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江三角文化旅游城在哪个区

江三角文化旅游城在哪个区

发布时间:2022-07-03 15:42:43

‘壹’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旧称粤江平原。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复合体。呈倒置三角形,底边是西起三水市、广州市东到石龙为止的一线,顶点在崖门湾。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冲积层薄,一般 20~30米。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 ℃,最热的 7 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热带、亚热带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萝、龙眼、杨桃、芒果、柚子、柠檬等 50 多种 。 发展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立体农业结构形式,成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典范。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生态特征

珠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组成(毫克/升):浮植物总计1.63, 硅藻87.4%, 绿藻4.9%, 蓝藻1.9%, 甲藻1.5%, 金藻黄藻0.4%, 裸藻7.8%。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原生动物(种) 34, 轮虫(种) 38, 枝角类(种) 26, 挠足类(种) 49, 合计(种) 147。

底栖动物数量、生物量: 1981年个体数(个/㎡) 249.601, 1981年生物量(g/㎡) 29.654, 1982年个体数(个/㎡) 163.548, 1982年生物量(g/㎡) 28.492, 平均个体数(个/㎡) 206.575, 平均生物量(g/㎡) 29.073。

主要经济鱼类:鲥鱼, 花鰶,凤鲚,七丝鲚,银鱼,鳗鲡,花鳗,青鱼,草鱼,鳡鱼,鳤鱼,赤眼鳟,海南红鲌,大眼红鲌,()条鱼,广东鲂,鳊鱼,黄尾密鲴, 刺鲃,南方白甲鱼,鲮鱼,唇鱼。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则大三角洲亦属于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地貌发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观更受其影响,发育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并且由于三角洲北面为粤北山区,对北来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热带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归线以北山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

珠江三角洲从地形界限看,罗平山脉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罗平山脉以西为西江谷地区,习惯上称为粤西山地;山脉以北为北江水系,或称为粤北山地。东侧罗浮山区是三角洲的东界。

(一)地貌特征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如广州就有“三江汇总”之称。但面积不大,故发展潜力不如长江三角洲。

广州溺谷湾形成是受太平洋和印度板块作用影响,在广宁云浮隆起和河源惠阳隆起间形成坳陷所致。坳陷在中生代即沉积有三水、龙归、东莞、新会等红色盆地。四周为古生代地层所成的山丘包围。并受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岩侵入(如西樵山即第三纪古火山)。第三纪末夷平后,第四纪上升,即今三角洲四周山地的1000米准平面,如清远北大罗山山顶呈和缓丘陵地貌,称12丘,为反季节作物的良好基地。罗平山脉主峰多在1000米上下,如高要鸡笼山(1007米)、清远大罗山(1024米),佛冈阿婆山(1224米)、新丰青云山(1246米)、连平九连山(1279米)等。西江、北江和东江都是遗传下来的准平原遗传河。珠江三角洲的陷落,使其成为低平的丘陵、台地区。第四纪海进,大陆架下降,大陆上升,故第四纪阶地有向海倾没趋势,使溺谷湾基底有埋藏阶地存在。三角洲沉积开始在中更新世后(约4万年),突出海面的山丘台地成为三角洲平原上小丘,基岩出露处形成了“丹霞地形”和“石门”等遗传河谷地貌。台地或阶地可达5级,并且呈大面积分布。平原沉积物亦有向海增厚现象,由25米增加到60多米,最厚在灯笼沙处第四纪沉积63.6米,其中夹有海相层2,陆相层1,说明三角洲有新老两期。

三角洲平原向海发展可分以下3期:

1.各河下游三角洲形成期 西江在三榕峡口外,河道即分汊,东北入北江,南入高明河,宋代才淤成羚羊峡一水;北江出大庙峡后也即放射分流,形成北江下游三角洲,今天亦淤剩北江正干一道;东江出田螺峡(博罗东)后即分汊成东江下游三角洲,当时各三角洲彼此尚未连接起来。还有增江、绥江、潭江等下游小三角洲的发育,也形成于史前时代。

2.复合三角洲形成期 在历史时代初期,各河下游三角洲即开始联合,如在西、北江下游新形成的三角洲,已是西江和北江合作淤出的产物;东江下游三角洲发展,在下游又形成新三角洲,这也是和增江合作淤成的,今天复合三角洲形态即形成于本时期内。地貌上除三角洲平原外,还有按海面沉积成的“准点平原”,它与河岸泛滥平原不同,一是河道是双向潮汐河道,二是没有岸高水低的假阶地地貌,三是平原不显示倾斜坡向,河道弯曲,为三角洲主要旅游风景资源,开发价值高,如着名“荔枝湾”,明代已成为羊城八景之一。今天为农业主要地区,称“围田区”。

3.冲缺三角洲发育期 唐宋以后,河流干道多切过三角洲前缘口门山地。在口门外,河道呈放射状分汊水系,形成新的三角洲,如江门河切过江门丘陵区,在新会形成三角洲,即称为新会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切过甘竹滩丘陵区,即在中山市境堆出中山冲缺三角洲;北江干道在切过市桥台地和顺德丘陵地后,在番禺县堆出番禺冲缺三角洲;西江干道在切过睦洲丘陵地和叠石丘陵地后,在斗门县形成斗门冲缺三角洲。即今天称为“沙田区”的区域,为我国米粮生产基地之一。亦为我国主要大面积围垦区,因8大口门外淤浅至-3米以内的滩涂已有120万亩;1米以内的浅滩达40万亩,海岸线向前推进每年平均为60—150米不等,年淤高量10—20厘米。

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属砖红壤性红壤,只有较高山丘才见有红壤发育,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

(二)岸线变迁

珠江三角洲由于基岩浅,来沙量大,故向海伸展快,使番禺、珠海、斗门成为田地增加的县市。岸线不断向海伸展。三角洲大致在大西洋期约距今6000年上下形成,当时岸线可由三角洲上山丘坡脚海岸地形如海崖、海蚀穴、海蚀平台及沙堤等定出。今天三角洲平原山丘脚下多可见到这些海岸地形,如广州七星岗海蚀崖及海蚀平台即为例子。故广州溺谷湾岸线基本上可以由山丘和平原接触线定出。三角洲即在这些海岸地貌前缘开始发育,如西江下游平原即已伸至广利附近,因该处蚬壳洲贝丘和屈肢葬新石器遗址年代下层为7170±140年,而陶片为5680±284年(热释光)、博罗葫芦山贝丘亦在平原上,即表示各河下游三角洲已有发育。按海相硅藻(咸水种)、有孔虫及淤泥层分布,各河下游三角洲区基本反映出大西洋期海侵范围,即距今6000年的岸线北达清远盆地、西达肇庆盆地(赵焕庭,1990),东达博罗盆地和潼湖。

