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浒传研究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张顺、吴用、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② 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 具体在哪
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城东南隅。
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将以水浒山寨和梁山泊水寨为核心,投资25亿元,主体工程包括山路景观旅游线、运河生态绿化带、水浒民俗文化村、北宋街、汴京大街、水浒山寨旅游区、水泊梁山影视基地旅游区、水浒文化城旅游区、水浒景观城旅游区等“一环一带一村两街四区”。所有项目计划5至10年建成。目前,影视基地一期工程、一关、二关等项目已完工,影视基地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③ 水浒学的介绍
水浒学简称“水学”,即指针对文学名着《水浒传》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文化的研究,包括版本研究、作者研究、成书史研究、民间水浒文化研究、水浒评论、隐喻研究,以及再创作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既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互为支撑。
④ 《水浒传》研究 有哪些主要的、主流的、重要的着作呢
这些书看完就成学究派的了。。。
关于《水浒传》的研究的着述,截至到2005年10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关于《水浒传》的书籍共639种,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关于《水浒传》的论文,从1979至2006年9月.大约有397,篇.研究和评论的角度可谓是立体的、多层面的:政治的、文化的、伦理的、司法的、宗教的,哲学的、神话的、民俗的,数理的等等:以及古今比较或中外比较研究、西方文论观照之下的理解和阐述等等。新时期以来,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评点研究是《水浒传》研究的重中之重。新时期以来,对《水浒传》的研究呈现体系性、类型性和理论性等恃点。具体特点如下:
1.精神心理学的角度研究。
傅惠生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宋明之际的社会心理与小说》
赵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2.文化的角度研究。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陆学者
热衷于文学作品的文化研究,掀起了一股“文化热”。但是文化热思潮中界
定的文化主要是精英文化,大多只是局限于与“儒、释、道,相关的阐发.《中国民间宗教史》中涉及了宋真宗、宋徽宗与《水浒》之间的关系。
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
王齐洲 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四大奇书与中国大众文化》
王宜庭《红颜祸水:《水浒传》《金瓶梅》女性形象之文化思考》
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
3.大众文化的兔度研究,当代大众文化思潮与人性论相结合.对《水浒
传》的诊释又有了新的时代特色。2004年.十年砍柴的《闲看(水浒)字缝里
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出版,它虽然不是严格学术意义上对《水浒传,的诊
释,却是当代的杜会心理心态及“厚黑术,精神借助吴思“血酬理论,对休浒
传》进行的杂感式的评论和解读,这也是《水浒传》这部小说在当代的一种存
在方式.
4.武侠文化的角度研究。《水浒传》与武侠小说、武侠文化关系的论述
主要有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刘若恳《中国之侠》、王海林《中国武侠小
说史略》、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刘荫柏《中国武侠小说史(古代部分”、
陈山《中国武侠史》、淡江中文系主编的《侠与中国文化》、百正文《中国侠文
化史,、蔡翔《侠与义-武侠小说与中国文嗯公、王立《武侠文化通论》等,从
侠义文化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论述,其中陈平原着作中探析了民间文
化精神与俗文学的叙事语法和价值体系,别具只眼.2004年,王学寨继承
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以及文人的“诲盗说、民国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时候萨
孟武“流氓”说的观点,正式提出了“游民,说卜这一观点早在1994年就已经
萌芽了,历经十年思考,终于问世了,它在本质上与“诲盗”说和“流氓”说是
一致的.都是统治阶级的权力话语,具体而言,“游民”说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视野下对水浒文化和水浒精神的当代表达。
5.民俗的角度研究.王同舟《地煞天是水浒传)与民俗文化)(黑龙江
人民出版社2003腊助宋人的一些笔记对《水浒传》中宋朝的民俗文化进行
了整理和归纳,但是我认为休浒传》主要反映了元朝的民俗,朱明两代的民
俗在小说中当然也有,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小说作者进行创造的时候.即使
