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首先分析当地的旅游文化资源,看市场上对该文化资源的接受度,然后再开始进行旅游文化资源的规划开发,把文化融入到产业的方方面面,资源与产业相结合,设计新颖,简洁,易懂的产业标志,做好旅游文化产业的宣传工作,为游客提供服务时也要提现自己的特色,让游客眼前一亮,留下深刻的影响
② 怎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一、重视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建设与培养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第一位的。新思想的产生,完全靠人。没有人才,创意产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国的创意产业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要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营销人才的引进工作,不拘一格选用人才;加快对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并纳入国家人才培养计划,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立创意产业院系;认真做好创意产业企业员工队伍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注意借用文化产业项目吸引创意人才的柔性流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二、建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文化、科技、企业这些重要载体。文化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依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把创意产业做大做强。科技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支撑。创意产业是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这一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必须紧紧依靠科技。企业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主要靠企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放开手脚大力培育创意企业,尤其是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创意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转变。
三、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和宣传,引导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和发展趋势,培育新型的产业观念、创意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打破思想枷锁和陈规陋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一切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竞相迸发。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影响深远,关系重大。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广泛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化、先进理念和科技成果,注重国际视野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传统继承和时代创新的统一,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统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就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
③ 供给侧改革大潮下 文化产业怎么做
当前,我国正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供需错配的问题。对文化产业来说,虽然近年来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5%,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文化产品数量多、精品少;产业结构落后,数字类、创意类业态较少;文化消费与需求不匹配等等。因此,文化产业也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发挥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树立精品意识
我国文化市场充斥着大量同质和山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产品附加值低,文化品牌还不够强大,文化企业的经营模式粗放。以动漫产业为例,国家自2004年开始重视动漫产业,一年批了9家动漫产业基地。政策利好期间,受益者包括以打造动漫产业园为概念的地产商和靠生产大量低质动画来获得国家补贴的企业。到2012年,政府补助对动漫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率为42.35%。优质动漫产品和企业严重缺乏,动漫产业链不完整,产业发展乏力。
对比来看,迪士尼此前出品的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火速成为内地动画电影票房冠军。鲜为人知的是,这部作品历时5年筹备,项目启动前花了约18个月进行研究,有近500位工作人员参与制作,共绘制了19.7万张草图。为了使电影中的64种动物的毛发更加形象逼真,一个几秒的镜头可能耗时数月制作。
用急功近利代替精品意识,成为文化产品粗制滥造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首先要树立精品意识,用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匠人精神贯彻始末,才能真正创造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打磨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建立市场核心
文化具有“双重属性”和“两个效益”,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如果不恰当地介入往往会导致企业的专业水平低、市场能力差、产品竞争力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因而,培育优质文化产品、释放文化产业动能,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激活市场主体,建立公平开放、良性竞争的文化市场。
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速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管制、减轻赋税等,提高文化市场的开放程度和规范程度。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管理体制,打破长期以来文化管理职能割裂、政出多门的情况,实现文化资源跨体制的自由流动整合。
同时,维护文化市场的规范有序还需要依靠法律手段。目前,我国在文化领域的法律建设还相对滞后,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提高文化立法内容的覆盖面和前瞻性,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创新要素驱动
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发挥文化产业创新要素的驱动作用,要重点抓好人才、科技、知识产权和资本四大要素。
文化产业是以人力资源带来创意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这使得人才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要求与人才储备存在较大缺口,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制定文化人才战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保障的体系与机制,落实保险、奖励等经济激励制度。
在科技方面,要发挥科技对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积极对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环节进行科技化改造,加速推动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博会展等传统业态的转型升级,培育发展互联网文化、动漫游戏、数字出版、3D打印、虚拟现实等新兴战略科技文化业态。
同时,盗版等侵权行为制约了文化产业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应当要进一步健全和强化知识产权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应用。建立知识产权登记、评估、质押、交易的机制,保障和鼓励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流通。积极实践知识产权资本化新模式,探索知识产权登记、转让、交易的机制,开发探索版权金融、版权资本化等金融手段,吸引活跃的社会资本进入。
此外,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当前,文化领域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破解金融难题、补齐金融短板,实现文化与金融的有效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不断创新和丰富文化金融产品,扩大融资渠道,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通过制度创新,营造宽松金融政策环境,引导各类资本参与文化领域的PPP模式。建立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强文化产业融资担保等瓶颈领域的建设,如推动版权资产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流转和变现机制,建立项目数据库、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金融孵化机构等。
④ 如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元素,可能是古典文化元素,也有可能是兴起的文化,总的说来就是要具有它独特的元素
⑤ 如何做好城市文化产业规划
在对现代城市文化产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往往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从而对城市定位、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锚定,进而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在城市文化产业规划分析中,前瞻产业研究院建议使用“十字锚定法”,通过4个维度的分析,以明确城市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构建纵向时间维度(历史、现状与未来)和横向宽广视野(环境、背景与参照)维度的坐标体系。其次,通过纵向轴城市的资源与基础、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横向轴消费需求和市场情况、竞争与标杆案例分析,4个方面的分析交汇锚定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
通过对城市的梳理,分析和了解其资源、基础、优势、潜力和局限等方面,寻找未来的发展空间。
⑥ 振兴中国文化产业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1.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2.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
1.鼓励集聚发展
2.促进产业融合
3.打造文化品牌
4.加强引导调控
(三)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1.加强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2.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
3.培育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
(四)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坚持正确创作生产方向
2.鼓励文化创新
3.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五)扩大文化消费
1.培育文化消费习惯
2.改善文化消费条件
3.促进文化消费升级
(六)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1.加强对传统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
2.加快推进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3.发挥科技项目的支撑引领作用
4.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八)健全投融资体系
1.推进银行业全面支持文化产业
2.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3.促进文化产业投资
4.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配套服务
(九)强化人才支撑
1.加强培训教育
2.完善人才政策
(十)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1.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2.鼓励文化企业开拓境外市场
3、加强国际文化产业交流合作
⑦ 谈谈如何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 生活中每时每刻也都不能脱离它 是个很广义的问题 应该先从提高民众的素质开始吧 从而淘汰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那部分
⑧ 文化产业发展 政府应该怎么做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努力,那么如何看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呢?首先要分清文化包含的内容。文化可分为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公共文化属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范畴,其特点是具有非竞争性,容易出现市场失灵,因此,主要由政府来提供与承担。此外,文化产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一部分,虽然主要应由市场调节,但是由于文化产业属于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对文化产业大包大揽,不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而是应以科学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根据现代政府的职能与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要定位于加强规划,培育环境,制定政策,注重引导,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与保障。主要包括:一是提供基础设施。创建和维护使人民文化生活繁荣的环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这项职能是由公共部门提供有形和无形的基础设施而形成的,这些文化基础设施既要能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又能促进市场有效运作。对于发展中国家,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基础设施,尤其需要的是信息与通信技术。二是提供财政与投资支持。传统上,政府文化部门的投资和规划主要针对某些项目、机构和大型企业,它们都严重依赖公共激励和资助,现在,政府在为公共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资金方面,已经超越了仅仅对核心艺术和重大文化活动的关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三是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一些体制缺陷限制了文化发展。比如,北京市目前的文化市场是按部门、行业和区域分割的,使本应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发生断裂,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健全政策法规。健全的适应国情和国力的政策法规对文化发展具有根本性促进作用。比如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财政金融政策等。五是支持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