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同心同德与同甘共苦,离不开能使员工为之自觉奋斗和奉献的企业文化。员工只有在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具有"企兴我荣、企衰我耻"这一共同的奉献理念,才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才能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增强。因此,杭州中重认为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提高认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 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既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又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头抓住了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这个基础,另一头抓住了发展社会先进文化这个枢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从根本上说,有利于服务社会、服务职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灵魂,就不会有活力,更不会有竞争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学习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文化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观念对其言行举止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领会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要做到这点,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学习。通过教育使员工具备国家利益至上的道德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
三、强化目标教育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 加强目标教育一是要加强企业发展目标教育。要讲清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清企业的年度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让每名员工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来。二是加强个人目标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目标教育,促进员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同时要注意分解企业各项任务指标,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压力、有方向,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员工搭建表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激发员工的创造智慧,有效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提升人生价值。三要引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实现企业目标,就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使员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用团结协作、团结奉献的信念去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四、突出人本管理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的系统管理方式,基本着眼点是以人为中心,涵义是依靠人、开发人的潜能、尊重每一个人、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突出人本管理一要营造企业内外部和谐的氛围,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尤其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二要通过企务公开、召开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形式,疏通领导与员工之间交流思想的渠道,使员工有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质询权。三要真心实意地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决员工生活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四是经营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行为,起好示范和表率作用,用自己的理念、行为去影响人、管理人。五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通过集体活动,如竞赛、联欢等,让员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启迪人的智慧、团结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
五、塑造企业价值观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指导企业内部的绝大部分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和实质。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创新、文化的特征都是以此为源泉的;企业的基本抉择、行为规范是以此为轴心加以调节、变动的;企业的存续、发展都是以此为核心而维系的。
㈡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确定MI(理念识别),包括: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是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的最终目标是服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广大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并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必须是集中体现一个企业独特的、具有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企业的信念和追求,并由企业倡导的一种精神。培养企业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企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本单位特色,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
(3)确立符合集团实际的企业宗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解作出的评判事物的伦理准则。企业作风是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工作上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体现企业整体素质和对外形象。
2、确立VI(视觉识别),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做到改进—否定—再改进—再确定。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以次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确立BI(行为识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以人为本,树立精干高效的队伍形象,打造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企业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社会知名度的目的。为此要做好建立学习型组织;抓好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育卓越的经营管理者,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等相关工作。
5、内外并举,塑造品质超群的产品形象,打造物质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统一,实现技术创新,做到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持之以恒,使之具备独特的技术特色和产品特色。创品牌,教育职工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企业的品牌声誉,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在社会上叫得响、打得硬、占先机,展企业精华。要做到在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厂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干,强化视觉效应。
㈢ 如何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如何落地,一直是一个让很多管理者都倍感头疼的问题。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之所以管理不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管理者或经理人缺乏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成体系的专业知识。
而要获得这些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无非就是读书了。
关于企业文化的书籍比较推荐大家看《企业文化必读12篇》。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讲到点上的并不多,这本《企业文化必读12篇》算是其中一个。注意,这本书只能从其官网买,请自行网络,且价格要远高于普通传统书籍,但个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还是对得起这个价钱的。
1、丰富文化生活,体现人文关怀
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设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丰富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为员工生活休闲提供方便,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团结友爱、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积极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日本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的突飞猛进,其中最为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在企业中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
2、强化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企业管理
制度、办法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要规范战略制定,明晰业务流程。在企业战略制定时,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不能朝令夕改,以便执行者能坚定地按照该方向执行下去。同时,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3、传播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理念向外界的传播,不仅是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塑造的需要,也是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鼓舞和激励的需要。企业通过实践自己良好的社会责任承诺“做得好”,再通过文化理念和文化造势“说得好”,塑造出良好的社会形象,员工就会以身为企业中一员而自豪,从而充分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提升工作效率
