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有哪些
市级非物质遗产美食有:封缸酒、芝麻糖、豆渣饼、大麻糕、素火腿、萝卜干、横山桥百叶、常州梨膏糖、加蟹小笼包、酒酿元宵、四喜汤团、溧阳风鹅
2. 梳篦的介绍
梳篦(shū bì),理发的用具,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梳理头发用梳,淸除发垢用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几乎梳不离身,便形成插梳风气。所以中国古代历来很重视梳篦的制作。清代梳篦传世甚多,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形制。梳篦的产地以江苏常州为最为着名。常州梳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宫梳名篦之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常州梳篦厂,成列在常州博物馆内,与“留青竹刻”同为常州三宝之一,也是常州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常州吟诵、《董永传说》、常州梳篦、锡剧、留青竹刻等。
1、常州吟诵
常州吟诵,又名吟诵调,是常州的传统音乐形式,用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话吟诵。介于唱和读之间的吟唱古典诗词文章的艺术。它横跨文学、音乐、语言三门学科。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吟诵艺术属“小众文化”,与古琴、昆曲相仿,标志着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准,具有文学、音乐、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常州吟诵的基本内容相当丰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诗的音调(包括吟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等“近体诗”的音调和吟“诗经”、“乐府”、“楚辞”、杂言诗等“古体诗”的音调),吟词的音调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调等。
常州吟诵是中国古代诗歌吟唱形式流传于今的重要见证,它不仅展现了历史上文人阶层吟诵音乐的风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吴语的音韵特色,为我们今天了解中古时期南方诗歌的演唱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2、《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是中国古代第五大爱情传奇,第五大民间传说。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图)》。此后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
干宝的记载因主题突出(行孝)、情节完整("鹿车载父"、"卖身葬父"与天女适嫁"助君偿债")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流传,成为两千多年来故事嬗变和文学移植的母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2006年董永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万荣县文化馆、东台市文化馆、常州市金坛区文化馆 获得“董永传说”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3、常州梳篦
梳篦,又称栉,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传统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
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着名的篦箕巷。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锡剧
锡剧,流行于沪宁沿线以及杭、嘉、湖地区和皖南城乡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锡剧旧称滩簧,起源于清干隆、嘉庆年间无锡、常州一带的叙事山歌“东乡调”。太平天国前后,“东乡调”与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渐发展成曲艺形式的“滩簧”。
锡剧以唱为主,曲调优雅抒情,生活气息浓厚,别具江南水乡风韵,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008年6月7日,锡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03。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江苏常州市锡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锡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锡剧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5、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让整个雕刻图形产生图底变化的竹刻艺术。
留青竹刻是江苏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之一。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留青竹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锡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常州梳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董永传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常州吟诵
4. 2008年6月7日常州
A 解析:
5. 常州梳篦的介绍
梳篦,又称栉,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古代汉族妇女常把精美的蓖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汉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制篦业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始祖是陈七子,常州篦梳其制作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篦箕和木梳从原料到成品,分别需经过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传承单位为常州梳篦厂。常州还有着名的蓖萁巷。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介绍常州梳篦的作文
我身边的“非遗”
——常州梳篦
六(3)班丁泓月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常州)特产,花开并蒂。”这首名谣所唱的就是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木梳、篦箕的总称)。
起初,我对梳篦比较陌生,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它是常州的特产。所以,每当我经过“篦箕巷”,心中对梳篦好奇便更深了一层。这个周末,我有幸寻访常州 “篦箕巷”中比邻皆是“梳篦店”,便大开眼界,对这些宫梳名篦那可是赞不绝口、爱不释手。
“篦箕巷”中的一家店——“梳香门第”吸引了我的兴趣。跨进仿古的厅堂,我立刻那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梳篦吸引住了。首先映我眼帘的就是那对“蝶恋”梳。听工作人员说,这对梳篦的灵感来源于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最后说道,这对爱人双双化蝶,同飞共舞。这对梳篦也正是寄托了着美好的情感,寓意着“双碟比翼飞”。这对梳篦不仅寓意好,做工也十分精细。它的篦齿细密均匀,绘画也很精美,双碟栩栩如生,翅膀的色彩十分绚丽,其间镶嵌了颗颗碎钻。其他的梳篦也同样的巧夺天工。你瞧,那急性子的“齐天大圣”,那肥头大耳的“猪八戒”,那各种神情的“脸谱”,那美若天仙的“仕女”,就连《红楼梦》中病怏怏的“林黛玉”都满面春光、神采飞扬呢!这些梳篦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面前,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我眼花缭乱。
我轻轻抚摸着梳篦,感到十分光滑细腻。它色呈土黄,质感精美。我听说,梳篦如今已是常州人送礼的首选,因为它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而且还能够因刺激头皮神经,而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呢!这些梳篦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其中制作木梳需28道工序,制作篦箕却要72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它不仅采用了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有的还加上了常州的独有工艺:掐丝珐琅和留青刻竹,具有独特的风格。无怪乎人们常说: “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蓖第一家。”
我买下了四大美女中的貂蝉的梳篦。端详着手中精妙绝伦的梳篦,那些历史的画卷恍惚一页一页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似乎看见了梳篦的过去与现在,不得不被这历史所折服。如今,梳篦已不仅是一种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艺术,一份艺术品.它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着,收藏着,欣赏着……
我踏着那篦箕巷那布满苔藓的青石板道,怀念着这流传千古的“非遗”梳篦,感受着这龙城的历史悠久,一切都在空气中蔓延着,酝酿着,慢慢的散开......
