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研究主要理论有哪些

文化研究主要理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8 22:59:09

❶ 什么是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来研究工业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者时常关注某个现象是如何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议题产生关连。[1] “文化研究”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一般认定,“文化研究”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所(CCCS)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此即“伯明翰学派”),其代表人物有理乍得·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
英国的文化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严肃正统凝重,或者说贵族气绅士化,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方法和人类学方法就是要打破这样一种做派,文化不能再是精英文化,它应该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它应该是大众的,平民的。

文化传播理论都有哪些

文化相对主义是就如何考察、比较、看待和评价异质文化而提出的一个观念,可以概括为“文化是相对的”这样一个命题。“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亦即没有稳定的规定性,与“绝对”相反。文化相对主义所谈的文化的相对性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某一文化的整体或它的方方面面都不是绝对必然如此的,其它文化更不必绝对如此。这种相对性在有异质文化相比照的情况下才比较明显。另一种指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于所有文化的、客观的、统一的评价标准。文化相对主义认为:(1)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发展过程,由它所处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行为所决定;人们在这种文化中生活,同时也以自己的交流和创新行为丰富着这种文化。(2)一种文化的内容只能放在这种文化的整体中来理解和评价,只能在它本身的价值体系内用它本身的价值标准来衡量。文化相对主义的讨论主要是在人类学领域内展开的,但其理论已经渗透到很多人文社会学科,成为一个文化相关研究,尤其是跨文化传播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❸ 饮食文化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饮食文化主要研究:


一、饮食文化的内涵及现阶段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现状。


二、文化人类学与饮食文化研究的关系。


三、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品质与饮食文化研究的特点。


四、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饮食文化可丰富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

❹ 科学的文化理论主要有哪些内容

《科学的文化理论》内容精要:该书包括13章。在第一章“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文化”中,作者首先探讨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他认为,“人类学的所有分支汇聚的真正场所是对文化的科学研究”,而且他强调,这种文化是一种被置于科学研究方法下的对象。

接着,在“人文学者的最低科学定义”中,他探讨了在人文学者中“科学”的含义。他说“科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还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人文学科中的科学和自然科学中的科学本质是一样的,“科学的最低定义总是无一例外地隐含着普遍原理的存在,意味着实验和观察的场地”。因此,人类学要把自己的学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必须从事经验型的研究,即人类学的田野工作。

在“人类学的概念与文化”中,简述了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古典进化论和传播学派的优点和不足。他认为,进化论的主要假设仍然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进化论的起源的概念对人类学者来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概念。他还阐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对人类学的影响。接着马凌诺夫斯基在“什么是文化”中论述了他对文化的理解。他首先对文化的众多表现形式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然后得出结论说,“个人和种族的机体或基本需求之满足,是强加于每种文化之上的一组最低条件”。最后他给出文化的定义,即“文化是由部分自治和部分协调的制度构成的整合体”。

在“组织行为的理论”中,马凌诺夫斯基认为“我们生活于其中并且经历的基本文化事实,就是人类都被组织在永久性群体中”。所以,研究文化就应当研究组织,因为所有有效的人类行动都导致组织化行为。接着在“组织化行为的基本单元”中,马凌诺夫斯基论述了组织化行为的基本单元,他认为“每个制度——即活动的组织化类型——都有确定的结构”,最后他总结出一个清单,内容包括“生育、领土、生理学、志愿结社、职业和专业、等级和身份、综合”。

在“文化的功能分析”中,马凌诺夫斯基认为,“在制度的概念和在每种具体文化都能分析到制度,以及所有文化都有一套作为其主要共同准则的制度类型的主张中,都已经隐含着一些关于过程和结果的通则或科学法则”。所以,研究文化应当研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在“什么是人性”中,他探讨了文化的生物性基础,认为人性是指“内在于每个文明及其中所有个体的生物决定因素,即执行诸如呼吸、睡觉、休息、营养、排泄和生殖等躯体功能”,也就是说,他的人性就是人体生存的功能。所以他把自己的功能概念定义为“以适当行动获得对某项机体冲动的满足”。

在“文化需求的衍生”中,马凌诺夫斯基根据人性即功能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许多满足都是文化的反映,例如饥饿后有进食的生理需求,但是具体吃什么却是由文化所决定的。在“基本需求与文化回应”中,作者制作了一张人的基本需求和文化的回应的表格,例如,人有“新陈代谢”的需求,那么文化就有“营养补给”的回应;人有“生殖”的需求,文化就有“亲属关系”的回应;在“衍生需求的性质”中,马凌诺夫斯基论述了衍生需求的性质,这些需求相当于上层建筑,例如教育、社会控制、政治组织、艺术和宗教等。他认为,这些衍生需求“最终还是与维系人类生存、保持健康和机体效率的正常状态的必要性明确相关”。

