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首先,提高全社会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从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从实现全面振兴的高度,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从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文化产业。
其次,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了认识以后,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要社会氛围,需要舆论环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为文化产业抓园区或基地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加大文化产业集聚力度,并以此为核心,把载体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推进园区建设,使园区成为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地,成为创意产业的发源地,成为创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定稿
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要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要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法,坚持政府主导,逐步建立健全同公共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
3. 发展文化事业的基本要求
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
4. 景泰县地貌简历
景 泰 县 基 本 信 息
景泰县简介:
自然地理概况: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有省景电管理局、国营条山农场等65个省,市机关及厂矿农场。 历史沿革:据考古可知,早在4500年前,县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景泰这 . . .
自然地理概况: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为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全年日照2726小时,年辐照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内有寿鹿山、昌林山两大森林群。煤、石膏、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丰富,金、银、铜、锰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一条山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境内有省景电管理局、国营条山农场等65个省,市机关及厂矿农场。
历史沿革:据考古可知,早在4500年前,县民就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在景泰这块土地上。自西汉以来,曾三次设县,五制县城。西汉置媪围县,清朝前期置红水分县。民国初改升红水县。民国22年(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期间归属多变,东晋归前凉;唐朝广德、大中年间为土蕃控制;宋朝隶属西夏;明朝万历年间被鞑靼所据。行政区划:景泰县隶属于白银市,辖三镇,11个乡、18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万人。即条山镇、芦阳镇、上沙沃镇、喜泉乡、中泉乡、正路乡、大安乡、寺滩乡、草窝滩乡、漫水滩乡、红水乡等。
产业发展:拥有化工、轻纺、有色金属冶炼等有优势的产业,泰玉牌羊毛衫、条山系列白酒、寿鹿山牌425#水泥、景云牌石膏粉等产品荣获陇货精品及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优质石膏粉被国家外贸部指定为甘肃省出口产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鳞次栉比,省、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星罗棋布,城区道路宽畅整洁,工贸商业兴旺繁荣,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给排水、电力设施齐全,纵贯县境的包兰铁路、新改造的省道201线和308线二级公路,覆盖全县的数字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为景泰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建成的人民文化广场、人民公园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龙湾黄河石林、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五佛沿寺已成为省内外游客观光的热点。新设立的上沙窝、五佛、兴泉等综合开发小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建设成就:干旱曾使市景泰县走过了极其艰难和漫长的发展过程,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分别于1974年和1994年先后建成被誉为“中华之最”的景电一、二期高扬程提灌工程,黄河水灌溉着景泰30多万亩肥沃的土地,建成了国内目前灌溉面积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体系和以景电一、二期灌区为主体,中小提灌、沿河自流灌溉、井泉灌溉为补充的具有特色的灌溉网络。农业以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形成了6万亩洋芋基地、3万亩啤酒大麦基地、6万亩瓜果基地和沙漠洋芋、早酥梨、西甜瓜、大接杏、大板瓜籽等特色产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龙湾黄河石林、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和五佛沿寺已成为省内外游客观光的热点。新设立的上沙窝、五佛、兴泉等综合开发小区。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5. 如何促进文化发展
一、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发展、繁荣。不论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都应该而且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适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艺术产品。所以,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加强资金使用方向与效益的监管,要积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对民营文化经济、民营文化系统的文艺人才一视同仁,为他们提供评职晋级、业务培训研讨等方面的同等政策待遇。这方面应该看重的是他们最后的产出成果,是否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向上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最根本的衡量标准。而且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有竞争,才有活力和创造力,文化事业领域也是如此,不能是无底洞。同时,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事业项目,也成为创造经济效益的源泉。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的那种文化事业只追求社会效益而不管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在不违背基本方向的前提下不必追求社会效益而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观念,因为,无论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还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只有两个效益相统一,才能收到持久的显着的相得益彰效果,这种规律是内在的、普遍的。
