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我是一个初中
自身素质取决取成长环境,取决于教育环境和受教育程度.一时的积极进取,不会有素质上的显着提高,总之,自身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表面现象.怀一颗善良之心,多行善良之举,这是根本. 1、学习的能力; 2、做事的本领; 3、做人的学问; 4、生活的知识. 一、学会学习教师:授(给予)人鱼不如授(传授)人以渔(捕鱼). 学生:受(接受)人鱼不如受(学习)人之渔(捕鱼). 学习内容: 1、德:政治学,伦理学、法学. 2、智:按功能分为四类. ①工具课:汉语、英语,计算机. ②知识课:历史、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③思维课:艺术、文学(形象思维、艺术思维),数学、逻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④实践课: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3、体:运动训练,生理卫生、心理健康. 4、美:审美实践,美学. 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学习.多做事,做好事,这是一种学习. 2、听讲与自学相结合.自主性学习. 3、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探究性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学习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有探究,有探究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进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受蒙蔽),思而不学则殆(疑惑不解).”我们的教学往往重学习轻思考、重灌输轻探究、重知识轻方法. 4、提问与请问相结合.合作性学习.充分利用老师、同学、图书馆和网络.老师和同学在学校里多,图书馆在学校里用起来方便,网络什么时候都可以用.现在有的同学不住寝室到外面租房子住,这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在寝室里有很多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种交流非常重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各自将有两种思想.因此,人与人交流的结果,各自的思想将以几何级数增长. 5、记录与记忆相结合.理解性学习. 6、广学与深学相结合.选择性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 二、学会做事 1、学好基础知识(厚基础). 重视通识教育,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今天的竞争很激烈,转岗、跳槽时有发生,常常变换工作,知识面不能太窄,基础知识一定要厚实,各种实用技能一定要熟练,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厚基础要学好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汉语是一门工具课,有不少同学没学好,有的写不好字,有的不会写作,有的不会讲普通话.如今学英语胜于学汉语,结果是邯郸学步,英语学得不怎么好,反把母语丢了.大学生写不好钢笔字的大有人在,据说有的小学生只会用电脑打字,不会写字了.现在写作不用自己过多思考,在网络上可以找到需要的各种范文,有的甚至干脆从网上直接下载文章.因此有人说:“一手好字给电脑费了,一种创造性思维被网络毁了.” 2、拓宽知识面(宽口径). 由专才教育到通才教育.对所学专业以及相关学科要十分熟悉,并对专业以外的其它学科有所涉猎.一些同学的知识面不够宽,有的是专业分得太细造成的,有的是课程设置不够全面造成的,有的是学生没有好好学造成的. 有的同学专业知识没学好.某工科的本科毕业生到一个地级市的电视台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对他所用的一台设备一无所知.这也说明大学的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 3、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强能力). 课程设置不科学,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培养不到位.有的课程用时过多.大学英语课所付出的代价太大,开课时间长、课时多,不少同学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花费了一半以上的课余时间来学英语,这影响了大家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有些该开的公共课程却没有开,如政治学、心理健康、美学等. 教材编写有问题.如哲学教材的编写有问题,重世界观轻方法论,知识体系不科学,连教材的名称也有问题. 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师生互动少,不利于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不少单位用人时不看能力看学历、不看水平看文凭.这种导向的结果是,上大学主要是为了拿学历、文凭,提高就业门槛和工资待遇,而不是为了学习本领,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全弄错了学习目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非常普遍.学历、文凭的作用是一时的,能力、水平的作用才会长久.用人时应该不看学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 4、增强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高素质). 有的同学思维呆板,思想陈旧.不少同学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欠缺,尤其是创业意识. 有人评价说,中国学生有“三好”: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西方学生有“三强”:创新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演说能力强.如果实现中西教育的优势互补,将会促进中国教育的大发展.我们提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至今仍然停留在口头、文章、文件上,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应试教育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实行素质教育,要改变目前的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招生政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是过时的就业观念造成的.“一念之差,天上地下”,观念一变天地宽.社会上应该鼓励、支持人们创业,大学毕业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创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优势,干出一番事业.社会上创业的人多了,创业成功了,就会提供就业机会,就业也就不那么难了. 三、学会做人 1、有个性.提倡有理性的个性,克服无理性的任性.要有个性,但不任性.要自信,不要自大.搞艺术的人个性太强就变成了任性,就不好了. 2、讲诚信.诚实守信.这是一种美德、一种品质. 3、学会交往.要懂得交往礼仪. 4、具有团队精神(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要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单位,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关心世界,关心发展,关心环境,关心自然等等.讲团结,不要搞窝里斗.竞争不是窝里斗,我们要竞争,不要窝里斗.讲团结不是不要批评,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要讲原则、讲真理、讲大局、讲和谐.讲团结更不是拉帮结派,而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友好合作,和睦相处,建立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5、关心政治.人是理性的动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政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就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是一个政治问题,却被人们忽视.