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

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1 21:08:05

‘壹’ 荔波主要的民族文化资源有哪些

荔波主要的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多彩。
荔波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由布依、水、瑶、苗、壮、侗、汉等18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其中,民族风情以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最具特色。
布依族是荔波县的主体民族之一,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文字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布依族拼音文字,其民间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分为诗歌、故事、说唱、戏曲四大类,充分展示了本民族的智慧、古老、勤劳和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传统节日有过大年、过小年、二月二、清明、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节、九月重阳等;主要活动有“满月酒”、“祭神扫寨扫家”、“龙舟赛”、“斗牛”等;舞蹈有刷把舞、龙狮舞、松鹤舞、蚌壳舞等,乐器有皮鼓、唢呐、箫、笛子、二胡、姊妹箫、笔管等;工艺美术有土花布、织锦、扎染、蜡染、刺绣、竹编等,有着悠远、古朴的风情。
水族是荔波世居的主要民族之一,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民间口头文学可分为三类:一是散文形式的传说故事;二是能说能唱的诗歌;三是成语、谚语、格言。民间乐器主要有芦笙、唢呐、大皮鼓等;民间工艺美术有刺绣、挑花、染色、石刻、编织等。传统节日“借卯”、“借额”、“借端”等。无领长衫,青布长裤,彩色围腰以及银项圈、银耳环、银头饰等展示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内涵,石棺墓、抢亲、神山祭祖等习俗既繁多,又神秘。
苗族主要居住在月亮山脚下,民风淳朴、民情浓厚,民族工艺主要有刺绣、蜡染、织锦、银饰等,民间文学有丰富的文化基础,有完整的古歌传说体系,舞蹈主要有芦笙舞、板凳舞等。
瑶族是开拓荔波最早的民族之一,分为白裤瑶、长衫瑶、青裤瑶三种。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荔波方言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有神话故事、斗争传说、人物传说、动植物故事等;诗歌有历史传说歌、酒歌、情歌等;谚语精炼形象,寓意深刻;乐器有铜鼓、皮鼓、独弦胡、飘里列等;舞蹈以打猎舞、铜鼓舞、猴鼓舞最为原始、粗旷、豪迈,别具民族风格。瑶族绚丽多彩的服饰和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反映了瑶族与众不同的精神岁月河传统习俗,其悬棺洞葬、凿壁谈婚、图腾柱等给考古学家河各地游客无穷的遐想。

‘贰’ 云南民族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

南诏大理国时期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影响: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全面发展的文明社会,其文化呈现出开放多元、兼容和谐的特征,其文化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使客观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主观人文环境因素的发展相互产生了一定阻碍作用。由于云南本身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山高峡深的地形导致其交通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并不发达,对外界的联系早期并不充分。因此当时的地方民族文化呈现出一定的边缘化。因此造成了云南民族人口流动性小,社会开放程度低,形成了云南各民族社会发育程度的参差不齐。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加之自然资源又较为丰富,很容易形成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种比较完备的“隔离机制”。这样,其文化形态都较少发生重大变革,决定了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边缘化。同时,边缘性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少数民族有语言交流的问题,很多人不会普通话,而且他们的文化信仰、管理方法、技术,与汉族不同,和现代技术完全不一样。因此对于内地的主流文化来说,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就成了一种边缘文化。在后期,随着中原汉文化的崛起,汉文化影响力逐渐提升,随着人口迁移,贸易以及俘虏等流入,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因为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也有着强大的包容性,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蜀身毒道”、“茶马古道”等都经由云南通往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云南文化的多元特点和包容性。据历史文献记载,汉族文化与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南诏大理国中后期也颇为频繁,在文化领域里,如耕作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青铜文化各个领域二者都有充分交流,同时,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冲击并不是同化,而是相互补充,融合发展,也因为汉文化带来的先进生产技术,思想观念,也促进了云南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了云南与中原的联系,给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注入活力。总而言之,南诏大理国时期汉文化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文化的互补融合发展,给南诏大理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注入了活力,云南,不但是亚洲各民族文化系统网络最重要的节点,也是人类文化遗产最珍贵的共生宝库,各族文化的乡土性、边缘性、包容性,终催生出了今日洋洋大观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浓重而有力一笔亮彩。而南诏大理国的汉文化冲击更是使文化交流加深,给云南后世的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云南地方与中原各地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云南文化历史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叁’ 丽江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有哪些

