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传统文化有哪些
凤凰古城
2. 长沙有哪些传统文化,举例说明,说清楚,100字左右,打得好的采纳!!
长沙湘剧
【长沙湘剧】湘剧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以长沙为中心流行于湘、资二水中下游地区及赣西的修水、吉安等县。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的称长沙湘剧,民间称为"大戏班子"。长沙湘剧的形成与外地声腔的传入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高腔出于弋阳腔,明代从江西传入。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又有安徽青阳腔和昆腔传入。最晚传入长沙的是弹腔,又称南北路。高腔、昆腔、弹腔、低牌子在长沙地区汇合后,与长沙乡土语言、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乱"(乱弹)四大声腔,唱白用中州韵长沙官话的地方大戏--长沙湘剧。湘剧剧目约1200多个。抗日战争时期经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改革直至1949年以后的发展与革新,现经常上演约200余个,曲牌300余支。此外还整理了《拜月记》、《追鱼记》、《金丸记》、《百花公主》等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创作了现代戏《山乡巨变》、《湘潮》、《园丁之歌》、《布衣毛润芝》等。其中《布衣毛润芝》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拜月记》、《园丁之歌》等被摄制成舞台艺术片在全国放映。
长沙花鼓
【长沙花鼓】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形成时期为清代末叶。长沙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故通称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戏为特色,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生产劳动、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1949年后,整理了传统戏《刘海砍樵》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并获奖。50年代《刘海砍樵》唱遍全国。1989年长沙市花鼓戏剧院重新整理改编的《海哥与九妹》赴日本演出,轰动东瀛。还有《小姑贤》、《讨学钱》、《访友》、《喜脉案》以及现代戏《姑嫂忙》、《打铜锣》、《补锅》、《中秋之夜》等,其中拍成电影艺术片的有《打铜锣》、《补锅》、《喜脉案》等。花鼓戏演员中还涌现了一批歌唱家如李谷一、张也等。【皮影、木偶戏】皮影戏又叫"影子戏",始于汉,盛于宋,清代传入长沙。皮影戏班一般为3~4人,一副竹架戏棚、一担戏箱就可走乡串村。艺人一专多能,或举纸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几个角色。唱正戏用湘剧曲调,唱杂戏用花鼓戏曲调。正戏有《封神榜》、《岳飞传》、《杨家将》等,杂戏有《五更劝夫》、《讨学钱》等。1949年后,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团创作了寓言皮影戏《龟与鹤》。该剧1956年参加布加勒斯特第三届木偶皮影节,获最佳演出奖。还应邀赴苏联、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访问演出,获好评。木偶戏俗称"木脑壳戏"。远在汉代长沙就有木偶戏,至清代更为盛行。长沙木偶戏是"杖头"木偶,擅长于表演传统剧目,尤其是传统喜剧。其表演特点是:操作稳重细腻,水袖和翎子功十分优美,丑角与小生尤有特色。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团创作的《金鳞记》在1983年澳大利亚阿雷德市举行的国际木偶艺术节上获国际荣誉奖。
长沙古乐
【长沙古乐】清光绪至民国时,长沙有一"同善雅乐社",为民间古乐演奏社团,备有古乐器约数百件,专事雅乐演奏。1958年,长沙的民间艺人演奏了一支《西宫词》,系全国发现的唐代诸宫调中至今尚存的惟一一种,而浏阳古乐更饮誉中外。浏阳古乐始创于清道光九年(1829),创始人为古乐家邱之NC13A。它熔歌、舞、礼、乐于一炉,演奏起来场面之大,气势之宏,可与西洋交响乐比美。作为祀孔用乐舞,清咸、同年间曾国藩派人来浏请邱之?之子庆龠去南昌、安庆、南京等地教习浏乐。继后黑龙江、两广及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浏习乐。袁世凯也曾派人到曲阜及浏阳考察。1954年保加利亚的客人访湘时特意要求听了浏乐后极力赞赏。邱之?潜心研究古乐,积数十年经验着《律音汇考》。1930年日本音乐家田边尚雄着《中国音乐史》,将《律音汇考》择要录入,并推此书为音乐界人士必读之作。据说日本祭祀乐歌,大都同于浏乐。
湘绣
【湘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发源于长沙县沙坪,历史悠久。它以彩色散丝作绣线,除用"齐针"、"接针"、"打籽针"等针法外,还独创"掺针"法,使表现的形象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更符合于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其所绣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兽无一不生动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绣品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章。1949年后,湘绣经过恢复和发展,成功地绣出了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奇特的技艺、非凡的艺术效果被国内外誉为"超级绣品"。
望城剪纸
【望城剪纸】民间艺术。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节日和婚寿喜庆,用红纸或其他彩纸剪成《百鸟朝凤》、《福寿图》以及吉祥如意的图案和人物故事等张贴在门窗、墙壁上,用以增添欢庆气氛和作美的装饰。望城剪纸风格粗犷淳朴、干净洒脱,多以家禽家畜为题材,栩栩如生,极富乡间情趣。