有一幅对联,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幅对联说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还说明了制度、体制方面的问题. 缺乏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存在官本位思想、依附心理和奴隶意识.我们学校经常把学生成绩张榜公布,上面有学号、姓名和成绩,有时还把不及格的学生用红线杠起来.这种作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是违法的.我们的老师不懂,学生也不知,糊涂官打糊涂百姓.正确的作法应该去掉姓名,只公布学号和成绩. 四、学会生活 1、学会健身、健心、健美. 2、学会衣、食、住、行、用.如衣着有讲究,有些搞美术的在这方面就不大讲究,弄得怪里怪气,以致有人说: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像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3、学会玩、乐.从事健康的消遣、娱乐活动. 要乐观,学会找乐.同样的玫瑰,乐观者看到的是“花”,感觉蛮好;悲观者看到的是“刺”,感受并不好.同样是早晨起来,乐观者认为“人生又多了一天”,显得好乐观;悲观者认为“人生又少了一天”,显得很悲观.从前,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染布,小儿子卖伞.天下雨她着急,担心大儿子染的布干不了;天晴了她也着急,又担心小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于是天天焦虑不安.后来有人劝她换种方法思考,下雨天应高兴,因为小儿子的伞好卖了;晴天也该高兴,因为大儿子染的布好干了,这样就可以天天快乐.原来快乐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和发现. 4、提高情商和逆商.智商诚可贵,情商价更高;若为成功故,逆商不可少. 屡战屡败不行,但屡败屡战很重要.曾国藩率湘军攻打太平军,连打败仗,投江洗辱,被左右救起,于是上书朝廷报告军情用“屡战屡败”,请求严议,其左右建议不用“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结果朝廷不但没有严议,反而予以重用. 现在就业压力大,同学们毕业后找工作难.希望你们要有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相信你一定会找到工作. 总之,要学会生活,提高生存的质量,懂得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
2. 中学生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一、挖掘语文教材,培养健全人格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初中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初中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不知而不愠”这是我们应有的为人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讲的是修身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交友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美德等无不对我们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再如司马迁虽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还有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生于忧乐,死于安乐”是孟子治国思想的写照,也是对我们提出的告诫。再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中表现出的面对人生困境的宽广胸襟,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二、挖掘语文教材,培养优秀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具有优秀品质的鲜明人物:《木兰诗》刻划了一位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帼国英雄——花木兰为保卫祖国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了唤醒国人的意志而弃医从文而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散步》以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不仅要有家庭观念,更要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陈太丘与友期》则讲了“信”和“礼”的重要性,教育同学们要诚实守信;《皇帝的亲朋装》则教育同学们不要做虚伪、自欺欺人的人,要无私无谓,敢于说真话。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挖掘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社会根源和背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挖掘语文教材,培养高尚情操
《爱莲说》中有周敦颐“出于泥而不染”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中陶渊明的不慕名利、忘怀得失的高尚志趣。教材的很多文章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铮铮誓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的高尚情操,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3. 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你好,提高文化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的出来楼主的心情很急切,但这个事急不来,也不能一蹴而就!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一个人的心态和执着精神很重要。
我认为提高文化水平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实用型的文化知识。如果你想提高这一点,可以按照楼上有的人建议你学一些技能培训班或者进学校读书,那些是实用的文化知识,是可以用来谋生的,这是最简捷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途径。
第二种理解是,楼主主要是为了提高个人修养,提高自己待人处世的能力,或者是提高自己对这个世界认识和把握的能力。如果是这个意思,这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了。
个人认为,多读古典和世界名着不失为一个效果不错的途径,读完了不思考也没用,一定要每读一本书就有一些反思和领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写写读后感,评论什么的,实在没时间写东西,可以多和有同样爱好的人谈论甚至争论,在谈论中提高和反思自己。
此外,也可以多读一些哲学类的东西,哲学类的有点深奥,可以从简单的哲学书籍入手,如别人解读哲学的文集等。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借别人的脑子来思考问题,自己就只有吸收就行了。当然你在吸收的同时,可以质疑,可以反对,但一定要博览群书,找到不同见解和相同见解,从而判断自己,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文学和哲学都是提高我们对世界认识和把握的好途径。
4. 初中生怎么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学历
多读书,网上有很多建议读书的书单,可以挨个慢慢看,书到深处自生华。看不懂的话可以先看看相关的赏析。
5. 初中文化如何提升学历
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来提升学历。1、自学考试目前是全国除全日制文凭外含金量最高的文凭了。但是难考啊,而且参加自学考试的本科生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的,对于初中文化程度的来说不仅报名有些难,也许在别的一些方面来说也是有些难度的。比如师资或者知识含量储量什么的。
3、 网络教育,更适合基础薄弱、真正想增加知识的学生。由于远程教育简单方便,它为那些参加工作、缺乏学习时间和基础知识的初中生提供了便利。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