是对历史故事的追踪,文本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主裂是作者生活的历史时
代,而不是历史故事发生的时代,这一点从鲁迅的《敌事新编》中就看得清
趁,大禹治水时候,学者“OK"什么的不就是当时现代生活的影子吗?再如当
代历史小说。也是如此。
6、叙事的研究。王平先生的《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分别从叙述者,
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逻辑、角色模式,叙事结构、叙事修辞、评点家的叙
事理论等八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到《水浒
传》的叙事,王平先生是从“结构之道”与“结构之技勿来让研究休浒传》的
“缀段式,结构的:从“首尾接续式移、“中间包含式”和“左右并连式”等复合序
列来论述《水浒传》的叙事逻辑的:从排比、反讽等方面论述《水浒传》的叙事
修辞的。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第十一章是《水浒传》的整体生命和叙事
神理“,共分五节,分别从宇宙意识参数叙事.叙事结构、叙事谋略和叙事视
角对《水浒传》进行了叙辜学研究。李哲沫博士论文(仁三国演义》、(水浒传)
的匆墓坎犬,椒甚从匆享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力休浒传》的。
7.传播学研究。王丽娜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名着在国外》主要
是书目式的整理分类;1998年,王丽娜在《天津外国语学报》发表了《水浒
传在国外》(上、下),为研究国外汉学家对《水浒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
便,但仅仅是纲目式的书目.在当前的条件之下却很难找到原文来进行解
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再有施建业《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张弘《中国文学在英国》、曹卫东《中国文学在德国》等都从传播学的角度涉
及到了休浒传》在海外的传播.2004年,宋莉华的《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
出版,它运用传播学的观点和视角对明消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场年
王平先生主编的《明清小说传描研幻出版,其中专门列有一章谈论((水浒
传》的传播》。
8.通史方面的研究。2002年黄霖等着述的《中国小说研究史》出版,这
部着作分为“文献学与经史观主导的研究期、评点学与小说论成熟的研究
期、方法论与小说观新变的研究期(上、下)”三部分。
9.接受美学视野中的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中的《水浒传》研
究、复旦大学高日晖2DD3年博士论文《水浒传接受史研究》(2006年7月署
名高日晖、洪雁以《水浒传接受史》为书名由齐鲁书社出版)都是借鉴了接受
美学的理论对《水浒传》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其中《水浒传接受史研灿主耍
是在接受关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按照朝代更替的时序对《水浒传》的接受历
史进行了“史述气是借鉴西方文论对《水浒传》进行的一种新的视角的研究.
综上所述,在总体上来看注水浒传,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某些新的
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思路等都自有其重要价值,并将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⑤ 水浒文化的水浒文化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水泊农民起义。
北宋中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济宁一带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1119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打出“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起义军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展开流动作战,杀贪官,除恶霸,打官兵,袭州县,声震山东,横扫河朔,威逼京师。宋徽宗先后派童贯、高俅率十几万人马前往梁山泊围剿,义军先后取得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的重大胜利。随后,义军进入淮南地区攻取淮阴(今江苏邳县东),转战江北,向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挺进。宋徽宗急令海州知府张叔夜镇压和招降义军。张叔夜设伏兵袭击义军,起义遭到重创后退守梁山。官兵乘胜追击,义军濒临绝境,宋江招安投降,起义失败。
从宋江起义失败到《水浒传》成书,正值女真、蒙古族后先南下,广大人民在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纷纷高举义旗,啸聚山林进行反抗,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就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在民间长期流传。