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心智模式的核心是支配人们行为的理念。而现实中,不少人的上进心经常被一些错误的理念包裹着,妨碍了他们正确地认识事物,使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受到影响。”所以,让企业文化落地,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让先进的文化抵制、排除消极文化。对企业来说,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对工作态度好、效率高、业绩突出的个人进行奖励,进行重点宣传,让努力工作的员工获得更丰厚的物质回报,满足其更深层的精神需求,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要塑造有价值的愿景,为员工描绘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远景,确立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让员工在企业中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忠诚与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力量。
㈣ 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在长期生存经营活动中确立、被内外部普遍认知的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习俗等心理积淀
企业文化包含了、精神信念、宣传推广、顾客感知、业界交流
精神信念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企业高层领导树立应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风格、形成企业家精神、
树立企业形象、让客户对企业形象(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实力)有显着认知、
建立员工的敬业精神、提高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通过福利、奖励、激励、培训、宣传开展)
树立企业经营发展理想抱负个、长、中、短期的目标、
塑造员工的工作成就感、保证员工对工作的认同及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制度文化建设
管理机制、建立有效领导制度、组织架构、管理能力、执行力、依法建制、治理和运行企业
各项制度的文件化、体系化、让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制度建设、体现民主性
企业应该有长期相沿、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尊重行业、地域、消费习惯、形成的特色文化、由此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达到激励员工
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标识统一(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等等)、企业形象统一(服装、旗帜、歌曲、徽记等等)、重视社会公众对企业标识认知度。
产品与服务、提升形象、保证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及产品特色、样式、品质、包装等认知度
树立形象保证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
树立创新意识
文化传播、通过多途径、刊物、电视、广告、广播、报纸、等多渠道传播、让文化传播有渗透力来有效提高公众对企业认知度。
㈤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战斗力
一要坚持企业文化价值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员工的文化背景、精神需求及文化行为选择与企业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因此,必须根植于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土壤,接地气、合民意、善引导,把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与员工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追求有机融合,焕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成效。
二要科学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注重与企业文化的合理对接与实践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因此,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基因,为企业文化凝魄聚魂、强筋壮骨。
三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企业文化具有企业自身的鲜明个性与特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到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可行性路径。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的产权属性、行业特点、文化地域环境、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才能形成有生命力、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㈥ 如何推进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文化力的提升推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一是要因时而动,适时调整发展理念,注入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任何一个成功企业,从创办到成长、壮大,其发展理念总是在不断适应市场、适应需求,处于调整、完善之中。其调整、完善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演绎、提升的过程。二是要因企制宜,不断完善发展理念,体现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品位。企业的产品、经营、管理结构不一,其发展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只有因企制宜,不断挖掘企业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展示企业的品牌和个性,其体现出来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品位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大凡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的企业,其发展理念和文化构成都有着独特之处。三是要因势利导,科学诠释发展理念,昭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文化指向。企业的发展理念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共识、外部得到认同,才能真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航标”作用。
在具象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实践中,积聚积极向上的精气神韵。
第一,以打造学习型企业为龙头,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经济”,这说明崇尚知识是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发展取决于很多因素,但其生命周期的长短往往在于企业的文化基点,或者说在于企业的学习力、企业人的整体素质。因此,必须要一手抓吸纳人才,一手抓人才培训,并将培训教育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目标,每年年初制定严密的培训计划,造就大量各种类型人才使之成为企业大跨度、超常规发展的强力支撑。第二,以倡导企业精神为核心,铸造企业人文品牌。企业的精神风貌就是企业的品牌、形象,体现着企业的发展层次。任何一个企业,其发展的过程必然孕育、积淀着企业的精神内涵。在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六项富民行动计划”和“三年大变样”活动中,作为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就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切“以民为本”,发挥“创业、创新、创优”的工作精神,突出“想民、为民、便民”的服务宗旨,不断拓宽社保工作领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经济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第三,以搭建“文化舞台”为载体,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企业“搭台”、职工“唱戏”,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这是调动职工积极因素的有效载体。这其中张扬的是职工的个性,激发的是发展的活力。企业定期或逢盛大节假日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轻松愉悦而又具有竞争色彩的氛围中激发出聪颖的智慧、充沛的精力、进取的激情。第四,以创设文化情境为途径,传递企业价值取向。企业的价值取向只有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同,才能进而转化为职工的自觉实践。而创设恰当的文化情境则是企业向职工传递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企业不论大小,只要重视文化建设,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透露的都是企业价值理念的信息,都是企业人文精神的亮点,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员工、教育员工、引领员工。
在规范化、制度化的文化机制创建中,构筑企业良性发展的运作平台。
一方面,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乃至于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日益成为广大企业人的共识。实现这种境界,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是根本。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前提是人力,基础是经费,关键在制度。而制度文化更应成为每一个企业倾注很大心血的“聚焦点”。
另一方面,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就文化建设抓文化建设往往容易陷入狭隘的文化圈。只有拓宽视野,把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精神文明创建的范畴,依托精神文明创建,建立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企业文化才能更具生命力、更具影响力。
此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横向运作机制。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而企业文化作为跨时空、跨区域、跨国界的通用语言,则是整合资源恰当的纽带。因此建立起企业文化整合资源的横向运作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它对提升企业形象、沟通企业的联系、实现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㈦ 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在经典教材《企业文化必读12篇》中,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具有组织特征的共享价值观、理念和态度。简而言之,企业文化代表的是你公司的个性。它描述了你的团队成员对他们所做工作的感受,以及他们如何与同事互动并为你的客户提供服务。它是你组织背后的指导力量,因此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吧!
