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希腊文化的特点
希腊文化不同于官方文化,它是来自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民族文化。希腊文化具有心灵性、向善性、唯美主义和神秘性。希腊文化的新鲜、感性、集中使得希腊艺术能够在人们心中长久驻留。
Ⅱ 希腊文化是什么呢它影响了哪些国家为什么亚历山大算是希腊人呢,他不是马其顿的吗
古希腊文化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指公元前第3千纪末至前1世纪下半叶生活在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的古代希腊人创造的文化。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尤其对欧洲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从公元前 4世纪开始,“希腊人”并不单纯是一个种族概念,而是泛指一切接受希腊文化和讲希腊语的人。
公元前第3千纪末和前第2千纪,在爱琴海诸岛和希腊大陆有过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见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这里主要讲公元前第 1千纪的希腊文化。这一时期的希腊文化是适应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占有制一定发展阶段希腊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反映、服务于这种发展的;是希腊人广泛吸收周围各民族,尤其是古代西亚、北非诸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并创造性地予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是不同地区的希腊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神话和宗教
古希腊文化发轫时期,神话和宗教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希腊人创作了许多具有永恒魅力的神话。希腊的宗教有过对宇宙万物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从图腾崇拜发展到拟人化。古希腊众多的氏族部落共同体都曾有自己的神,后来有了城邦的神和在整个希腊世界得到普遍尊重的神。公元前 8世纪末至前7 世纪初的诗人赫西奥德已经在他写的《神统谱》中叙述了以宙斯为首的包括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赫拉等在内的神的家族。
宗教在希腊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作用是有区别的。在阶级分化还不严重,所有氏族成员都参加生产劳动的时候,许多神与劳动过程有关。如赫尔墨斯放牧,雅典娜栽培橄榄,阿尔忒弥斯打猎等。当氏族贵族成为公社的统治者的时候,神便成了他们的保护者和权力的源泉。执掌祭祀大权的氏族贵族运用手中的宗教权力,控制和奴役普通氏族成员。他们利用据说来源于神或是得到神的保护的不成文法,对氏族成员进行裁判。当氏族贵族的统治由于城邦制度的发展而遭到削弱或摧毁时,把全体公民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整个城邦性质的宗教便应运而生。为城邦全体公民奉祀的神建庙和设立节日,是其具体表现。在雅典,所有重要的祭祀活动都被置于国家控制之下,各种节日庆典成了加强公民团结的重要手段。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和西亚诸国的众多宗教信仰对希腊人产生了广泛影响。托勒密王朝的国王大力推行对兼备埃及神和希腊神特征的塞拉皮斯的崇拜。
建筑和艺术
希腊人的祭祀仪式一般不在庙内,而在庙前举行,因此庙的规模不大。最早的神庙为木结构,后来发展为石结构,多用希腊盛产的大理石建筑。公元前7世纪以前,在科林斯等地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神庙,其结构显然脱胎于迈锡尼时代的“麦加隆”(正厅)。公元前7世纪形成了两种围柱式神庙构筑法,即多利亚式和伊奥尼亚式。前者盛行于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地区、大希腊和西西里岛,后者则为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广泛采用。作为希腊建筑基础的柱式结构是希腊人的伟大创造,对后世影响深远。公元前 5世纪末,在伊奥尼亚柱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科林斯柱式,并于公元前 4世纪被广泛采用。神庙的装饰从无到有,在很长时期内,塑造神像和装饰神庙、祭坛是希腊绘画家和雕塑家施展才能的主要方面。古希腊雕像—掷铁饼手除塑造神像外,希腊雕塑家还创造了众多的被理想化了的人体雕像,其中包括大量表现优秀运动员的雕像。早在公元前 7世纪就出现了称为“库罗斯”的石质裸体男青年雕像。在手法上,希腊雕塑家长期致力于表现运动中的人体姿态,取得了巨大成就。公元前 4世纪的雕塑家开始注意表现人的情感。在希腊化时代出现了一些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作品。
公元前 5世纪希腊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有以表现运动中的竞技者着称的米隆,以精妙的青年运动员青铜雕像闻名的波利克利图斯和以雕塑神像享有盛名的菲迪亚斯(活动时期约公元前490~前430年)。菲迪亚斯创作的奥林匹亚宙斯庙中的宙斯像,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他领导建筑的耸立于雅典卫城上的帕台农神庙(设计师为伊克蒂诺和卡利克拉特),至今仍被视为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他为这座神庙塑造的雅典娜女神像也享有盛名。公元前 4世纪的卓越雕塑家有普拉克西特利斯、斯科帕斯和利西波斯。
陶器的造型和各种器皿上的绘画是古希腊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公元前 7世纪起,希腊的陶器绘画已经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公元前 6世纪下半叶,雅典的陶器绘画得到高度的发展。在陶器天然的红色表面用黑色作画的黑画陶初享盛名,取而代之的是更便于现实地表现人体和动作的红画陶,即画面本身是陶器天然的红色,而其余空间皆为黑色。
文字、诗歌和戏剧
公元前 8世纪,希腊人在改造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这是希腊人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现在的希腊字母是不同地区的古希腊人不断改进的结晶。这种不仅能够表现辅音,而且能够表现元音的字母,成为拉丁字母的前驱。
古代希腊人留下了不朽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一译《奥德修纪》)。教喻诗、抒情诗等不同题材诗歌在古希腊大放异彩,出现了赫西奥德、萨福、品达罗斯、西摩尼得斯、卡利马科斯等富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所处时代的风貌。
悲剧和喜剧创作是古希腊人在文化方面的又一伟大贡献。无论悲剧或喜剧,都是在公元前 6世纪下半叶产生于雅典,都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有关。组织戏剧演出是雅典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公元前 5世纪,雅典的伟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不断完善悲剧的表演形式,通过神话传说,深刻反映现实中公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而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独特的结构,表达了作者对迫切的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见解。公元
