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简历中如何证明自己了解云南文化

简历中如何证明自己了解云南文化

发布时间:2022-06-27 12:53:34

Ⅰ 谁可以告诉我云南文化有哪些特点

云南,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

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丹增专访
2004年4月,着名舞蹈家杨丽萍担纲艺术总监的大型民族歌舞《云南映象》在北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云南的缤纷“映像”于是进入我们的关注视野。《文化月刊》专题部记者对云南省省委副书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丹增同志进行了独家专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丹增同志向我们展现出了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发掘的巨大前景,以及云南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者的远见卓识。

云南民族间文化的多样性
记者: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有什么特点?

丹增:云南是民族民间文化、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云南同时是歌舞的海洋,文学的殿堂。云南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相当丰富的主要原因在于云南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包括汉族在内有26个民族世居在云南,其中15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省所独有的。其次,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自治州,自治县最多的省份,这就构成了悠久而丰富的云南民族文化。而在不同的民族之间,其文化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不同民族在民族语言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民族文学文化、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文化、民族习俗与风俗文化领域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即便是同一个民族,在云南由于不同的区域,也形成了很多“同族不同类”的文化特征。例如,藏族在云南拥有约10多万人口,但是靠近西藏的滇西北与滇中部的香格里拉县,所居住的藏族群众就显示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居住于云南丽江的藏族,居住于迪庆的藏族以及奔子兰的藏族之间在服装上有很大的差别。这就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化的文化特征。云南的很多地方存在着“十里不同族,百里不同语”的景象,这进一步说明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掘
记者: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省份。在这方面,云南省政府是怎样去保护和发掘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的?

丹增:现在的民族民间文化,特别是在某些边远地区,不少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舞蹈,云南的舞蹈种类有几千种,大约5000多个舞蹈的类型,但是现在有很多的舞蹈表现形式已经失传了,有的舞蹈也只有在极少数的村庄里有两三个人会跳,而且这些人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如果这些人不在了,这种舞蹈的形式可以说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习俗、服饰以及饮食文化进行抢救。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学的保护,抢救和继承问题。云南民族学院、云南大学都有一批关于民族民间文化集成的机构,云南省文化厅也专门成立了继承小组。但是仅仅继承下来还不够,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些民族民间文化成果还可以发展,还可以被利用,使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在当前条件下得到更好的发扬光大。

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之所以能够在北京引起这样大的反响与轰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套舞蹈继承了即将消亡的一些民族舞蹈的精华并将其汇集在了一起,甚至对于某些表现形式已经失传了的舞蹈,杨丽萍听说过的,有点滴记忆的,能够模仿的,她也将这些舞蹈的表现形式汇集下来。现在看,为什么受到这样大的震撼和欢迎,就是因为这台舞蹈继承了民族的舞蹈。舞蹈是一个肢体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仅靠舞蹈家关起门来,用思维编造来编舞,不可能受到这样大的欢迎。

记者:政府如何保证传统文化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不调色不失传不被人们改换?

丹增:除了民间出资保护、发掘传统文化以外,政府要投资进行保护,今年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利用政府的研究机构,政府的文艺表演团体,公益性的文化机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我们有政策和标准,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经济政策》和《云南省文化产业统计评估体系》。对什么是文化产业,什么样的才能够上演和继承,有文化产业的评估体系作为参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能糟蹋民间民族文化,云南有民族民间文化继承保护条例。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角色职能
记者:云南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有了很成型的经验,今年还会在云南做什么样的事情来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其更加具有产业化的优势?

丹增:现在云南有这样几个重大的项目。第一,是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从2003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已经建设了3个影视拍摄基地,今年预计将建设5个影视拍摄基地,这些影视拍摄基地全部是基于民间资本运作的。另外,云南正在大理地区建设一座西南部地区最大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基地,主要经营少数民族的银器制品,总投资为5至6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民营企业在运作。第三,继北京、上海后,云南将要建设一座全国第三大的文物拍卖基地。其他文化产业的项目还包括:在云南红河州将筹建一座民族服饰工艺品的加工基地:腾冲建立一个腾冲文化旅游基地,在香格里拉建设文化基地,其中将包括藏族文化交流,藏族舞蹈的表演等项目,目前法国人已经在那里开办了几座酒店,并将藏族的马厩改造成为非常古朴的喝茶、喝咖啡的地方,生意很好。

记者: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文化企业的发展是利用市场多一些还是政府引导多一些?政府与企业应该做什么工作?艺术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工作?在文化的发掘方面,这三方的角色、职能是什么?

