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孔子文化有哪些

孔子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6-30 20:04:20

1. 什么是孔子文化具体指哪些内容

孔子的政治活动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活动呢?《论语》中有一段记载透露了其中的信息。 《论语》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 易也。’”(23)所谓“易之”、“与易”的“易”字是改变之意。孟子批评墨者夷之,曾说:“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24)儒墨都是企图以其道“ 易天下”的。孔子一生的活动也是企图以其道易天下,企图改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这种活动固然不是革命的活动,而可谓一种移风易俗、建立理想秩序的活动。

孔子一生,“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25),并不是因为他是逆潮流而动,违反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是因为孔子所考虑的是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不易被人理解,而实际上是适应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要求的。孔子的积极有为的精神是基本上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孔子的积极有为的思想,在《易传》有进一步的发展。《易传》提出“刚健”、“日新 ”、“自强不息”的重要原则。《象传》说:“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提倡刚健的精神,宣扬“日新”。《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是勉力向上、不断提高,这是孔子“发愤忘食”精神的发展。《系辞上传》说:“日新之谓盛德。”《系辞下传》说:“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知险而不陷于险,然后为至健;知阻而不困于阻,然后为至顺。《易传》以健顺的统一为最高理想。《易传》的刚健自强的学说激励着历代有志之士奋发向上,确实起了促进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以上论证孔子积极有为的思想态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其次,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的观点。这种价值观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的影响更是非常深刻的。孔子宣称“君子义以为上,”(26)认为道德是最有价值的。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义是内容即是仁。孔子说:“好仁者无以尚之。”(27)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在《论语》中,仁和义不同是一层次的概念。)又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8)安仁即安于仁而行之,利仁即以仁为有利而行之。仁者实行仁德,不是以仁为有利,而是认为仁德本身具有最高的价值。

何谓仁?仁即是“爱人”(29),亦即“泛爱众”(30),亦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31)。所谓“爱人”的具体意义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何谓立 ?立即能独立生存而不依靠别人。何谓达?达即上讲,提高。“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是自己要求成立,也帮助别人成立;自己要求提高,也帮助别人提高。这是仁的主要涵义。

所谓立就是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亦即有独立的人格。孔子肯定人人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2)孔子称赞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33),以为这是保持独立人格的最高表现。

人人具有“不可夺”的独立意志。孔子认为,做一个人,应该“志于道”(34)。如能“ 志于道”,就可以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5)又说:“饮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6)志于道的人,虽然生活艰苦,但能自得其乐,这是一种高尚的乐趣。孔子以为,在一定条件下,应该为了实现道德理想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37)道德理想比个人生命更为重要。

请看这个:http://post..com/f?kz=43950899

2. 孔子文化具体指什么

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根。孔子文化就是儒家文化。

3. 孔子文化体现在那些方面

一个字——仁
先秦儒家3位代表:孔子讲仁,孟子言义,荀子倡礼

4. 孔子文化大全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英文译名:Kongzi或Confucius.

学术贡献
少“贫且贱”,及长,曾任“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又曾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为见用。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春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相传先后有三千人弟子,其中着名者七十馀人(贤人)。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对于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采取存疑态度,以为“未知生,焉知事鬼”,“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又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政治上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并提出“不患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观点。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生平经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孔子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69岁时,独子孔鲤去世。71岁时,得意门生颜回病卒。孔子悲痛至极,哀叹道:“天丧予!天丧予!”这一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了一只叫麟的怪兽,不久死去。他认为象征仁慈祥瑞的麒麟出现又死去,是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便停止了《春秋》一书的编撰。72岁时,突然得知子仲由在卫死于国难,哀痛不已。次年(前479年)夏历二月,孔子寝疾7日,赍志而殁。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5. 孔子文化包含什么

包含的很多,孔子一生都在讲“道,德,做人,等一系列的儒家思想”但是真正的孔子文化已经乱了,什么都说。最后只能做说一个答案“人一出生就是矛盾的,为什么?因为有的时候你该仁慈的,有的时候你就不能仁慈。”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不是吗?

6. 影片 孔子 的文化元素有哪些越多越好 ,急急急!!!

青铜器(商周时期鼎盛)
孔子创办私学(席地跪坐)
竹简(颜回捞的书都是竹简,很真实)
以“黑”为崇尚(服饰)
战车(大小两种)

幽兰操(相传孔子所作,歌词是后来唐代大文豪韩愈所作同名)

7. 孔子讲什么文化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一个字:仁。(仁爱),修订五经,编写《春秋》,《十翼》。

从《十翼》看出,孔子希望世界大同,人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易中天写的《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8. 中华文化孔子

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四书》,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着《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春秋》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他有众多弟子,如子贡、子路、颜回等。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是他孙子孔伋(字子思)的再传弟子。最着名的一篇《关雎》。

阅读全文

与孔子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