南宋后期,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初次完整地记录和描绘了宋江等三十六头领的姓名和绰号,民间艺人讲述、演唱水浒,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戏剧相继问世。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小说开辟”条目中记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有四千余字叙述宋江起义的情节。元代杂剧中出现了一大批水浒戏。在这些戏中,水浒英雄由三十六人发展到七十二人,一百零八人,水浒根据地梁山泊水寨已渲染的有相当规模。至此,水浒故事中人物塑造、规模扩展、场面烘托、情节充实,便日益丰富起来。
以宋江起义为原型,民间传说为铺垫,艺人演绎为基础,着名小 说家施耐庵把这些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一大奇书——《水浒传》。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祖籍钱塘(今浙江杭州)。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1314年中秀才,1324年中举人。后赴元大都会试,落第。经友人推荐到山东郓城任训导。在山东,他搜遍梁山附近有关宋江起义的英雄事迹,熟悉了山东的风土人情。1332年施耐庵考中进士,到钱塘任县令,因与当道权贵不合,两年后悬印辞官。1353年,施耐庵受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之邀成为其幕僚,后遭冷落,遂离开张士诚。这段经历使施耐庵熟悉了农起起义的军旅生活。走出军营,施耐庵在江淮一带以教书为生,潜心创作《江湖豪客传》。书成后,施耐庵依《诗经》诗句,改名为《水浒传》。
传说施耐庵写《水浒传》,有一段时间是在一座小楼上。他有一个习惯,当写作思路一时堵塞时,就情不自禁地“啧啧”有声。他家养了一条小狗,当它听到主人“啧啧”时,就以为是唤它吃食,连忙跑上楼来。施耐庵一见,怕狗打断自己的思路,就用脚跺着楼板,把它赶下去。就这样,他咂嘴,狗上来;他跺脚,狗下去。时间一长,那块楼板竟被他跺断了。而那条小狗也为找不到食物而被饿死。施耐庵创作《水浒传》的艰辛由此可见。
《水浒传》不仅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揭示出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而且在主观的思想感情方面,施耐庵相当程度地冲破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满怀热情地歌颂和描绘了农民起义运动,把起义英雄作为正面形象进行着力刻画,塑造了许多起义英雄的鲜明形象,具有光辉的思想价值。 一次起义造就出无数英雄,一部奇书树立了一座丰碑。战火与硝烟随着时空的转换已经散去,文化与精神却在历史的积淀中丰富发展起来。八百年的沧桑,八百年洗炼,水浒文化以顽强的生命力,恢宏的气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浒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基本内容,而且更具有自己的特征:正义诚信,豪迈直爽,乐善好施的忠义精神;不畏权势,爱憎分明,奋起抗争的造反精神;勇敢向上,一往无前,不怕艰险的进取精神;胆肝相照,荣辱与共,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水浒传》以细致、深刻的笔触大胆地为来自社会底层或从上层排挤出来的一批人物树碑立传,形形色色的人物闪耀着忠义豪迈的水浒精神。“《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他们“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金圣叹语),侠肝义胆,爱憎分明,敢报天下不平。逼上梁山奋力抗争—“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苑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侠肝义胆英雄情怀—“双拳起处云雷吼,飞脚来时风雨惊”,“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从智取生辰纲、大劫牢、三打祝家庄,到兵打北京城、智取大名府,再到“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忠义堂排座次,将梁山好汉团队协作精神体现的淋离尽致。从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金圣叹语),到阮小二“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绣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到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无不折射出梁山好汉的英雄本色,至性至情,如凿石裂空,光明如日,澎湃似潮。
义聚梁山,梦断愚忠。梁山英雄重义气,互相帮助,扶贫济弱,表现的是“小义”,梁山泊群雄会集,表现的是团结反抗封建统治,实现“替天行道,保境安民”的“大义”。尽管义旗在梁山顶猎猎飘扬,但是盲目的忠君思想却成为束缚义军的桎梏。义军将领中除李逵等极少数将领,目无皇帝,“天也不怕”外,绝大多数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种“忠君”思想给起义军造成极大危害,终于导致轰轰烈烈的梁山农民起义因招安而失败告终。