前4世纪下半叶着名剧作家米南德的作品,提供了许多关于当时社会的珍贵资料。公元前4世纪,圆形剧场成为希腊最流行的建筑物。在希腊化时代,体育馆和剧场是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建筑。公元前 4世纪下半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埃皮达鲁斯修建的剧场至今保存完好,每逢夏季那里常有古希腊戏剧上演。
演说术由于政治斗争和众多诉讼的需要,古代希腊出现了一系列着名演说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演说辞。例如吕西阿斯、伊索克拉底、狄摩西尼、埃斯基涅斯等。
哲学和史学
以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前270年)、芝诺(公元前335~前263年)等人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崇高
地位,为后世各个流派的哲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思想源泉。
古代希腊产生了许多着名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波利比奥斯等。他们的着作广泛记载了各种事件,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希腊化时代科学渐与哲学分离而趋于分门别类的探索。亚历山大里亚、帕加马、罗德斯等地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地理学、医学、天文学、数学、植物学、解剖学、物理学等学科都有重大发展。对过去典籍的整理取得了重大成就。学术上的代表人物有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植物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数学家欧几里得、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出生于萨莫斯岛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科斯、生于尼凯亚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等人。他们都在学术思想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阿基米德和欧几里得的着作今天仍有意义。
希腊化诸国相继沦为罗马的行省之后,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希腊文化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罗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总的来看,希腊文化随着城邦的衰落而式微。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古代史上着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http://ke..com/view/27308.htm
Ⅲ 从图腾崇拜上看中国和古代希腊文化的不同
为何希腊印度中华文明三分
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曾经指出:“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人的一种误解的长期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误解是:印度教徒、埃及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东方人.韦伯认为印度文明不过是东方文明的一支,其余的两支则是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然而,印度教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
其实,早在许烺光之前的梁漱溟就已经将印度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化”加以研究了.在其着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写道,“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条路径样法:(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向.这三个不同的路向,非常重要,所有我们观察文化的说法都以此为根据”.“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然而,尽管梁漱溟这种“三足鼎力”的研究格局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但其用“意欲”之发展方向来区分这三种文化的做法却显得有些粗疏且具有独断论色彩了.
与之不同是,许烺光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组织形式中找到中国、印度、 西方三种文化之不同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野兽,源于人有着超出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需要,如社交、安全、地位等.这些需要不是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能够独立实现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借助于社会集团的力量.人类的社会需求首先要在“初始集团”中得到满足,当“初始集团”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时,人们便要在“二次集团”中寻求满足.无论中国人、印度人还使西方人,他们的“初始集团”都是一样的,即家庭:“在各种人类集团中,家庭对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然而,中国人、印度人、西方人在“二次集团”的选择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家庭为起点,我们的分析转向各个社会中的二次人类集团.在中国,我们发现极为重要的二次集团是宗族;与之对照,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极为重要的二次人类集团是种姓,在美国则为俱乐部(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它指的是亲族集团之外的所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而结成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正是由于“二次集团”的不同,导致了三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即中国人的“情境中心主义”和“相互依赖”,印度人的“超自然中心主义”和“单方面依赖”,美国人的“个人中心主义”和“自我依赖”.显然,与梁漱溟相比,许烺光的这些观点更具体、更细致,也更有说服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既没有告诉我们,家庭何以一定会成为各种文化之共同的“初始集团”?他也没有告诉我们,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何以会在共同的“初始集团”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的“二次集团”?