从新石器遗址看,三角洲范围在东江三角洲区基本上可以新石器遗址为海岸线所在,因东江三角洲中部无岩岛,大部分仍为海面,故东江三角洲四邻即为4000年上下的新石器时代岸线。西北江三角洲顶部亦已开始形成,因金利茅岗水上干栏遗址为4140±90年(C14测定),腐木层为3970±110年(华南师大地貌室,1988)、西樵山贝丘年代由6120±130年(同上)到4905±100年,出土石器达53000件以上(曾骐,1991),可见附近已有大片陆地。南海石碣海蚀崖下附生的蓝蚬年龄亦为4640±280年。即西北江三角洲向南已达西樵山、佛山一线以南(水藤淤泥为3997±190年)。

2000年前(秦汉时代),东江三角洲由东江、增江两三角洲合并,下伸至中堂(有汉代应堂庙),南面仍为海域。西北江三角洲向东北伸延已达南华水道之北(即东海水道)。因杏坛已发现汉代陶片等文物埋深2米(逢简村)。淡水马来鳄已生长在勒流,年代为2540±120年。石涌为南越相吕嘉故乡,故其附近当为平原。陈村汉代亦已成陆。

1000年前(唐代)岸线,东江已至东莞城,即东江三角洲顶部已发育。但大部仍为珠池。番禺冲缺三角洲顶部已发育,因《元和郡县志》说“广州正南去大海七十里”,可见地正当今沙湾、顺德间岸处。中山冲缺三角洲顶端亦已发育,因黄巢已在今容奇、桂洲、马齐等地驻军就食,可见附近已是大片水田之乡。新会冲缺三角洲也有顶部平原发育,如新会即为隋代的州治所在,表示当时已有大片平原生成。唐代地层多埋掩汉代地层,汉唐千年间三角洲岸线推进不大,可能与此期为海面上升时期有关。

700年前(宋代末年),岸线南进到各冲缺三角洲中部,东江已达麻涌、大汾、道滘一线(据族谱);番禺已达揽核、鱼涡头一线,西樵涌已有记载(1233);中山岸线在横栏、浮圩(今名阜沙)、黄圃、潭州一线(据记载);新会附近宋代已成潮田,礼乐、外海一线成沙;潭江则以双子、黄冲一线在此期发展较快,这是宋代时珠玑港南下移民涌入三角洲筑堤开发的结果,把潮田改为坦田,海平面下降亦有影响。滘为沟通两河水道。

400年前(明末)岸线,因宋代筑堤束水归槽,各冲缺三角洲加快淤积成沙,如中山宋初属东莞,南宋始入广州,因北宋时香山和番禺隔海三百里,不如去东莞方便。这说明南宋时中山冲缺三角洲已伸至石岐、港口一带,即东海十六沙和西海十八沙已成。番禺冲缺三角洲已至下横沥(义沙),洪奇沥口门初成。新会冲缺三角洲已达南缘九子沙,岸线由礼乐南移连熊子山(即熊洲)。东江三角洲大部成陆于宋末。明末伸至漳澎以东,南支流亦伸至厚街北面。明代三角洲岸线前进加速也是人工影响,明代不再如宋代筑堤护田,而是筑堤成田,还在滩面种芦、草促淤。斗门三角洲顶部已开始发育,即今大鳌沙已形成,睦洲、三江口亦已涨出。黄布、大沙已成,只在竹洲、粉洲以南才入海岛。

100年(清末)前岸线又推进,在斗门冲缺三角洲外缘磨刀门口,即竹排沙,灯笼沙东头、西头围;新会则进至三江圩西银洲湖岸,番禺海岸线是把乌珠大洋填平,万顷沙已到十涌。东江则进展慢,因狮子洋潮汐力强。

总之,珠江三角洲岸线不断向海推移,有快慢时期,在自然因素上,与海平面升降变化有关,在高海面期,岸线推进减慢,低海面期则较快。人为因素则为建堤围等,如宋代筑堤护田,使下游沙田淤积加快,明代筑堤做田,种芦积泥均使成沙加速。而潮汐作用和上游来沙来水亦有影响,如虎门及崖门水道淤积特慢,即是潮流强劲之故。虎门与崖门间三角洲区则淤积加强。

(三)热带性气候

珠江三角洲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绿,霜不杀青。据竺可桢在《特候学》一书中称,热带为“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地方,他认为五岭以南,即入热带。故珠江三角洲在热带范围之内。

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北回归线便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这里夏至太阳正照在天顶上,是古代已称为“北向户”的地方,即太阳可由北面照入屋内。冬季太阳仍高,故三角洲热量仍足。但是这里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不同,是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冬季北方寒流也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杧果等减产。三角洲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也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仍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年均中山市为4541.6兆焦/平方米,深圳为5404.9兆焦/平方米,使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

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毫米,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毫米。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杧果、菠萝、香茅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阴雨,长时间阴雨天气可引起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有山丘保护,且对秋旱有助,这也是热带气候特点,每每形成三角洲雨量第二高峰期。冬季变性寒流经东海入三角洲亦可有小雨。由于日照强,蒸发量大,如广州雨量1600—1700毫米,而蒸发量却达1715.5毫米,故旱季(10—2月)期间。旱害仍可发生。侵入三角洲台风每年只有1—2个,1次为期只有4天,但带来的雨量正好可缓解秋旱。加上每年约有5—6个台风影响三角洲区,故旱灾一般比水灾要轻。如加上台风、寒潮等,则风、寒、水、旱都是三角洲的灾害性因素。

台风入境时最怕潮水顶托。台风增水和高潮顶托相遇,则形成大风大浪高潮,即风暴潮,古代称为“沓潮”,早见于唐代“岭表录异”中。文称:“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飓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数十年一有之”。台风能增水和减水,增水加上高潮即能冲破海堤,形成灾害。三角洲海堤长达1935公里,亟应保护。因三角洲是在热带内,热带风暴多,加上湾口呈喇叭形向东南展开,故成为我国风暴潮多发区。实测最高潮位1.8米以上,多为风暴潮所成,计由1848—1949年100年中,珠江口发生风暴潮达60次。增水时间只4小时,水位增高最大达1米,如与洪峰顶托则每成灾害。如计及波浪还可爬高,对海堤冲击更大,故应特别注意。风暴潮虽不常有,但同治元年(1862)7月初一的一次沓潮,“海水忽涸如陆”(减水),“平地水深数尺”(增水),结果是广州河面“捞尸八万余具”。1983年9号台风(9月9日)所成风暴潮冲跨海堤2129处,总长47公里,淹田184万亩,鱼塘7万亩,物资(船、粮、化肥、水泥)损失1亿元,死23人,伤172人。近年珠江三角洲海平面上升每年平均达2.08mm,预计将来风暴潮将较过去更为强烈。

