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坐落于中国哪个城市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千米。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周、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造千年之久。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敦煌石窟营建的一千年历程,时值中国历中上两汉以后长期分裂割据,走向民族融合、南北统一,臻于大唐之鼎盛,又由颠峰而式微的重要发展时期。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宝库。虽然主要以佛教内容为题材,但若揭去宗教的面纱,研究历史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在这里找出所需的图像资料。
‘贰’ 敦煌是哪个省的城市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
敦煌市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139米。市境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文化和旅游
1、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
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高窟、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悬泉置遗址。
3、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4、敦煌八大怪: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卖;第二怪:驴肉黄面拽门外;第三怪:浆水面条解暑快;第四怪:泡儿油糕美味在;第五怪:三九锁阳人参赛;第六怪:酒枣新鲜放不坏;第七怪:罗布麻茶人人爱;第八怪:榆钱也是一道菜。
5、 阳关博物馆。
6、莫高窟。
举世瞩目的莫高窟则位于敦煌城区东南方向的鸣沙山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画数万平方米,内容以佛教为主,美轮美奂,被称为“石窟艺术宝库”。
20世纪初曾发现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邻瓜州县榆林窟亦相类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艺术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叁’ 敦煌莫高窟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世界文化遗产()A.西北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区D.北方地
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左右,地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城市,都是建立在河西走廊串珠状的绿洲之上.其中敦煌莫高窟以众多精美的文物古迹而享誉海内外.敦煌莫高窟现保留有古代石窟745个,石窟内古代壁画、彩塑众多,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宝库.
故选:A.
‘肆’ 敦煌属于世界什么遗产
敦煌属于甘肃,在我国西北部.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伍’ 敦煌在甘肃省哪个地区或哪个市
敦煌市,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敦煌市下辖辖9个镇,总人口18.94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06.40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14.59亿元,二产增加值27.06亿元,三产增加值64.7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71:25.43:60.8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987元。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陆’ 甘肃有哪些文化遗产
甘肃有哪些文化遗产
最佳答案
甘肃7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我国和世界闻名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是融建筑、雕塑、壁画三者于一体立体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网络全书。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等,位于酒泉市锁阳城镇,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隋唐时期古城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嘉峪关长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是长城西端重要关口。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在中国着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悬泉置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巴黎藏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阁经)有记佛龛之文日“右在县东(寿昌县)六十里,香旧图云,汉(阙)佛龛百姓更营造。”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千米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在北魏之前称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明代始称炳灵寺。同样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柒’ 敦煌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敦煌莫高窟列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4年,丝绸之路被列为跨国文化遗产,在甘肃的有:
1.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
2.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甜水井东南2公里吊吊泉沟口西侧。
如果去敦煌,这两处可以考虑并入行程。
甘肃省另两处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都离敦煌很远。
离敦煌很近的榆林窟,壁画艺术十分丰富。虽为莫高窟艺术系统的分支,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捌’ 敦煌属于哪个城市
敦煌属于甘肃省酒泉市。
敦煌市地处甘肃省西北部,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相接。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介于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之间,总面积3.12万平方千米,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千米,仅占总面积的4.5%。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年平均气温9.9℃,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30.5℃。年平均无霜期152天。
‘玖’ 甘肃敦煌属于哪个地区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中文名称
敦煌
面积
31200平方千米
外文名称
Dun Huang
人口
20万人(2010年)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地区
着名景点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
下辖地区
7个镇、2个乡
机场
敦煌机场
火车站
敦煌火车站
电话区号
0937
车牌代码
甘F
邮政区码
736200
地理位置
甘肃西北部
行政代码
620982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敦煌古称“三危”。《都司志》载:“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羿雨山,在县城东南三十公里。三危耸峙,如危卵欲坠。故云。” 至今敦煌市城东南有三个巍峨奇特的山峰,就是古代的三危。今仍称三危山。
在距今约4000年前相当与舜禹时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尚书》记载,舜“窜三苗于三危”,成为敦煌历史上最早的居民。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有属于玉门火烧沟文化类型的羌戎居住。春秋时敦煌称瓜州,以地产美瓜而得名。当时有月氏、乌孙游牧民族在此驻牧。到了战国,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成为敦煌的新主人。
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击走月氏,敦煌为匈奴占据。至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自此,开始了中原王朝经营河西和西域的伟业,揭开了历史上敦煌开发的篇章。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敦煌郡。到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改敦煌郡为敦德郡,东汉时复名敦煌郡。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战略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
三国时仍置敦煌郡,属曹魏政权管辖。西晋承袭不变。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北魏初(公元439年)置敦煌镇,公元526年置瓜州,敦煌均为治所。整个汉魏之际,虽多有战乱,但敦煌的经济和商业日渐繁荣,中原文化广为传播,佛教东渐兴盛,一度敦煌成为五凉文化的中心。这时期于东晋前秦二年(公元366年)始开凿莫高窟。北周初置沙州,公元564年改敦煌县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县南鸣沙山而名之。
隋初废郡置瓜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敦煌郡,同时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沙州,此时的敦煌进入历史兴盛时期。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 陷于吐蕃。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沙州人张议潮率州民起义,推翻吐蕃贵族统治,建立归义军政权,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至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止,敦煌历史上称归义军时期。宋景祐中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公元277年)复设沙州。
公元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明朝政府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旷无建置200年,敦煌日见衰落。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干隆三十五年(公元1760年)改为敦煌县,直到1949年9月28日敦煌解放。同年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地区管辖。 1987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敦煌县,设立敦煌市。[1]
行政区划
敦煌市辖7个镇、2个乡:沙州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七里镇、月牙泉镇、郭家堡乡、黄渠乡、阳关镇;国营敦煌农场、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沙州镇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处的七里镇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现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后勤生活基地。[2]
地理位置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隶属甘肃省酒泉市管辖。东经92°13′-95°30′,北纬39°53′-41°35′。东西分别与瓜州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气候条件
敦煌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明显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极端最高气温43.6℃,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发量249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2天。
自然资源
敦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芒硝、石棉、钒、金、锰等4大类26个品种,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矿探明储量125.86万吨,位居全国第四,近年又发现储量很大的敦煌玉,玉质仅次于和田玉。
旅游景区
莫高窟
敦煌三危山旅游区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和莫高窟与佛为缘,相互辉映,在丝绸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旅游风景线。三危山东西绵延数十里,主峰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其“三峰耸立、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历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历史的发源地,据山海经记载,三危山是神鸟三青鸟居住的地方,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三青鸟是为神话人物西王母取食的童子,这给三危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结合上书左传,史记等记载,原住于洞庭湖,鄱阳湖之间的三青部落,在当时的部落战争中战败,一部分三苗人被流放到了三危山,据史书考证,三青本来是以鸟声龙身为图腾的民族,所谓的三青鸟居之,就是南方以三鸟为图腾的民族被流放到了这里,三苗民族迁移到了三危山,成为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敦煌居民,也由此翻开了敦煌灿烂历史的第一页。
‘拾’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位于哪里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