显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中国、印度、西方这三种文化的现实差别与历史根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看清其现实差别的前提下,才能够谈论其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等问题;只有在探明其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才能够谈论其现代化的转换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视野必须进一步放宽,既不仅要考察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何以会偏爱种姓制度,而且要考察古老的印度人何以会创造印度教;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对象需要进行稍稍的调整,即不再以美国这一西方文化的现代版本为其代表,而是要以希腊这一西方文化的古代源头作为标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既要考察这三种文化共同的人类学前提,又要分析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追根溯源开始.
由于时间的久远、资料的匮乏,探讨人类早期文明的形成路径显然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而我们的研究必须向上追溯到文明所能追溯的极限.这一极限,当然不是许烺光所谓的家庭.因为从历时的角度上看,我们人类的家庭,本来就是脱离自然界之后的文明的产物;而从共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西方、中国、还是印度,其家庭本身的结构、功能和意义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差异,因而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工作的起点.
我们知道,人是从自然界中脱胎而来的,而刚刚脱离自然母体的早期人类一般在精神上都留有一根尚未被剪断的原始脐带,这就是所谓自然崇拜,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图腾崇拜.“图腾”(Totem)一词始见于1791年在伦敦出版的龙格着《一个印第安译员的航海探险》一书,它源于北美印第安部落的一个方言词,意为“亲族”,因为那里的人们把自己的氏族看作是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便使用它们的名字作为氏族的徽号,把它们当作氏族神来加以崇拜.后来,随着人类学家对现存原始部落的考察,发现这种同某类自然对象攀结“血缘关系”的原始崇拜不仅仅为北美大陆所独有,在大洋洲也广泛存在.此外,欧洲、亚洲、北非、南美以及波利尼亚和爱斯基摩人那里也留有类似的原始崇拜形式,可见其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仅就本文所要探讨的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而言,其早期的历史文献中也都可以找到图腾崇拜的某些痕迹.
在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崇拜的已不再是雷电、大海、太阳、月亮这些自然对象本身,而是掌管这些物象的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阿耳忒弥斯等人格神了.“希腊神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被描写成是永生的,在各自的领域内往往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他们的好恶对人有决定的影响.但是神的某些别号和表征表明,在他们被人格化之前,人们曾经走过了从拜物教到万物有灵论的漫长的历程.鹰被看作宙斯的圣鸟,天后被称作‘牛眼的赫拉’,阿波罗的修饰语往往是‘月桂树’的派生词或包含它的复合词,可见这些神都曾与图腾有关.”
在中国,上古的文字和传说中也不难发现一些类似的踪迹.例如,《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今本《竹书纪年》云:“黄帝母附宝,见电光绕北斗,枢星光照野,感而孕.”“帝颛顼高阳母见摇光之星,如虹贯日,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生尹尝,尧也.”“舜母见大虹,感而生舜.”“禹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即吞神珠而生禹.”《史记·殷本纪》云:“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我们知道,像伏羲、神农、黄帝、颛顼、尧、舜、禹、契这类传说中的人物,应是古代氏族社会的首领,而他们与自然界的一些特殊对象之间所具有的这种奇特的“血缘关系”,显然与所在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闻—多在《神话与诗》一书中考证,龙的形象最初是蛇,由于强大的蛇氏族逐渐兼并了其他氏族,于是就以蛇图腾为基础,融合了被兼并的其他氏族的图腾的某些部分,如马头、鹿角、鸟翼、狗爪、鱼鳞、兽足等,进而合成了龙的形象.
与“龙的传人”不同,生活于次大陆上的古代印度人很可能是独角兽或公牛的传人.在现存最早的哈拉巴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近两千枚印章,“它们或代表权力,或代表所有权(作为商品制造者的印签等).印章上的图形有独角兽、公牛和山羊等等.这些动物形象在原始社会往往是氏族部落的图腾象征.在图形印章中,刻有独角兽的最多,约占60%;其次是刻有公牛的印章.这二类印章分布较广.据此,可以推测独角兽氏族和公牛氏族的人在哈拉巴文明的统治阶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国家权力机构中仍存有一些氏族制度的残余.”
如此说来,图腾崇拜尽管不能算作所有人类文明社会的“初始集团”,但却是那些以后的各种集团所得以派生和发展的共同前提,因而有理由成为我们研究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共同起点.尽管学术界对于图腾崇拜的文化内涵尚有不同的见解,但至少已在以下四个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1)各氏族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图腾物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因而才将图腾物视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并常常由此而引出氏族的谱系和图腾感生神话.(2)每个氏族都对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敬,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诸如不杀图腾物之类的禁忌.(3)氏族成员对本氏族的图腾有一套祭祀活动,并在日常生活中以图腾为标志,表明他们属于同一氏族.(4)同—图腾集团的男女之间禁止结婚,实行外婚制. 显然,在上述四个方面中,始终包含着作为图腾物的“自然对象”和这个对象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这两大要素.在前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乃至宗教信仰之间的联系;在后一个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探讨图腾崇拜与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之间的联系.