由于三角洲广种热带性作物和果木,故寒害为患亦大。早春寒流日均温连续4天小于10℃,即可烂秧;低于15℃连续5天以上,早造死苗,反青亦慢;晚秋日均温低于20℃一连3天以上即寒露风吹扬水稻花粉,致空粒减产;冬日低于5℃即使热带作物受害,称为“暗霜”。

夏季雨量由锋面、雷雨、对流雨、台风所成,暴雨时发(日雨量大于50毫米)都可成灾,尤以前汛期和后汛期联合,使“龙舟水”和“慕仙水”连接起来时,成灾最大。

旱灾主要由稳定高压所成,如1964年11—12月连续晴天达43天,故同前冬旱与早春旱相连,形成灾害。

此外,龙卷风亦可造成灾害,群众称“屈尾龙”。1878年3月白鹅潭起龙,毁屋1500多家,覆舟死人数百,雾日不多,如广州雾日年均4.8天,因三角洲地面低层空气高温之故。

(四)热带性动、植物

珠江三角洲不生长赤道性植被,但热带性的却不少,虽然今天人工开垦使天然植被消失,但在一些村前村后的“风水林”和“杂木林”中,仍可见热带树种残存,如格木(Erythrophyleum fordii)、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等,表明古代山丘台地是热带季风雨林植被分布区。在山谷还见有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野芭蕉(Musa balbisiana)群丛分布,林下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亦以热带种属为主,每成优势群落。今天广泛分布的榕、木棉、鱼尾葵、凤凰木亦为热带树种。珠江口红树林中,有秋茄(Kandelia 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等,沙滩上有海刀豆(Canavalia mariti-ma)、厚藤(Ipomca pescaprae)、海杧果(Cerbera manghas)、耐盐植物老鼠(Acanthus ilicibolius)等,在东莞、宝安、深圳、珠海均有分布,据1983年航片量算达5000亩以上,组成红树林植物达11科13种。

在三角洲区常见种达500多种,也反映出热带特点,分属130多科373属(陈树培,1984),其中纯热带属占42%,连泛热带性属计则达53%。鼎湖山区热带属占62%,热带种占56%,即1291种,罗浮山冲虚观风水林146属中,泛热带属占91%(郑芷青,1987)。常绿季风雨林植被多为风水林及杂木林,多属次生性,是一种热带区系成分为主的类型(王铸豪,1982),面积不广。在广大台地低丘区多为常绿灌丛。热带成分为主的草坡,生长在砖红壤性土层之上,易发生水土流失。食虫植物猪笼草(Nepenthes mirabilis)等都是热带性植物。热带植物生态特征也充分反映在常见的栽培树木中,如板根、气根、支柱根可见于榕树,能独木成林;老茎生花现象见于杨桃,木菠萝;全年生花见于白兰、扶桑;锒钳叶见于杧果;衰颓叶见于杧果、荔枝;滴尖叶见于菩提树。这些热带植物生态特征和这里是热带季风雨林分布区相一致。其中如白木香(即土沉香)在明代曾广泛种植在东莞县,成为东莞名产,称“莞香”。这都说明珠江三角洲是热带性三角洲。还有,与此相应的还有大型热带动物栖息于三角洲地区,虽然今天已被人们猎尽,如犀牛记于东莞丘陵区。

三角洲是水网区,以沼泽、洼地和低平林野为主,故也栖息不少典型热带巨型动物,它们也反映出三角洲原来的热带特点。如亚洲象、马来鳄、孔雀等在古书即有不少记述,或更有化石为证。如三国时广州地方仍有鳄鱼生长,《水经注》称:“鼋鼍鲜鳄,珍怪异物,千种万类,不可记胜”,今天平洲渔民亦曾在河道中采出鳄鱼头骨,说明广州有鳄。顺德、新会且有成条鳄鱼骨格出土,大林的(棠下)14C测定为3020±80年,勒流的为2540±105年。东莞南汉还有象群害稼记载,作者亦曾在广州古西湖区采得象胫骨于淤泥层中,《南海志》(元)尚记有象的生存。孔雀则在晋代时开平、唐时新会均有记载。可见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即为热带动物分布之地,其中象牙已被猎用,作商品看待,唐《北户录》载:“牙小而红,堪为笏裁,亦不下舶来者”。鳄鱼因吃人畜故被记录下来,它和长江的扬子鳄很不相同,与今天南洋群岛湾鳄(Crocodilus porosus)、马来鳄(Tomistoma sp.)一致。而象则为亚洲象(Elephas maximus)。今天由于三角洲不断开发,人口增加,林木破坏,它们已被猎食殆尽。

小结

从地理环境组成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分析,珠江三角洲是个热带性三角洲,与黄河,长江三角洲不同,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广宽深水河道众多;气候上热量和辐射丰富;植被生长旺盛,种类众多,动物繁生,对工农业生产至为有利。从类型上看,珠江三角洲与红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热带型三角洲近似。在我国热带地区较稀少的国情下,应重视充分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热带性特点和潜力。

‘贰’ 佛山市三水区有哪几个镇

截至2019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有5个镇,分别是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具体介绍如下:

1、白坭镇

白坭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端,地处珠江三角州腹地,东南面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西樵镇接壤,西面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距广州不足40公里,离佛山市中心城区仅24公里。

2、乐平镇

乐平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是三水区第二大镇(街)。乐平与佛山市南海区、广州市花都区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

3、芦苞镇

芦苞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中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是历史商端口,素有“小广州”之称。镇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

4、大塘镇

大塘镇是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辖下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北部,分别与广州市花都区和清远市接壤,北江流经境内,省道广四线、清龙线以及塘西大道、肇花高速公路贯境而过。

5、南山镇

南山镇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最北端,与四会市、清远市清新区接壤,总面积115.62平方公里。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佛山沙堤机场、广州火车站、三水港车程均在40分钟车程内。

‘叁’ 地理中三角洲地区指什么啊

河口三角洲
英文名:delta,源自拉丁文Δ,意即三角形。

一、简述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三角洲根据形状又可分为尖头状三角洲,扇状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着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

从河口区的动力特点来看,在潮流界上下移动的范围内,因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较小,最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发生分叉。在河口口门处,因水流扩散,流速减缓,泥沙常堆积成浅滩,横阻河口,故名拦门沙,为河口区航运的主要障碍。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在河流作用超过受水体作用的条件下,泥沙在河口大量堆积的结果。冲积物在河口堆积,开始先出现一系列水下浅滩、心滩或沙嘴,水流发生分叉,同时形成向海倾斜的水下三角洲。随着各叉道的消长与心滩的归并扩大,使水下三角洲的前缘不断向海推进,而其后缘因滩地淤高,并盖上洪水泛滥堆积物,便变为水上三角洲的组成部分。由于叉道的不断变迁,在三角洲上往往形成许多交错的滨河床沙堤及湖沼洼地。

