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东文化遗址都有哪些
山东龙山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
烟台白石文化遗址
山东周村汉码头文化遗址
泸溪文化遗址
三里河文化遗址
后李文化遗址
② 在山东境内有哪些古人类遗址
1、大运河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运河南旺枢纽是为了解决大运河跨越水脊难题而建设的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代表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世界土木工程技术的最高成就,凝聚了数代乃至数十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汶口,是一个值得世界华人敬仰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东夷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汶口文化作为东夷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文明的奠基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3、曲阜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鲁国故城的城市布局是严格遵循《周礼•考工记》有关城市形制规定所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严谨的规划结构,充分体现了它所具有的礼制秩序,是研究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实例。
4、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于2013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2015年10月齐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列入《淄博市文化名城建设》重点项目。
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将齐国故城列入“具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十大保护展示工程”。2017年2月齐国故都列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5、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子崖遗址是以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岳石文化和东周遗存的城址,为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和命名地,在学术界享有“考古圣地”的美誉。
城子崖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一种崭新的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引发学术界的震动,也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促使关于中国文化来源问题的大讨论发生重要转折,是中国考古学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③ 2000年以来山东省内的青铜时期的考古发现
2002年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何德亮
时代:汉代
发掘90座中小型墓,分为四个区域,其中1、2、3区墓葬各有高大的封土,呈三角形分布。封土为堆筑而成,未经夯打。每座封土之中都包含数量不等的中小型墓葬,并有早晚打破关系。三个较大封土之中共有84座墓葬。墓地从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延续约400年。除17座砖室墓大部分被破坏外,竖穴土坑木椁墓基本保存完好。一号封土的规模最大,面积约2000平方米,封土内墓葬的规格最高,保存最好。绝大部分墓葬葬具为一棺一椁,也有一棺重椁、一椁重椁、一椁双棺等。墓葬中盛行设置器物箱,一般设置头箱、脚箱或边箱。木质棺椁全部采用楔卯结构扣合,制作考究,棺内外髹朱漆或黑漆。出土文物丰富精美,陶、铜、漆、木、玉、铁、角器等各类文物1200件。其中500件漆木器和大量丝织品是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数量多,且是山东目前保存最好的,是研究汉代漆器制造业和纺织手工业的工艺水平的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发掘基本搞清了封土墓葬的堆积形式和形成过程,为如何认识封土墓葬的性质提供了新的资料。墓地完整的棺椁结构、清晰的封填、下葬方式、随葬品组合和形制特征以及由此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特点等,为研究汉代墓葬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2003年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章丘市博物馆
发掘领队:王守功
时代:汉代
危山位于章丘市西部,四周是山前平原,孤山独立,发掘共发现汉代陪葬坑三座(其中4号坑遭破坏),墓葬30余座,陶窑3座,出土了大批彩绘陶车、马、仪仗俑群等文物。陪葬坑均南北向。其中一号陪葬坑长9.7米,宽1.9米,坑内车马俑摆放反映了王侯贵族出行的场面。共出土陶俑173个,马56匹,4辆陶马车,90余面盾牌。二号坑规模较小,内摆放了11个木质器物箱,箱内遗物大多腐朽,有 4个箱内分别摆放了陶车、马、俑等。二号坑内出土的陶俑多为女俑。从摆放的器物看,二号坑与一号坑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陪葬坑内出土的车、马、俑均有彩绘,陶俑的彩绘主要表现了衣冠服饰;车马的彩绘主要表现车马的配饰。对彩绘的保护和研究,为汉代服饰及车马的组装及系驾法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危山车马俑坑中,出土陶车5辆,有双辕车和单辕车两类,车的构件除车轴及伞盖的杠外,均为陶土烧制而成的,一辆车的构件,多的达100余个,为汉代车的研究提供了完好的实物资料。