图腾崇拜与神灵崇拜乃至宗教信仰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三种观点:(1)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认为,图腾崇拜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的愿望,但它与宗教无关.(2)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等人认为,图腾崇拜虽不同于宗教活动,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根源.(3)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图腾崇拜本身就是宗教活动的最初形式之一.在这三种意见中,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并且认为,图腾崇拜虽然可能成为宗教活动的基础,但却并不必然地转化为宗教,因为从图腾物与氏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中,完全可能演化为祖宗崇拜,乃至世俗伦理.从逻辑上讲,作为原始的人类活动,图腾崇拜本身便包含着向三个方面转化的内在可能,一是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弱化其血缘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人类血缘无关的宗教信仰;二是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弱化其自然的成分,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信仰无关的世俗伦理;三是既神话其自然的成分,又强化其血缘的成分,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将其转化为一种与宗教有关的种姓制度.前者是西方人选择的文明路径,中者是中国人选择的文明路径,后者是印度人选择的文明路径.
Ⅳ 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的文明有哪些区别和传承
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曾受到古埃及文化的影响,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从神话传说来看,神话是原始社会末期和文明社会初期的一种文化现象,古埃及神话保留着原始图腾崇拜之风,在神话世界里,人是渺小的,无意义的,他们轻生而重死。而希腊神话则不然,它反映了希腊人理性精神的觉醒,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人性化的神,在神话中可见到希腊人对世界的理性思考,也可见到古希腊人对浪漫生活的追求。这是地中海美丽的风光孕育出的特有的人的精神面貌。
Ⅳ 古希腊文化以什么最着称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特点:
一:理想主义。
古希腊的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刻。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发达的肌肉。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缺点,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二: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举例。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三:理性主义。
希腊人是奔放的,拥有所谓的“酒神情绪”。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还是比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阳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腊人对神的态度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追求向往。人甚至敢开神的玩笑。这种理性主义使得苏格拉底可以为真理喝下毒酒。希腊人将这运用到哲学,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讨悖论的逻辑;运用到科学,研究杠杆`滑轮`浮力,发现数的奥秘。
Ⅵ 比较古代中华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好处是什么
一,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是希腊文化,东亚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文化,而近代东亚败给了西方,只有一个日本成为了强国还是因为接受了西方文化,所以研究两者可以使我们找到中华文化自身的不足,改良中华文化.
二,古代中华文化缺乏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缺乏对科学的尊重,而这些都是希腊文化的长处,因此研究希腊文化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丰富现代中华文化的内涵.
Ⅶ 希腊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希腊文化是指以古希腊为主的地域文化族群。
希腊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从迈锡尼文化,到最辉煌的古典希腊文化时期,之后受到罗马帝国及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其他文化或国家,如拉丁文化,法兰克王国,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威尼斯共和国,热内亚共和国,大英帝国等等,皆对现代希腊有所影响。而多数历史学家相信希腊独立战争是复兴希腊文化的主因,使得多元的文化得以统一。
古时候,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现代民主肇因于希腊民主、陪审团制度,及法律之下人人平等。希腊人能够在许多学科有所发展,如生物学、几何学、历史学、哲学、物理学等等,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有系统。希腊人亦引介许多文学格式,如史诗、诗歌、历史、悲剧、喜剧等等。他们追求调理与调和,这种美的概念大大影响了西方的艺术。
Ⅷ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及形成范围 八百字以内
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路径