二、类型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尖头状三角洲、扇形三角洲和鸟足状三角洲。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世界上比较着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在海水浅波浪作用较强能将伸出河口的沙嘴冲刷夷平的地区,常形成弧形扇状三角洲。我国黄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条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它的特点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变迁频繁,有时分几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积,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减小,水流不畅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断流后,又受波浪与海流作用,沙嘴逐渐被蚀后退,形成扇状轮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经时,这段岸线才又迅速向前推进。因此,随着河口的不断变迁,三角洲海岸是交替向前推进的,并在海滨分布许多沙嘴,使三角洲岸线路略具齿状。

在波浪作用较弱的河口区,河流分叉为几股同时入海,各叉流的泥沙堆积量均超过波浪的侵蚀量,泥沙沿各叉道堆积延伸,形成长条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鸟足状。由于这种叉道比较稳定,两侧常发育天然堤,天然堤又起着约束水流的作用,使叉流能够继续向海伸长。天然堤一旦被洪水冲积,就会产生新的叉流。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就是一个典型的鸟足形三角洲。在注入湖泊的河口,也常见有鸟足形三角洲。如我国的鄱阳湖、滇池等湖泊沿岸发育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鸟足形三角洲。

三、形成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世界地图,会发现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处,大都有一个三角洲。如埃及尼罗河(世界第二大河)入海处,就有一个巨大的三角洲,面积达24000平方千米;美国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大河)入海处的三角洲,呈鸟足状,面积达26000平方千米;我国的长江(世界第三大河)、黄河(世界第五大河)以及珠江入海处,也都有面积很大的三角洲。

三角洲是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是河流入海时所夹带的泥沙沉积而成的。世界上每年约有160亿立方米的泥沙被河流搬入海中。这些混在河水里的泥沙从上游流到下游时,由于河床逐 渐扩大,降差减小,在河流注入大海时,水流分散,流速骤然减少,再加上潮水不时涌入有阻滞河水的作用,特别是海水中溶有许多电离性强的氯化钠(盐),它产生出的大量离子,能使那些悬浮在水中的泥沙也沉淀下来。于是,泥沙就在这里越积越多,最后露出水面。这时,河流只得绕过沙堆从两边流过去。由于沙堆的迎水面直接受到河流的冲击,不断受到流水的侵蚀,往往形成尖端状,而北方水面却比较宽大,使沙堆成为一个三角形,人们就给它们命名为“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沃,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如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 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在波浪作用较强的河口地区,河流以单股入海,或只有小规模的交叉,在此情况下,只有主流出口处沉积量超过波浪的侵蚀量,使三角洲以主流为中心,呈尖形向外伸长,称为尖形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属这一类型。

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着名的钱塘江涌潮。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四、长江三角洲(图)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五、十大河流三角洲
(1)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0000平方千米
(2) 长江三角洲(中国):50000平方千米
(3) 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国):44000平方千米
(4) 尼日尔爾尔河三角洲(尼日尔爾利亚):36000平方千米
(5)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0000平方千米
(6) 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0000平方千米
(7)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000平方千米
(8) 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000平方千米
(9) 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000平方千米
(10) 红河三角洲(越南):15000平方千米

岛屿名

三角洲在惠东县南,大亚湾中部,东北距陆地1.1公里。面积0.088平方公里。海拔45.3米。由两小岛连接成三角形,故名。

三角洲总体概述
位于大河河口的三角洲,是地质变迁、沧海桑田的历史见证者,也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发展最早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又有黄金三角洲之称。
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是由河水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形成的。从平面上看,形状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它与山麓附近的扇状冲积平原不同。扇状冲积平原面积较小,土层较薄,沙砾质地,土质不如三角洲肥沃。
世界上着名的三角洲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带下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底边向东逐渐扩大,一直伸展到海边。在距今大约两3千万年前,长江口地区还是一个三角形的港湾,长江自镇江以下的河口像一只向东张口的大喇叭,水面辽阔,潮汐很强。长江每年带下的四五亿吨泥沙要向大海倾泻,由于入海口的流速减小,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使得大部分泥沙在河口地区逐渐沉积下来,最终形成一个尖角形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态复杂多样。除像长江三角洲这样的尖头形三角洲外,还有像扇面状和鸟足状的三角洲。如埃及的尼罗河,从阿斯旺以下到地中海入海口,河流落差很小,水流平稳,三角洲在入海口处呈扇面状展开,面积达2.4万平方千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东西宽300千米,南端在平面上呈鸟爪形,每两趾之间为一条河。各支流附近每年都沉积大量冲积物,因而使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它仍以平均每年75米的速度向墨西哥湾延伸。
三角洲地区不仅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着名的油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肆’ 惠州市的惠阳区和淡水区有什么区别

惠州分为很多个区,例如惠城区,惠阳区,惠东,惠来等等,而淡水是一个镇,属于惠阳区,淡水是在惠阳区的,也是惠阳区最大最富的地方,惠阳不一定是淡水,因为惠阳那边还有良井镇啊。永湖镇啊等等。淡水属于惠阳区。

(4)江三角文化旅游城在哪个区扩展阅读:

惠阳区,惠州市下辖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毗邻香港,西靠深圳、东莞,南临大亚湾,北接惠州市中心,是惠州市唯一与深圳、东莞相邻的县区,是“深莞惠1小时经济圈”的枢纽中心。

现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面积91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6万。惠阳资源丰富,有充沛的淡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新城。

2014年实际惠阳区管辖,3个街道:即惠阳城区的淡水街道、秋长街道、三和街道(惠阳经济开发区),6个镇:新圩镇、镇隆镇、沙田镇、永湖镇、良井镇、平潭镇,102个行政村,总面积915.54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网络-惠阳区


‘伍’ 滇池在昆明哪个区

昆明市市区。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园等风景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

滇池为西南第一大湖。流域面积(不包括海口以下河道流域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滇池湖面南北长40公里(含草海)(一说长约32公里);东西平均宽7公里,最宽处12.5公里。湖面海拔1886米,湖岸线长约150公里。

湖体北部有横亘东西的海埂,是长3.5公里、宽300米的障壁沙坝,东端与盘龙江三角洲相连,西端伸入滇池,将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有“一线平分秋色”之美称。

地理

滇池属于长江水系,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游湖泊。主要入湖河流为盘龙江,主要出湖河流为海口河(螳螂川)。流域地跨昆明市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嵩明县、呈贡县和晋宁县,流域面积2855公里,为中国第六大淡水湖。

四面环山,东有金马山,西有碧鸡山,北有蛇山,南有鹤山。这些山连绵起伏,形成了昆明坝子的天然屏障。昆明坝子盛产稻米、小麦、蚕豆、玉米、油料等作物,是云南着名的“鱼米之乡”。

历史

滇池属于构造断陷湖泊。约3万年前属于红河水系,从今晋宁县与玉溪市交界处的刺铜关流入红河。后刺铜关上升,海口河下降,滇池遂流向金沙江。

滇池周边为云南较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的庄𫏋征服该地,建立了滇国。

海埂以南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部分,面积289.065平方公里占滇池总面积的97.2%;海埂以北称内海,又名草海,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滇池平均深度约5米,最深处为8米左右,北部草海较浅,只有1米多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滇池