在“人类文化的整合驱力”中,马凌诺夫斯基认为“文明的起源是同时出现的几条发展线路的整合:认识功用性物体的能力,对其技术效能以及其价值,即其在目的性序列中的位置的鉴别力,社会纽带的形成以及象征体系的出现”。在“功用性实施的关键序列”中,马凌诺夫斯基总结了驱力、生理实现和机体满足之间的关系。

❺ 文化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文化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根据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有四种理论观点:
一是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提出进化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认为文化的分布就象动植物的清单一样,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一部文化史就是人类由低级野蛮状态向高级文明状态发展的历史。新实证主义的文化社会学理论,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L.A.怀特的"工艺决定论"。他认为,工艺的发展是文化进化的基础,其他因素是次要的。
二是传播论的文化社会学。把文化看作是有意义的象征符号,把文化传播看作是个体互动或交互作用的过程。符号互动理论建立在相互理解的主观主义基础上,但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愈来愈走向社会文化结构过程的研究。它较之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的文化传播理论,在对于研究文化的社会功能方面更具有社会学意义。
三是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的功能化社会学观点。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各种社会结构层次的制约,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
四是用人类心理说明文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的理论,称之为心理论的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是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及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是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特殊规律与社会作用的一门学科。

❻ 跨文化方面的理论有哪些

转载
最有影响的四个跨文化理论提出了区分文化差异的方法和维度,对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特定群体的文化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六大价值取向理论(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
最早提出跨文化理论的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 &Strodtbeck
Kluckhohn ,哈佛大学的教授,参与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战争情报处组建的专家队伍,研究不同文化的价 值、民心与士气。
对日本民族心理的研究和价值观的分析、对美国德克萨斯州不同文化与种族的社区共存的大规模研究
成果:《价值取向的变奏》——六大价值取向理论
1、对人性的看法。
美国认为人性可善可恶,是善恶混合体,又可能改变;美国强调制度,尽可能考虑人性恶带来的坏行为。很难改变。“三岁看、老”
中国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中国制度比较稀松。
2、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中国人讲求风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人更强调通过改变自然环境去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目标。人主导环境。
东南亚海啸事件:美国人认为是人类预测不准备;中国及亚洲国家认为是人破坏自然带来的灾难。
3、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中国:集体主义
西方:个体主义
4、人的活动导向
美国“强调行动的社会,人必须不断的做事,不断的处于在动之中才有意义,才创造价值。不仅要动,还要快。快餐文化,
亚洲社会。静态取向,安然耐心被视为美德,强调“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强调无为而治。
当美国人发现问题总是倾向于立即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实施;而东方人有时会选择静观,什么也不做,让时间与外界环境自然成熟,再抓时机去把问题解决掉。
5、人的空间观念
中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公共的东西,没有太多隐私而言;
美国人、德国人倾向于把空间看做个人的私密之处,他人不能轻易走进。
6、人的时间观念
一是关于时间的导向,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注重过去、现在和还是未来。
一是针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很多事。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而较少注重未来;美国文化很少关注过去,基本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这种导向在中美两国创造的文学、电影和艺术作品中稍见端倪。
美国、德国文化,一个时间做一件事;意大利、中东人,同时做多件事。
该理论没有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为什么不同国家和民族在这六大价值取向上会如此不同。

二、文化维度理论(霍夫斯塔德)
文化维度理论是当今最具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实际调查的产物。起初并无理论框架。20世界70年代初,对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IBM员工的文化价值观的调查。
成果:《文化的后果》 四个价值维度
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
2、权利距离(人们对于社会或组织中权利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
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
20世界80年代,重复研究,不仅证实前面四大维度,还发现一个新的维度:
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来)发表于《文化与组织》书中。

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蔡安迪斯)
霍式理论认为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是同一维度上的两级,即一种文化如果在个体主义上得分高,就意味着在集体主义上得分低;反之亦然。一种文化不可能既很个体又很个体。
蔡认为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不是一个维度的概念,也不是两个维度的概念,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并将这个概念降到个体层面,用它来描述个体的文化导向而非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导向。

❼ 文化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代表理论

主要研究内容:文化和人
代表理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❽ 文化的理论

不同的学科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
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对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通过操纵群众来取得的,……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这就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了。”它成为一种从不同阶级锚地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❾ 中国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用了西方哪些理论

“Critical Theory”(批判理论)一词,一直是法兰克福学派称呼自己理论的专用词,近年的书,例如1990年出版的《Critical Theory Today》,是一批学者的文集,标榜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精神。九十年代,这个词才开始一般化,成为替代Cultural Theory 的新词。看来已经成为定势,因为的确最为宽大合体。

阅读全文

与文化研究主要理论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