摘 要: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三种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在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所信奉的“图腾崇拜”这一自然与血缘的神秘统一中发现其共同具有的人类学前提。然而,不尽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使得这一共同前提在上述三大区域内得到了不同的利用、发挥和处理。在“古典的古代”这一海洋文明的基础上,希腊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血缘因素,而将其中的自然因素神秘化,从而导致了西方式的宗教文化;在“亚细亚的古代”这一黄河文明的条件下,中国人抑制了“图腾崇拜”中的自然因素,而将其中的血缘因素世俗化,从而导致了儒家式的伦理文化;而在“雅利安人入侵”这一特殊的文明变故中,印度人同时利用了“图腾崇拜”中的两大因素:一方面将其自然的成分神秘化,一方面将其血缘的因素宗教化,从而形成了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正是这种不同的文明路径,使得西方、中国、印度在其后漫长的民族心理和社会结构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表征。
关键词: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文明;路径
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曾经指出:“马克斯.韦伯对西方人的一种误解的长期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误解是:印度教徒、埃及人和阿拉伯人都是东方人。韦伯认为印度文明不过是东方文明的一支,其余的两支则是中国文明和日本文明。……然而,印度教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从家庭结构、政治发展、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或种姓制度去观察,它同东方的差别和同西方的差别一样大。”
其实,早在许烺光之前的梁漱溟就已经将印度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中国又不同于西方的“第三种文化”加以研究了。在其着名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梁漱溟写道,“所有人类的生活大约不出这三条路径样法:(一)向前要求;(二)对于自己的意思变换、调和、持中;(三)转身向后去要求;这是三个不同的路向。这三个不同的路向,非常重要,所有我们观察文化的说法都以此为根据”。“西方文化是以意欲向前要求为根本精神的”。“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的。印度文化是以意欲反身向后要求为其根本精神的”。 然而,尽管梁漱溟这种“三足鼎力”的研究格局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但其用“意欲”之发展方向来区分这三种文化的做法却显得有些粗疏且具有独断论色彩了。
与之不同是,许烺光在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社会组织形式中找到中国、印度、西方三种文化之不同的关键所在。他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野兽,源于人有着超出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需要,如社交、安全、地位等。这些需要不是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能够独立实现的,要满足这些需要,必须借助于社会集团的力量。人类的社会需求首先要在“初始集团”中得到满足,当“初始集团”满足不了这些要求时,人们便要在“二次集团”中寻求满足。无论中国人、印度人还使西方人,他们的“初始集团”都是一样的,即家庭:“在各种人类集团中,家庭对任何社会都是至关重要而且是无处不在的。” 然而,中国人、印度人、西方人在“二次集团”的选择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以家庭为起点,我们的分析转向各个社会中的二次人类集团。在中国,我们发现极为重要的二次集团是宗族;与之对照,在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极为重要的二次人类集团是种姓,在美国则为俱乐部(在最宽泛的意义上,它指的是亲族集团之外的所有无论出于何种目的而结成的自由协会或团体。” 正是由于“二次集团”的不同,导致了三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即中国人的“情境中心主义”和“相互依赖”,印度人的“超自然中心主义”和“单方面依赖”,美国人的“个人中心主义”和“自我依赖”。显然,与梁漱溟相比,许烺光的这些观点更具体、更细致,也更有说服力。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既没有告诉我们,家庭何以一定会成为各种文化之共同的“初始集团”?他也没有告诉我们,中国人、印度人、美国人何以会在共同的“初始集团”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的“二次集团”?
显然,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理解中国、印度、西方这三种文化的现实差别与历史根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看清其现实差别的前提下,才能够谈论其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等问题;只有在探明其历史根源的基础上,才能够谈论其现代化的转换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视野必须进一步放宽,既不仅要考察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何以会偏爱种姓制度,而且要考察古老的印度人何以会创造印度教;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对象需要进行稍稍的调整,即不再以美国这一西方文化的现代版本为其代表,而是要以希腊这一西方文化的古代源头作为标本;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方法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既要考察这三种文化共同的人类学前提,又要分析其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追根溯源开始。
Ⅸ 说说希腊文化
首先,非常感谢贵校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到这么漂亮的讲座厅来做讲座。我这次给大家做一个系列讲座,讲西方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那么,现在我就直接切入今天的正题—— 希腊文化。
