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欧洲的文化特色20字
雕刻艺术建筑、美术、文学以及音乐都是在欧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的东西。许多城市,比如巴黎、维也纳、罗马、柏林以及莫斯科等,今天都是在作为首都的同时,也被视作该国的文化中心。此外,在许多城市还有很多重要的剧院、博物馆、交响乐团以及其他很重要的文化设施。
⑵ 欧洲是什么文化的发源地
欧洲是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日耳曼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
⑶ 欧洲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欧洲历史文化的特征:
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开放的海洋性地理环境,奴隶主民主政治,以及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人类的古代社会大多以农业为主,古希腊、罗马社会,商品生产较发达,这在整个古代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与其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有关。
商品经济的发达,造就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商业阶层,他们推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治。这一传统的建立,使历史的发展一开始就有着较强的运转机制,使国家机体充满活力。商品经济发达,使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这样,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易于形成。
社会生活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这又促使人们开阔视野,向外探求,把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获取自由的主要途径。生产力的发展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等上层建筑的繁荣,于是,西方人渴求知识,把知识作为人类文化的最高价值范畴,从而不固步自封。
(3)欧洲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西方有句老话,“如果你能从最坏的事情中学到最好的东西,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这在西方是一种常见的文化心理。这种开放和吸收的特点也与西方的地理环境、历史特点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希腊半岛海岸线长,岛屿众多,航运业和商业贸易发展迅速。商贸促进了文化交流,文化繁荣发展。欧洲国家的特殊历史也导致了西方文化的开放吸收精神。欧洲各国,在古老的发展历史上,由于国界的变化,民族的频繁迁徙,使他们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成为家常便饭。
欧洲国家的面积也相对较小。与幅员辽阔的中国不同,欧洲自给自足,闭关锁国。所以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会相互接触,和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会更频繁地接触。另一个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本身充满了频繁的商品交换、资本输出和原材料投入。
⑷ 欧洲有哪些文化特点
欧洲有着悠久的文明发展史。公元前4000~前2500年在南欧和西欧曾广泛分布有巨石文化,随后位于欧洲东南部的爱琴海地区勃兴为世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称爱琴文明,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国家兴起,逐渐发展成一个囊括半个欧洲(大不列颠群岛至多瑙河口一线以南)及北非、西亚在内的庞大帝国,而意大利所在的意大利半岛一直是其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区域。纪元初年,欧洲人口约3200万,其中半数以上分布于南欧,而东欧、北欧及不列颠群岛合计尚不足1/10。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渐趋衰弱,原先居住在北欧的日耳曼人及居住在东欧的斯拉夫人相继大量入侵,这一历史进程所伴随的人口大迁移和经济、文化上的广泛交流,大大促进了欧洲的全面开发,14世纪中叶全洲人口达到8100万,南欧的比重降至1/3,其他地区尤其是东欧均明显上升。 15~16世纪,在南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中叶,北欧、中欧和东欧诸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南欧国家发展则相对缓慢。 1900年欧洲人口为4.15亿,南欧的比重已不足1/4。由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几千万欧洲人移居海外,对世界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世纪的前半期,欧洲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由于战争的破坏,以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对下降,其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1900年的25%下降到1950年的20%,工业生产所占比重亦由65%降至45%。在这个过程中,欧洲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17年并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涌现出一批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自50年代起,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为一方,以华沙条约缔约国为另一方,在欧洲形成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长期对峙,这一基本形势迄今没有根本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40年中,欧洲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世界上仍有着广泛的、举足轻重的影响。由于原有基础或社会制度等的不同,战后欧洲各地区的发展速度有较大差异,南欧、中欧和东欧发展较快,但西欧、北欧的经济、科技发展总的水平在全洲范围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文化:欧洲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欧洲史前美术体现了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成就,其中欧洲旧石器时代艺术是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真正的艺术品。此外欧洲史前器具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被学者们称之为活动艺术。
11~17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奠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模式。