丹增:我认为第一位的是政府引导。政府引导很重要的就是制定政策,完善政策,要制定一个对于文化产业发展有利的、宽松的政策环境。从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政府没有过多的投资。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进行免税、减税等方式的扶持之后,从表面上看,政府的投资不多,但是扩大了大量的就业,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群众是有利的。在3至5年后,云南的文化产业将占到云南GDP的8%至10%,这样就有望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对于文艺工作者而言,我们把握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政府管导向,管方向。政府不允许文艺工作者做的,政府就要明确,除了不允许做的都可以做。在去年“非典”前,我们就听说了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当时我听说这台舞蹈几乎没有办法进行演出了。原因在于:第一是“非典”的影响,其次是投入较大,运作非常困难,还有就是对这台舞蹈表现出来的一些东西也有不同的认识。但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是支持的,我带着云南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的领导审查后,我认为什么叫做艺术?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什么叫做舞蹈?这就是真正的舞蹈。我认为这是一台有生命力的、人性化的、永恒的舞蹈,只要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不违背我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前提下,这些舞蹈的表现方式与形式,由杨丽萍本人自己来确定,我们免于审查。

记者:云南省政府如何引导艺术工作者走入民间走入传统文化?我们听说云南省政府对深入到民间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了资助,目前的状况如何?

丹增:我们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最近云南出了一本书叫做《水乳大地》,是云南一位汉族作家创作的,这个作品主要反映在滇藏结合部,澜沧江峡谷的藏族,纳西族交界的地带,藏传佛教与基督教的发展、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这部小说的作者在那个地方前后生活了3年。作品问世后,今年的1月28日第一次出版就销售了一万册,第二次出版销售了三万册,现在已经脱销了,现在又在第三次出版。最近北京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大家都认为这是继《尘埃落定》后的又一部描写藏民族的优秀作品,甚至有一位知名学者将这部作品与《百年孤独》相比较。试想,如果该书的作者不利用3年深入生活,关在房子里创作的话,这部作品是不可能有的。

现在反映民族民间文化的作品太少了,长期积淀于民间的作品很多,但是经过艺术加工可以作为欣赏的作品却太少了。为了繁荣云南的艺术创作,云南在2003年投资了50万元,用于作者下乡,深入生活的差旅费。文艺工作者只要深入生活到老百姓中间去,往返的出差费用,在当地的住宿费用,吃饭费用,甚至采访别人的费用全部报销。今年,我们将这个预算增加到了150万。对于创作题材,我们不做要求干涉作者创作,只要在遵守国家宪法与法律的前提下,只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不违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前提下,我们提倡创作自由。

记者:我的父辈是通过《阿诗玛》、《五朵金花》等文学作品认识和了解云南的,这也能够看出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一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作品,对于云南对外推广的重大作用。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够从作家的笔下找到与当年《阿诗玛》、《五朵金花》一样有影响力的作品吗?在这个层面上,云南省委、中国作家协会有什么样的规划吗?

丹增:我们已经组织了一个5人创作小组,包括我本人在内,有国家一级作家,云南省作协副主席黄尧,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刘晓耕,云南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舞蹈编导陶春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的民族学教授王四代。2003年,我们在佤族地区生活了20多天,现在他们四个人已经在那里生活了两个多月,我们计划拍摄一部类似于《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歌舞故事片,现在剧本已经完成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
记者:云南如何看待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旅游产业在云南目前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