浏阳花炮
【浏阳花炮】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而赋予火药以文化内涵和艺术生命,使之成为世界文化中的一株瑰丽奇葩的则是中国的浏阳花炮。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雍正元年(1723),浏阳花炮作为贡品进贡皇室,一时朝野轰动,名传海外。1875年开始出口,远销朝鲜、日本、南洋、印度、伊朗以至欧美,受到称赞。1923年参加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获优等奖;1929年参加"中华国货展览会"获一等奖;1986年代表中国参加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焰火大赛荣登魁首;1995年4月,浏阳市被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称号。中国的重大庆典活动如国庆、五一节,大型运动会所燃放的烟花多为浏阳花炮,1997年香港回归时在京、港燃放的烟花也是浏阳产品,1999年50周年国庆和澳门回归的焰火晚会也预订了浏阳花炮。浏阳花炮年产量已达880多万箱,产值12亿多元,其中内销320多万箱,出口560多万箱,年创汇8000多万美元,创税1.8亿多元(不含相关行业),为浏阳市重要出口创汇支柱产业。现浏阳市成立"鞭炮烟花管理局"加强管理,生产厂家成立了集团公司并建立了中国第一家烟花研究所,加强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和开发。
湘菜
【湘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雏形,南宋时自成体系,至清末,由民间食谱、宗庙祭祀菜和宫廷菜肴综合成众多的传统菜谱。其特点是:烹调讲究,选料认真,配料精细,浓淡分明,色彩丰富,口味适中,辣而别于川菜,甜淡而别于下江菜,鲜嫩而别于粤菜,故备受国内外食客的青睐。湘菜在发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区风格,长沙为其正宗。长沙的"曲园"、"玉楼东"、"潇湘"、"奇峰阁"、"天然居"、"三湘店"、"徐长兴"等老牌菜馆,名闻遐迩。1949年后,"蓉园"、"玉楼东"、"又一村"和开设在北京的"曲园"等店的湘菜先后驰名中外。近年来,国外的中餐馆聘湖南厨师主理湘菜的日益盛行,湘菜正大步走向世界。
火宫殿风味小吃
【火宫殿风味小吃】长沙火宫殿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一样,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顾的地方。火宫殿地处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宫,专奉火神。清干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丰帝题"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辉煌,殿前空坪上由个体小商贩支起面棚,撑着大伞,经营各种长沙风味小吃。到1942年时,空坪上盖起了48间木架棚屋,除理发、说书、卖烟、卖酒各用一间外,其余42间全部为小吃点。主要经营的品种有色青、肉白、松脆、鲜香的"油炸臭豆腐",形似荸荠、色如白玉、外表柔软、内吐芳香的"姊妹团子"以及"东坡馓子"、"龙脂猪血"、"神仙果饭"、"三角豆腐"、"煨牛蹄筋"、"红烧蹄花"、"红烩乌龟"等300余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彭德怀等曾到此品尝过,百余个国家的客人也曾到此领略古城长沙的饮食文化
3. 湖南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
第一味闪亮登场的当然是名扬湖南,香飘万里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四四方方的小块,大多数为黑色,也有白色和黄色的
软硬程度随个人喜好可以让老板炸焦或炸嫩
我吃过最硬的是可以在碗边敲得有如石头般响的,不过还是很好吃的配上各式佐料,是来湖南一定不可错过的美食呢
第二味闪亮登场的是糖油粑粑
这也是不可多得的小吃美食哦
炸出来金灿灿的
外酥内软,外面甜酥酥里面香软软,也是我的最爱
喜欢吃甜食的朋友一定不能放过
第三味闪亮登场的是唆螺
主料是河螺,田螺
湖南的河螺都长得细细小小的,个头绝对不大。个头大的全是田螺。
店主会先用钳子把它的屁屁去掉
然后带壳洗净,随着各店秘制的调料一起煮
调料的味道会煮进壳里的肉中去
吃的时候,对着田螺的开口处轻轻一唆
就可以把美味的田螺肉和渗进壳中的调料汁一起吃下
那个美味呀,一个字:赞
由于湖南较能吃辣,味道浓厚,所以请不能吃辣的朋友,慎用,选微辣的口味较为不错
第四味闪亮登场的是口味虾
主料龙虾
有干锅和水煮两种
既然是口味虾,所以味道都重,
很符合湖南人口味的夜宵首选
我同学一次可以吃12斤
很不错的推荐说
第五味闪亮登场的是口味蟹
和口味虾一样,夜宵首选
也是很不错的推荐
第六味闪亮登场的是掸韭菜
韭菜过水一掸
配上各式佐料
据说能瘦身,呵呵吃完以上油重的食物后的不错选择
湖南汉人婚俗,旧俗有说媒、相亲、换庚、定庚、过门、拜堂、闹房、回门等成套仪式。将儿女生辰八字写于红纸内,由媒人转交对方称“换庚”或“发红庚”,如合庚顺利,则互送信物,称“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为送布鞋、袜底、鞋垫各一双。择吉迎亲谓之“过门”,互索彩礼、嫁妆。拜堂合卺,行礼为仪,进入洞房还有闹房的习俗,闹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带,还流行哭嫁之风。出嫁前一两天,甚至半个月,就开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县,更发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骂媒歌、分离歌、送别歌、射歌(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养媳歌等,采取坐唱、轮唱、合唱、长歌等形式,还有载歌载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盏、香火、走马、划船、卖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时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数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择偶、定亲和婚礼比汉族要丰富多彩,有许多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特色。