欧亚:欧洲各国在帝国主义时代曾多次入侵位于东亚的中国,现在已与中国建立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中华民国在欧洲仅与梵蒂冈有邦交,但与欧洲各国均有深厚的经贸关系。欧洲各国在亚洲各地曾建立广大的殖民地,例如:英国拥有印度、香港、马来西亚等;法国拥有印度支那,即今日中南半岛东部地区;葡萄牙管治澳门和东帝汶;荷兰曾拥有东印度群岛,亦即今日的印尼。也因此东南亚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关系非常深厚,由于这般深厚的关系,今日国际关系中,欧洲对于东南亚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在曾受西班牙统治,以天主教为国教的菲律宾,教宗所指派的枢机主教亦有政治及社会上的影响力。东北亚的日本曾与德国、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组成轴心国,现在日本、韩国与欧洲各国主要是以经济关系为主,政治上的结盟已渐次减少。
欧美:欧洲与美国虽然在文化、民风等各方面,有着浓厚的历史渊源和联系,但大致上于二十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欧洲有一种较紧密的盟友关系。在此之前,由于美洲在17世纪时期,曾是欧洲国家流放异见人士和囚犯的地方,所以,在美国开国1786年的初期,与欧洲殖民主义者,尤其是曾经统治过美国的英国,有着对立的关系。其后由于美国和欧洲长时期实施政治互不干预的政策,两者在18至19世纪各自发展。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令欧洲元气大伤,但美国经济却有高度增长,西欧诸国均需要美国的经济援助,自然靠近美国。再加上东欧诸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因而与美国关系降落冰点。冷战时期,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加强了除东欧外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的亲密度。但是在冷战结束后,威胁消失,欧洲(主要是欧盟成员国)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欧洲更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因此某些欧洲国家在九一一事件、伊拉克问题、以巴冲突等方面与美国产生了不同意见,甚至有较大的分歧,但是其根深柢固的盟友关系还将保持不变。英国却在上述事件中更加靠拢美国,与美国结成极为坚定的同盟关系,但也遭人取笑这个美国原属的殖民主几乎反倒成了美国的附庸。西班牙、波兰等在美伊第二次战争时对美国的强力支持,使得美国称赞这些国家为新欧洲,但随着恐怖份子对西班牙发动攻击,西班牙已退出她与美国间的盟约,从伊拉克撤军。
欧洲与中东:地理上,欧洲与中东是紧邻,历史上,欧洲与中东的关系一向紧张,基本上是由于两者在宗教理念上的根本不同:欧洲大部份国家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而中东阿拉伯国家多以回教为国教。中东多个地区曾经在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英国和法国的委任统治地。欧洲帝国主义统治者在区内制造民族矛盾,导致今时今日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横跨欧洲与小亚细亚的回教国家土耳其本身与传统欧洲各国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她既终结了拜占庭帝国,现在又极渴望加入欧盟。另外,欧洲各国对于阿拉伯世界遭到美国的控制与攻击产生同情,因为欧洲亦希望得到阿拉伯国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二次大战纳綷德国虽曾屠杀犹太人,但仍有许多视阿拉伯人为宿敌的犹太人居在欧洲,并发挥影响力。
欧非:欧洲和北非的关系,跟她与中东的关系差不多,因为北非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而北非亦是回教国家地区。历史上,只有中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曾经统治过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自欧洲殖民主义兴起,非洲各地成为欧洲的殖民地,法国在中非﹑西非和北非建立的法属西非洲殖民地,是非洲大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欧洲殖民主义者在非洲争夺自然资源,情况直至19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各民族的独立运动浪潮,多个国家纷纷独立,才有所改进。欧洲和非洲亦循着经贸的方向发展。
149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
1517年 欧洲宗教改革开始
1521年 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出现
1555年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1566—1609年 尼德兰革命
1588年 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失败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3—1868年 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
1618—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际关系大事年表(二)
1640-164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3-1715年 法国路易十四在位
1644年 中国清军入关
1659年 法国和西班牙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1682-1725年 俄国彼得一世在位
1683—1699年 奥土战争
1688年 反法的奥格斯堡联盟成立,英国光荣革命
1701—1714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参战各国签订《乌得勒支和约》
1709年 俄国在波尔塔瓦会战中打败瑞典
1718—1721年 英西战争,签订《马德里条约》
1733—1735年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签订《维也纳和约》
1740—1748年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签订《亚琛和约》
1756—1763年 七年战争
1775-1783年 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1793年3月 英、普、奥、西等国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
1796年 拿破仑远征意大利
1798年 拿破仑远征埃及,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9年 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执政
1801年2月 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
1802年 英、法签订《亚眠和约》
1804年 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
1805年 英、俄、奥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6年11月 拿破仑颁布《柏林敕令》,推行大陆封锁政策
1807年7月 拿破仑与沙皇来历山大一世在涅曼河上会晤,法国同俄、普签订《提尔西特条约》
1808年3月 法国入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开始
1809年4月 英、奥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