大家都知道,一谈起西方文化,就像西方人说的“言必称希腊”。对于西方人来说,对稍微受了一点教育、受过一定文化熏陶的人来说,你要跟他打交道,问他属于什么文化,我想,绝对多数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基督教文化”。一直到今天,尽管西方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仍然觉得自己是基督教文化。这并不意味着每个西方人都是基督教徒,但他至少觉得自己的文化属于基督教文化。也就是说,基督教文化之于西方就好比儒家文化之于中国一样,它已经深入骨髓了,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态,而不单单是一种宗教信仰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方文化就是基督教文化。但是,你如果再继续问下去,你们的基督教文化的源头是什么?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是古典文化”。所谓的古典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希腊罗马文化”。所以,我们今天谈西方文化,就得从它的源头--希腊、罗马文化说起。
西方文化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它的文学、艺术、哲学等等。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略地讲一些比较感性的东西—希腊的神话传说和希腊悲剧,然后再讲讲希腊文化、希腊人的宗教对希腊人生活的影响,最后呢,我想概括出希腊文化的一个总的特征。
大家知道,希腊文化是整个西方文化的摇篮,是西方文化最早的一种文化形态。正因为如此,就像所有的民族,它的最早的文化形态都是跟神话有着不解之缘的,因为古代的人不可能像现代人一样,满脑子的科学技术思想,他的思想更多的是一种朴素的、原始的、直观的东西,也就表现为一种神话形态。同样,我们说中国文化也是这样,如果我们要研究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就会发现,中国古代神话、古代原始宗教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同样是非常大的。所以,正因为这样呢,我们说希腊神话构成了希腊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从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起吧。
大家知道,奥运会今年在希腊举行,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仪式,这就是所有获得奖牌的人,都会得到一个月桂枝编成的花环,这是因为奥运会最初就起源于希腊。最早的一届奥运会举办于公元前776 年,而奥运会最初呢是起源于希腊人对神的崇拜,是他们祭神的一种仪式。为了让大家对希腊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们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希腊做一个分段。我们追溯希腊文化,应该知道,它也不是一个整体,它是分为三个阶段的。西方文化追溯到最早,是地中海的爱琴海边的一个叫做克里特岛的地方。克里特文明即爱琴文明是西方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尔后,大概在公元前 1400年左右,爱琴文明突然消失了。至于它消失的原因,就有很多的猜测了,我们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证它。在爱琴文明消失前,在今天的希腊本土,也就是希腊半岛的东北角,就崛起了一个新的文明——迈锡尼文明。可以说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甚至更早,生活在亚欧大陆的里海和黑海边的、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游牧民族,大规模的向南方进犯。其中,就有几支相继来到希腊半岛,其中一支比较膘悍的民族叫做阿卡亚人,他们毁掉了克里特文明,而建立了迈锡尼文明。着名的游吟诗人荷马一生就写了两部史诗,一部叫《伊利亚特》,另一部叫《奥德修记》。美国电影《特洛伊》就是根据《伊利亚特》改编而成的。《特洛伊》描写的是阿卡亚人征服了克里特之后,远征小亚西亚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的一个城邦特洛伊的故事。也就是说,《特洛伊》所描述的希腊联军主要就是阿卡亚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早的希腊人,就是阿卡亚人。因为,克里特人和阿卡亚人是完全不同的种族,如果说克里特人算最早的希腊人的话,那么我们说,后来的希腊文明却是在入侵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明,而不是原来的克里特人建立起来的。迈锡尼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1100年前后,又有一支更为膘悍、同样操持着原始的雅利安语言的北方游牧民族——多利亚人,来到希腊半岛。他们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然后就出现了长达三个世纪之久的西方人所说的“黑暗时代”。所谓的“黑暗时代”就是说,希腊文明衰落了,又退回到的原始状态,文字不存在了,所有的文明成果也都荡然无存了。一直到公元前 800年左右,在今天的希腊以及以希腊为中心的整个爱琴海甚至地中海地区,就出现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希腊城邦文明。而我们的同学,大凡比较了解的希腊文明就是指的这个时期的文明,就是多利亚人入侵以后,经历了三百年的黑暗时代,经过融合、混杂之后建立起来的希腊城邦文明。而那个时候的希腊的概念,远远不止今天的希腊的范围,它是一个大希腊概念,不仅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而且还包括小亚西亚的一部分,然后还包括南意大利,甚至还包括伊比利亚半岛,希腊文明涵盖了整个地中海的北部地区。那么,我们今天所讲的希腊文化,既不是讲克里特,也不是讲迈锡尼,而是讲崛起于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城邦文明。
