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

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29 10:12:04

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糟粕是我们要抛弃的

愚忠,愚孝,人格依附是封建文化最大的糟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影响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都有哪些

没有糟粕,每一样文化都是有其用处。后世之所以认为糟粕,只是时世变了、价值观变了,优质资产也就成了糟粕。

㈢ 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

精华:孝道、和谐观、大国风范、敢为天下先的气概
糟粕:愚昧、爱面子、阿Q精神、不善于学习

㈣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哪些糟粕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本记录孝行的书非常有名,就是《二十四孝》。古时候,几乎每个朝代都号称以孝治天下,所以那些非常孝顺的人往往会成为时代楷模,成为统治者宣传官方教化的教材。二十四孝记录的就是二十四位孝行感天动地的楷模。

在这二十四孝里,不乏一些大人物出镜。比如汉文帝,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好皇帝,他为人就很孝顺。他的母亲薄太后卧病三年,身为皇帝的汉文帝经常衣服都没换过,日日夜夜守护母亲。每次有汤药熬好了,都是自己先尝,再给母亲服用。这个故事在二十四孝里的名字叫“亲尝汤药”。

再比如北宋大文豪黄庭坚,他的故事叫“涤亲溺器”。黄庭坚虽然已经身为高官,但对母亲的孝顺却没有任何改变,每天为母亲洗小便盆,从无怨言。黄庭坚的这个故事也是二十四孝里最短的一条,只有一句话:“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这些孝行的故事各有各的不同,但孝心都是一样的。不过,如果你认为二十四孝里都是这么感人的故事,那就错了。在这二十四个孝子里,有这么一个人,他做出来的事虽然也是孝顺,但却让人感动不起来。鲁迅先生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批判了一把。这个故事到底讲的什么呢?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郭巨,是个晋朝人。郭家本来也是小康家庭,家财不少。后来郭巨的父亲去世了,这要是在大多数家庭里,几个子女就要开始争家产了,争得亲情都不要了也是正常的事。但郭家不是,郭巨作为长子,主动表示不要一分钱,把丰厚的家财分给了两个弟弟,而郭巨选择独自供养年老的母亲。

但是,时间久了,家里开支顶不住了,郭巨家开始陷入经济危机了。郭巨和老婆有一个儿子。有人统计过,一个小孩养大起码要花十几万,郭巨就那点收入,养老还要养小。这时候,郭巨跟老婆商量了一件事。郭巨说:“我们养这个孩子,必然会影响养母亲,咱们家钱就这么多??”

郭巨的老婆说:“那你说怎么办呢。”

郭巨回答了一句让你瞠目结舌的话。郭巨说:“儿子可以再生,但是母亲死了就不能复活了,我们不如把儿子埋了,省点钱粮,供养母亲。”

最神奇的是,郭巨的老婆竟然同意了。

两个人在没经过儿子同意的情况下,就这么拍板了,然后开始挖坑,准备埋了儿子。挖到两尺时,突然挖出了一罐黄金。郭巨把黄金拿起来看,发现黄金上面还写着一句话:“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看到黄金很激动:这下不就有钱了吗,那不是母亲儿子都能养了吗?郭巨感谢了上苍恩赐,把儿子抱了回去,母亲儿子一起养。

这个故事叫“埋儿奉母”。虽然这个故事最后是BOSS出现拯救世界,完美结局,但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却没有一点被郭巨孝行感动的感觉,反而觉得有点反胃。

鲁迅先生说:“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鲁迅先生还是很幽默的。现在我们每个还活着的人,都应该感谢自己的父亲当年没这么孝顺,否则早就没我们什么事了。郭巨也得感谢他爸,如果他爸当年也孝顺埋了他,他就没机会上历史书了。

郭巨做的这件事,确实说明他很孝顺,但是他违反了一些比孝心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性,还有对生命的尊重。说小点,为了养母亲把儿子杀掉,这是毫无人性的行为,也是一个男人无能的表现。说大点,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人、任何集体可以用任何理由去剥夺一个生命。这就是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最基础的一项是人权,人权最基础的一项是生命权。

但是在三纲五常的理论指导下,很多人的生命是毫无分量的,经常成为权力的牺牲品。中国的人伦关系是君臣,父子,夫妻,前者对后者有支配权。历史上的各位君杀了多少臣,没人统计过,而且也很正常,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臣如果杀了君,立马就成了反叛者,弑君者,骂名就来了。

郭巨是父杀子,很多人看了这个故事甚至会觉得没什么,甚至觉得有孝心。但如果郭巨当初选择杀掉母亲,供养儿子,那绝对是千古骂名。

二十四孝是我们中国文化里的一本经典书,尤其是给小孩子读,培养他们的孝心。但问题是,郭巨的故事,已经不是感天动地了,这已经是惊天动地了。二十四孝本来是宣扬中国文化的经典读物,小孩子看了可以培养他们的孝心,但郭巨的这件事放在里面,小孩子看了会有什么想法?这到底培养的是孝心还是杀心?