丹增:旅游的种类很多,如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和探险旅游等,但是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所谓的旅游就是观光,几百年前的徐霞客、马可•波罗的旅游实际上是在欣赏自然风光与名胜古迹,在李白、杜甫时期,他们走遍了中国是在看文化。今天人们的旅游就是在看两种内容——生态、文化。如果一个地方既有文化又有生态,这就是最佳的旅游基地。丽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所以丽江的旅游人口最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必须要有文化的内涵,也需要有生态。所以我们向国外推荐文化就是推荐旅游,这次《云南映象》在北京的演出就是在为云南做旅游的广告,吸引更多的人来云南。《云南映象》面向海外巡演的第一站可能会在法国,现在已经接到40多个国家的演出邀请,这是面向世界推广云南的好机会。2003年度,前往云南的旅游人数为5000万人左右,其中多数是国内游客,国外的游客仅有100多万人,我们的目标是主要吸引国外的游客来云南欣赏这里独有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

记者:发展旅游的同时又能够更好的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这方面云南是如何进行协调发展的?

丹增:文化是旅游的生命,旅游的发展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样旅游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产生了威胁,很多人文性的旅游景点旅游人数太多,对历史文化古迹的破坏很大。所以我们现在贯彻文物保护条例,对于文物古迹、文化景点这类地方的旅游者人数进行限制,合理的发挥文化古迹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于观光缆车这类破坏景点人文价值的建设项目是绝对不允许的。

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
记者:作为文化大省,未来云南的文化产业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云南什么时候才能够成为文化强省?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如何进行协调发展?

丹增:云南现在的定位是文化大省。文化大省与文化强省是两个概念,文化大省是从资源角度上讲的,文化资源丰富就是文化大省,而文化强省是指文化产业,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就成为文化强省。现在,我们不敢说云南是文化强省,但云南绝对已经是文化大省了,文化资源非常丰富。2003年度,文化产业包括旅游产业占云南省的GDP估计在2%左右。按照现在制定的文化产业评估体系,今年的增长率将接近6%,明年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有可能达到8%。我希望云南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在8.8%左右。与经济发展所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如果以11%-12%的发展速度来增长的话,文化的根源将要受到威胁和破坏。经济社会要协调发展,所以目前云南的文化产业需要进一步投入和发展。

Ⅱ 个人简历中的个人背景怎么写才算详细啊需要写哪些内容呢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可以是表格的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个人简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等等; (2)学业有关内容: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位、外语及计算机掌握程度等等; (3)本人经历:入学以来的简单经历,主要是担任社会工作或加入党团等方面的情况; (4)所获荣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专项奖学金等; (5)本人特长:如计算机、外语、驾驶、文艺体育等。 个人简历应该浓缩大学生活或研究生生活的精华部分,要写得简洁精练,切忌拖泥带水。个人简历后面,可以附上个人获奖证明,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证书的复印件,外语四、六级证书的复印件以及驾驶执照的复印件,这些复印件能够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履历表要注意的问题是: (1)首先要突出过去的成就。过去的成就是你能力的最有力的证据。详细把它们写出来,会有说服力。 (2)履历表切忌过长,应尽量浓缩在三页之内。最重要的是要有实质性的东西给用人单位看。 (3)履历表上的资料必须是客观而实在的,千万不要吹牛,因为谎话一定会被识破。要本着诚实的态度,有多少写多少。 (4)和写求职信一样,资料不要密密麻麻地堆在一起,项目与项目之间应有一定的空位相隔。 (5)不要写对申请职位无用的东西,切记!