我们一旦谈起希腊文化,我想,同学们不管对希腊文明有多少了解,脑海里必定会浮现出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偶像,而这些偶像又往往都是和希腊的神话有关系的。比如太阳之神阿波罗、众神之王宙斯、智慧之神雅典娜等等。我们所熟悉的这些神灵,和我们以后要讲的基督教的神,是完全不同的神,他们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亲切的。不仅对我们同学来说是这样,可以说,希腊的神话和传说,都深深地渗透到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乃至于,当时的希腊人都相信,神们就和他们生活在一块儿。正是因为这样,希腊的很多社会生活都是和对神的崇拜联系在一块的。比如说,那时侯的奥林匹亚运动会:奥林匹亚是希腊北部的一座山,当年的阿卡亚人入侵希腊的时候曾经经过了奥林匹亚山,并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因此,他们拜了一批代表征服者的神,比如:战神雅典娜、阿芙洛狄忒等等。如果我们拿希腊的神和我们中国乃至东方其他民族的神做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希腊的神都是作为征服者出现的神。在希腊人崇拜的神里面,真正从事生产的神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都是战争之神。而这些神平时干的无非就是两件事:打仗或在奥林匹亚山上饮酒作乐。这样,就逐渐演变出早期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由此可见,希腊的宗教神话和基督教所崇拜的神是完全不同的。首先,希腊神是多神教,他崇拜的神很多,形形色色的神,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可以提升为一个具有人格的神。比如说,阿波罗就是太阳,波塞冬就是大海,宙斯就是雷霆。而新一辈的神就代表一种种社会现象或精神需求,比如荷尔牧斯是商业之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阿芙洛狄忒是美之神等等,不一而足。而基督教只崇拜一个上帝——耶和华。但是这个区别还不是最本质的区别,希腊神话最重要的特点在于“神人同形同性”。所谓“同形”就是说神跟人长得一模一样。可以说,男神之所以为男神,就因为他长得比男人更加健美和强壮;女神之所以为女神,是因为她长得比女人更加妩媚。所以,神之为神,就是因为他的肉体比我们人更加优美、更加典型,是最典型的人。关于这一点,很多西方哲学家、神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有论述。黑格尔在历史学中谈到希腊神时说:诸凡客观美丽的形体,就是希腊人的神。丹那在艺术学中说:希腊人崇拜美丽的形体,乃至于俸若神明,在天上颂之为神灵,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所以希腊神就是以其肉体的健壮或者妩媚从而赢得了希腊人的敬仰。从希腊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希腊神的这种形体美对希腊人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在古希腊的奥运会上,人们参加奥运会是裸体参加的。希腊人是以裸体为美的,因为对希腊人来说,一个人如果长着一副好的身躯,那乃是莫大的光荣;如果一个人的儿子能够在奥运会上获得锦标,那么他的父亲可以非常安详地死去。比如有一年,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在奥运会上同时获得锦标,于是有人说,某某某你可以死去了,结果他就高兴地死在儿子的怀抱里了(大笑)。因此,希腊人对于在奥运会上取得锦标的人的崇拜程度,丝毫也不亚于对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将军的崇拜;希腊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亚历山大,当年东征东方的时候,途经传说中的英雄阿格罗斯的墓前,为了表示对这位古代英雄的景仰,亚历山大帝王和他的同伴们到阿格罗斯的墓前举行裸体游行活动。所以希腊人是以自己的身体的美而感到荣耀、感到自豪的,这是受神的影响。但反过来说,神又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因此,神无非就是更理想的人。这个神不是由于他的精神的高尚或道德的完善,而是由于他肉体的完美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这是第一点,神人同形。而同性呢就更表现了神人相同的地方。希腊人的神人同形同性呢,我们通过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希腊神灵在道德方面没有什么可以讴歌的地方,在精神和智慧方面也没有什么超人地方,他们之所以被人俸若申明,是因为他们肉体非常完满。正因为如此,我们发现,希腊的神灵有很多道德上的瑕疵。他们和我们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优点也有弱点。他们的优点是人典型的优点,他们的弱点同样是人典型的弱点,这就是神人同性。所以,希腊的神经常干一些不光彩的事情。而我们知道,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两个部分,神话是讲神的故事,传说却是讲英雄的故事。 英雄这个词在希腊语的原意就是半神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希腊的神无论男神还是女神,只要看中人间的人,并与之结合,生下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是英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英雄就是神的不道德的一种产物吧(大笑)。 这主要是针对基督教而言的,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是非常崇高的,是绝不可能到人世间来发生任何带有浪漫色彩的故事的。那么,基督教的上帝是至高无上,是全能、全知、全善的。因此,我们发现,希腊的神和基督教的上帝相比,他一点也不令人敬畏,但是他却更令人喜爱,因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面对希腊的神和我们面对基督教的上帝,内心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上帝我们更多的是敬畏之情,而对希腊的神,我们更多的是喜爱之情。而上帝,按严格意义上来讲,他甚至都不能显形的。我们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他是什么,也就是说不能用“是什么”来局限万能的上帝,因为他是无限的。而希腊神是有限神,离我们更近,也才更令人喜爱。我想,凡是接触过希腊文化的同学,无论你了解多少,只要你们看到希腊的那些艺术品,你的内心都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为什么?因为他很美,它给我们的感觉是美感,它给我们的震动是一种感官上的震动。因此,我们一看到希腊的神,我们首先是感官上的愉悦。而我们面对基督教的典型的艺术形象就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瘦瘦的身子裹着一件薄薄的 长袍,所以基督不仅是羸弱的、枯槁的,而且是极度痛苦的。因而我们面对耶酥的震动,则完全是一种理性的、道德的、来自灵魂深处的震动。是耶酥的苦难、受迫害、灵与肉的煎熬唤醒了我们的灵魂,是经过反思而受到的震动。所以我们说希腊的诸神给我们的感觉是直观的,它让我们感到震动主要是因为它感动了我们的感官。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说希腊的神更惹人喜爱,但也许他并不能让人崇敬。