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区内有冰川公园、云杉坪、甘海子、牦牛坪、玉峰寺万朵茶花树等景点。老君山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而得名,被历代史家称为“滇省众山之祖”。景区面积710多平方公里,以杜鹃王国、丹霞地貌以及99个龙潭等景观闻名于世。有众多的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一城”即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800余年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江”即金沙江,以惊险、雄奇、壮美的虎跳峡景观为代表,还有“长江第一湾”、石鼓镇、宝山石头城等景点。
“一湖”即被誉为“高原明珠”、“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
“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包括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蜚声中外的纳西古乐和东巴绘画以及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一风情”即泸沽湖“女儿国”摩梭人风情。其婚姻家庭仍保存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为人类母系社会婚姻形态的最后领地,被称为“人类母系文化最后一片净土”。此外,以丽江为主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景区,已于2003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境内还有永胜程海、灵源箐及石刻观音像、六德他留人古墓群;华坪轿顶山、仙人洞等风景区。

丽江市孕育了丰富多彩、神奇灿烂的民族文化。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婚姻、丧葬、生育、节庆、饮食、服饰、待客、礼仪、娱乐活动以及心理素质、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多姿多彩的风格。各民族有众多的特有节日,如纳西族的正月十五棒棒节、三朵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普米族的吾昔节,摩梭人的转山节和他留人的粑粑节等。这些旅游资源开发后,是丽江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支撑点。

‘肆’ 列举两种云南民族文化资源

广义的民族文化定义即普遍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定义,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其中,物质方面的成果实质上就是民族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用所属的多种物品,以及制造这些物品的物品。如食物、服装、日用器物、交通工具、建筑物、道路、桥梁、通讯设备、劳动工具等等。

节庆指南

花山节(苗族):农历正月初三 蒙自屏边 男女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三月街(白族):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大理 土特产等物资及文化交流会

木脑纵歌(景颇族):农历正月十五至十六 陇川 芒市 唱歌,跳舞,敬米酒

绕三灵(白族):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 大理 宗教祭祀活动,郊游,唱歌

‘伍’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资源的意义和目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更是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节日文化便是中华璀璨夺目的古文化中一颗明珠。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薰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心灵。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就是本民族、本国文化的传承,这可以保留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特色。可惜在当今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文化的氛围日趋淡漠,加之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很多人,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微,然而对“愚人节”、“情人节”、“光棍节”、“圣诞节“之类的洋节日倍加宠爱,甚至痴迷,真可谓数典忘祖呀!所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显得是那么迫在眉睫。
今天,在建设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强调要有“中国特色”,这特别要表现在文化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利用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因此,加强对小学生民族文化教育大有裨益。 1、民族文化蕴含着宝贵的德育教育资源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的确,节日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其中虽有一些用时代进步和

社会发展显示出历史局限性或滞后性,甚至落后性,必须予以扬弃,但其主要部分和文化内核是优秀的,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传统美德,如孝亲尊师、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慎独修身、吃苦耐劳、先优后乐、公而忘私、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谦虚礼让、惩恶扬善、勤俭节约、爱国爱家、仁爱和平、知耻自励、忠义勇毅等等,有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透射力,世世代代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凝聚着炎黄子孙。
民族文化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每一个民族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欢乐的盛会。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传统节日的系列宣传,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传统节日文化。 2、利用中华民族民族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它区隔出一个生活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集中地展现了各个阶段的含义,并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多姿多彩,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活动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

