一个将微观政治同宏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因素。许多政治学家甚至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着作中强调,这些国家建立了现代的政治结构,但却未获得相应的成果,其原因就在于政治文化形态与现代政治不相适应。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的经验积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进一步而言,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政治文化的认知性成分是指人民对于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认识.它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政治文化的情感性成分是指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系统活动或政治实践所持有的一种直观的评价。政治文化的评价性成分是指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
‘贰’ 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意义上,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解体。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政治体系是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过程总是由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人去推动和完成的。因此,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取向直接制约着政治体系变化的进程及其结果。
(2)如何理解政治文化扩展阅读:
概念缘起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最先是由18世纪德国启蒙思想家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阐发的,美国着名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则开创了政治文化的系统研究,他在《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一书中提出,政治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国家居民各种政治态度、价值、信息与技能的特定布局。
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划分为:地域型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以及参与型政治文化。这两位政治学大家要表达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特征:
其一,“顺从”(带有几分尊重)——承认“自卑”或“优越性”以及“社会权威”。
其二,“共识”——代表了政府与公众认同以及妥协之间的关键联系。对绥靖政策的支持可能并不总是由整个国家共同承担,但作为一个整体,公众同意忍受它,这意味着它是一个共同的协议。在英国的政治文化中,“共识”的例子不胜枚举:譬如,人民是如何被统治的的、福利国家、谁担任国家元首并且拥有何种权力等。
其三,“同质性”,英国政治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是“同质性”较强:整个教会的出勤率正在下降,部分苏格兰和威尔士人的呼吁独立。三者有机结合可以建构政府与公众良好的关系。
政治哲学
“政治文化”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政治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这一概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阿尔蒙德所采用,并在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一书中作了系统阐发,但很快遭到了两位欧洲政治科学家格哈德·伦姆布奇和阿伦德·利贾特的极力反对。
伦姆布奇分析了瑞士和奥地利的政治,利贾特则分析了荷兰政治。他们都坚称,有比美国更稳定的政治制度。
‘叁’ 什么是政治文化
所谓“政治文化”:就是指导和引导人类“衣食住行用娱乐”等的“市场经济运行”并处于“主导或是总纲地位”的政治指导思想方面的最基本方向性、价值取向性的文化。其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的“一元化和主导地位”都是必须的。
“政治文化”可划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政治道德;
二是主义等意识形态;
三是宪法等,其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军事文化”,则是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3)如何理解政治文化扩展阅读:
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解体。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政治体系是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变化。这一变化的过程总是由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人去推动和完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政治文化
‘肆’ 如何理解政治
1.我们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和政治制度发生关系,用一句话就叫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政治之中,所以怎么理解政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我们人类这个物种,其实对政治的智慧不是特别高的,比如拿中国和西方来看,我们的政治文化、政治观念,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巨大的局限或者叫盲区。2.中国历史上比较擅长的,是政治实践,因为从很早我们就进入了一个统一的比较一元化的政治状态,那么就会形成一种观念,就是对不同制度的比较不够敏感。好处是我们可以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地去完善改进我们的制度,缺点是缺乏比较的意识,就会难以产生抽象的知识,所以我们中国在政治上可能是长于实践,常于伦理,但是在政治科学的建构上可能相对的弱一些。3.西方的政治哲学、政治科学,从很早开始,就有一种强烈的比较意识。这种比较的观念,它的优点是能够抽象出一些很重要的政治科学的原则,能够进行那种很深入的哲学思辨;但缺点就是因为长期的这种小规模政体的状态,这种分裂的状态,导致他丧失了对政治发展的一种想象力。4.要想解释政治,我们可以借用自然科学就是系统论,它有一个很基础的概念叫反馈。人类历史上有哪些正反馈?其实最常见的就三种:军事联盟、宗教信仰、商业资本,再加上已经站在门槛上的技术和信息,这四种我把它称之为叫正反馈机制。5.那什么是负反馈呢?任何一种正反馈机制,如果没有一种负反馈机制把它给稳定住,它一定会无限扩张,最后崩溃。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强的一种负反馈机制,就是封建制;第二种是官僚,也就是我们秦代创立的郡县制;还有一个组织,算半个负反馈机制。6.在历史上能够解决国家稳定的《易经》里边有一句话叫什么?叫可大可久。什么是可大呢?就是一个国家你首先要能够大。什么是可久呢?你要能够维持稳定。我刚才讲到的这两套机制,四个正反馈机制,两个或者两个半负反馈机制,它们的这种结合形成了可大可久的格局。7.比如我们要鼓励创新,但是也要有一个稳定的机制能够对它进行约束,否则不管是军事力量、宗教力量还是科技力量,它都会变成一种暴政,会反过来来压迫我们。我们需要政治权力,但是人民怎么控制政治权力呢?今天世界上就是两种模式,以中国为主的一种形态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主这样一种形态。