Ⅲ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500左右的描述

云南民族文化博大庞杂,精彩纷呈,为了便于认识,我们姑且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概括为以下的一些特点:
第一:云南民族文化由于历史的沉淀深厚,因此而带有珍贵的稀有性。
云南地处边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再加上山高水远,交通不便。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因此许多极为原始的,极为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在各个民族中保留。例如:云南独龙族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制,摩梭人的母系制的家庭结构和阿注的婚姻,傈僳族“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普米族的“见者有份”的平等分配方式,拉祜族奇特壮观的大房子,哈尼族的“有饭同吃”,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洞经音乐,沧源彝族的壁画,剑川的石窟艺术等等,其古稀度、真奇度之高,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此外,在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中,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人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少有的原始遗存。比如公平无私的分配制度;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道德风尚;心心相印,质朴诚信的交往习惯;夜不闭户的山野客站,来者都是客的农家竹楼;不计较价值的无人交换等奇风异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令人神往的吸引力。这些文化资源,一是具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区域优势,二是带有令人不可琢磨的神秘性和古朴性。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角度来讲,文化资源的古稀度、珍奇度越高,越具有世界级的观赏和保护价值。
第二:云南民族文化,由于什村的地理环境特殊,因而具有极其博大的包溶性。
云南民族文化的包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虽然地处边陲,但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再加上山高水远,开发程度低,因此,自古以来就成了多个民族共居共存的一块宝地,到目前为止,一共25个少数民族生活繁衍在这块红土地上。悠久的历史沉淀、古老的民族习俗、浓厚的高原气息、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云南成了多民族生活的摇篮;二是云南虽然地处中国的西南边疆,但又位于中国半岛的北端,这样使云南成为中国边缘文化交汇区,早在公元前4世纪,存在于西南地区的南方陆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中国和南亚、东南亚文化交往的传输带。在云南不仅汇聚着汉族为主的儒家文化,而且也汇聚印度的文化,东南亚文化,这么多的文化资源共生共存在这块神奇的红土地上,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罕见的,同时也生动地说明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本身所具有博大的包溶性。
第三:云南民族文化,由于民族种类构成繁多,从而形成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多样性表现在多方面。从宗教文化资源来说,云南除了本土的原始宗教,还传入了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就本土的原始宗教而言,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巫及巫术等七个方面内容,这些宗教信仰,在云南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宗教文化信仰。从语言文字资料来说云南境内的25个少数民族,除通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从风俗习惯来说,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古老而庞杂,几乎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民族有生产劳动方面的习俗,有宗教信仰方面的习俗,有出生丧葬方面的习俗,有衣食住行方面的习俗,有婚姻恋爱方面的习俗,有节日庆典方面的习俗,真所谓“十里不同风,百寨不同俗”。从民族服饰来说,民族服饰是从外部区分一个民族的主要表征,由于支系不同、区域不同,服饰又各具特点。从民族音乐舞蹈来说,乐器共二百种之多,可谓全国乐器之冠,被人称为“乐器博物馆”,在云南收集到的民族舞蹈有533字,四千一百八十多个舞种。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云南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何等的丰富,令人数不胜数。
第四: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与人文资源的融合,又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一大亮点。
云南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云南独特的风景名胜资源融为一体的,从而使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显示出广阔良好的前景。

Ⅳ 如何介绍云南文化和特色

写作思路:应该写出关于云南地区特有的一些文化习俗等,比如说云南人他们用的语言。

例文: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云南的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西南官话),其他各民族的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语言使用主要有: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四种类型。

云南各个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通用汉语外,其余都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种。其中,傣族文字语言与泰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在传承的象形文字。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边疆省份,信仰宗教者共有450多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

(4)简历中如何证明自己了解云南文化扩展阅读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至106°11′,北纬21°8′至29°15′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全省东西最大横距864.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990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

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与四川省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自治区,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有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国境线长4060千米,其中,中缅边界1997千米,中老边界710千米,中越边界1353千米。

Ⅳ 怎么介绍云南大理文化和特色才比较全面

如果要介绍云南大理文化和特色的可以从大理的民族文化入手,大理如今的规模和建设都离不开独有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大理的白族,很多现有景点都是因为大理当地民族古老的传说而受到游客追捧,大理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名流荟集,史籍文献甚丰。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非常适合旅游。其次可以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等入手,你也可以微星搜索一下秀云南,他们的自由行俱乐部会经常选择一些像大理这样有云南地标意义的地州进行深度游,可以提供很有价值的旅游参考和旅游介绍,免了你自己动脑筋。最后就是带领游客去看大理独有的田园风光,像横列如屏的苍山,明珠般的洱海,这山山水水之间所包涵的丰富历史和民族风情,才是大理最值得介绍,也是大理最迷人的地方。

Ⅵ 我该怎样写这份简历的文化程度呢.