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
学校应该把开展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民族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个节日都有它的由来和有趣的传说,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在节日里留下的有趣故事,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些传说和故事时,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便在悄悄地影响着他们。古人还留下了许多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读背这些诗词文章正是让孩子们从文字中去感受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也是形式多样且趣味性强的,开展这些庆祝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感受传统文化;而且要告诉他们,千百年前的古人也是这样庆祝节日的,使他们切实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他们身上延续着,更加激起了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决心。
通过具体的传统民族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给学生布置搜集传统节日的信息资料,可以有目的给学生布置主题鲜明的作文,可以在节日来临之前开一次座谈会,可以在节日当天与学生一起过节日,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和心理共识上来。例如端午节,准备

好材料,利用课外活动课,教学生包粽子。透过碧绿的粽叶,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去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了解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端午节还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义举的日子。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等民俗,有着民众追成幸福、躲避和仪对邪恶,以及团圆、喜庆等意。总之,民族节日文化教育有利培养学生的亲情感和民族认同感。 3、弘扬和创新民族节日文化
传统民族节日给传统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我们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变化也是在传统节日中实现的,它不断增添新内容。但传统节日无论怎样变化、创新,最终目的都是要服务于人民,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传统节日里面都有体现。
相比洋节日来说,一些民族节日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民族节日之所以被国人看淡,是由于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渊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的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随着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罢,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

展而发展。
我们既要利用传统民族节日的宝贵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星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的文化精华,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和尊重、理解多元化文化的胸怀。总之,既加强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又创新发展节日文化内涵。 民族节日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级化、生存数字化、文化多之化浪潮汹涌的当今世界,小学生教育必须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我们的传统节日,享受我们的文化遗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此,方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方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陆’ 民族文化旅游的资源有哪些

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以至造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降低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在开发的基础上强化保护,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和谐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urism, the minority culture is facing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This impact will devalue the culture resources of minorities and lead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influenc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to develop the culture reasonably at the foundation of prote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culture at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thus, to push the minority culture tourism into the development with harmony and continuance.

Key words: minority culture;tour resources;the tour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protection

【全文见引用地址】

‘柒’ 什么是民族文化特色资源

民族文化,就是千年传承下来的精华,也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说中国的生肖,少数民族的一些习俗

‘捌’ 民族文化都包括那些

民族文化包括本民族鲜明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的总和体现,同时也是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的一个标志。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主要内容分别为:

一、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内容。

二、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内容。

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

一、春节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

还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拜年、给压岁钱、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跳钟馗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二、立春

立春是汉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历来为汉族人民所重视,早在宋代,立春习俗就已十分丰富了。

三、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汉历(农历)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四、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仲秋节、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在传统历法中,将每一季节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汉历(农历)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圆人团圆,表达了中国人在那轮圆月中寄托的无数美好愿望。

五、腊八节

腊八节,又称腊祭日,是中国先民进行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8)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扩展阅读:

民族文化不仅具有国家意义、民族意义,同时还具有者教育价值,不容忽视:

民族文化的教育价值,是指将民族文化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又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

第一,民族文化中蕴涵的优秀精神品质可以在经过动态解读之后,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在形成民族精神的过程中起到非常深刻也非常直接的作用。

不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还是它所创造的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作品,或者是它在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风俗习惯中所凝结的审美意识等等,都可以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民族心理、民族品格,使我们的民族获得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

第二,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绘画、古典音乐、古代书法、古典建筑等等,不仅包涵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表现意识,而且包涵了理解自然,理解人生,明智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许多有益的启迪。

这些启迪在现代化程度比较发达的今天,不仅没有失去意义,反而彰显出它的不朽价值。

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在以民族文化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重新解读,积极思辨,这本身也是开启我们心智的过程。

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人文素质的教育固然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但是,恐怕最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发挥作用的,是这些以审美的艺术教育为特征的文化教育,它可以把学生带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艺术宫殿,在那里阅读我们民族的艺术史、审美史、心灵史,在那里发现真,发现善,发现美,逐渐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

‘玖’ 什么叫民族资源

民族的文化遗产,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民族聚居区的山川河流,都属于民族遗产,只是当前我国对山川河流都收归了国有,所以这个遗产属于国家了。

阅读全文

与民族文化资源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