少数民族青年互相结识、物色对象常在喜庆节日或赶集赴会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赶秋的歌会活动,侗族的“玩山赶坳”,都是青年男女聚会交友的极好机会。湘西苗族还有跳月之风,童男处女于清风月夜,到林中山巅,对歌跳舞。情投意合者,虽不相识,亦可相约订婚。
一些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定亲别有风味。隆回瑶族订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纸伞,女家有意则将用各色花布和丝线扎好的12个三角形的丝线布坨,缠吊在纸伞的撑骨上;怀化侗族则是刺鸡定情,在月色皎洁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伙伴陪同相会,男方将带来的大公鸡鸡冠刺破,把鸡血滴入酒中,双方饮酒盟誓,永结同心。
少数民族的婚礼各有一套礼仪,欢快热烈,极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礼中,要举行洗“和气脸”的仪式。新娘到达夫家时,男方的长辈端来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只银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这盆清水洗脸。据说,洗了“和气脸”,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处。
土家族婚礼别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时要唱“哭嫁歌”,送亲时姑娘和母亲唱“发轿歌”,新婚夫妇进了洞房,歌手就唱“贺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瑶族有“抢亲”风俗,新郎去迎亲时,新娘避之,新郎追赶,如此往复3次,才算成婚。据说这样结成的夫妻,能够互敬互爱,白头到老。
湖南——昆曲、湘剧、祁剧、辰河高腔、
巴陵戏、湖南花鼓戏、邵阳布袋戏
常德高腔、辰河目连戏、荆河戏
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
http://www.hnmrw.net/llyd/Html/526_15101.html
http://..com/question/48846169.html
http://www.hnmrw.net/llyd/Html/526_15103.html
湘绣:一只老虎绣三年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08/
湖南皮影戏和木偶戏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09/
湖南花鼓戏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10/
4. 湖南建筑有什么特点湖南有些什么生活习俗
一、湖南建筑特点
“吊脚楼”是湖南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通常建于山坡或河岸边,主要因为这些地方平地不多,为了扩充屋场,扩大使用面积而为之,山间、水边随处可见。
“吊脚楼”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
二、湖南生活习俗
1、饮食习俗
湖南人喜食腊肉,冬至开始杀年猪,除留部分鲜食外,大部分制成腊肉留着长年食用。湖南人将猪肉或牛肉、鸡、鸭、鹅、鱼、兔肉等用盐或拌以五香、八角粉腌四、五天,待晾干后,以锯木、谷壳、花生壳、桔皮、柚皮等烧烟熏烤,或挂在柴火灶上,让冷烟熏烤,称“冬腊肉”。
2、春节习俗
春节旧俗通常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止。新正初一鸡鸣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谓之“开财门”、“开门红”。燃烛敬天地、拜祖先,然后出门拜五方,称作“出行”或 “出方”。
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热闹的是耍龙灯。龙灯的品种繁多,如长龙、 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等。玩龙灯通常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 间,遇宽敞人多之处即舞弄一番。
(4)湖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湖南的戏曲文化:
湖南省拥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
此外,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形式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了何纪光、李谷一、宋祖英、张也、陈思思、汤灿、雷佳、王丽达等着名湘籍歌唱家。
5. 湖南怀化有哪些风俗习惯和特点
1、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这是民间流传至今的风俗习惯。过去,清明祭扫太公坟时有分麻糕的习惯。轮到作祭主的必须预先作好准备,待祭扫分,在坟坛前当场按人分麻糍。
2、阳戏
阳戏在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等省市宽广的农村大地广泛流传。那里居住着汉、土家、苗、侗、白、回、瑶、壮等多个少数民族,残留着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绪、末韵。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以踩堂戏、傩堂戏为代表的其他地方剧种都给阳戏以特别的艺术滋养。
3、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
4、踩芦笙
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5、打鼓锄茶