应该填写初中。弄虚作假即使一时成功,往往在自己心理投下阴影。单位对应聘者更重视诚实吧。在工作中证明自己比写个假的高中更划得来。
这方面我自己也很有体会。我是大学结业的(以前自己做错事不提了),以前拿着张假的毕业证书去应聘,心理压力确实很大,而且工作也做不长,还不如坦坦荡荡说自己是高中毕业,自己都觉得人轻松了不少。
望楼主三思。

Ⅶ 云南民族文化的内在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

民族是一个复合的文化共同体。构成民族的要素有生物的、地理的和文化的。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内在特性,有其自己的演变规律。 一、时代性和继承性 民族文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各个时代的文化,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Ⅷ 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

南诏大理国时期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其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的特征,其文化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使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主观人文环境因素的发展相互产生了一定阻碍作用。由于云南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山高峡深的地形导致其交通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并不发达,对外界的联系早期并不充分。因此当时的地方民族文化呈现出一定的边缘化。因此造成了云南民族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放程度低,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自然资源又较为丰富,很容易形成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这样,其文化形态都较少发生重大变革,决定了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边缘化。同时,边缘性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少数民族有语言交流的问题,很多人不会普通话,而且他们的文化信仰、管理方法、技术,与汉族不同,和现代技术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内地的主流文化来说,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就成了一种边缘文化。在后期,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崛起,汉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随着人口迁移,贸易以及俘虏等流入,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因为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也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蜀身毒道”、“茶马古道”等都经由云南通往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云南文化的多元特点和包容性。据历史文献记载,汉族文化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南诏大理国中后期也颇为频繁,在文化领域里,如耕作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青铜文化各个领域二者都有充分交流,同时,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冲击并不是同化,而是相互补充,融合发展,也因为汉文化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思想观念,也促进了云南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云南与中原的联系,给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注入活力。总而言之,南诏大理国时期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文化的互补融合发展,给南诏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注入了活力,云南,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终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一笔亮彩。而南诏大理国的汉文化冲击更是使文化交流加深,给云南后世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云南地方与中原各地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云南文化历史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Ⅸ 云南省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常识

云南概况
地理位置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连。云南省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为4060公里,其中: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中越段1353公里。云南自古就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有出境公路20多条,15个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国境线两侧居住。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印度等国相距不远。

历史文化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开远、禄丰腊玛古猿和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曾经在这里展开。是一个神奇、美丽、富饶的地方,相传汉武帝见彩云现于南中,遂指为云南。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向往彩云之南这块热土。云南边境贸易源远流长,着名的 “南方丝绸之路”可追溯到早于“北方丝绸之路”的西汉年代。

行政区划
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
地级市:包括昆明、曲靖、玉溪、丽江、昭通、思茅、临沧、保山 ;地级自治州:包括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而稳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工商经贸活动活跃,地方特色经济发展卓有成效,基础设施较大改善,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依托,昆明市为中心,边境开放城市为前沿,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世界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人口民族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288万,少数民族人口近130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有51个,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发展史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形成了云南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

旅游资源
多姿多彩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秀丽的山川景物,悠久的历史名胜,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宜人的气候,使云南成为驰名中外,引人入胜的旅游和避署胜地。历史名城昆明、大理山水相映,风光旖旎;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浓郁,热带雨林原始、神秘;丽江玉龙雪山雄奇险峻;石林和众多溶洞多姿多彩,令人叫绝。

Ⅹ 谈谈你对云南青铜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摘要 云南的青铜文化至今发现较早的始于春秋时期,在剑川鳌凤山、祥云大波那、楚雄万家坝、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安宁太极山、呈贡天子庙等地都有分布。云南古代炼铜的矿石,选用的是孔雀石。这种呈绿色而且又鲜艳的矿石,因其与孔雀羽毛颜色相似而得名。孔雀石含铜量较大,又较容易熔炼,只要将矿石加温到1000℃便可炼出铜来。在铸造方式上,云南青铜器铸造主要有使用石范铸造和失蜡法铸造两种方法。所谓石范就是先将石头制作成模子,然后把铜液注入石范内,冷却后便得到了所需之青铜器。

阅读全文

与简历中如何证明自己了解云南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