发现的三座陶窑,从其填土及周围堆积情况看,应为主要烧制车、马、俑的陶窑。陶窑出土的车、马、俑的残片与一号陪葬坑内出土的基本一致,说明一号陪葬坑出土的车马俑应该是在当地烧制的。此外在陶窑及其周围发现的大量残破车马俑,以及采集到大量的残破的陶俑和少量马、车的模具,为车、马、俑的制作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本。对危山顶部的大型墓葬的勘探,基本了解了该墓葬的形状、形制和规模。对危山北坡发现的部分墓葬进行了清理。发现的墓葬多集中在陪葬坑周围。墓葬中除随葬生活用品外,在东器物箱内随葬了大量的兵器,其中一件铜弩机上有错金银花纹,制作考究。从危山陶窑周围出土的陶器及墓葬出土随葬品分析,危山发现的墓葬、陪葬坑及陶窑等大致属西汉早期或中期早段。危山汉代陪葬坑及墓葬的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所取得的资料,为汉代济南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03年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市文化局
发掘领队:郑同修
时代:西晋
2003年5月初,山东省临沂市在市区王羲之故居公园扩建工程施工中,发现两座较大的砖室墓葬。随即,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抢救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
墓葬位于临沂市市区洗砚池街北侧、王羲之故居公园东北部。两座墓葬东西相距30余米,除墓门为石制之外,其余均为砖筑。其中1号墓为双室墓葬,为山东已发掘汉晋大中型砖室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山东已发掘大中型砖室墓葬中惟一一座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了丰富精美的随葬品。墓葬出土随葬品十分丰富,有铜器、瓷器、陶器、漆器、铁器、金器及其它质料的随葬品250余件(套)。其中瓷器主要为南方风格的青瓷,器形有盘口壶、鸡首壶、罐、钵、水注、烛台等。陶器有盘、釉陶瓶等器类,其中盘多为漆衣陶。铜器有熏炉、鼎、魁、�斗、熨斗、灯、碗、弩机、带钩等。金器主要为装饰品,有手镯、钗、簪、铃、串珠、牌饰、指环等。铁器有刀、灯、镜诸类。墓葬随葬漆器数量也很多,但多腐朽严重,可辨器形有奁、壶、耳杯、盘、勺等类。在出土随葬品当中,尤以青瓷胡人骑兽烛台、青铜人物骑兽烛台、凤鸟形铜熏炉等器物造型优美,保存十分完整;铜弩机上刻有“正始二年五月十日左尚方造…”等30余字铭文;部分漆器的底部有清晰的朱书文字,记载明确的年号,内容有“太康七年”、“太康八年”和“十年”三个年号以及“王女”、“李平”、“李次”、“官”等文字。2号墓葬为单砖室墓,主墓室前有宽大的甬道,是山东已发掘砖室墓中规模最大的单室墓葬,虽然经过两次盗掘,但墓室结构保存依然完整,残存各类文物20余件。
从两座墓葬的形制结构、随葬品的器物组合特点和纪年资料初步判断,墓葬的年代应属西晋时期。1号墓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葬制葬俗。同一墓葬埋葬3个未成年人,是考古发掘中极为罕见的现象。出土随葬品丰富而精美,为山东晋代墓葬中所仅见。2号墓虽然被盗,但规模更大,墓室结构完整,与1号墓葬相距不远,时代相近。两座墓葬规模较大、构筑方式考究、出土文物丰富精美,墓主应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一定的政治势力,应与当时的名门望族或达官贵族有一定关系。
④ 山东发现156座连片汉墓,其考古价值有多高
近日山东菏泽市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大发现,156座连片汉墓惊艳了世人。据报道了解,该遗址位于菏泽市魏楼水库西南部,整个面积1.3万平方米,年代跨度从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商代、东周一直到汉代,遗存丰富而年代久远,历史考古价值不可估量。
未来,这此的古墓群落的重大发现将持续释放历史文明之光和考古价值,对于研究汉代文化,还原汉代历史制度和风俗文化原貌,以及探索汉代以前多个朝代的历史文化,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实体文化宝藏,将大大填补了关于先秦到汉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多处空白。
⑤ 山东菏泽发现156座连片汉墓,考古发掘古墓都有什么意义
一、考古学的目标就是为了不断的走近历史的真实,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这是由人类的好奇心导致的,因为人类对祖先的生活好奇,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好奇,所以想要知道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会有人专门去研究.然而光是靠文献史料的记载是不够的,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文字的体现力毕竟有限。
未来的考古探索中,我们要在多学科的通力协作下,将问题逐步引向深人、细化。一门学科的研究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往往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科学 技术发展水平,考古学更是如此。 十九世纪末期,考古学出现了发展的趋势。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⑥ 山东省的地源文化 有什么主要的文化特征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连接内陆,从北向南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山东半岛伸入黄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津与渤海湾,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则临靠较宽阔的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自20世纪以来,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鲁菜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鲜咸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誉海内外。省内地理差异大,因而形成了沿海的胶东菜和内陆的济南菜以及自成体系的孔府菜三大体系。宋代后,成为“北食”的代表之一。从齐鲁而京畿,从关内到关外,影响已达黄河流域、东北,有着广阔的饮食群众基础。鲁菜是中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之一,遍及京津塘及东北三省。