打鼓锄茶又叫“锄茶鼓”,是流传于湖南会同林区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生产文化习俗。相传苗族祖先在身居大山丛中时,人们围着打到的猎物,又敲又打,聚众而乐,表达共同的欢欣。
6.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事实上主要是
湖湘文化
1,湖南文化习俗: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贯,构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2,湖南(5A)级景区:
武陵源--天门山,南岳衡山,邵阳新宁崀山,岳阳楼-君山岛,韶山风景区,花明楼,东江湖景区。
7. 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点是什么
与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湖湘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民俗性。湖南人在古代被称为“蛮人”,固有刻苦耐劳的“霸蛮”性格,说话以直率、泼辣着称。这就造就了湖湘文化“朴实”的特色。湖湘文化历来崇尚实际,不尚空际,办事讲究实效;湖湘文化历来崇尚进取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湖湘文化历来倡导朴实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都集中体现了湖南普通民众的性格。湖南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历史遗产都体现了“鱼米之乡”的乡土风格。
(2)包容性。湖湘文化历来具有崇尚真理、兼容并蓄的风格。这种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仅湘籍人士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非湘籍人士也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湖湘文化并不都是湖南人创造的。李肖聃在《湘学略》一文中专门记载了非湘籍人士对湖湘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明确指出“屈子楚人,非生于湘中,第被放至此耳。”但他始创了湘学,成为湖湘文化的初创者。此外,柳宗元、胡安国、胡宏等都不是湖南籍人,他们来到湖南,为湖湘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次,湖湘文化不尽在湖南,走出湖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湘籍人士也宣传和弘扬湖湘文化,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国内国际的影响。这表明:湖湘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与整个中国文化结合在一起,并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自己不断优化和发展。
(3)历史性。湖湘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化。湖南古代乃荒蛮锢塞之域,直到唐朝还是安置贬官谪史的地方,在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中,先后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才逐步形成了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相对稳定并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地域文化形态。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国内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分不开的;在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不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湖湘文化的发展
1、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崇尚实践”的实干精神、“民为邦本”的民主精神、“保种救国”的爱国精神等都是值得大力弘扬的。只有弘扬湖南人精神,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三大文明。哪里有困难,哪里就需要奋斗。要奋斗,就需要有精神动力。“湖南人精神”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2、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实现湖南现代化的需要。
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湖南现代化,因为湖南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湖南的现代化,因为湖南人居于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要实现湖南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就必须认真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的伟大精神。思想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现代化的思想,就没有现代化的实践。湖湘文化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格。从王船山到魏源;再从魏源到毛泽东,开了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推进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与时俱进,逐步实现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现代化。王船山率先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禁锢,创立了具有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思想光辉的哲学体系,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魏源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首创者。毛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为实现思想现代化和整个社会现代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可见,弘扬湖南人精神,确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化代,包括湖南现代化的需要。
