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今中国应当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我们谈文化安全,要冷静反思、立足实际。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外来文化的盛行很难说是好莱坞大片和“韩流”等冲击所导致的。由此可见,虽然敏锐地从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居安思危构筑“文化长城”,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发点是好的,但随着中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种种现象在整个中国文化现实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大为减弱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娱乐和审美对象这一明显的趋势上看,只要我们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文化产品的水平和吸引力,外来文化便不是威胁,相反倒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外来文化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其说是一种文化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元素的重新整合,它的日常生活性和文化元素组合性,决定了其文化境界以社会底线欲求为满足的“低位”状态。但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大众文化,又往往以弱势、“草根”的文化姿态出现,并以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多元性与创造活力,显示出一种反抗文化权力、追求文化自由的姿态。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如果仅仅防范,往往会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实际上是较难成功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文化安全”的概念时,不能片面地强调对立和防御。
2. 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必须坚持什么的原则采取有
必须坚持(内外统筹,攻防兼备)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
全句为: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 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必须坚持(内外统筹,攻防兼备)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维护文化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维护文化安全工作是一项关系全局、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只有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维护文化安全才能有更为坚实的保障;只有文化安全了,才能护航我们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也是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守的重要原则。
当前,我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国家文化安全面临严峻而复杂的形势,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坚持内外统筹、攻防兼备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时代的文化安全工作。
3.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首先,我们不能在网上发表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论,要谨言慎行,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相信网上的流言蜚语,坚决抵制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言论,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社会安定。
其次,要对国家的历史有所认识。着名爱国烈士秋瑾说过:“但凡爱国之心,人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学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些科学和文化的知识,长大后,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将来服务。
最后,要主动地关心国内的热点问题,认识社会。这是时代潮流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社会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学有用武之地。
4. 维护文化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什么原则
维护文化安全工作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的话,文化必须高度自信,然后的话是文化能得以发展。
维护文化安全的意义:
维护文化安全的意义有当威胁文化的不良因素增多,威胁到国家观念性的文化的存在,影响到文化健康发展趋势之时,文化就会处于危险的状态,因此要用动态、战略的眼光看待国家文化安全,既要立足于当前危险,维护文化的生存安全;又要着眼于威胁文化健康发展的隐性因素,确保文化的长治久安。
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各国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防范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防范决非封闭自囿。最有效的防范,永远都是自强自律。
而最有力的维护,则始终都是开拓创新。自强的最佳体现,是使文化产品精粹、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积极有意义,因为一切文化最终都是要寄寓在具体而实际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
5. 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要注意哪些事项
维护我国的文化利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文化安全观、发展观、服务观、开放观。一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在当今世界多样并存的文化格局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影响,中国文化要善于在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二要正确把握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以宽广的心胸气度,积极汲取外来文化精华。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保持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自主发展。三要正确把握文化发展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文化的民族性和特殊性包含有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的共性寓于文化的个性之中。
2.增强主流文化的渗透力、竞争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一要增强主流文化的渗透力。我们建设和发展的主流文化,要围绕人民群众这个主体展开,要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提高市场主动性和市场敏感度,提高建设和利用现代化服务网络、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的水平。二要增强主流文化的竞争力。主流文化必须立足民族文化根基,瞄准国际市场空间,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三要增强主流文化的亲和力。应走进民众、贴近民心,通过潜移默化的教化陶冶,使我们的理想信念和基本价值观真正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和精神支柱。四要增强主流文化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共同精神纽带。要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使中华民族凝聚得更加紧密有力。
3.对外文化交流中突出中国的风格、气派、特色。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竞争,争取更加广泛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改进提升我们的文化外宣,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创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
4.把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利益切实予以保护、抢救、发掘。对一个民族来说,物质的与非物质的遗产,都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社群存在的生命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形态的特殊性,诸如口头传统、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手工技艺、商贸习俗、人生礼俗、民间信仰等,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文化空间,应予以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和充分发掘。
5.注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适应性、公平性、实效性。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加快建立一个与适应时代发展、公平有效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不仅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应是文化服务秩序的维护者和公民文化权益的保障者。
6.切实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首先,积极推动文化经济化。应着力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公平竞争机制。要积极打造市场主体,探索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第二,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要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观,着力解决文化管理部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第三,完善文化产业支持体系。要打破地区和部门封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参与文化产品生产、政府文化项目采购和招投标。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文化投资的支持鼓励政策。第四,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大力发展有特色和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品,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
6. 大学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应该树立哪些正确观念
(一)要始终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小平同志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不论处于什么社会形态,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视国家利益为最高、最根本的利益,把维护国家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国家安全涉及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保障。所以,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利益的需要,又是个人安全的需要。
(二)要掌握、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规
要认真学习、掌握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知识,特别应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懂得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把自己的行为建立在自觉依法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
(三)始终保持警惕,提高鉴别力
隐蔽战线的斗争是极其复杂的。境外间谍情报人员常以友好使者、交朋友、学术交流、经济援助、出国担保、旅游观光、新闻采访等手段搜集情报。特别是在我国对外开放的情况下,隐蔽战线斗争的情况更加复杂。因此,只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提高鉴别力,才能在对外交往中,做到既热情友好,又能内外有别;既珍惜个人友谊,又牢记国家利益;既能争取外援,又不失国格、人格。相反,如果丧失警惕,缺乏鉴别力,就难免上当受骗,甚至违法犯罪。
(四)要坚持自尊自爱,克服见利忘义的行为
在隐蔽战线斗争中,敌对势力为达到其 目的
,总是不择手段,以利诱之。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必须自尊自爱,淡泊名利,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我们就能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立于不败之地。
(五)积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
国家安全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规定的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公安机关按照国家规定的职权划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维护国家安全。
当国家安全机关需要大学生配合工作时,在国家安全机关工作的人员表明身份和来意后,每个同学都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赋予的义务,认真履行职责,尽
力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如是提供情况和证据,避免出现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执行公务。
7. 文化安全关乎什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安全关乎国家稳固、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安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它关乎国家稳固、民族团结、精神传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安全具体做法: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8. 谈谈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1.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2.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共同体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源泉。丧失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将导致民族凝聚力的削弱、国家意志的瓦解、国民心理的崩溃,造成民族和国家名存实亡。
3.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变革时期。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在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不少社会成员也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落后观念和不健康的心态。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达共识、多变中求和谐。
4.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魅力和生命力,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5.要看到,文化消费的权利掌握在人民群众自己手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通过市场来选择和消费文化产品。只有被人民群众所认同的文化产品,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和审美价值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和传扬。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紧密相联,占领市场和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统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和引领我国文化向着更加安全的目标发展。
9. 对于文化安全 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我们国家一方面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在加强文化交流的时候,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发展方向,弘扬主旋律,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10. 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
具体而言,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尊重,文化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文化传统得到传承等诸多内容。国家文化安全也可分为价值观念安全、语言文字安全、文化资源安全、风俗习惯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方面。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要素,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等传统安全要素共同构成国家安全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以及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我国文化的发展正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
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动作频繁;在文化交流领域,西方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和动漫游戏)、语言文字、学术理论、节庆习俗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社会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形成冲击,文化霸权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切实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关键是要靠文化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实践中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则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越强,文化越先进,其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应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这是我国文化话语权不强、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安全角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不同社会主体的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让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上档次,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应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