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建设如何理解

文化建设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22-06-23 19:08:49

Ⅰ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重要条件。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Ⅱ 谈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

一、内容(一)、政工文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位,就如和睦春风沁人心田。政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并不等同,政工文化侧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情,对象性比较强;企业文化的范畴更广,主要是经济利益各方面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涵盖面宽。当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做人的思想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抓住了员工的思想,才能有的放矢,紧紧引导职工为企业的目标建设拼搏出力。强化政工文化建设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二)、激励文化:激励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层面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带来活力和动力。没有好的激励机制,那就使员工没有干活的热情。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即便是企业有最好的效益,职工还是会牢骚满腹,那样再谈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都等于是扯淡。所以抓企业文化必须先建立健全按劳分配、能者多得的分配制度,其次是激励机制。能使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给员工提供公平的发展的平台,从而营造出员工积极进取的良好环境。

(三)、廉政文化:抓文化建设不能忽视领导的表率作用。领导每天出入灯红酒绿之地、门口经常车水马龙,这就不可能给员工树立什么好的榜样,心里不平衡,就谈不上安心工作,这样的企业抓文化建设,恐怕抓出的也只能是颓废的企业文化。只有领导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下属,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廉政形象,企业的文化建设才可能有蓬勃生机。

(四)、娱乐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常抓不懈,除了发展工作范畴内的东西,还要注重引导职工工作时间之外的生活,不仅要教人“干”,还要管“玩”。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全天候”的,八小时以外主要是起文化引导作用,在娱乐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善于创新,为员工搞好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杜绝赌博等恶习。丰富的娱乐生活能够使员工业余时间享受到单位的关怀和温暖,陶冶员工的情操。通过良好的娱乐文化活动,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快速发展轨道。

二、重要性(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接受的、可以传承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企业形象标准的总称,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是外显的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以及企业的品牌、商标等;精神文化主要指隐性文化,包括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行为等。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显形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管理哲学的应用和具体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必不可少的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并在广大企业家群体中达成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树立企业形象,密切企业与社会、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最大限度地结合起来,可以在企业组织内部形成基本统一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并渗透到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之中,通过软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从而更好地完成企业各项任务,实现企业所肩负的使命。

(二)、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建设企业文化,运用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正成为我国许多企业领导的共识。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次推动力,是企业“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融汇在企业的观念和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巨大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当今时代,如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那么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这早已是当今企业界的普遍共识。美国《财富》杂志曾指出,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管理战略也无法成功。可见,企业文化多么重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严峻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含量日益加大,商品竞争的背后是文化含量的竞争。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只能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谋求生存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固定要靠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靠自身的硬投入,但同时还必须靠自身的高文化素质,靠文化的软投入,并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合力。所以,有效的软投入打造全新的文化竞争力,有形的硬投入是有限的,无形的软投入是无限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的规模、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硬要素逐渐减少差距的形势下,那个企业的软要素投入越大越有效,那个企业就越有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的可能性也越大,文化竞争力就强,文化这种软投入可以给硬投入以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经济和文化的结合,可以肯定的说:“企业形象靠文化来塑造,企业声誉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素质靠文化来提高。”

(四)、企业一年的发展靠领导,三年的发展靠制度,十年的发展靠文化。可见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的价值观和职工的价值观,企业和职工的行为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旧价值观的交合,既有继承弘扬,又有冲突撞击,急需积极引导,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也使职工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制度文化来规范约束职工行为外,就必须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企业文化的特点正是以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企业职工的行为,引导职工在经济运行中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样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抱团打天下,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集体智慧中实现个人价值,体现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员参与、全员受益,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三、实际操作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企业在以上部分设计规划完成后,应该首先实施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应用,通过视觉形象系统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形象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无疑会在社会中、行业中、本企业员工心理产生很大反响,员工对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战略目标产生兴趣。由然而生自豪感。在这个时候,贯彻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规章制度就会事半功倍。辅之以长期的培训、文化活动,表彰优秀代表人物,倡导英雄事迹。企业风气、企业环境气氛焕然一新。员工个人目标必然会与企业战略目标走向一致。企业文化也逐步走向强势文化。但同时要求企业内要有一支勇于变革的领导团队,能够不断更新和改变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再定位),塑造尊重人才的高素质职业经理人,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执行、核心能力营造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