‘陆’ 缅甸有哪些城市

主要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现最大城市,地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缅甸内外海陆交通的总枢纽。有12条内河航运线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仅34公里,是缅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缅甸全年进出口贸易的80%的货物都经过这里。全国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都汇集于此。市区总面积约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世界闻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于2500多年前,高达百米,塔顶镶着4300多颗宝石。整个高塔用20516张金片贴住,形成了昼夜金碧辉煌的外观。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缅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输出港之一。缅甸迁都后,拥有500多万人的仰光将作为直辖市,继续发挥它商业之都的经济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会,是西南门户,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东距仰光约150公里。人口14.4万人(1983)。历史悠久的大米贸易中心。有机械制造、造船、金属加工、碾米、制陶、锯木等工业部门。所产缅伞颇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为主。万吨轮船可以进出;有铁路东北行,在礼勃坦附近与仰光-卑谬铁路接轨。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级公路。
内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现缅甸联邦首都,是缅甸中部山区的一个战略重镇。内比都以前是缅甸中部的一个县级城市,现人口约80万人,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处,距缅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约300公里,内比都坐落在缅甸中部锡当河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北依山势,南望平川,铁路从其境内通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围都是丛林山区,是个易守难攻的要塞。内比都有农业、林业和畜牧业3所大学,内比都曾是缅甸民族英雄昂山将军(现今被军政府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的父亲)发动独立战争的军事要冲及共产游击队大本营。主要居民为缅族,另有掸、克钦、克伦、克耶、德努、勃朗、勃欧等少数民族杂居于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国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部地区的军事重镇。曼德勒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海拔76米,人口458万人,地处中部干燥区,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于1857年兴建的新首都,故都位于现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部分建筑被毁,仅存古皇城和城楼。工业有茶叶包装、丝绸纺织、酿酒、玉石琢磨、铸铜和金箔工艺等,还有造船、食品、木刻、金银饰等。为缅甸中部物资集散地和内地最大的交通运输中心。水路沿伊洛瓦底江可上溯至密支那、南抵仰光,有铁路南通仰光,北达密支那、腊戍,多条公路交会于此,郊区还有干妙塔齐机场。市内有达弗林城堡、故宫、庙宇、寺院以及古老的英国政府大厦等遗迹。郊区曼德勒山海拔260米,山顶庙宇建筑精致,山下白塔林立 山下广场。是缅甸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旅游胜地。文化教育中心,市内设有文理科院校,师范学院,技术中学、美术、音乐和戏剧学校,还有博物馆和现代化医院。当地的缅医、缅药驰名全八莫佛寺座钟国。
实皆(Sagaing)缅甸中部城市,实皆省首府。在曼德勒西南16公里,伊洛瓦底江右岸,与阿瓦以铁桥联系。人口约2万人(1983)。建于十四世纪,十八世纪下半叶曾一度(1760-1764)为缅甸首都。棉花、芝麻、盐、小米的集散地;交通中心,仰光-密支那铁路通过,另有铁路支线西通亲敦江东岸的蒙育瓦和耶乌。水路至仰光终年通航。
密支那(Myitkyina)缅甸联邦北部城市,是缅甸北部的边陲重镇,克钦邦的首府,距仰光919英里,距曼德勒487英里。密支那扼守伊洛瓦底江,东距中国边境约50公里。密支那是缅甸位置最北的河港和铁路线终点。
东枝(Taunggyi)缅甸东南部城市,掸邦首府。在塔泽以东100公里。人口10.8万人(1983)。市区位于海拔1436米的高原上,气候凉爽,东有林木葱郁的东枝山,西南十数公里处即着名的因莱湖。有铁路支线通塔泽,转仰光-密支那干线,横贯掸邦高原的塔泽-景栋公路也由此通过。
腊戍:缅甸东部重要贸易城市。在曼德勒东北约230公里。人口约4万人,华人和华侨较多,是中缅陆上交通和贸易的中枢。附近产茶、多种有色金属矿及红玉等。铁路通曼德勒;公路南通东枝,北通中国云南,与畹町相距约130公里。

‘柒’ 珠海有哪些区

珠海市主要数据
【拼 音】Zhuhai
【面 积】陆地面积为195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5965.2平方公里。
【人 口】2006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2.63万人。
【邮 编】519000
【区 号】0756
【区 划】截至2005年12月31日,珠海市辖3个区(香洲、斗门、金湾),共8个街道、16个镇。

珠海简介
珠海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广东省珠江口的西南部,地理坐标处于北纬21° 48′~22°27′、东经113°03′~114°19′之间。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市,北与中山市接壤。珠海是中国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市面积有1952平方千米,人口141.57万人(2005年统计),是广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人口分布为:香洲区 81万人,斗门区 36万人,金湾区 24万人,人口密度为:全市人口密度为839人/平方公里,其中香洲区 1401人/平方公里,斗门区 595人/平方公里,金湾区 477人/平方公里;当中约有80万为永久居民。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计有146个,其中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
“珠海渔女”是珠海的标志;珠海的市花、市树、市鸟分别为:勒杜鹃,Bauhinia blakeana ,海鸥

珠海的由来
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公元前221年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1953年建县,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珠海大部分地区原属中山县,1953年从中山、东莞、宝安县划出一部分沿海地区和岛屿设立珠海县,县城设在今唐家镇。1958年珠海县归并于中山县,1961年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城改设于香洲。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为省辖市。1983年,斗门县划入珠海市。

珠海经济特区成立于1980年8月,当时特区面积只有6.81平方千米,以后经两次调整,特区面积扩大到121平方千米。目前珠海市下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原斗门县)、高新区。

亚热带自然环境
珠海市区内陆部分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多样,以平原(占25.5%)、丘陵(占58.68%)为主,兼有低山、滩涂等。地势平缓,倚山临海,海域辽阔,百岛蹲伏,有奇峰异石和秀美的海湾、沙滩。内陆由凤凰山、将军山两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构成。最大的海岛是三灶岛,面积约78平方公里。陆上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为纵横交错的水网分划。滨海冲积平原由西江和北江冲积物聚成。珠江口外海滨滩涂辽阔,水下滩地向岸外缓慢坡降。海岸线、岛岸线长690公里。内陆最高的凤凰山,海拔 437米,海岛多在海拔100米以上。最高峰是二洲岛上的凤凰山,海拔437米。主要矿产资源有水晶、铁、钨、锡、锰、钾长石、优质石英砂。自然土壤有赤红壤、石质土、滨海沙土、盐渍沼泽土等。主要河流有磨刀门、金星门、坭湾门、鸡啼门、虎跳门、前山水道、湾仔澳门河段、南水沥等,总长135公里。