1812年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1813年3月 英、俄、普、瑞典、西班牙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
1814年
4 月6日 拿破仑退位,波旁王朝复辟
9月 维也纳会议开幕,战胜国重建欧洲秩序
1815年
9月 俄、普、奥签订《神圣同盟条约》
11月 法国与反法同盟国家签订第二次《巴黎和约》;英、俄、奥、普签订《四国同盟条约》
1818年 亚琛会议
1820年 特洛波会议
1821年 莱马赫会议
1822年 维罗那会议
1823年 美国提出“门罗主义”
1827年 英、俄、法签订《伦敦条约》
1828-1829年 俄土战争,签订《亚德里亚堡条约》
1830年 法国爆发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1832-1834年 葡萄牙王位继承战争
1834年1月 英、西、葡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840-1842年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1846年 美墨战争,美国吞并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
1848年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法国、普鲁士、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等国爆发革命
1851-1864年 中国太平天国革命
1852年 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3年 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迫使日本向西方开放
1854年
3月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
3月31日 日美签订《神奈川条约》
1856年2月 克里米亚战争交战国签订《巴黎和约》
1857年5月 印度民族起义
1859年 苏伊士运河开工(1869年完工)
1861-1865年 美国内战
1861年 意大利统一;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4年 普奥联军向丹麦开战
1866年 普奥战争
1868年6月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1月18日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德国统一
1873年10月22日 三皇同盟成立
1874年 中日签订《北京条约》
1876年2月 日本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79年10月7日 德奥同盟成立
1881年6月18日 三皇同盟重新订立
⑸ 什么是欧洲文化
1. 475年至1450年--中世纪
中世纪(即从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封建社会建立开始,至文艺复兴以前的一段"黑暗"时代)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那时唯一合法的、正统的音乐形式是起源于四、五世纪的圣咏(chant),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格里高利圣咏和更古老的安布罗西圣咏(后者至今仍在米兰的教堂中使用)。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分为利底亚、弗里几亚等四种调式及其变格调式。一开始欧洲还没有合适的记谱法,只能采取口耳相传的方法记录流传音乐文献。后来最早的记谱法"纽姆谱"发展出来,但只能用简单的线条暗示音的长短高低。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音乐除了宗教音乐与其它艺术一样遭到压制,但在虔诚的宗教信仰激励下音乐家们(那时都是教士)创造了不少优秀的圣咏精品,难怪前几年有一张圣咏唱片(由西班牙一个修道院的修士演唱)在Bill Board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数月之久。单声的声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2.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开始衰落;同时欧洲一些地区如意大利日益繁荣的贸易和手工业造就了最早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批的市民。他们迫切要求有为自服务的艺术形式,反对教会的束缚,宣扬以人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人文主义,在文学、建筑、美术也包括音乐 域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那时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云集在勃艮第(相当于今天法国北部、比利时一代)宫廷,显示出一派歌乐升平的气象,被称为“法兰德斯乐派”。此时音乐家们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进的弦乐器如诗琴,音乐内容开始涉及世俗生活,记谱已经使用点线组合的形式,称的上是今天五线谱的鼻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
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一个重大事件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人人皆可凭借虔诚信仰与上帝相通。路德创造了众赞歌这一群众化的音乐形式,由教徒在礼拜仪式上自行演唱。同时,罗马教庭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力图强化圣咏在宗教音乐中的统治地位。帕莱斯特里那发展了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圣咏,把这一体裁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在16世纪后期,中世纪的调式音乐逐渐进化成以大小调为基础的调性音乐;人文主义者也发出了“与对位法战斗”的呼喊,单声音乐随着古希腊和罗马衰亡而消失1000年后再次回到了历史舞台上。
3.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在这150年的历程中,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精华区在下的拙作《巴罗克实况》,在此不加赘述。
4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即由多个并行发展的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的织体作曲手法)后继无人,早在此二十年前欧洲乐风就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
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 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5.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欧洲文化正经受浪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抒发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现出他们内心中丰富复杂的感情。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李斯特等,多以辉煌的炫技手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十九世纪中后期随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民族国家开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可称之为族乐派。