二、努力拓展文化产品的覆盖面、影响力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和更根本的。文化艺术内在的创作规律是根本的,一方面需要内在的质量,一方面需要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举一个例子,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河北学刊》,属于纯学术期刊,在全国业内同类刊物中属于佼佼者,原因就在于恪守稿件质量第一的原则,无论你是领导还是普通作者,无论你是社科院内部的专家学者,还是外省市的,都一视同仁,视文章质量来决定登载与否,这种不徇私情,确保了其杂志质量和在业内的影响力、权威性。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就是业内人士都以在该刊物上发表论文为荣、为水平的体现,同时,该刊物总能收到高质量的来稿。还有《新华文摘》、《领导文萃》、《读者》等杂志,都是高品位文章的结晶,所以读者众多,当然作为自办发行的公开期刊,经济效益也相应地很好。还有一个刊物,河北省文联的《小小说》杂志,面向全国的作者征稿,外省作者的上稿率也非常高,而且对优质小小说给予重奖,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地优秀小小说创作者的积极性(这一点,《南方周末》、《燕赵都市报》也同样),所以,《小小说》的影响力、覆盖面非常大,作者群、读者群越来越大,形成了良性循环。我们当下有一些杂志报刊,尤其是学术类的、时政类的,迎合高校、事业单位人员评职称的需要,大搞关系稿、有偿稿件,这一方面无法保障文章质量,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稿件都是本区域的,无形中对外来稿件采用越来越少,在广大范围的影响力、覆盖面越来越小,这样的话,当然会步入“非良性循环。”这种“非良性循环”当然是不利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这只是从出版领域来说,在影视剧创作、文艺作品创作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乡村爱情》、《金婚》、《错爱》、《家有儿女》、《武林外传》等电视剧长期以来在众多电视台热播,也能验证良性循环的规律。
三、要像对待传统文化媒体、平台那样,重视和扶持新兴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平台建设、新兴文化媒体运作。如今,互联网、手机、光盘、MP3\MP4等电子产品,都是新兴的文化媒体、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平台,而且比传统的文化媒体更具有优势(互动、快捷、无障碍、成本低、影响力更大、影响范围更广等),目前各级党委政府对这些新媒体在传播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这方面的监管力量、文化产品创作队伍建设、硬件设施的体系化建设的力度都不够,而国际社会对此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相当大,这种反差,使得我们在占领这些新兴文化生产与传播媒体、平台制高点方面很被动,由此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反动、色情文化作品、图片、网站的存在与传播,例如虚假经济社会信息的肆意传播,等等,所造成的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危害巨大。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6. 景泰县的社会事业
2010年,景泰县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3366.9万元、廉租住房补助312万元、各类教育补助及助学贷款2978.7万元、小额创业担保贷款632万元,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661万元。新农合住院补偿12614人1630.5万元。景泰县各项民政资金5103万元,发放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大病救助等资金1430.9万元。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扩面,保障对象达28544人,发放低保、五保供养资金3203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7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
2011年,景泰县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9.4万人,发放各类保障资金累计2.33亿元,建成县社会福利院。新型合作医疗累计补偿5.8万人,6916.5万元。景泰县级财力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占总支出的70%以上。 2011年,景泰县建成景泰影剧院、博物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5个“农村书屋”、52个村体育场等一批文体设施。农村卫星电视“村村通”、广播进百村工程惠及3万农户11.8万群众,城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7. 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参考文献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决冲破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乎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签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在改革中贯彻“增加投人、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主体、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着力在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健全政策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文化资源上拿出新办法;打破传统的文化资源和产品分配体制,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上推出新成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各种配套政策,在加强宏观管理上获得新进展。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推动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文化科技的全面进步。
8. 怎样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毛概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机遇,把文化产业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结构、扩内需、增就业、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把文化产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2、进一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应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为加快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大力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术和版权等交易市场,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现代流通体制,积极培育全国和区域性的大型现代流通组织,加快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扶持基层农村连锁网点,推广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构建覆盖广泛、贯通城乡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
鼓励文化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大力发展文艺演出院线,加快电影院线特别是中小城市电影院线、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建设;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构建网络文化产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大力发展经纪、代理、评估、咨询等文化中介机构,推行文化领域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推动行业组织更好地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3、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要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