这就是希腊神化中的最大特点:神人同形同性。而希腊文明又是西方文明的童年和摇篮,所以我们想,面对希腊文化的感受也许正如我们每个人面对自己童年的感受是一样的。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太多过于深刻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比较感性的东西。那我们童年时代所喜爱的东西,当然就是美的东西嘛。这就是我们讲的希腊神化的特点。这里,我想要给同学们灌输这么一种观念:希腊神话深深地渗透到希腊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我们不知道,对于那些没有文化的先民们来说,宗教影响有多大。我们这个时候只能用一种同情的理解,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们是古代希腊人,没有文化和科学知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对神话对宗教根深蒂固的信仰。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希腊神话的一个大致的结构,神话传说的结构,然后引出希腊悲剧,最后讲讲希腊神话的一般特征。
Ⅹ 中国的古老图腾,只有龙吗还有什么古希腊的图腾是什么
根据上古文化的区域分布可分为三大集团: 东夷族,华夏族,苗蛮族 东夷族:太昊系统——以龙蛇为图腾 少昊系统——以鸟(凤)为图腾 一,少昊系统的鸟图腾 (一)少昊氏鸟图腾的历史踪迹 1,少昊氏以鸟为图腾 《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在追述自己祖先时说过: "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 少昊部落居住在沿渤海湾地区,即山东,辽东,和朝鲜半岛,因为以鸟为图腾,所以,历史上又称这一带的古代居民为鸟夷. 《大戴礼记·五帝德》:"东方鸟夷羽民." 从这些记载可窥知,东方夷人以鸟为图腾,在服饰,装束方面亦仿鸟形,亦如越人之仿鸟装束同. 《尚书·禹贡》"鸟夷皮服""鸟夷卉服". 2,商族是东夷族的后裔,他们确认自己的男性祖先是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诗经·商颂·玄鸟》) "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遗女何嘉 "(《天问》)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凤凰既受遗兮,恐高辛之先我."(《离骚》) "殷契母云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史记·殷本纪》) 《列女传》《拾遗记》《宋书·符瑞志》的记载与上略同. 因为玄鸟是卵生的,所以在中国古代,也曾盛行过卵崇拜. "曲水浮卵"的习俗 商族以鸟为图腾,在甲骨文等考古材料中也有遗迹. 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鸟图腾遗迹》,载《历史论丛》第一辑,1964年,中华书局;《甲骨文所见商族图腾的新证据》,《文物》,1972年第二期) 在殷代金文中,也有鸟图腾遗迹可寻. "玄鸟壶"铭文即其例证. 商代铜器"玄鸟妇壶"有"玄鸟妇"三字合书的铭文,系商代金文中保留下来的先世玄鸟图腾的残余,与甲骨文中王亥之鸟形书体,同为研究商人图腾的珍贵资料. 3,秦之祖先也以鸟为图腾 秦之先世起源于东方,与商人同源,关于祖先的传说也相同.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鸟身人言."(《史记·秦本纪》)图腾标志或称图腾徽号,即以图腾形象作为群体的标志和象征。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具有识别和区分的作用。图腾标志与中国文字的起源有关。中国的龙旗,据考证,夏族的旗帜就是龙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鹘人都是以狼为图腾的,史书上多次记载他们打着有狼图案的旗帜。"西夏狼主"50年代,这些动物标志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原于原始的图腾信仰。 瑶族的五色服、狗尾衫用五色丝线或五色布装饰,以象征五彩毛狗,前襟至腰,后襟至膝下以象征狗尾。畲族的狗头帽。台湾土着多以蛇为图腾,有关于百步蛇为祖先化身的传说和不 准捕食蛇的禁忌。壮族以青蛙为图腾。彩陶的具像图案中,我们特别注意到"人面鱼纹",人面鱼纹是以异物同构的方式,将人面图案和鱼图案合为一体的.其含义很可能是以人面为图腾的部族和以鱼为图腾的部族合并. 福建人以蛇图腾纹身的习俗 。龙是从蛇演变过来的,传说中龙的形象是: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鬛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这可能意味着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不断战胜并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为龙.中国古籍中虽然没有图腾这个词,但图腾及图腾崇拜在古籍中却在大量记载,内容十分丰富。中国的文化古籍和许多古老的民间传说,为研究图腾文化提供了最完整、最丰富的资料,因此可以说,研究图腾及图腾文化,最肥沃的土壤在中国。《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凤、龟、龙,实际都曾经是中国古代的图腾,是中国先人们的崇拜之物。郭沫若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中说:“凤是玄鸟,是殷民族的图腾”;“龙是夏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崇拜物,别的不说,单就麟、凤、龟、龙这“四灵”而言,在中国古籍和民间传说中就不知有多少,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图腾和图腾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离今天的时间不会少于八千年。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山西省吉县柿子滩石崖上有一幅距今达一万年的鱼尾鹿龙岩画,当是龙的最早的雏形。这幅岩画未见发表,接下来还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出土的距今达七八千年的陶器龙纹,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细颈瓶龙纹,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龙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