山东是中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⑦ 山东省有哪些古人类遗址并介绍一下要求100字。
泰安大汶口遗址:史前人类生活居住场景揭面纱
泰安大汶口遗址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也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遗址分布于泰安市岱岳区汶口镇南端的卫驾庄和宁阳县堡头村之间。大汶口遗址曾经过1959年、1974年和1978年三次较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一系列重要成果。2011年该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全国首批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6年又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大遗址保护名录。
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2012年-2017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持续开展考古工作。2016年,清理并解剖了大汶口文化房址6座,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单体建筑,与前几年的工作一起,揭露了一片房屋排列有序、规模大小有别、距今约5500年前的史前人类生活居住区。随着考古工作的逐年开展,史前人类的生活居住场景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卷轴,在古老的大汶河畔正在徐徐展开。
章丘焦家遗址:大汶口文化中晚期中心聚落遗址
焦家遗址地处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平原地带,东南距章丘区约20公里,南距城子崖遗址4公里。2016年4-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大学考古学系第一次大规模发掘该遗址,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共发现61座大汶口文化房址,填补了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居住形态研究的空白。取得一批较为系统和丰富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埋葬材料,为研究鲁中北地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葬俗、葬制提供珍贵材料。出土大量的大汶口文化日用陶器及相当数量的玉器、白陶,大型墓葬的出现,均昭示了这是这一处重要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阶段的中心聚落遗址。
⑧ 山东菏泽发现156座连片汉墓,这对我国考古研究有何重要意义
通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得知考古队员在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发现了156座汉墓,9座东周墓葬,5个商代灰坑,27个龙山文化灰坑。整个面积大概为1.3万平方米,年度跨度也是非常的大,从北辛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一直到汉代和网友们看到有这样的发现都变得异常的活跃,整个评论区也沸腾了起来,大家也在探讨妲己和纣王,如果如何用菏泽话来进行谈恋爱,对此次的文化发掘,大家也都充满了兴趣,都想看一看这个跨越了这么多年,并且这么庞大的一个墓葬群,到底能够发掘出有多少有价值的文化和信息?
⑨ 山东临沂发现北辛文化环壕聚落,从中出土了哪些文物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滕州市(现枣庄市滕州市)北辛遗址调查中,采集到一批和大汶口文化风格不同的陶器,称之为“北辛类型”。北辛文化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南、北两侧一带,包括了除胶东半岛以外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 该遗址位于沂水县许家湖镇邵家宅村南,东部紧邻沂河,北、西两侧被丘岭环绕,属岭前冲积平原向河边台地过渡地段,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保存状况较好,内涵较为丰富,采集遗物标本以夹砂红陶、褐陶为主,质地较粗疏,器型有鼎、钵、盆、罐等。根据器型的演变特征并经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遗存。
⑩ 山东兖州的文物考古遗迹有多少
考古人员近日在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塔地宫内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介绍,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期,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函,石函内又发现了鎏金银棺、金瓶、舍利、“佛牙”和玻璃瓶等文物。石棺外还有一块“安葬舍利”碑刻,介绍了兴隆塔和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和经过,更重要的是记述了顶骨真身舍利的来历和供养过程。经鉴定,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为国家一级文物,舍利碑刻、玻璃瓶为国家三级文物
六里井遗址位于兖州市泗庄乡六里井村西侧,1991年秋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清理出大汶口文化的灰坑、墓葬和水沟等多种遗迹,出土了陶、石、骨、角等各类文化遗物.本文就其文化面貌、时代特征、分期与年代以及同周围邻近地区其他大汶口文化遗存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