珠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常受南亚热带季候风侵袭,多雷雨。年平均气温22.3℃,最低气温2.5℃。年降雨量为1770-2300毫米,4月至9月盛行东南季风,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10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珠海大气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79%。每年初春时节,细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有时可达到100%。

珠海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是台风和暴雨,个别年份冬季受寒潮低温影响。台风出现的时间多在6月至10月,年平均4次左右。严重影响珠海市的台风平均每年1次,暴雨有5次左右。

珠海的经济
珠海于1980年成为经济特区。为确保本身的高科技和旅游地位,珠海抑制重工业发展。按总工业输出额计,主要工业依次为:电子及通讯设备、电子仪器及机械、办公室仪器。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 珠海从昔日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县,一跃成为新型花园城市。一个以高科技为重点的工业体系,综合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初具雏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珠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珠海,外商直接投资项目7303项。日本的三菱、三井、伊藤忠、松下、东芝、佳能、日通,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塞拉尼斯、伟创力,英国的BP公司,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西门子,法国的家乐福,荷兰的飞利浦等30 多家着名跨国公司已落户珠海。
200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291.3亿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75.2%。珠海工业已逐步形成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力能源等六大优势产业。

珠海的荣誉
珠海城市先后被联合国、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the Best Model of Internation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双拥模范城”、“卫生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城市”、“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十二年征兵工作全优城市”、“园林城市”、“计划生育先进城市”等多项殊荣。

昨日珠海
珠海在公元前221年隶属南诲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辖。当时在今山场村设立文顺乡,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明末在前山筑城池,称“前山寨”,既是军事要塞,又兼管澳门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务。辛亥革命以后,香山县隶属广东省。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0--1934年中山县政府设在唐家。1949年10月30日,珠海内陆地区解放,1950年8月3日万山群岛海岛地区解放。1951年1月,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山、万山群岛、淇澳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固戊、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等组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后改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隶属珠江专署。1952年7月,海岛管理处移交给中山县,同年10月,在唐家镇设立渔民区人民政府,管理48个大小岛屿和海湾。为加强海边防管理,发展渔农业生产,经政务院批准,于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县,由原中山、宝安、东莞县划出部分沿海地区和海岛组成,隶属粤中行署,县址设在唐家。下设一区(唐家)、二区(前山)、三区(三灶)、四区(万顷沙)。1955年珠海划为边防区,设立上涌、下栅边防检查站和发边防居民证。1956年底,撤区并大乡,并将中山县的翠微、康济、造贝、下栅、官塘、东岸六个小乡划入珠海县。1958年10月各乡成立人民公社,不久全县成为一个大公社。1959年3月并入中山县。8月,成立珠海工委。1961年4月,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址设在香洲。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省辖市建制。
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特区面积先是6.81平方公里,1983年扩大为15.16平方公里,1988年扩大到121平方公里。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辖。1984年6月,在原珠海县范围管辖区域设立香洲区,为县一级建制。以后珠海境内由广东省管辖的红旗、平沙农场划归珠海。

珠海的邻居——澳门

澳门原属香山县辖,早在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18世纪中叶,葡萄牙先后在澳门修建炮台。鸦片战争爆发,葡萄牙为英国提供炮台,攻我关闸,入侵拱北,清军败退,第一次失去对澳门地区的军事控制权。清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澳督阿马喇为扩张土地,开辟驰道,恣意践踏前山农田和毁坏坟墓,为龙田村农民沈亚米所杀,葡趁机挑起战争,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占领澳门望厦村;清咸丰元年(1851年)侵占凼仔岛,清同治三年(1864年)侵占路环岛;清同治六年(1867年)侵占沙梨头和沙岗等村;清光绪五年 (1879年)侵占龙田村;清光绪十一年(1887年)3月26日在葡京都签订所谓四款“中葡会议草约”;同年12月在北京签订所谓“中葡条约”五十四款;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葡萄牙在拱北建关闸,这是葡萄牙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见证。

详情:http://ke..com/view/2816.htm

珠海旅游点介绍

珠海——新兴的花园式海滨旅游度假城,

是中国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位于珠江入海口,地接澳门,水连香港,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

珠海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海域广阔,有一百多个海岛,素有“百岛之市”美称。城市规划和建设独具匠心,突出旅游意识,自然和谐,优雅别致,极富海滨花园情调和现代气息。1991年,珠海以整体城市形象为景观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珠海有各类旅游饭店300余家,年接待能力达700万人次,其中星级酒店20多家。酒店建设多以园林别墅为设计主题,依山傍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线。还建有各类会议中心、展览馆10多个,可举办各种国际性会议及各类博览会、交易会等。

在珠海,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和(珠海电影节)-只办了两届吧,到现在早停办了。两大盛事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珠海还建有国际赛车场,每年都有国际性的汽车赛事举办,对广大汽车运动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珠海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有大型历史文化景观圆明新园、四大名山旅游风景区、珍珠乐园、九洲城、珠海渔女、竹仙洞、金沙滩,白藤湖水乡风情游景区。正在筹建的有水族馆、海洋公园和板樟山城市观光索道等项目。

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珠海机场目前已和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及部分东南亚地区通航。通过香港的伶仃洋跨海大桥(应称港珠澳大桥,听说已立项、真地就要动工了,不然只能成为传说中了)、广珠铁路(08年已复建)、广珠高速公路快要连通;广珠轻轨工程进展顺利,200年9如规划的话将通车。不远的将来,珠海国际性都市的格局就会形成,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前景辉煌 。

珠海最有名的一条商业街叫“莲花路”,莲花路因其地理位置而闻名遐迩,拱北口岸附近,紧邻澳门。特别具有南方风情;街边酒吧林立(莲花路上那种类似酒吧摊子,真正酒吧多的应是水湾路酒吧街),很多澳门,香港,台湾的游客,来珠海的最爱!!