水浒文化是多元的,还包括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酒文化等。 水浒文化是梁山最靓丽的文化瑰宝之一。梁山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积淀了豪迈奔放,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众多的水浒英雄的诞生地,是气势恢弘的古战场,众多的水浒遗迹,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古战场已不在,遗迹犹存,以水浒文化内涵为主的梁山风景名胜区景点星罗棋布。水浒旅游是山东省委、省政府所规划实施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线路。在这里,水浒寨、忠义堂、大型唐三彩壁画“梁山泊英雄聚义图”、三十六天罡星塑像交相辉映;断金亭、黑风亭、疏财台三景鼎立,古朴壮观;黑风口,李逵像相互点缀,遥相呼应。新辟的上山线路原始古朴,粗犷陡峭,独具水浒特色,沿途一关、二关景点雄关壁垒,尽显山寨气势;着名书法家范曾先生亲自撰文并书写的《水泊梁山记》镌刻在140多平方米的摩崖上,文笔流畅,气势宏伟,堪称中国当代第一摩崖书;新建的仿宋建筑——水浒街,充分再现了宋代市井场景。
不久前,梁山县旅游部门适时提出了造水工程,委托北京大学风景规划设计中心进行了具体规划,以局部再现八百里水泊的风貌。整个造水工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环山一周的环山河,依据现有地势,形成一条宽几十米至数百米不等、蜿蜒曲折的河道。沿途设置水上军事设施,给人以港汊纵模、莫知深浅的意境,并以此消除山脚地带因开山采石造成的破败景象。目前,这条全长7公里的环山河已开挖了4公里,下挖深度4米左右。另一部分是在梁山北麓,利用废弃窑坑,建造一水库。第一期工程先形成400余亩的水面,营造水泊景象,再现当年蓼儿洼烟波浩荡的风貌。该水库现已完成勘察设计,山东省政府拨款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库建设。造水工程的完成,必将大大改善梁山风景区的旅游环境。
梁山民风淳朴,武术表演、斗鸡、斗羊别具特色。梁山是中国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把水浒旅游与中国武术结合起来,开展武术比赛、武术表演、武术修学旅游、武术研究等活动,吸引水浒爱好者和武术爱好者汇集梁山,以武促旅。
打响水浒文化牌,促进经济发展。水浒文化是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其域名、其人物、其精神等均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目前,梁山县成功举办了“梁山国际武术节”、“梁山国际汽车展”等大型活动。 宋元时期,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戏剧相继在民间传播。《水浒传》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白话文,进入成熟的阶段。但是在以后的历史风云中,水浒故事作为文化的载体随着政治的需要,也在进行着变化并且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水浒传》的版本很复杂。一般认为,明朝人高儒在《百川书志》中题为“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是《水浒传》的祖本。明嘉靖年间百回本,在艺术上有了较多的加工。明万历年间余象斗的一百二十回本,增加了“征田虎”“征王庆”的故事。明天启、崇祯年间杨定见的一百二十回本,除增饰了余象斗本中的故事外,主要依据嘉靖版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浒传》,改成七十回本,以卢俊义做噩梦形式把一百零八将一网打尽而结束。因为它保存了水浒故事的主要部分,文字较洗炼和统一,因此就成为了清代最为流行的文本。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白话文,以《水浒传》的语言特色为范例,可见这部小说对我国新文学运动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由毛泽东发起的“评《水浒》,批宋江”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水浒传》在全国的出版与传播,形成了短暂的繁荣景象。
《水浒传》成书后被传到了国外,以后又被译成了多种文字走向了世界,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苏联大网络全书》称“《水浒传》是14世纪中国文学的纪念碑,这部小说首次通过现实主义形式反映了反对地主和专政的中世纪农民起义,是一部具有丰富形象的画廊。”日本汉学家木村英雄、仓石武四郎等给《水浒传》以高度评价。2005年6月8日,马来西亚翻译出版的《水浒传》在吉隆坡面市。
⑥ 水浒文化的《水浒文化》专刊
《水浒文化》由县委宣传部主办、水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双月刊,每期印刷5000—10000本,向省内外免费发行。截止到2010年8月,已出版发行35期。
《水浒文化》植根于水泊梁山,开辟不同的栏目,整理、编撰水浒故事、传说,把祖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推介开来;反映新时期的梁山变化,讴歌为郓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物,描绘梁山风土人情,为梁山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刊以水浒文化见长。专注于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可读性。令人淡化浮燥,净化心灵;描画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展示水浒文化历史背景,人物画廊、故里风情,社会景观。
该刊以开放的精神办刊:独特的文字,独到的见解,精敏丰饶的情趣,温馨的生活以及与水浒有关的风土人情,为钟情水浒、热爱文字的人们提供一个宽广的舞台。同时,与商家和企业合作办刊,向公众展示优秀企业文化、实用商业信息,搭起商家通往市场的桥梁。