其实说真的,我不太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所有人都说可怜天下父母亲,怎么会有这样的父母?我在想,会不会是其中有什么蹊跷?可能郭巨在某天发现这个儿子不是自己的,然后找个供养母亲的借口杀儿子泄愤?不是我脑洞大,是这个故事太吓人了。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非常多的好东西,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但是也确实有一些糟粕,千万要扔掉。民智就是这样被带蠢的。大家看看历史上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员,或者看看现在那些抵制日货、拿U型锁砸人的那些蠢货,本质上和郭巨有什么不一样?对生命的尊重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缺少的,也是现在的中国人最需要学会的。

㈤ 中国文化有哪些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在讨论之前,有必要对所用词汇的内涵做一些约定。“文化”的定义,在本文是指人类超越动物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传统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中国”和“文化”不仅指今天国家地理版图的中国,也包括历史上的中国(版图有变化),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其它地域和其它民族;而且还涉及到中国出现之前的、中华民族形成之前的有关地域和民族的文化。
糟粕有封建迷信,厚葬薄养等观念。

㈥ 传统文化所谓的糟粕是什么

传统文化所谓的糟粕有女德、巫术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以牺牲女性生存发展权利为代价,来维护"男尊女卑"伦理秩序的"女德"理念,曾在中国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中遭到进步人士的激烈批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新婚姻法的颁布,童养媳的废除,以及提倡男女平等、鼓励女性走出闺房和男性一起参与社会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落地后,女性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相应的服务于农耕社会的"女德"理念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

此外,由于传统文化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农耕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因此传统文化中也包含有不少封建迷信的糟粕,而复兴传统文化又成了某些群体复兴封建迷信的借口。

中国自古以来都相信巫术拥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力量,今天民间各种“巫术”又流行起来,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等大量复兴,更成为精英文化生活中的“雅好”。

(6)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扩展阅读:

继承传统文化,切忌混淆“精华”与“糟粕”。有些人只看到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它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完全采取排斥的态度。无疑,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一种文化能够长期存在几千年,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只有适应社会,才能够长期存在。

对于合理的部分,直到今天、未来还是有用的,自然没有必要舍近求远,舍弃自己文化中的优秀资源,非要从外面引进。引进外来文化,还要面临“再转换”的问题,那是不可取的。

㈦ 传统家文化糟粕的例子是

比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比较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还有将人分三六九等,鄙视商人,还有对妇女的压迫,如裹小脚,未嫁从父、嫁人从夫、夫死从子等等。

例如在家文化中男尊女卑,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至春秋以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和限制。直到如今,仍有一群人不断鼓吹男尊女卑,公然与男女平等相对抗,成为了社会低俗文化的一部分。

(7)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扩展阅读:

对于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人们必须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最后逐步演化到各部落之间为食物进行互斗。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母系氏族转化成父系氏族,这种血缘繁衍关系是根本原因。

以女性为主的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发展起来。只有父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家族关系维持的原始部落的家,到黄帝时期,黄帝是靠家族的力量打败蚩尤,形成多种部落的联合,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对于黄帝来说,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则是最大的家长,由他制定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

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各例举四项)

精华: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
糟粕:八股取士、等级差别、封建迷信、轻视劳动。

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里面的糟粕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有: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刻意压低女子社会地位、愚忠愚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面对这些糟粕的文化,我们要坚决抛弃。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世所公认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是需要我们舍弃的。只有对维护国家和谐稳定、繁荣昌盛的优秀文化,我们才需要继承,糟粕文化要坚决抵制和抛弃,这就是哲学上讲的“扬弃”。

对中国人影响最深的,当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观念。现在强调“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可以干出成绩,不一定非得读书好才有出息。

㈩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糟粕至今都在禁锢人们的思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伟大国家,在它发展的这几年中,也有非常多的优秀文化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其中以代表的主要就是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事实上传统文化,有的时候并不都是精华,或者说有些传统文化它是根据当时的时代产生的,对于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的先进的时代并不实用,所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必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可以选择继承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对一些封建的,落后的文化,该消灭的要消灭,该抵制的要抵制,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那些传统文化。

另外还有一种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说法,这也是一种文化糟粕,本来现在处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社会,大家都主张的是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但是在某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婚姻包办的这种情况。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根本就不是和自己喜欢的人,而是和父母要求的人,大部分父母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儿女谈的男女朋友,而是通过相亲的方法,通过别人介绍的方法,给自己的孩子介绍对象。甚至有很多孩子根本就不喜欢相亲的对象,被父母逼迫着结婚在一起,父母们也觉得自己应该有权利对孩子的终身大事有所决定,并且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这种口号。

与传统文化的糟粕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