美丽的珠海,正以无穷的魅力,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珠海主要旅游景点:珠海圆明新园·珠海渔女 ·梅溪牌坊 ·澳门环岛游 ·珠海御温泉度假村 ·珍珠乐园·东澳岛 ·竹仙洞 ·珠海海泉湾度假城 ·外伶仃岛 ·珠海博物馆(九洲城)·白莲洞公园·飞沙滩·沙湾古遗址·拉塔石炮台·珠海石景山·白藤湖 ·斗门御温泉·珠海鳄鱼岛 ·珠海农科奇观 ·石博园·黄杨金台寺 ·珠海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亚马逊部落 ·石溪摩崖石刻群 ·宝镜湾摩崖石刻画 ·九洲岛 ·淇澳岛 ·苏兆征故居 ·珠海梦幻水城 ·苏曼殊故居 ·四大佛山 ·荷包岛度假村 ·桂山岛 ·金海滩·珠海国际赛车场 ·凤凰山自然保护区 ·中山亭 ·梦幻水城 ·高栏岛岩画 ·唐家共乐园 ·罗浮山黄龙观 ·珠海烈士陵园 ·担杆岛 ·西枕湾·情侣路 ·黄杨山·庙湾岛·银沙滩

钟灵珠海 人文兴盛之邦

珠江有“八门”,“五门”在珠海。珠海和澳门陆地相连,得西学风气之先。珠海挟五派之水,纳四海风云,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容闳之外,还哺育了他的中学同窗、轮船招商局第一任总办唐廷枢,清政府驻夏威夷第一任领事、华人首富陈芳,中国保险业创始人、“茶王”徐润,着名侨商、大新公司创始人蔡昌,留美幼童出身的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和尚诗人苏曼殊,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杨匏安,中共早期领导人、工人运动领袖苏兆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任委员长林伟民,中国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容国团,以及着名版画家古元等等。这一串串大海孕育的珍珠,使珠海这片美丽的土地散发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苏兆征——省港大罢工领导人
苏兆征(1855—1929年),广东珠海唐家淇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1月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至次年10月领导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共“六大”及“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常委,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任广州苏维埃主席。1928年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及第三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均当选执行委员。

杨匏安———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杨匏安(1896—1931年) ,出生于1896年,广东珠海南屏北山村人。他是我国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他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华南地区,促进了当地的新文化运动。大革命时期,他主持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出席“八·七”会议,后到南洋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8月不幸被捕牺牲。着有《扬匏安文集》。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先驱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和开拓者。他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以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为己任,谋求中国社会的革新。其中以开创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最突出的贡献。

容闳1828年11月生于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南屏镇)一个贫苦家庭,幼入澳门西塾读书,14岁入读澳门玛礼逊学校,后随校迁香港就读。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该校校长布朗带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同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留学生。
毕业后,容闳即归国服务,并从中寻求救国之道。在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他曾访问太平军领袖,并提出向西方学习使国家富强的施政纲领。清同治二年(1863年)起,他投身洋务运动,先后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丁日昌手下任职。1864年,容闳携带三万两银子花一年多时间从美国采购100多种机器,安置在上海江南制造局(今江南造船厂)。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引进外国先进机器设备的活动。

他坚持民族立场,处处维护国家利益。在投身洋务运动的20多年中,他一直把组织青少年出洋留学,培养中国科技人才,当作毕生追求的救国理想。清同治六年(1867年)他将留学教育计划呈总理衙门,没有得到答复。1870年他再次与曾国藩、李鸿章联名上奏,次年即获朝廷批准:自1872-1875年分4批共120名学童(其中40名为香山县幼童)赴美留学,由陈兰彬、容闳分别任“幼童出洋肄业局”正副委员。1875年,陈兰彬、容闳分别任中国驻美正副公使,容闳兼管留学生事务。1881年,因清廷保守派的反对,留学生事务所被撤销。其时,在赴美的120名幼童中,除詹天佑和欧阳庚两人大学正式毕业外,其余尚在大中学校学习,不得已终止学业回国。容闳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被迫终止。令人欣慰的是,120名学生回国后都能洁身自好,为国争光。在20世纪初期,这批留美学生为中国的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国防及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2年4月12日,容闳逝世于美国,终年84岁。弥留之际,他牵挂的是祖国的繁荣富强,他对身边的两个孩子说:“你们回国吧!”美国《纽约时报》等报刊均作了报道,美国的朋友们评价容闳说:“他从头到脚,身上每一根神经纤维都是爱国的……”

容闳首创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黄宽——仁心仁术推广西医

黄宽(1828-1878年)名杰臣,号绰卿,广东珠海人。1850年赴英国入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五年本科的学业。接着他继续攻读病理学和解剖学硕士课程,两年后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最早毕业于英国大学并获硕士学位的首名留学生。

1857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医学硕士回到中国后,先在香港开设诊所,次年迁回广州,以毕业精力,在广州从事医疗和医学教育事业。他在广州开设第一家由中国人主持的西医诊所,因其学识渊博,医术娴熟,医德高尚,远近前来就医的中外人士甚多,因他是中国人,深得当地同胞的信赖,推动了西医在广州的流行,到1859年其诊所已有床位80张。自1859年起,在自己诊所培养4名中国西医学生。1860年后,曾受命担任过李鸿章医疗顾问,仅半年便辞职,继续专心致志地从事他的医疗和医学教育事业。

1859年1月,美国医生嘉约翰在广州创设博济医院(前身为广州新豆栏医局),这是在华历史最久远、影响最大的教会医院之一。嘉约翰曾长期担任该院院长。黄宽也深为嘉约翰敬仰和器重。博济医院开张后,黄宽则常到博济医院协助嘉约翰工作,比如疑难病的会诊、大手术的施行等。许多旅居广东的外国侨民认为黄宽的医术比许多欧美医生还高明,纷纷找他治病。嘉约翰在做手术时,多由黄宽协助或主刀。1863年起,博济医院开始招收西医学生,黄宽则参加了该院培养中国学生学习西医的教学工作。1866年,医院正式附设南华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系统培养西医的教会医学校,招收男生入学。黄宽和该院院长嘉约翰担任主要教学任务。黄宽教授解剖学、生理学和外科学等课程。嘉约翰撰写教材和讲义时,遇到难以翻译的医学词汇问题,总是求助于黄宽,与他精心研究,直到找出最为准确的词汇。1876年,学校扩大实验室设备,建立标本室。1879年,首次招收3名女生入学。学校基础理论课学习为三年,然后进行临床实习。他们的辛勤努力,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西医人才。不仅如此,经他们的辛勤努力,西医包括它的医院制度、医术医药、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护宣传等一整套全新的医疗体系,在中国得以传播开来。

1878年10月15日,黄宽终因过于操劳,不幸于壮年逝世,除了容闳给予他恰如其分的赞誉外,嘉约翰对黄宽的评价是:“黄宽称得上是中英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是中英人民之间友谊的典范。”

唐宝锷——名震天津卫的大律师

唐宝锷,1878年农历三月十四日出生于上海。族名宗鎏,字秀锋(秀丰),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唐家村(今珠海市唐家湾镇)。唐宝锷是唐族子英房第二十一传裔孙,与近代名人唐绍仪同属子英房,是唐绍仪的侄辈。唐宝锷的祖父名唐永日,是贫苦人。唐宝锷的父亲名唐昭航,字芝耘,因家贫,外出到洋行打工,不久成为买办,后来成为上海唐族“买办世家”和“茶叶世家”的成员之一,与唐廷枢等在上海参与多项商业活动。

唐昭航有十三子、十一女,唐宝锷是第四子。在唐昭航的众多子女中有多人出国留学,后代遍布海内外,其中着名的除了唐宝锷以外,还有第十子唐宝潮(族名唐宗斌)。

1872年容闳提倡、组织官派留学生赴美国,创官费留学之先河。其后,清廷又陆续派幼童赴欧洲留学。1894年,中日甲午之役,清廷惨败,开始猛醒,朝野有倡学日本明治维新者,视游学东瀛为富强之要径,乃有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之议。