《水浒文化》秉承“弘扬水浒文化,发展梁山经济”的宗旨,立足水浒故里,致力于水浒文化的研究,以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它已超越县市成为水浒研究方面影响比较广泛的刊物,先后被评为“菏泽市优秀刊物”、菏泽市“优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由于办刊成绩突出,水浒文化艺术中心被评为“对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山东省水浒文化事业贡献奖”。
⑦ 水浒文化研究会议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忠义豪放的水浒文化
造化垂青于水泊梁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了高山仰止的儒学思想,又孕育了忠义豪放的水浒文化。东文西武,相得益彰,构成独具特色的水浒文化。水浒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辉。2005年6月19日,由山东省水浒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首届山东省水浒文化与经济发展论坛”在济南召开。论坛认为,水浒文化是山东省独有的地方文化,其“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忠义豪放”的精神也是山东省人的人文内涵之一。实际上水浒的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所应该倡导的企业文化的内涵。
施耐庵与《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水泊农民起义。
北宋中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济宁一带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1119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打出“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起义军以梁山泊为根据地,展开流动作战,杀贪官,除恶霸,打官兵,袭州县,声震山东,横扫河朔,威逼京师。宋徽宗先后派童贯、高俅率十几万人马前往梁山泊围剿,义军先后取得两败童贯、三败高俅的重大胜利。随后,义军进入淮南地区攻取淮阴(今江苏邳县东),转战江北,向楚州(今江苏淮安)、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等地挺进。宋徽宗急令海州知府张叔夜镇压和招降义军。张叔夜设伏兵袭击义军,起义遭到重创后退守梁山。官兵乘胜追击,义军濒临绝境,宋江招安投降,起义失败。
从宋江起义失败到《水浒传》成书,正值女真、蒙古族后先南下,广大人民在民族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下,纷纷高举义旗,啸聚山林进行反抗,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就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在民间长期流传。
南宋后期,画家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初次完整地记录和描绘了宋江等三十六头领的姓名和绰号,民间艺人讲述、演唱水浒,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话本和戏剧相继问世。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小说开辟”条目中记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有四千余字叙述宋江起义的情节。元代杂剧中出现了一大批水浒戏。在这些戏中,水浒英雄由三十六人发展到七十二人,一百零八人,水浒根据地梁山泊水寨已渲染的有相当规模。至此,水浒故事中人物塑造、规模扩展、场面烘托、情节充实,便日益丰富起来。
以宋江起义为原型,民间传说为铺垫,艺人演绎为基础,着名小 说家施耐庵把这些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终于写成中国历史上一大奇书——《水浒传》。
⑧ 对于水浒传的解读好的书籍有哪些
首推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
其次有聂绀弩的《水浒五论》,收录在他的着作《中国古代小说论集》里;
再有就是马幼垣的《水浒论衡》(好像还有《二论》和《三论》),以及《水浒人物之最》。
金批极其精彩,既评作者写法,又评论其中人物,很多以前看书时没有注意到的重要细节,批语都指出来了,读者能更加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另外说句题外话,读三国也应该看毛批,读红楼梦更应该看脂批)。
而聂绀弩先生和马幼垣的论集涉及的面就更广些,除了评论人物和写法,还考证了水浒传的成书历史等。学者气息更浓些。
另外吴闲云、十年砍柴等都有品论水浒的文集,不过我没有看过,所以不敢妄言。
⑨ 水浒传课题研究报告
豹子头林冲啦
大家看了《水浒传》以后,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出场,这个大家要注意,要充分地理想化的话,那么一开始,写一个正面的英雄人物,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你想想看,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以后,“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这个小说写得非常好,因为刚刚认识鲁智深,大家好武,而且讲义气,新认识的结义兄弟。鲁智深就带着一帮泼皮来帮他打,结果鲁智深来了以后,他把高衙内放走了。