8.人民控制政治权力的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参政,在西方是公投,在中国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协商机制,但也有一种极端化的形式,比如像文革,文革就是砸烂公检法,然后踢开党委闹革命,直接参政。在历史上,人民大规模直接参政的后果往往都不是特别理想。9.西方的三权分立是行政、立法、司法,但是这儿少了一根线,司法和人民没有直接的关系。西方政治学强调的非常多的是程序正义,什么东西都要讲程序,讲法治;但其实你看一看真正的程序,如果没有了一个最终的权威,它往往是运行不下去的。所以在西方这个宪法就叫宪政,它其实是什么?它就是在程序之上有一个终极的合法性的来源,它这个来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资本,他是代表资本利益的,所以他能够形成一个最终的权威。10.那么我们中国最独特的是这一点,我们有一个党。党的权威来自哪?不是来自党本身,而是来自于这条线,来自于你代表人民,你是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党的这种组织,通过党员构成的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通过党的制度党的纪律,最后形成了一个能够代表人民利益的这样一个总体的整体利益的代表者,他能够对所有的这些力量进行一个总的统摄。所以大家看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里边讲什么?党领导一切。那么就是这样一个结构。 范永鹏
‘伍’ 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被认为是社会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稳定的政治秩序不仅是指制度上的合理结构,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是指公民对其所在政治系统的政治制度的内在认同和信仰。在一个国家中,当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相互适应时,政治体系就相对稳定;反之,则会出现动荡和混乱。
‘陆’ 如何理解政治文化的涵义及特征
1 功能:行政督察 行政纠错 行政防护 ;意义:维护正常的行政秩序 保护国家整体利益 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2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
‘柒’ 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是一个非常现代的概念,它的提出不过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情。但是,政治文化研究却历史久远。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曾专门研究政治革命和政治变迁的心理因素。近代思想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的《论法的精神》和《罗马盛衰原因论》,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托克维尔(tocqueville)的《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和《论美国的民主》等着作都可以被看作政治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念、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等。如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的性质和功能的理解,他所持的政治理想,政治参与的热情,对待公共权威的态度,评制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内心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都是政治文化的内容。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首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此后,这个概念很快取代了传统政治学中常见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国民性格”等意义相近、但难以用实证性方法予以研究的术语,成为西方政治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60年代后,政治文化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政治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文化的研究,学者们发表了一批有关着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阿尔蒙德与S.韦伯合着的《公民文化》(1963)、L.W.派伊和S.韦伯合着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1965)、阿尔蒙德和G.B.鲍威尔(小)合着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1966)等。此后,其他许多国家的政治学研究者也开始重视政治文化的研究。中国政治学界在80年代初开始进行研究。
当代政治文化研究起始于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g.a.almond)。1956年,阿尔蒙德在美国《政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比较政治体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阿尔蒙德认为 ,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逐渐向研究人们在政治体系中的行为过渡,而人类的行为一定会受思想意识即引导与驱动人们政治行为动因的指导 ,所以必须深入研究 ,找到隐藏在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 ,他将之称为导向(orientation) 。
在以后的研究中,阿尔蒙德和维巴(s.verba)应用行为分析方法,采用民意调查的手段,系统研究和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国国民的政治态度,并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the civic culture)。该书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视为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此后,许多政治学家转向政治文化研究,他们通过社会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访谈、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展开更加广泛的比较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政治文化研究与现代化理论相结合,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跨国研究和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政治文化作了定义。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在阿尔蒙德定义的基础上,派伊(lucian pye)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主观因素,包括一个社会的政治传统、政治意识、民族精神和气质、政治心理、个人价值观、公众舆论等等,其作用在于赋政治系统以价值取向,规范个人政治行为,使政治系统保持一致。