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陕西的武功县为啥叫个“武功”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1.04万亩,人均 0.99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改为新光县。东汉初,废入眉县。永平八年(65),复置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废郡设县。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县名为武亭。元代复名武功县。1958年12月,武功县并入兴平县。1961年9月武功县制恢复。1983年10月,本县由宝鸡市改属咸阳市。
武功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2.9℃度,极端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9.4℃。全年无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552.6—663.9毫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呈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量17169.8万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量9924万立方米。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于武功,是中国农业发祥地之一。自古就有“关中米粮仓”之称,全县水浇地37.22万亩,占耕地的90.7%,人均0.9亩。近年来,我县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力度,争取省、市补助资金,先后实施了25个市、县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净增加耕地4074.91亩。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林木68种,2002年粮食总产18.6万吨,农业总产值3.77亿元。曾先后荣获小麦单产全国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大蒜、辣椒、玉米皮编织也很驰名。
工业主要以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造纸、医药、锅炉、服装等为主,全县共有各类企业1600多户。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北线与中线横贯东西,普乾公路沟通南北。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交织成网,四通八达。通信邮电延伸到乡村,形成以明线短波为主的部分电缆、微波组成的通讯网。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儒学大师张载在县城南关外绿野亭讲学,从学者甚多。明、清时本县书院有多处,有名者绿野、有邰两处,还设有社学、义学15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一所,初等小学堂一所。建国初全县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11所。到2003年,全县有职业学校2所,高级中学5所,初级中学26所,小学195所。在校学生95994名,是1949年的10倍多,学龄儿童入学率 99.8%,中小学教职工5660人。
建国前县城有一所文化馆,建国后先后建成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剧团、书店等6个县级文化事业单位。全县还有13个乡镇文化站,140个村文化室,250个广播室,59个电影放映队,24个民间自乐班、管乐队。有文化艺术创作组13个,秦腔协会1个,戏校1所,形成了以县文化馆为中心,乡镇文化站为骨干的群众文化活动网。
武功县名胜古迹较多,有丰富的文物宝藏。1988年全县有各类文物点150处,其中古遗址47处,古墓葬5处,古建筑10余处,石刻碑碣50多个。报本寺塔、城隍庙、苏武墓等10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到1990年底,全县出土文物共1780余件,珍贵文物有商代的乳丁纹簋、蝉鼎和玉钅戊 ,西周的驹父盨盖、戈祖已尊,战国的信安尹,北宋的金棺银椁,唐代的金碗、鎏金鱼纹银耳杯。
2. 陕西武功古城有什么好玩的吗
武功古城坐落在在漆、漠、湋三水汇合之处,武功姜嫄水乡依漆水河而建,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的完美融合,将其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也将成为陕西一流的集休闲、观光、体验、养老、养生、博览等于一体的城镇化代表作和城市文化名片。
武功古城共有文物旅游景点20多处,“武功八景”都集中于此,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蕴,促成了武功古城璀璨文明的人文景观。中华农耕文明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教稼台,爱国典范、民族英雄苏武的陵园,风格独特的城隍庙,唐太宗李世民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报本寺,雄伟森严的上阁寺,圣母姜嫄之墓,先周文化的发祥地郑尚坡遗址,雄居关中西部之首的关帝庙,张载讲学处的小华山。还有二水寺、客山庙、康海墓、赵家崖遗址、浒西庄遗址、东桥口、龙王庙、东岳庙等多处文物景点。
武功八景:
姜嫄之墓,位于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巅,墓冢中高、两侧垂如翼,故称“飞凤穴”。姜嫄有邰氏部落之女。上古时代人物,帝喾之妻,周朝祖先后稷的母亲。
教稼台,位于陕西省武功县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为中国“八大名台”之首。后人为了纪念后稷的历史功绩,而立教稼台。
苏武墓,位于武功城北二里之龙门村,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典范,位封“汉典属国”。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庑廊、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
上阁寺,位于武功县城西塬畔上,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嫄圣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楼台高筑,钟声响彻九天。
客山庙,位于县南二里漆水河畔东崖上,传说唐李世民幼时在武功读书,在漆水河摸鱼嬉水,书没入水中,夕阳落而再现,将书晒干。
二水寺,塔位于漆水河与漠峪河道交汇之塬头上,“风水古来佳、水明塔影秀”。塔为七级八面,玲珑清秀,影映漆水与漠峪河水中,可谓独特之景观。
东桥,为古丝绸之路经漆水河之古桥,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先民以河两岸而居,垂柳成荫,水清见底,鱼族其中。
报本寺塔于武功古城北门外,隋开皇十八年腊月二十二(公元559年1月23日)唐太宗生此别宅,为报母恩,遂舍宅为寺曰:“报本寺”,塔因之而建,唐末毁之,宋代重修。
3. 赏油菜花海,品武功美食,比亚迪秦带您领略文化古城
比亚迪秦作为比亚迪王朝家族最具活力的代表,无论是Dragobn Face设计语言,还是“网红座舱”的内饰设计理念,都无不彰显年轻时尚的个性,敢于探险的精神,说走就走的洒脱。
今天,让我们随比亚迪秦一起去陕西关中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武功镇,赏油菜花海,品“武功”美食,游“武功八景”。
武功镇,古代称为邰国,是炎帝后裔姜姓的封地,四千多年前,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就在这里诞生,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新的辉煌,这里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从西安出发,大约70多公里,西宝高速杨凌下,再行驶10多公里,位于武功县的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南隔湋水与杨凌区相望,西邻扶风县,北与游凤、苏坊两镇相连,东和代家乡接壤。该镇历史悠久,曾是武功县级机关所在地,人文景观丰富。
凭借着比亚迪秦先进的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导航到武功镇,我们很快就到了这个文化名城。随行的同伴是当地人,据他介绍武功镇近几年旅游发展迅速,发展潜力大,以后稷“教稼台”和“报本寺塔”为首的“武功八景”远近闻名,并且也诞生了乡村游特色的——姜源水乡。
每年的3-4月,也是武功镇着名的油菜花景区开发的时间段,3月27日,第五届武功古城油菜花旅游节开幕,我们正赶上好时候。
通过比亚迪秦车载的智能网联系统,我们搜寻了一些信息,近年来,武功聚焦创建国家4A旅游景区,深挖“武功八景”和“七大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旅游+”战略,姜嫄水乡、后稷广场、漆水河湿地公园等景点相继建成开放,两塬绿化、镇区景区亮化、南关正街立面改造初显成效,“中国﹒武功太极拳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河滩古会等系列活动享誉四方。
而今年的油菜花旅游节,已经是第五届了,随行的朋友也邀请到武功镇着名的绿野高中一位英语老师,党老师酷爱摄影,而且已经参与了五届油菜花旅游节开幕式拍摄工作,自然对油菜花海比较熟悉,我们在党老师的引导下,有幸开着比亚迪秦从小道进入了油菜花海的“腹地”,在油菜花海中,比亚迪秦像一搜帆船一样,荡漾其中。
全新秦燃油版采用了最新的Dragobn Face设计语言,在油菜花海中更显得时尚动感。
中网格栅每一根镀铬饰条都使用了更多的切角来丰富细节,与每一颗油菜花一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那样的美。
美景,靓车,自然少不了美女,一位红色长裙的车模美女吸引了我们的关注,为这次游玩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时而春风荡漾,时而随风飘扬,人,车,景,融为一体,一副逼真的油画应运而生。
南北大门、景观广场、风车,沿着木栈道,轻嗅随着清风拂过面庞的阵阵花香,聆听微风吹动花草的声音,尽享迷人春情。 小伙伴们畅游在油菜花海中,流连忘返。
当然了,逛完了油菜花海,武功美食,也是一大特色。随行朋友介绍,当地的最大特色,非旗花面莫属,旗花面,关中地区面食的一种,选用精粉制作,面条细而长,以鸡肉婉汤,蛋饼、黄花、葱白为佐料,酸味出头,是当地群众用来招待贵客的美食,以“薄、筋、光;酸、旺、香”着称。 听朋友详细的介绍,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尝一尝旗花面的味道。
我们找到了当地比较着名的一家旗花面馆,这里不但有旗花面,还有当地其他有名的小吃:武功烧鸡,酱猪蹄,农家野菜,香椿,炸糕,油糕,当然了,我们最后还找到麻花,粽子,擦酥,油茶,豆腐脑等美味可口的小吃。朋友说,这些不但很可口,更多的是一种回忆和情怀。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迎着夕阳的余晖,我们踏上了返程的路,有缘下次再见。
4. 哪里有陕西省各市县文化馆的信息、平面图、照片等等资料求~
bb
5. 武冈书画院培训中心在哪里
武冈市文化馆。