但是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怎么说呢?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你看,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故事一开始,矛盾一出现,就提出一个决定林冲命运的大问题。如果林冲是贪生怕死、卑鄙屈膝的小人,他会用一纸休书把娘子抖手送给高衙内,可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和高衙内的矛盾就不可调和,不能化解,无可救药,只能一步一步激化,达到高峰。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大家不要忽略了。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所以你看小说写得很好,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
所以接着就写他想苟安,忍。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就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就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的家,骗到陆谦的家里面楼上,要想强暴,想侮辱。这个时候他也不加追究,只是气愤地把陆谦的家里砸了个粉碎。因为在陆谦的家里,把陆谦的家砸一个粉碎。这时候有一段描写值得注意。就写“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这个解腕尖刀很有文章的, “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找陆谦去了,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注意这个地方,写得非常准确、非常精彩。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你应该找高衙内,对不对?你怎么去找陆谦?这里边有两个意思我觉得大家要体会。第一个意思,还是怕高衙内,吃着他的请受,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这就是写林冲重义。通过这个情节,还有弦外之音,还有潜台词,就是说陆谦是我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注意,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么到了以后,他发配沧州以后,作者又一次点示我们林冲好义。就是什么呢,大家读过很熟悉的“风雪山神庙”。他到了沧州以后,正好有一个卖酒的李小二,李小二称林冲是“恩人”,而且报告他陆谦、高俅他们、高衙内派陆谦到沧州杀害他。那么李小二为什么要跟他报告呢,因为这个很冒险的、冒生命危险的,就是因为过去林冲救过他,他吃了官司以后,他帮助了他,而且给了他钱,所以他称林冲是恩人。那么这就写出了林冲的克己好义、乐于助人的这种侠义心肠、讲义气。所以后边是明点,前面有暗点,这都是写林冲思想性格转变的依据。
所以作者就是通过这么一个情节,通过林冲妻子被花花太岁高衙内看得长得漂亮,去加以调戏,这样一个情节,写出了林冲的性格。既写出了林冲的性格,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这样也就揭示出来梁山起义事业为什么会逐渐发展壮大,很多人都要投奔梁山,梁山事业壮大,就是因为逼上梁山。逼上梁山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得最鲜明、最突出,走投无路了,然后才上山。但是,林冲到这个时候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你看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这样的话,读者就对于罪恶势力更加憎恨。
读到“野猪林”,记得这个情节。一路上押监他的是董超、薛霸,两个差人,一路上对他真是非常地厉害,虐待他。水也很烫的,用烫水让他洗脚,烫得非常厉害。后来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野猪林,就是笼罩着烟雾的野猪林,这时候受到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所以你想,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
然后这个时候,一路保护他的鲁智深到了野猪林,就要跳出来,跳出来以后,想把杀害他的两个人干掉。你看这个时候,林冲又出来跟他说好话。林冲的这个能忍的性格我们读者都不能忍,对他这种性格不能忍,把你迫害成这样,马上就要把你杀掉了,你还替他们说好话,这种能忍的性格,真是无以复加,简直叫我们读《水浒传》的人都不能忍。但是现在他忍了,不断地写他这种能忍的性格,同时也揭示他善良的一面。
“风雪山神庙”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让他管那个草料场,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林冲杀人写得很有讲究。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
你看林冲转变以后,从“火并王伦”开始,到以后,以后反对招安也是很坚决的,判若两人。他不相信宋朝天子会真心招安,对招安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招安不过是蔡京、高俅等奸臣设下的陷阱,招安凶多吉少。但,林冲的意见没为宋江所采纳。他恼恨、痛苦、无奈,最后默默地死去。但是这种性格的巨大转变,是一步一步写出来的,令人信服,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