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甘肃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甘肃的文化遗产有: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是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⑵ 甘肃的文化遗产有哪些
甘肃的文化遗产有
1、莫高窟
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因山状如堆积的麦垛而得名,位于天水东南约30公里。据记载,后秦时开窟造像,创建佛寺。在中国着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2014年作为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⑶ 甘肃有哪些特色文化
临夏古称河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为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临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临夏砖雕更是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艺术品。长期以来,这种艺术形式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又融合其他民族传统的独特风格,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可以看到许多立意新颖,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雕工精湛的砖雕作品。
洮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自唐宋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洮砚石料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采掘异常艰难,有"德、才、品、貌"四绝,用之加工洮砚,得天独厚。洮砚型制多样,多依石而就,雕刻技巧吸收了玉雕、牙雕、砖雕、木雕等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洮砚的造型也开始创新求变。
⑷ 甘肃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甘肃的文化遗产是:
1、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莫高窟是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数量庞大、技艺精湛的壁画艺术。
⑸ 甘肃的文化遗产是什么苏州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甘肃主要是敦煌莫高窟,苏州主要是苏州园林
⑹ 甘肃有哪些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⑺ 新石器时代甘肃境内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甘肃境内蕴藏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有数百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从文化类型来看,主要包括齐家文化、火烧沟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沙井文化。其中,以渭河流域和陇东高原文化分布最密、积层最深。
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遗址位于广河县齐家坪,距今4000余年,它是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相交之际的文化遗存。其文化形态具有原始社会农牧文化与奴隶社会青铜文化兼容的特征。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用青铜或红铜制造的农业及生活用具,说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具有较高的水平。齐家文化对研究从无阶级社会迈向阶级社会的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火烧沟文化
火烧沟文化,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山丹、酒泉、玉门一带,其年代大致与夏同代。考古学家认为,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及墓葬的形态已明显地带有奴隶制时代的痕迹。如陪葬铜器及各种替代货币的珠、蚌之类,都是当时殉葬制度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墓葬中已出现用人殉葬和以牲殉葬的习俗。此外,遗址中还出土20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古陶埙,上有1个吹孔,3个音孔。据吴月主编的《甘肃风物志》所载:那些陶埙可以演奏《在北京的金山上》乐曲的第一句。这种乐器是研究中国古代音阶发展史的最可靠的珍贵依据。
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
辛店文化、寺洼文化与沙井文化的年代,从其性质上讲,属于青铜器时代的文化。据考古学家分析,古羌文化属于商、周青铜器文化中的寺洼文化和火烧沟文化。今天的洮河流域、山丹、酒泉等地区是古羌族主要分布地,它与西北的鬼方和夏族交错而居,在文化上相互融合。这一历史充分说明了中原商族文化与夏文化一脉相承,同处一个文化共同体中。
甘肃原始文化中,包括狩猎、农业、牧业、制陶等物质文化和巫术、图腾、宗教以及丧葬习俗、婚姻习俗等精神文化,它们在我国原始文化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我们将在以后的各章中分别加以介绍。这里,我们应该指出的是,从甘肃原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中可以看出,陇原大地特别是渭河流域,实为华夏原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甘肃原始文化遗存,从时间跨度上讲,其历史极其悠久;从地理空间上讲,其范围极其宽广;从文化内涵上讲,其底蕴极其深厚。甘肃原始文化遗存充分证明了生活在甘肃的先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它不仅开创了甘肃民俗文化的先河,同时也为后世民俗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尽管历史已进入到高科技时代,但在精神领域里依然残留着不少原始遗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