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庄古镇的主要景点
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是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时,由张师德为首的张氏族人集资660两银子,从族人手中购得的大宅,为表达张氏子孙爱敬祖先之心,专辟为追远根本的宗祠之用。
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奎星阁、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就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长达五六年之久。这期间,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知名专家学者云集,使这里成了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就在李庄写下了他的名着《中国建筑史》,张家祠内也举办过包括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内的多次文物展览。 旋螺殿位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该殿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的起翘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内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支撑。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较之一般同类型古建筑用层层爬梁重叠而上者,显得异常洗炼,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官式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上下三层找不到一根钉子,却异常牢固。
梁思成在李庄时,曾赞誉李庄的民俗建筑,说有“李庄四绝”:一)奎星阁,是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二)禹王宫内的九龙石碑,犹如故宫太和殿前九龙石那样“可贵王冠”上的“明珠”;(三)张家祠的百鹤祥云窗,用整块楠木雕成,四周有镂空的祥云衬托,上有两只仙鹤,每扇窗上形态各异,造型优美;(四)旋螺殿,在镇南石牛山上,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雄伟建筑,特点是不用一颗铁钉,是榫逗斗拱全木结构。梁思成多次去考察,赞誉道“: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他还把这民间工匠巧手创造中的力学原理,借鉴、传承和创造性地运用到1945年他参加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的设计中,并以之作为他写于李庄的《中国建筑史》中的古建筑实例。这是对李庄民俗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创新从遗产中得到了滋养;遗产在创新中延长了生命的光辉。两者在新时代获得了双赢,产生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家老酒厂、老酒窖。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着醇厚的传统酿酒工艺原貌。
李庄老酒厂是厂长周正红祖辈几代人经营起来的,厂里的酿酒工都是李庄镇人,别看他们大多是30来岁的壮汉,但从事酿酒的年头已有一二十年了。他们每天劳作在酒窖里,默默无闻地制作着高粱白酒,并在当地销售,并不与宜宾声名显赫的“五粮液”名酒争风。当然,他们每天也有自己的乐趣,劳作之余美美地喝上几两自己酿造的高粱酒。
Ⅱ 李庄古镇的历史文化
摘要 您好,根据您的提问做出如下解答:
Ⅲ 李庄古镇在哪里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宜宾市长江南岸。
李庄古镇,属于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它坐落在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境内,这里山清水秀,流通楚泽,秀流仙源,风光旖旎,江导岷山,峰排桂岭,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置史。景区内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保存完好的古镇和建筑,以及灿烂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多样和谐的宗教文化,使其独具魅力,在当地古镇中独占鳌头。
美食:李庄的白糕和白肉也是闻名于全国的。
白糕:李庄的白糕是经过10余道传统工艺手工精制而成的,口感:绵软爽口、香甜悠长、入口化渣。而且价格也便宜。
白肉:李庄的白肉薄如蝉翼,肥而不腻。
更多关于李庄古镇在哪里,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12d461654842949.html查看更多内容
Ⅳ 李庄在哪儿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李庄[1],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
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有关李庄的图片(14张)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川李庄古镇风采(15张)
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荟萃。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1940年秋,日机对昆明、滇缅狂轰滥炸,迫使在昆明的同济师生第六次迁校。在宜宾人口拥挤,无法安置,南溪士绅多不乐意的情况下,李庄开明士绅召集各界人士商议,一致欢迎同大迁驻李庄,并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电文。
Ⅳ 李庄古镇的历史文化
三千年前,李庄就是人聚居之地。据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李庄为古僰人聚居地,据说是因长江中打鱼为生的李姓弟兄聚居而得名,曾用“里桩”、“李家村”、“李庄坝”等名。从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起,在李庄设置南广县和六同郡。隋朝中因避隋炀帝杨广的名讳,改南广县为南溪县。唐代中,戎州(今宜宾市)府治曾二次迁驻李庄。至北宋初年,南溪县治才从李庄迁至今日南溪县城所在地仙源坝。从明代开始李庄设镇并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码头和物资集散地。从清代道光年间起一直是南溪县的第一大镇。
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华宫、文昌宫、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
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魁星阁”,“百鹤窗”、“九龙碑”一起堪称古镇四绝。李庄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现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迹,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东狱庙、南华宫、天上宫、祖师殿、文昌宫、慧光寺、张家祠堂、罗家祠堂、四姓大院民居、肖家院民居等。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的建筑特点。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使李庄成为抗战文化中心而闻名遐迩。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传统文化的折射点”、“东部有周庄,西部有李庄” 。
游李庄古镇,品李庄白肉,烧李庄草龙,赏三江日落、观传统龙舟、秧歌、腰鼓、牛儿灯、川剧民间表演,还可寻古镇四绝:魁星点斗、旋螺古殿、白鹤奇窗、九龙石碑,让人流连忘返。李庄可以让有爱国情怀的人欣赏抗战文化,可以让喜欢品味建筑风格的人欣赏川南民居和古建筑文化,可以让寻根问祖的人欣赏客家文化,可以让湖涂(或虔诚)的人欣赏宗教文化,可以让贪杯好吃的人欣赏饮食文化 中央电视台黄金旅游线、四川电视台、香港凤凰电视台等都曾来此拍摄纪录片《万里长江第一镇》。
Ⅵ 长江第一古镇李庄在哪里
宜宾市郊19公里处。
李庄,这是一个文化和历史遗迹沉淀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诉说着抗战风云和沧桑的古老的小镇,这是一个能折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老的小镇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东郊长江南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距今已有1460年建镇史,是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
依长江繁衍生息,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流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荟萃,少了些商业气息,多了些淳朴的人文气息。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楼台、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南华宫、文昌宫、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
更多关于长江第一古镇李庄在哪里,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699e2f1655788751.html查看更多内容
Ⅶ 李庄古镇旅游攻略
摘要 李庄古镇史上最全攻略,呕心沥血之作!
Ⅷ 李庄抗战文化及历史文化陈列馆在哪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四川省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至今,该镇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镇原貌和建筑格局及数十处明清古建筑,古街古巷两旁的楼房,全系木构古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明清风情依然。在李庄镇,明代的旋螺殿和清代张家大院—中国营造学社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战时期迁居于此的着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认为,旋螺殿、魁星阁、九龙石碑和白鹤窗是李庄“四绝”。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不少重要的学术机关和高等学府,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荼毒,为国家保留国脉----学术、人才和文物,纷纷不远万里,内迁西南,多在昆明。1940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进一步南侵,西南大后方的中心城市也不断遭受日机的“疲劳轰炸”,已经无法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
就在这个时候,李庄地方知名人士说服了本镇居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向远在昆明的同济大学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十六字电文。就这样,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10家有名的文化学术机构和学府,辗转万里先后迁到了长江边的古镇李庄,一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如傅斯年、陶孟和、李济、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董作宾、夏鼐、梁思永、刘敦桢、莫宗江、周均时、童第周等等,云集李庄,国难当头之日在这里守望着中国学术的命脉,并在那里度过了六年的难忘岁月,使李庄成为抗战时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之一,形成了独特的“李庄抗战文化”,其深刻的内涵为:爱国主义的精神,抗战必胜的信念,矢志求真的毅力,民族复兴的壮志。
Ⅸ 李庄在哪里
在河北省魏县泊口乡的东方
Ⅹ 李庄遗址的历史文化
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至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着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
李庄遗址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后,就以其丰厚的文化遗存、宝贵的文化价值,先后于1985年被编入《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2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