㈧ 浅谈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弗雷德。戴维说:“企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企业文化对其战略的支持。”这充分说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实践证明,成功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就如同思想对于人,一个人再强壮再健康,如果没有思想,也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而已,所以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不成熟的企业,必将会被“群狼”吃掉。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工夫
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才能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强。海尔的员工在许多跨国巨头公司的高薪面前毫不动摇,就是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企业,他们认为在海尔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把海尔当成了自己的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是某种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文化着重强调人本管理,其根本性的意义在于确定人的中心地位,培养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从而达到人企合一的最高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中的人表现出来,因此,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企业不仅要出产品,更要出人才,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事业育人、以待遇感人、以感情系人、以荣誉塑人,着力营造以依靠人、关心人、塑造人、激活人为核心的人本文化氛围,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深层次上下工夫
企业文化在深层次上决定了企业制度的运作,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机械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软弱无力。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制度不断创新,而创新的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以给企业文化增添新的养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培育与之相配套的企业文化,并使两者做到良性互动、水乳交融。在海尔创业之初,张瑞敏忍痛下令用大锤砸毁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就是给员工灌输“要么不干,要么就要争第一”的企业理念;燕京啤酒总经理李福成上任伊始,果断倒掉了1400多吨不合格的啤酒,就是实践“以全优的质量取信于民,以独特的风味取悦于民,以诚挚的态度服务于民”的企业理念,使全体员工树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使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相伴而生。
企业文化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沟通促进融合。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很难把所有员工百分之百地协调起来,而员工一个很小的不当行为就可能从整体上破坏企业的形象,这就需要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相融合,确立新形势下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形成强大的企业向心力。只有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协调互补、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外树品牌形象、内促协调配合的目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深层次上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还要努力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讲到: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学习,随时了解全球各方面的新信息,学习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大量实践证明,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企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键是学习力问题,要生存就必须比对方的学习能力更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营造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掀起一场“学习的革命”。把企业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企业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品牌上下工夫
品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古今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品牌。从美国通用和北京同仁堂的经久不衰,到现代企业联想、海尔、华为的飞跃发展可以看出,它们的成功正是因为它们精心培育了具有鲜明品牌特色的企业文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品牌的创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凝聚和实践。其实品牌的含金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文化依附在产品上的一种企业特有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素质、精神、作风以及公众形象,其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㈨ 如何建设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文化 一、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一个缺乏规范管理制度的企业如何奢谈文化?文化是软性的东西,必须有硬性的制度保障,而且制度应该视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该集团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一些制度尚欠缺或不够完善、或者已经不合时宜(部分继承原母集团公司的制度体系)。