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常州什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什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06-28 08:48:26

Ⅰ 常州的什么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文化空间等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常州糖醋小排骨、常州宝卷、金坛刻纸、常州周氏家庭剪纸、直溪巨村舞龙 、四喜汤团制作技艺 、虎头鞋制作技艺、杨桥庙会 、常州梳篦、金坛抬阁 、阳湖拳、蒋塘马灯、回民马灯、钱氏中医儿科疗法、常州糟扣肉、春江江鲜烹饪技艺、常州划龙舟、指前鱼灯、留青竹刻、常州小热昏、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金坛封缸酒、锡剧。

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苏绣。

苏绣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艺术特点:

清代苏绣更是盛况空前,苏州被称为“绣市”而扬名四海。当时针法之多,应用之广,莫不超过前朝,山水、亭台、花鸟、人物,无所不能,无所不工。加上宫廷的大量需要,豪华富丽的绣品层出不穷。苏绣后来吸收上海"顾绣"以及西洋画的特点,创造出光线明暗强烈、富有立体感的风格。

Ⅲ 常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高邮民歌、陕北民歌、南京白局、徐州琴书、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梁山竹帘等。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文学
白太官传说
二、民间舞蹈(共计6项)
2.跳五猖
3.冻煞窠
4.跳祠山
5.指前鱼灯
6.太平龙灯
7.马灯
三、曲艺(共计3项)
8.常州小热昏
9.常州宣卷
10.金坛啷当
四、民间美术(共计4项)
11.常州掐丝工艺画
12.常州堆花糕团
13.常州微雕
14.常州斧劈石盆景工艺
五、传统手工技艺(共计11项)
15.常州素火腿制作技艺
16.常州萝卜干制作技艺
17.横山桥百页制作技艺
18.浦河风筝制作技艺
19.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
20.常州梨膏糖制作技艺
21.常州加蟹小笼包制作技艺
22.常州酒酿元宵制作技艺
23.常州四喜汤团制作技艺
24.溧阳风鹅制作技艺
25.常州雕庄竹工艺品制作技艺
六、传统医药(共计2项)
26.老人山程氏伤骨疗法
27.常州钱氏中医儿科疗法
七、杂技与竞技(共计2项)
28.常州划龙舟
29.常州高跷
八、文化空间(共计1项)
30.诸葛八阵图村落
九、民俗(共计1项)
31.柚山放灯节

Ⅳ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董永传说、白太官传说、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乾元观道教音乐、泓口丝弦、太平军锣鼓、跳幡神、谈庄秧歌灯、巨村舞龙、溧阳竹马灯、跳五猖、冻煞窠、跳祠山、指前鱼灯、太平龙灯、马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Ⅳ 常州什么经国家批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梳篦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梳篦制作是精湛的传统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

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着名的篦箕巷。

2007年3月,常州梳篦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Ⅵ 常州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董永传说
2.常州吟诵
3.天宁寺梵呗唱诵
4.乾元观道教音乐
5.泓口丝弦
6.太平军锣鼓
7.跳幡神
8.谈庄秧歌灯
9.巨村舞龙
10.溧阳竹马灯
淹城遗址;淹城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历史。现存遗址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从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建筑形制,在我国的城池遗存中,绝无仅有。1935年,我国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居民活动遗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内河出土了3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陶器,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轰动。这之后,对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断。1986年,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首次对淹城遗址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当年考古发掘队队员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陆建芳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淹城是吴国的一个军事城堡,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春秋时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墙形制的军事设施。”

Ⅶ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有哪些

市级非物质遗产美食有:封缸酒、芝麻糖、豆渣饼、大麻糕、素火腿、萝卜干、横山桥百叶、常州梨膏糖、加蟹小笼包、酒酿元宵、四喜汤团、溧阳风鹅

Ⅷ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锡文戏:据《江苏戏曲志》载,早在1772年,常武地区就有了“滩簧”戏,那时,人们常在劳动时唱民歌对对子,这种两个人的对子戏,后来演变成为七八人表演的折子戏,以小生和花旦为主,并逐渐流传到无锡;1921年,“滩簧”更名为“常锡文戏”,戏中增加了老生、老旦、丑角等人物。解放后,由于许多着名的“滩簧”艺人都住在无锡,而无锡锡剧团的《珍珠塔》一剧又深得群众好评,锡剧就成了“滩簧”在新时代的新称谓,但“锡剧源头在常州”已在戏曲界形成共识。

傩舞:溧阳社渚镇的傩文化目前已发现有3种表现形式:嵩里跳幡神、蒋塘竹马灯、乘马圩跳祧神。“跳幡神”是一种祭祀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主要用于年终岁首祭祀山神、求祥纳福,是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相交融的产物。“竹马灯”相传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当地人民为祭奠反朝廷义军将士及战马而创立的,后演变为春节、元旦等节日祈求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的表演。“跳祧神”是一种祭祀舞蹈,起源于明朝中期的祧神庙会,通过表现神灵们精湛的武功,来象征天堂地府的神灵团结友爱,百姓安居乐业。3种表现形式至今均基本保存完整,目前各有六七十人从事其表演,成为苏南地区不多的几项活态傩文化遗存,在长三角地区也相当罕见。

留青竹刻:起源于唐代。竹刻家仅利用薄薄的一层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成为常州一绝。史料专着上称:“清末,江苏常州留青竹刻独占鳌头。”

此外还有被称为“乡土奇葩”,距今3000多年历史的手绘梳篦、流传于溧阳地区的太平军锣鼓、刘海粟表妹杨守玉创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乱针绣等等。

Ⅸ 常州梳篦的介绍

梳篦,又称栉,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汉族妇女常把精美的蓖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汉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着名的蓖萁巷。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阅读全文

与常州什么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