4、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培养各类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发展文化产业,队伍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我们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组织领导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创造条件、完善措施,继续推动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各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要认真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育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9. 景泰在哪里,介绍一下特点,民风和景点
景泰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天然草场590万亩。辖6镇8乡,140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3.3万人。
景泰历史悠久,早在4500年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置媪围县,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交通重镇。1933年成立景泰县,县名寓“景象繁荣、国泰民安”之意。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2725小时,日照百分率62%,太阳年平均辐射量147.8千卡/平方厘米,年≥0℃的活动积温3614.8℃,≥10℃的有效积温3038℃,无霜期141天,是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石膏储量达3.85亿吨,居全国第二,石灰石8亿多吨,煤3.8亿吨,石英石2000多万吨,铜200多万吨,此外,金、银、锰、墨玉、陶土、蛇纹岩也有一定分布,地方工业主要有水泥、硅铁、麦芽、饲草料、石膏粉、煤炭六大行业。灌溉条件优越,境内有“中华之最”景电高扬程大型提灌工程两处,总装机容量24.56万千瓦,提水量28.6立方米/秒,是黄河上游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交通便利,地处亚欧大陆桥腹地,县城距中川机场不足百公里,包兰、甘武铁路纵贯全境,年吞吐量达到百万吨以上,省道201线、308线等级公路连接数条国道。通讯便捷,拥有程控电话2万门以上,数字移动电话覆盖全县所有乡镇,互联网连接海内。电力供应充足,有22万伏输电线路1条,11万伏输电线路14条,3.5万伏输电线路8条,总装机容量34.9万千瓦,年供电量10亿千瓦时。旅游资源独特,有国家地质公园黄河石林,有“沙漠宝岛”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五佛沿寺石窟,有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永泰龟城、明长城。生物品种多样,有野生兽类禽类34种,野生植物115种,林木60多种。盛产多种农副产品,大宗农产品小麦、玉米、大麦、羊肉、猪肉;特色产品有沙漠洋芋、枸杞、蜜瓜、蜂蜜、白灵菇、大接杏、早酥梨、大梨枣等。发展潜力巨大,黄河上游黑山峡小观音段是建设大型水利枢纽的理想坝址,可供可发电力资源140万千瓦,投资90亿元、装机容量240千瓦的景泰火电厂已通过项目初审,有望提前建设。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越来越多受到影视界的青睐,成为国内外不可多得的影视基地。《最后一个冬日》、《美丽的大脚》、《汗血宝马》、《天下粮仓》、《西部热土》、《惊天传奇》等影视剧分别在黄河石林、永泰龟城等处拍摄,央视着名导演杨亚洲、唐季礼、陈家林等纷纷来景执导。《大敦煌》影视城已建成拍摄并向游人开放,目前已有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其大漠、敦煌、绿洲、黄河以及宏伟气势成为西部的一个精品影视基地。
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14.08亿元,增长12.93%,其中第一产业3.84亿元,第二产业4.56亿元,第三产业5.68亿元,分别增长4.8 %、21%、1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增长35.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161万元,同比增长12.78%。完成县级一般预算收入2964万元,同比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增长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15.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7‰。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各项事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10. 如何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建立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要解决资金投入的问题。要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坚持政府主导,逐步建立健全同公共财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要把加大投入力度与改进投入方式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要拓宽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
要建设和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有效覆盖。设施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全面覆盖。要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城乡基层倾斜。要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拓展投资渠道。要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要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多提供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质优价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
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要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强区域内文化、教育活动场所的综合利用,推动形成融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科学普及、体育活动等于一体的文化中心。开展城乡共建、区域共建,支援基层文化建设。要坚持加强项目建设和强化运行管理并重,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使各级文化阵地正常运转、持续发展、真正发挥作用。
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证明,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投入多见效少,群众往往不领情不满意。这就要求政府,尽快从大量不该管、管不好、管起来成本很高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标准制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和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方面,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样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