维巴在分析政治文化的构成和作用时进一步指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由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信念、符号和价值所构成,它决定了人们行为的条件,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政治的主观意向。根据他们的解释,我们可以为政治文化做出如下定义:政治文化是一国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观念形态的东西,包含着广泛的内容。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政治文化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表述。在日常生活中,政治文化一般以一定的政治认知或意识(awareness)、政治价值观念(values)、政治(beliefs)、政治情感(feelings)、政治态度(attitudes)等形式表现出来。政治文化不同于公众舆论或民意(public opinion),前者具有稳定性,反映的是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一贯性的政治倾向和心理,后者指的是人们对于某一具体事务或问题所产生的一时性的反应。 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盛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各个层面都会毫无保留地进行一定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认知过程,如感觉、直觉、记忆和思维;2、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3、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这些过程因人而异,从而形成了每个个体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政治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政治文化的内容不具备系统的理论形态,政治文化的发挥作用也基本是以风俗习惯这样一些惯性的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政治文化具有自发性与直观感受性的特点。但这并不能否认政治文化中含有理性的因素。事实上,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是政治体系包括政治制度、规范、意识形态等各个层面被体系成员认识、接受,并化为支持其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阿尔蒙德将其称为政治体系的内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系成员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认识、判断、取舍都不能完全摆脱人的自觉意识活动,这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特点。因此,特定政治体系内政治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感性和理性、自发与自觉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前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影响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任何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从总体上来说具有基本的倾向性,但这并不排除政治文化本身包含着不同的成分。在特定 的政治体系中,其成员对于出身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于政治体系个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不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政治文化的非同质性。在政治文化的内部,根据政治文化的主题、功能等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政治文化。这些亚文化有可能相互和谐,也可能相互冲突,他们之间不同的相互关系模式形成了政治文化的复杂结构。
‘捌’ 政治文化的理解
西方政治学家对“政治文化”的概念有多种理解,一般认为,S.韦伯的解释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解释:即政治文化是“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阿尔蒙德和S.韦伯还把政治文化的内容归纳为:①对政治系统整体的态度;②对政治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态度;③对自己在政治系统中的角色的态度。少数政治学家则认为从主观方面阐述政治文化的特征,是对概念的狭义理解,主张把政治文化的涵义延伸到包括政治行为模式。可以说,这是对概念的广义理解。西方政治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文化的意义在于,通过影响各个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系统的功能发挥作用。政治文化被视为一个将微观政治同宏观政治联系起来的因素。许多政治学家甚至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他们在研究发展中国家政治的着作中强调,这些国家建立了现代的政治结构,但却未获得相应的成果,其原因就在于政治文化形态与现代政治不相适应。
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得以传播和沿袭。政治文化的延续性使一国文化有可能代代相传,也使国家、地域、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呈现出长期的差异性。
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参与现实政治生活过程的经验积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形成,将现实政治生活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并随着政治生活的变化和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进一步而言,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玖’ 如何理解政治文化的含义
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包裹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政治文化是一主观价值范畴,使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信念、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政治文化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喻,把政治体系分为“硬件”(hardware)和“软件”(soft-ware)两个部分,那么,各种制度化和结构化的政治组织、机构和规则,可以说是政治体系的“硬件”部分,而构成“软件“的东西则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犹如计算机运行需要软件/硬件相互兼容一样,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也需要相互匹配。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一个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由于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关系密切,政治文化研究也就成为政治体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希望对你有用,祝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