为此,集团组织主要的职能部门开展了为期超过半年的制度重建工作。通过完善集团统一的制度并强化实施,加强了集团的统一管理和集团主要职能部门的权威和管理规范性。制度只是死的文字条款,而如何有效执行才是关键,该项工作取得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因而为后期的推行减少了阻力。同时,由于完善的制度从而逐渐改变过去的人治色彩,公司各项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特别是在研发和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二、 完善企业文化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什么?个人认为就是企业的经营宗旨/使命、管理理念、人才理念、企业口号、企业发展远景和愿景,等等。其重要性有如世界观之于个人人生的发展一样。这些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这些内容需要企业老板等核心高层与企业文化建设主导部门或第三方(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共同完善这些内容,将老板的经营思路、理念、价值观、品德修养等正面的东西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高度概括提炼出符合企业特点、发展要求的核心文化理念。这是一项非常抽象、高难度的工作。 三、 完善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一个体系,我们反对文化的教条化,但是必须形成一个文字表述的、可内部学习传播的、持续发挥影响、多维度全方位的文化体系。 由于很多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其不规范性甚至不合理性,要完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对已有的文化进行梳理、引导、引申和规范。 例如,在这个集团公司中长期形成了老板对犯错中高层(以及其他高层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高额罚金处罚的习惯,这种处罚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个人色彩,极不规范。为此,将罚款与企业制度建设相结合,同时融合进员工责任文化中,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条件下使其更加规范有“法”可依。 类似的还有,集团高层领导对员工奖励也有随意性,可能因为你提了一句很有见地的话而受到嘉奖、表扬,年终评奖缺乏标准和透明,导致高额的奖励并不能获得应有示范效应,并没有有效促进员工的积极性。为此,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让员工明确如何积极表现来争取表彰,同时通过评奖、颁奖等相关活动及配合的宣传营造争做先进、学习先进、奖励先进的氛围,奖励优秀先进员工的示范效应彰显。公司高层多次对生重病或家庭有困难的员工给予经济支持,在512地震发生后迅速组织人员深入灾区救助员工家属,我们将企业的这些行动进行梳理,认为可以建立独具特色并有极大的影响作用的“员工关爱文化”,将这些偶发性的行动上升到企业的文化层面,通过组建内部爱心基金和相关“民间”组织,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一个企业“爱心平台”,通过配合企业内部宣传和不定期活动来让每个员工深刻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 类似地,例如结合质量制度实施的质量生命文化、配合保密教育树立“保密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等意识,对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进行企业文化内容的规范和文字化,形成成体系的企业文化文字描述。为长期持续开展企业文化提供指导规范。 此外,企业文化体系还包括建立企业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企业VIS等。例如根据集团口号提炼出的企业内刊名称就高度融合了企业核心文化内涵,成功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团文化品牌,并将这个名字作为年终集团优秀员工授奖的“名称”,进一步发挥品牌的效力并更深化了品牌的内涵;同时,利用内刊的强大文化宣传作用,创立了具有独特企业文化特色的栏目品牌,形成长期的宣传平台。此外,集团下属企业要创建新的企业品牌,本人独立主导了该项工作,成功地将集团的文化内涵、企业愿景、产品特点等揉进了品牌中,有利于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涵以及企业文化的长期传承;针对社会和员工关爱的文化,设立了“爱心飞扬”基金品牌及图标;将企业年终员工表彰常规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一个奖励“先进”的文化“品牌”;将年度团拜活动打造成集团内部的一个全员期待、融合高度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定期组织内部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开展的自主技术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企业学习文化平台……所有这些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较系统的企业文化品牌/平台体系,与前面谈到的构成多维的全方位文化体系。 四、 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落地 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和生命力,必须避免教条化的“文化制度”。例如在该集团的工作中,我们将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质量文化理念关联起来,将保密制度的实施与企业保密文化关联起来,通过宣传、口号和日常管理等多种方式,将制度在员工中形成一种自主养成,形成一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和贯彻必须获得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中层的理解、基层的认同,才能有效实施,相反,将没有任何生命力。 企业文化的落地还包括文化建设的落地——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引导、规范和制定企业的文化体系。很多第三方咨询公司在帮助企业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时,落地是很大的问题。 五、 企业文化宣传平台 文化氛围的形成需要规范管理、引导和宣传,因此建立有效的宣传平台非常重要,将文化的正面影响最大化、持续化。前面也谈到了企业内刊的作用,除了各种会议的正式宣传外,内刊是一个有效的正规宣传平台,能发挥持续性影响。同样,前面提到的企业团拜会、各种活动也是文化建设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些平台,组织部门需要将文化理念巧妙地贯穿其中,例如体育竞技活动中建立团队荣誉感、提高团队融合度,等。当然长期下来,这些活动本身也是一种企业内部文化品牌。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