武冈市书法美术协会,成立于2007-03-15,注册资本为3万,法定代表人为李光武,经营状态为正常,注册地址为武冈市文化馆,经营范围包括发展社员、提高社会生活水平和艺术水平,举办书法学习班、举办书法展览、切磋艺术、交流经验,为群众义务写春联等。
6. 法显文化馆在哪里
法显文化馆位置在山西临汾涝洰河公园内,紧邻108过道,走涝洰河公园东门方便。
7. 武功县寒假有哪些文艺汇演
大一点的单位里都有自己办的,如果是规模比较大的应该就在火车站广场,到时候提前几天全县就传遍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如果你是想参演的话,建议你去文化馆打听一下,文化馆就在 县文化路口向西一点,里面有2个台球厅,还有个网吧,也有教跳拉丁舞的,你一问就知道,坐一路车到文化馆下就行
8. 陕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16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46 I-3 农业始祖后稷传说 武功县文化馆 147 I-4 柳毅传书 长武县文体旅游局 148 I-5 秦琼敬德门神传说 咸阳凯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49 I-6 吹箫引凤传说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150 I-7 韩城古门楣题字 罗建民(渭南市) 151 I-8 劈山救母传说 华阴市图书馆 152 I-9 烂柯山传说 洛川县文化馆 153 I-10 美水泉传说 甘泉县文化馆 154 I-11 龙亭蔡伦造纸传说 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155 I-12 龙安茶传说 岚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 156 I-13 药王孙思邈传说 铜川市耀州区文化馆 157 I-14 孟姜女传说 铜川市王益区文化馆 158 I-15 仓颉造字传说 洛南县文化馆 159 I-16 花木兰传说 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160 I-17 陕南歌谣(包括红军歌谣) 汉阴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161 I-18 汉中巴山乡村婚礼知客司礼仪词 汉中市群众艺术馆 二、民间音乐(7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62 II-13 民歌 凤县民歌 凤县文化馆 黄陵民歌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靖边信天游 靖边县文体事业局 泾河号子 泾阳县文体广电局 汉江号子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安康花鼓子 安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神木酒曲 神木县文体事业局 163 II-14 民间鼓吹乐 澄城鼓吹乐艺术 澄城县文化馆 秦汉战鼓 黄建民(咸阳市) 监军战鼓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 威风战鼓 眉县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五圆鼓 合阳县文体事业局 韩城“谏公”鼓吹乐 韩城市西庄镇杨村村委会 164 II-15 唢呐艺术 子长唢呐 子长县文体事业局 旬邑唢呐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65 II-16 高陵洞箫艺术 高陵县文化馆 166 II-17 吴起弹口弦 吴起县文化馆 167 II-18 延长曲颈琵琶 延长县文化馆 168 II-19 定边民间道教音乐 定边县文体事业局 三、民间舞蹈(14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69 III-26 鼓舞 西山刁鼓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韩城黄河阵鼓 韩城市文化馆 华阴素鼓 华阴市图书馆 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县文体事业局 黄龙猎鼓 黄龙县文化馆 洛川对面锣鼓 洛川县文化馆 合阳撂锣 合阳县文体事业局 西乡打锣镲 西乡县文化馆 170 III-27 龙舞 勉县五节龙 勉县文化馆 三原老龙 三原县文化馆 171 III-28 潼关南街背芯子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2 III-29 潼关踩高跷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3 III-30 绥德踢场子 绥德县文化馆 174 III-31 潼关古战船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5 III-32 吴堡水船 吴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76 III-33 贯溪地围子 西乡县文化馆 177 III-34 石泉火狮子 石泉县文化旅游局 178 III-35 安康彩莲船 安康市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179 III-36 蜀河双彩车 旬阳县文化馆 180 III-37 泾河竹马 泾阳县文体局 181 III-38 吴起铁鞭舞 吴起县文化馆 182 III-39 东寨十八罗汉 三原县文化馆 四、传统戏剧(3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83 IV-23 皮影戏 周至皮影戏 周至县文化馆 扶风碗碗腔皮影戏 扶风县文化馆 同朝皮影戏 大荔县文化馆 定边道情皮影戏 定边县文体事业局 