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处--都十分注重色彩(尽管音色彩和颜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艺术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此派的代表人物。
7. 20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方向多元化。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 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20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众多,如无声音乐、噪声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更为标新立异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发展潮流日益多元化,不象以前可以冠以“xx时代”。
也许叙述过去的一千年音乐的发展容易,预测这一千年音乐的发展趋势确实困难。人类的听觉艺术--音乐将何去何从?我们所能做的,不仅只有在有生之年拭目以待,也许我们的某种思潮,会将音乐的潮流引向一个新的地方……
⑹ 欧洲文化的特点与美国文化有什么不同
一、开放性不同
欧洲文化更具保守性(传统性)就是说更讲究传承的风俗。美国则稍显的开放些。
二、价值观不同
欧洲更尊崇对社会的贡献,美国文化则更关注个人的价值实现。
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三、多元性不同
欧洲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不太易受文化冲击,美国则文化包容性更好,由于是移民国家。文化的多元化和多变化较强。
四、信仰
美国是以基督教为宗旨的宗教文化。在美国人看来,不信基督的,和野蛮人没区别,无论财富多少,权势大小。
对欧洲文化而言,持续发展着的欧洲艺术仍旧保留了莎士比亚、达芬奇、莫扎特以及其他艺术巨匠的遗产,这些遗产成为了欧洲通用的艺术语言和文化语言。更重要的其实是由共同的基督教和艺术传统产生的文化身份的认同。
⑺ 谈谈你对欧洲的文化了解多少
欧洲的贵族是真正的贵族,不是说他们本身有多高贵,而是他们有一套完善的制度,贵族拥有各种权利,同时也有义务,比如说保卫领土的义务,平民只负责劳动,不用打仗,不用当兵,贵族不用劳动,但要打仗。
⑻ 关于欧洲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欧洲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欧洲文化还是给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不少有营养的成分。不过,从辩证角度来看,我们也要看到欧洲文化的局限性和缺点。实际上,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之后,欧洲文化中的不少负面因素,已经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这值得我们国人认真思考。事实上,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充分借鉴包含欧洲文化在内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摈弃其他文明中的负面因素,这样我们的社会、民众才能不断进步。
不过,进入核能时代之后,欧洲文化的缺点也逐步显现出来,并成为现阶段欧洲发展的阻力。欧洲文化并不是个包容团结的文化,而是提倡扩张和占有。这就使得英、法、德等欧洲大国相互角力,内部难以形成凝聚力。从语言角度来看,欧洲大陆上的大量各自独立的语言体系,正是文化孤立、相互内耗的体现,也是一种傲慢的象征。这种文化,也使得欧洲人在重大灾难来临之际,不能形成有效的团结局面。这个弊端,在疫情的冲击下,显得特别扎眼。
⑼ 初中欧洲历史什么文化
欧洲历史有青铜文化、罗马文化等。
欧洲最早的人类居住遗迹可以回溯到公元前35000年的欧洲旧石器时代。
定居点、农耕技术和驯养家畜出现于前7000年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早期。从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到前1200年文明暂时倒退消失,
铜是制作工具和武器的主要金属材料,历史学家把该时期命名为青铜时代。
⑽ 欧洲文明起源于什么文明
欧洲文明起源希腊文明。
希腊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文明,而爱琴海是古希腊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岛获得发展。克里特文明以岛屿北部的克诺索斯为中心,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为后世罗马文明的发展助力良多。
多山、多岛、环海,平原少、山地多就是古希腊的地理特征,这种地形特点有助于形成古希腊小国寡民的城邦,但贫瘠的土地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种植,而只适合种植橄榄和葡萄,古希腊的粮食仅能满足其人口需要的1/3到1/4。橄榄、葡萄生产出来的油和酒固然很好,但却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为了生存,希腊人须扬帆出海拿自己的农产品去交易以换得粮食与生活必需品,这就决定商品经济在古希腊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0)欧洲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古希腊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1、爱琴文明时期。它包括两个文明,一是克里特文明,二是迈锡尼文明,这两个文明都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筑,而且还产生了文字,这种文明始于公元前2000年,止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
2、荷马时代。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800年,阿卡亚人毁灭了迈锡尼文明,希腊半岛重新回到氏族部落阶段,进入相对黑暗的倒退时段,这个时段是由荷马写的荷马史诗反映的,所以这个时期叫做荷马时代。
3、古风时代。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500年。贫民和贵族之间的斗争,使得军事首长的权力不断地受到削弱,希腊城邦逐渐形成了贵族政治和民主政治城邦。
4、古典时代。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37年。古典时代是希腊文明最为辉煌的时代,希腊文明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商品经济还是民主政治,都发展到了一个巅峰,而且文化辉煌灿烂,这个时代产生了后代一直在沿用着的民主、科学,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也正是发生于这一时期。
5、马其顿统治时代(也叫古希腊时代)。公元前337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柯林斯会议上确认了马其顿对希腊的统治地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病死,帝国瓦解,后来分裂为马其顿王国、托勒密王国和叙利亚王国。马其顿的安提柯于276年建立立了安提柯王朝,继续统治希腊,直到公元前168年灭亡。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希腊并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至此,古希腊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