3、研究湖湘文化,弘扬湖南人精神,是打造和谐湖南的需要。
蕴藏在湖湘文化中的湖南人精神,反映了湖南人的共同特性,体现了全体湖南人的思想风貌。弘扬湖南人精神,必然使湖南人民大众一心,同心同德,增强湖南人民的团结。湖湘文化具有“通天人之故”,穷“大本大源”的致思趋向。几千年以来,湖湘学者进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哲学思考,不断地探索宇宙固有的客观规律,认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湖湘文化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人和谐统一”,“民族与民族和谐统一”的和谐理念;倡导“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处事方式;具有“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亲仁善邻”的宽广胸怀;富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治国理念;彰显关心他人,体恤民众的人文关怀;推崇“道德教化”,“内圣外王”的治国方略。这些文化精粹对于打造和谐湖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8. 长沙有哪些传统文化,100字左右
【长沙湘剧】湘剧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以长沙为中心流行于湘、资二水中下游地区及赣西的修水、吉安等县。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的称长沙湘剧,民间称为“大戏班子”。长沙湘剧的形成与外地声腔的传入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高腔出于弋阳腔,明代从江西传入。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又有安徽青阳腔和昆腔传入。最晚传入长沙的是弹腔,又称南北路。湘剧剧目约1200多个,现经常上演约200余个,曲牌300余支。
【长沙花鼓】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以农村的山歌、民间的小调及本地花鼓为基础演变而成。形成时期为清代末叶。长沙花鼓戏在原长沙府地区内分益阳、西湖、宁乡、醴陵和长沙5个艺术流派。演唱时均以长沙方言为统一的舞台语言,故通称长沙花鼓戏。其音乐曲调有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4类约200余支,有传统剧目336个。1949年后,整理了传统戏《刘海砍樵》、《小姑贤》以及现代戏《打铜锣》、《补锅》等。
【皮影、木偶戏】皮影戏又叫“影子戏”,始于汉,盛于宋,清代传入长沙。皮影戏班一般为3-4人,一副竹架戏棚、一担戏箱就可走乡串村。艺人一专多能,或举纸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几个角色。唱正戏用湘剧曲调,唱杂戏用花鼓戏曲调。1949年后,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团创作了寓言皮影戏《龟与鹤》。
【湘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发源于长沙县沙坪,历史悠久。它以彩色散丝作绣线,除用“齐针”、“接针”、“打籽针”等针法外,还独创“掺针”法,使表现的形象丰富饱满,色调和谐,更符合于中国画的笔墨神韵。其所绣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兽无一不生动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绣品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分别获得最优奖和一等奖章。1949年后,湘绣经过恢复和发展,成功地绣出了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奇特的技艺、非凡的艺术效果被国内外誉为“超级绣品”。
【望城剪纸】民间艺术。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节日和婚寿喜庆,用红纸或其他彩纸剪成《百鸟朝凤》、《福寿图》以及吉祥如意的图案和人物故事等张贴在门窗、墙壁上,用以增添欢庆气氛和作美的装饰。望城剪纸风格粗犷淳朴、干净洒脱,多以家禽家畜为题材,栩栩如生,极富乡间情趣。
【浏阳花炮】浏阳花炮制作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雍正元年(1723),浏阳花炮作为贡品进贡皇室,一时朝野轰动,名传海外。1875年开始出口,远销亚非以至欧美。1995年4月,浏阳市被授予“中国烟花之乡”的称号。中国的重大庆典活动如国庆、五一节,大型运动会所燃放的烟花多为浏阳花炮。
【湘菜】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雏形,南宋时自成体系,至清末,由民间食谱、宗庙祭祀菜和宫廷菜肴综合成众多的传统菜谱。其特点是:烹调讲究,选料认真,配料精细,浓淡分明,色彩丰富,口味适中,辣而别于川菜,甜淡而别于下江菜,鲜嫩而别于粤菜,故备受国内外食客的青睐。湘菜在发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区风格,长沙为其正宗。