Ⅲ 如何理解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激励和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果不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的。

Ⅳ 如何认识和看待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每一名员工的参与。有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管理层没有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所制定的制度和采取的措施没有反映员工的愿望与需求。其实,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共享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它的培育过程需要全体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即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之中,把文化理念变成具体行动,把文化成果转化为员工的实践行为,最终化为企业的良好形象。

其次,企业文化的创建需要持久的过程。假如你到通用、奔驰等企业参观,就算事先不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只需到其厂区走一趟,你就会有所感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细心“营造”,其理念已经化为一种自觉的执行力,表现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与“百年树人”大计一脉相承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杜绝换一任领导就换一种文化理念的做法,企业应将其文化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等各项工作之中。

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文化应该一成不变,相反,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文化建设,改变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或相抵触的方面,重视通过文化变革来促进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Ⅳ 如何理解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讲意味着什么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企业文化建设目的的不同,会直接导致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文化建设深度、文化建设成效都会存在显着差别。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随着中国企业对文化的认知的逐步深入,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比如中国上世纪刚盛行企业文化热的时候,建立企业的CIS系统成为了很多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目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导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企业文化还会想到就是做企业的CIS系统。本世纪初,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需求已经超越了CIS能满足的范围,于是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建设与宣贯成为了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但这时候很多企业又走了很多弯路,例如过分追求文化理念的描述形式,为了让自己的文化更具有“文化气息”,将中国很多古典文化强行嫁接到企业文化上,造成了“泛文化”现象的泛滥。而且这一趋势也直接导致了员工不能简单清晰地理解本企业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最近这几年,企业对文化的认识更加地务实,于是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开始逐步的结合,最终中国的企业对文化的需求开始逐步步入正轨。
因此通过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演变历程的回顾,我们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结合,才会发挥企业文化的诸多功能。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也就渐渐归结到以下目的: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渐清晰企业的价值倡导,规范企业的管理行为与员工的工作行为,最终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
同心动力始终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简单、清晰、实用、有效”的原则,也是最先提出“企业文化管理”概念的咨询服务机构。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绩效真正起到推动与提升的作用,单单靠一个文化手册以及后期的培训宣导是做不到的。这需要企业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文化后期的“深植”过程中。通过与文化紧密相连的关键价值驱动要素的确立,一方面要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与之对应,一方面要梳理文化价值倡导中的能力素质以作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套从文化价值观确立,到能力素质提升,再到关键业绩指标改善,最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联动机制。

Ⅵ 文化建设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文化的重要标志。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①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④它是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条件。

2、实施以德治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有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法规体系来进行,同时,市场经济有要求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们在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等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市场经济活动行为,既要受一定法律规范,又要受一定的道德规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法律与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互相结合,统一发挥作用。“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国家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以德治国是立法的基础;

(2)、法制是对人的外部行为的强制,而德治则规范人的内心世界,是执法的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

(3)、法律有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的涵义,而道德则侧重对所有公民进行教育,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法律制度是治标的,而内心的道德建设是守法的基础,是治本的。

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①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③两个文明的建设,既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Ⅶ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
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C.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Ⅷ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更加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并在此过程中要讲清楚文化的现代性。从这个角度出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归位与落实。

新时代,依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通过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由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切实发挥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引领作用。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融入人民的社会生活实践,体现价值判断和日常智慧的良性互动。

(8)文化建设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方法

第一,深度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互动融合。

如果说在现代化启动阶段,我们更加注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发展,更加关注政治层面上的主动推进,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价值有较多批评。

那么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并且有可能更多地从建设性角度关注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系统,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持续产生正面影响。

第二,有效回应和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化价值观的本土建构,需要探寻有效回应、成功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应对市场和资本的广泛冲击和负面影响。

阅读全文

与文化建设如何理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