洋县皮影戏 洋县文化馆 汉阴皮影戏演技 汉阴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 旬阳道情皮影戏 旬阳县文化馆 184 IV-24 傀儡戏 周至大玉木偶戏 周至县文化馆 洋县杖头木偶戏 洋县文化馆 185 IV-25 商洛道情戏 商洛市剧团 五、曲艺(4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86 V-16 长安道情 西安市长安区文体广电局 187 V-17 蒲城石羊道情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88 V-18 高陵曲子 高陵县文化馆 189 V-19 横山说书 横山县文体事业局 六、杂技与竞技(2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90 VI-2 澄城表演特技“上刀山” 澄城县文化馆 191 VI-3 华山拳 华阴市华山太极武术协会 七、民间美术(10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92 VII-11 剪纸 旬邑彩贴剪纸 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永寿民间剪纸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 洛川剪纸 洛川县文化馆 黄陵剪纸 黄陵县文体事业局 延川剪纸 延川县文化文物馆 193 VII-12 面花 华州面花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会 澄城面花 澄城县文化馆 神木面花 神木县文体事业局 194 VII-13 刺绣 洛川刺绣 洛川县文化馆 延川布堆花 延川县文化文物馆 城固架花 城固县文化馆 乾州布玩具 乾县文体事业局 195 VII-14 澄城手绘门帘 澄城县文化馆 196 VII-15 礼泉皮影 礼泉县文化馆 197 VII-16 富县熏花 富县文化馆 198 VII-17 吴起油漆画 吴起县文化馆 199 VII-18 绥德炕头石狮子 绥德县文化馆 200 VII-19 佳县庙宇木雕雕刻技艺 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 VII-20 城固泥塑 城固县文化馆 八、传统手工技艺(30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02 VIII-32 蒸馏酒酿造技艺 户县龙窝酒手工酿造技艺及习俗 户县文化馆 太白酒酿造技艺 陕西太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陵轩辕酒制作技艺 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 203 VIII-33 土织布技艺 武功土织布技艺 咸阳市武功县苏氏 才女若兰手织布有限公司 洋县黄家营土织布技艺 洋县文化馆 蒲城土织布技艺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4 VIII-34 中华老字号老孙家羊肉泡馍及清真菜品制作技艺 老孙家饭庄 205 VIII-35 中华老字号春发生葫芦头泡馍系列制作技艺 西安市春发生饭庄 206 VIII-36 普集烧鸡制作技艺 武功县普集烧鸡店 207 VIII-37 三原金线油塔制作技艺 三原县文化馆 208 VIII-38 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 咸阳市秦都区文体事业局 209 VIII-39 扶风鹿羔馍制作技艺 扶风县文化馆 210 VIII-40 蒲城椽头蒸馍制作技艺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1 VIII-41 富平太后饼制作技艺 富平县文化馆 212 VIII-42 潼关万盛园酱菜制作技艺 潼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3 VIII-43 子长煎饼制作技艺 子长县文体事业局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14 VIII-44 榆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榆林市榆阳区文体事业局 215 VIII-45 西乡牛肉干制作技艺 西乡县文化馆 216 VIII-46 上元观红豆腐制作技艺 城固县文化馆 217 VIII-47 紫阳蒸盆子制作技艺 紫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18 VIII-48 渭北花袱子印染技艺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19 VIII-49 张氏风筝制作技艺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 220 VIII-50 高陵民间花灯纸扎技艺 高陵县文化馆 221 VIII-51 传统杆秤制作技艺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222 VIII-52 乾州四宝制作技艺 乾县文体事业局 223 VIII-53 陈仓银器传统制作技艺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馆 224 VIII-54 澄城砂器烧制技艺 澄城县文化馆 225 VIII-55 吴起擀毡技艺 吴起县文化馆 226 VIII-56 陕北窑洞建造技艺 延安市宝塔区文化馆 227 VIII-57 汉中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 汉中市汉台区龙江镇文化站 228 VIII-58 汉中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艺 汉中市汉台区文化馆 229 VIII-59 富平宫里石刻技艺 富平县文化馆 230 VIII-60 