【火宫殿风味小吃】长沙火宫殿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一样,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顾的地方。火宫殿地处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宫,专奉火神。清干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丰帝题“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辉煌,殿前空坪上由个体小商贩支起面棚,撑着大伞,经营各种长沙风味小吃是:油炸臭豆腐、姊妹团子、东坡馓子、龙脂猪血、神仙果饭等300余种。
9. 介绍长沙的风土人情
长沙属于典型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都市。语言、饮食、民俗、传统街道和民剧都具有浓郁的湖南特色。火辣辣的湘菜和脍炙人口的湘剧、湘绣、花鼓戏等是湖南传统文化的代表,电视湘军则是湖南市民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前锋。
长沙的方言复杂且极富特色,市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以浏阳市西部少数地区都通行湘方言,浏阳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则是赣方言,浏阳东部还有少部分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长沙市居民多为汉族(很大一部分祖先来自江西,共和国建立后北方也迁移来许多居民),同时还有土家、苗、侗、瑶、回、壮、白族等46个少数民族
10. 湖南有什么风俗这些风俗有什么寓意以及他的的由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文化知多少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当天,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佳节将至,今年你准备做什么呢?除了我们熟知的赏月、吃月饼,中秋节还有那些传统习俗?今天咱们就带你了解一下!
中秋习俗
赏月、拜月
admire the full moon /
watch the full moo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
燃灯
light lanterns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广东、香港等地,制成不同形状的灯竖起于高杆上,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还有天空放飞孔明灯,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无论何种形式,承载的都是祝福与思念。
玩花灯
play with lanterns
中秋玩花灯主要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多集中在南方。
观潮
watching the tide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另一项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猜灯谜
guess lantern riddles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偷菜
stealing vegetables
在湖南的侗族地区,年轻女子在中秋节晚上偷菜是一种习俗。相传,在中秋节期间,月宫里的仙女会到人间去,在蔬菜上撒上甘露。谁在这一夜吃到带甘露的蔬菜,谁就健康快乐。
玩兔儿爷
play with clay rabbit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后“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中秋雅味
月饼
mooncake
中秋节,家家都要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螃蟹
crab
中秋宴俗,古时以宫廷最为精雅。明代宫廷中秋讲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桂花酒
osmanthus wine
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的象征。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石榴
pomegranate
中秋前后石榴成熟上市,因其颜色鲜艳、饱满多籽,入口如晶粒玉浆,常被视为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绵延不绝,是中秋节必备的美食之一。
柚子
grapefruit
柚子”谐音“佑子”或者“游子”,有祈求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酸柚子,开胃又解腻。
田螺
river snails
清咸丰年间《顺德县志》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没有小螺,因此肉质肥美,是食田螺的佳期。广州民间,不少家庭都有中秋食螺的习俗。
鸭子
ck
福建有中秋吃鸭子的习俗,因此时鸭子肥壮。多以槟榔芋与鸭子一同烧,味道独特。中秋宰鸭也是台湾高雄的风气,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食水鸭公加菜。广西、云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买饼杀鸭,欢度佳节。
每年中秋前后,南京盐水鸭色味最佳,又是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美名曰“桂花鸭”。在《白门食谱》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着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中国日报 新华社客户端 学习强国 新东方英语网等
// 点击图片 更多精彩 //
@你,别忘了,今年中秋国际频道和你有约!
芒果头条 丨明月千里寄相思,你在他乡还好吗?
中秋知多少丨“月饼”用英语怎么说?超全中秋英语表达,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