7.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董永传说、白太官传说、常州吟诵、天宁寺梵呗唱诵、乾元观道教音乐、泓口丝弦、太平军锣鼓、跳幡神、谈庄秧歌灯、巨村舞龙、溧阳竹马灯、跳五猖、冻煞窠、跳祠山、指前鱼灯、太平龙灯、马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2009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6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8. 常州梳篦有哪些美誉和奖项
1915年巴拿马和平展览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银质奖。
1926年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独立一百五十周年,在费城召开国际博览会,颁给中国常州梳篦金质奖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大臣物产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颁发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常州工业奖进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农商部国货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所第一次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金质奖章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江苏第二次物产展览会和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 江苏第三次物产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银质奖章
1934年江苏全省物品展览会,颁给常州梳篦产品奖牌一枚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颁给常州梳篦优质产品证书
1979年常州梳篦厂白象牌梳篦荣获江苏省着名商标证书
1981年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流会,工艺造型梳“西厢记”荣获优秀作品奖
1981年“白象牌”篦箕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银质奖章
1983年“白象牌”梳篦荣获江苏省轻工科技成果四新奖
1983年“长寿梳、人物梳、童娃梳”等荣获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
1988年常州梳篦厂篦箕、木梳荣获全国轻工业出口展览会银质奖
1991年常州梳篦厂旅游镶拼梳项目荣获江苏省第二届优秀专利实施项目“佳利 奖”
1991年常州白象牌工艺梳篦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91年“白象”商标被评为常州名牌知名商标
1995年“白象牌”梳篦荣获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
1995年常州梳篦厂“宫廷梳篦”作品入选参加`95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民间艺 术精品展览获精品奖
1997年常州“白象牌”梳篦荣获常州知名商标
1997年荣获江苏省市场旅游购物消费者首选工艺品
2002年获中国(芜湖)旅游商品博览会特别推荐的旅游用品
2002年“首届中国旅游纪念设计大赛”活动中“造型工艺梳篦”作品荣获金奖,“梳篦钥匙圈”作品获银奖
2002年12月,常州的楠木月牙竹节梳,被上海申博组委会选中,成为申博礼物,赠送给与会的国际友人。
2003年“首届中华龙城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活动中“黄杨工艺梳”作品荣获特等奖。
2004年“五代仕女”梳荣获“江苏省大阿福”奖银奖。
2005年“京剧脸谱”梳荣获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2006 年 “婴戏图”年年有余荣获江苏省旅游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7 年3月常州梳篦被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常州梳篦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9. 常州自然、文化遗产有哪些
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董永传说
2.常州吟诵
3.天宁寺梵呗唱诵
4.乾元观道教音乐
5.泓口丝弦
6.太平军锣鼓
7.跳幡神
8.谈庄秧歌灯
9.巨村舞龙
10.溧阳竹马灯
淹城遗址;淹城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历史。现存遗址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从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建筑形制,在我国的城池遗存中,绝无仅有。1935年,我国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居民活动遗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内河出土了3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陶器,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轰动。这之后,对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断。1986年,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首次对淹城遗址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当年考古发掘队队员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陆建芳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淹城是吴国的一个军事城堡,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春秋时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墙形制的军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