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贵州有没有世界文化遗产
摘要 4,贵州铜仁一一梵净山
⑵ 贵州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在贵州挑地儿玩,外地人看名气,本地人靠口口相传。在各大景区争相评为 AAAAA 之际,其实游客还是喜欢那种人少又非常棒的“小众目的地”。
很多景色不是不够出挑,而是比较低调。我以前还是编辑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跑全球踩点世界遗产的撰稿人,从国内、东南亚、日本到印度,那种从前不会吸引我的地方,在他的镜头和笔下都有了新的生命。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作为视觉和感官动物在游览景色,寻找一种眼前一亮或者从未有过的体验,其实那些我们会觉得平平无奇的地方,平淡在我们不了解它的由来和特色。这种地方就像博物馆,没有做功课或者讲解,意义就不大,毕竟不是一样演出。
今天,我从世界遗产这个角度聊一下贵州的几个去处,之所以用世界遗产,参考一下一位知友的回答:
2007 年
荔波
荔波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地,作为荔波粉,我已经不止一次提过这个地方。
2007 年,荔波和云南石林等几处南方喀斯特地形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在全世界领域中,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多样性上是公认最好的。
中国南方喀斯特典型的地形有三种:峰林(塔状喀斯特)、峰丛(锥状喀斯特)和石林。荔波是典型的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地形。
荔波喀斯特是由高圆锥形的喀斯特峰、深陷的封闭洼地、下沉的溪流和长长的地下洞穴组成,是可供全世界参考的典型峰丛地貌。
荔波的核心区域是大小七孔景区和茂兰景区,由一个公共缓冲区包围。景区面积 29518 公顷,缓冲区有 43498 公顷。其中茂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含有不同年代的碳酸盐露头,经过数百万年的侵蚀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峰丛和峰林岩溶。更可贵的是,景区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随着季节更迭,都能在此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致。
关于荔波更通俗的玩法可以看这里。
2010年
赤水丹霞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赤水丹霞是 2010 年在第 3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和国内其他丹霞地貌作为中国丹霞一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⑶ 贵州有那些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
贵州省目前只有荔波的小七孔被定为物质文化遗产。
⑷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册亨布依戏
布依戏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
册亨布依戏是用布依语演唱的戏曲,并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据板万戏班手抄历史资料《欢戏历源》佐证,布依戏至少在1741年(清干隆六年)时就已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2、侗戏
侗戏流传于贵州省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广西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省通道自治县的部分侗族村寨。黎平位于贵州东南部,东连湖南靖州、通道,南临广西三江,西北两面与从江、榕江、剑河、锦屏接壤,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县境内民族众多,侗族占60%以上。
侗戏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侗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如《珠郎娘美》、《郎夜》、《莽岁》、《美道》等;一是根据汉族小说、戏剧编纂或改编的,如《梅良玉》、《秦香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还有连台本戏,如梁士锦《行欢坐夜》、《投军别窑》、《打陆文秀》等。
3、福泉阳戏
福泉阳戏的正规演出每年举行3次。第一次在农历正月间演出,演出时间4天4夜;第二次在农历五月十三日“单刀会”当日为纪念关羽而演出,地点在当地的关帝庙前,时间1天;第三次演出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纪念神话中的二郎神和历史上的二郎(川主、水神)而演出,祈求庇佑一方平安。此外,还为民间“还愿”进行演出,但相对于正规演出要简单得多。
福泉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内坛就是以祭祀仪式出现的二十四坛法事,具有还愿的性质,故民间又称为“还阳戏”、“还愿戏”或“愿戏”,有开坛、发牒、正清、领牲等二十四请神、延神、酬神、送神仪式和“上刀山”、“下火海”、“顶华盖”、“悬钩钓斗”等特技(法术)表演。
4、思南花灯
源于唐代,盛行于明末清初。由于历史原因,思南花灯受邻省的影响较大。且自汉代以来,汉民族的不断迁入,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随之先后进入,与土着文化长期共存,使得思南花灯具有很大的融合性。在明、清时期,思南花灯活动频繁,在演出的组织形式上多以自然村寨为主,并设灯会、设会长,即灯头。
思南花灯在贵州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广大农民在生产劳动中的必然产物。它的题材、内容、形式都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婉转动听的唱腔,高亢激越的花灯打击乐,优美迷人的舞蹈以及美丽独特的服饰道具,而倍受人们青睐。
5、锦鸡舞
苗族锦鸡舞主要分布在丹寨县排调镇的也改、党早、甲石、排保、南群、加配、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
锦鸡舞最初的功能是祭祖,并且只能在12年1祭的祭鼓活动中才能跳,用于唤醒祖灵,以及在活动后将祖灵送回安息之地。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吃新节”、“跳月”以及大型庆典的迎宾礼仪活动中锦鸡舞也被广泛运用。
6、布依族“雯当姆”
布依族民间舞蹈“雯当姆”,流传于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及翁昂乡布依族地区。县内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因喀斯特面积大、地貌多样,生物丰富,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共同申报“中国南方喀斯特”于2007年6月27日,被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雯当姆”,汉语译意为“矮人舞”。舞蹈别出心裁地在肚皮上画上可爱的胖娃娃形象,并用大箩筐套盖住真人的脸和胸部,作为布依族帽子道具,然后利用腰肚肌肉收放的表现力,造成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
7、苗族大迁徙舞
分布于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可乐等乡镇。苗族大迁徙舞苗族称“够戛底戛且”,意为寻找居住的地方,为赫章苗族记载苗族大迁徙历史过程的民间舞蹈。
苗族大迁徙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舞蹈形式记录祖先迁徙历程,舞蹈场面宏大,古歌悠远,舞步凝缓。一些如“留恋”“回望”等舞蹈动作,如此故土难离,让观者潸然泪下,苗族大迁徙舞在赫章苗族中极具影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在艰苦环境中形成的民族精神的直观载体。
⑸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⑹ 中国目前有56项世界遗产,贵州有几项为人熟知
中国目前有56项世界遗产,贵州有四项为人熟知,分别是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云台山、铜仁梵净山。
最后一个世界遗产是铜仁梵净山,它位于贵州铜仁市境内。这个地方标志性的景点包括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等。梵净山被称为是地球和人类之宝,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在2018年才成为世界遗产。这个地方,国内外的游客都会前去打卡,非常出名。
以上就是贵州地区四个世界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