长安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 西安市长安区文体广电局 231 VIII-61 长安寺坡村“添碟子”制作技艺 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办事处 九、传统医药(1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32 IX-1 孙思邈养生文化 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十、民俗(13项) 序号 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233 X-28 庙会 横山牛王会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 横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西安都城隍庙民俗 西安市都城隍庙管委会 蕴空山庙会 华县民间艺术研究所 医陶始祖与雷公庙会 白水县文化馆 香山庙会 铜川市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4 X-29 民间社火 西安大白杨社火芯子 西安市未央区文化馆 南郑县协税社火高跷 南郑县文化馆 丹凤高台芯子 丹凤县文化馆 235 X-30 跑骡车 渭南市临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6 X-31 蒲城罕井秋千民俗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7 X-32 渭北细狗撵兔竞技 蒲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38 X-33 华阴司家秋千会 华阴县图书馆 239 X-34 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 周至县文化馆 240 X-35 华夏财神故里祭祀活动 周至县文化馆 241 X-36 长武庙宇泥塑礼仪 长武县文体旅游局 242 X-37 安塞转九曲 安塞县文体事业局 243 X-38 谷雨公祭仓颉仪式 洛南县人民政府 244 X-39 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 户县文化馆 245 X-40 渭河南忙罢古会 咸阳市秦都区文体事业局
9. 陕西武功县有什么历史文化遗址什么的
后稷遗址
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杨陵地区位于渭水之畔,是中国仰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华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时代,杨陵居住着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为帝喾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弃”,也就是后稷,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教先民种大豆、谷子、麻、麦、瓜,生产技术保证生产力的发展。后稷又教先民除草、护苗、助长、收获,所以谷粒饱满产量高。他还教先民选择良种。后稷在尧、舜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以前)为农官,封地于邰,号后稷,后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后稷的后裔。
在杨凌,现在仍有邰国遗址,而后稷也是杨凌的象征,后稷的教稼台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漆水之滨,在杨凌东北,距杨凌十五六里路。武功县武功镇西坡上有后稷祠和姜嫄庙,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举行盛大的祭祀后稷和姜嫄的活动,当地人将其称为游百病,认为上山祭祀后可消灾灭病。
10. 陕西有哪些博物馆
陕西48家免费博物馆:
西安市12家: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事变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西安博物院、长安区博物馆、长安杜甫纪念馆、临潼区博物馆、临潼区扁鹊纪念馆、蔡文姬纪念馆、鄂豫陕葛牌苏维埃纪念馆;
咸阳市6家:咸阳博物馆、武功苏武纪念馆、于右任纪念馆、淳化县博物馆、旬邑县博物馆、泾阳县安吴青训班旧址;
宝鸡市3家: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凤翔县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
渭南市4家:蒲城县王鼎纪念馆、澄城县博物馆、渭华起义纪念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铜川市2家:耀州窑博物馆、宜君县博物馆;
延安市10家:延安革命纪念馆、洛川会议纪念馆、吴起革命纪念馆、瓦窑堡旧址纪念馆、保安革命旧址纪念馆、洛川县博物馆、安塞县文化文物馆、鄜州博物馆、黄龙县博物馆、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榆林市5家:榆林民俗博物馆、榆林汉画像石博物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神泉堡革命纪念馆、定边县文博馆;
安康市4家:汉阴三沈纪念馆、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安康历史博物馆、旬阳博物馆;
汉中市4家:镇巴县博物馆、宁强县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