唐宝锷1896年从上海回乡考取秀才。这时正值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注:相当于外交部)首次选派留日学生。唐宝锷应试入选,于1896年农历三月派往日本。这是中国官费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这一批共13人,没有幼童,唐宝锷18岁,是其中最年轻的。

唐宝锷1899年从亦乐书院毕业后,被清廷任命为驻日本长畸领事馆代理副领事,时年21岁。两年后,1901年唐宝锷调任驻东京公使馆馆员,因为他的日语讲得非常流利,每逢清廷官员赴日访问,他都担任翻译。

唐宝锷在驻日公使馆担任翻译期间,还在东京早稻田专门学校的邦交行政科学习国际法,并兼任宏文书院讲师。1903年唐宝锷从专门学校毕业后,又升入由专门学校升格而成立的早稻田大学,在政治经济部学习,1905年毕业,是中国第一次在日本取得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同时毕业的中国留学生,还有先去日本的金邦平。

唐宝锷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在仕途中无甚进展。1924年11月退出政界后,就到天津定居专执律师职业。

唐宝锷是中日之间的法律问题专家,天津有名的大律师,曾被聘为北京铁路局的法律顾问。唐宝锷还作为京津律师代表,多次出席全国律师协会代表大会,并被大会选为执行委员、会长。

约1948年,唐宝锷年迈,停止律师业务,1953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唐培堃)

容国团———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容国团,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37年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珠海。1957年,二十岁时从香港回来,同年进广州体育学院学习。1958年被选入广东省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获男子单打冠军。随后被选为国家集训队队员。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也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在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芳———中国驻夏威夷首任领事

陈芳(1825—1906年),字国芬,出生于1825年,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镇梅溪村人。1849年赴厦威夷经营糖庄致富,成为当地第一位华人百万富翁,有“富界王子”美誉。1867年与夏威夷国王公主朱丽亚结婚,担任夏威夷枢密院顾问。1818年出任中国驻夏威夷领事馆领事。晚年回乡定居。一生乐善好施,急公好义,获朝廷钦赐牌坊。1906年9月,陈芳逝世于澳门,葬于家乡梅溪,享年81岁。

唐国安———清华学校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1858-1913年),珠海唐家人,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校长(1912年10月以前称监督)。

1873年,被曾国藩选派为第一批留美幼童生赴美留学,肄业于耶鲁大学。1909年7月由外交部候补主事充任游美学务处会办,1911年2月兼任清华学堂副监督。1912年4月任清华学堂监督。10月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仍任校长。

唐国安在任清华学校期间,资送高等科毕业生留美两届共59人;1912年10月他呈文外交部,将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1913年8月病逝。

唐绍仪———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1860—1938年),珠海唐家人,字少川。1874年官费留学美国,由中学升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1881年回国。1904年以全权大臣身份两次与英国代表交涉西藏问题,1906年签署《续订藏印条约》。历任外务部右侍郎,沪宁、京汉铁路总办,邮传部左侍郎等职。辛亥革命时,充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与民军代表伍廷芳在上海谈判议和。1912年3月被袁世凯任为第一任内阁总理。不久加入同盟会。6月因不满袁专横愤而辞职。1938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死。

旅游指南
最佳旅游时间
美丽的珠海全年温暖湿润,冬天不冷,夏天也不会特别热,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整洁的城市环境,一年四季都让你流连忘返。 不过,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珠海的雨季,全年的雨水都集中在这个时期,所以3-4月与10-12月是珠海的最佳旅游季节。

特色餐饮
所谓“住海边、玩海面、吃海鲜”,正是珠海不可错过的节目,而吃海鲜更是重头戏。珠海的膏蟹,斗门河虾,白蕉禾虫,南屏脆肉鲩都是绝好的的招牌菜。而且胜在不拘一格,上至酒楼,下至街头打排档,都一样风味十足。何况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啤酒下海鲜,畅快淋漓而又尽兴,所以很多大排档都经常爆满,现在还形成了几条出名的食街,如拱北迎宾北路沿线、香洲沿河路至唐家湾、九洲港路段、新香洲怡华街等四条食街,都是叫座又叫好的。而前两段则主要是生猛海鲜顶呱呱,后两段则是南北大汇合,特色小炒更为出色,深得当地人的喜爱。

购物
珠海的水产品极为丰富,主要特产有叠石蚝油、珠海肥蟹、黄金风鳝、横山粉葛、白藤藕粉、水鸭、乾务软骨鲮、南屏脆肉鲩、白蕉禾虫、草织品、小托山桔、黄杨荔枝、湾仔鲜花等等。购物场所除一些综合性的百货商场外,也有珍珠行、海味干货市场等一些专门的珠海特色产品商店,湾仔镇有一家海味干货市场规模比较大。
黄杨荔枝 小托山桔 珠海膏蟹 白藤粉藕 白藤水鸭 黄金风鳝

特色活动
珠海每年举办一次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和珠海电影节。两大盛事在国内外影响极大。珠海还建有国际赛车场,每年都有国际性的汽车赛事举办,对广大汽车运动爱好者有极大的吸引力。

‘捌’ 长江三角洲在什么地方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在经济上指以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江苏省镇江以东,杭州湾以北,通扬运河以南。 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低平,海拔在10米以下。但也零星散布着一些孤山残丘,如无锡的惠山、苏州的天平山、常熟的虞山、松江的佘山和天马山等,它们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于太湖之中,有的成为游览区,有的成为花果山。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镇江附近,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是一个三角形港湾,长江河口好似一只向东张口的喇叭,水面辽阔,潮汐作用显着。在海水的顶托下,长江每年带来的4.7亿吨泥沙大部分沉积下来,在南、北两岸各堆积成一条沙堤。北岸沙堤大致从扬州附近向东延伸至如东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冲积成的里下河平原;南岸沙堤从 长江三角洲
江阴附近开始向东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县的漕泾附近,并与钱塘江北岸沙堤相连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长三角城市——南京
里下河平原位于长江北岸,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为一碟形洼地。洼地中心湖荡连片,主要有射阳湖、大纵湖等。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异常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投资兴修水利工程,西挡淮水,东挡海潮,开挖运河,增强排灌能力,使这个十年九涝的多灾区变成江淮流域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太湖平原地处长江以南,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该平原以太湖为中心,状如一只大盘碟,地形呈周高中低。这样的地形特点使这里上有长江和太湖上游来的洪水,下有海潮倒灌,夏秋季节又常遭台风暴雨袭击,洪涝灾害十分频繁。当地人民为抗御自然灾害,大力开挖河渠,排除积水,修圩建闸,逐步形成了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稠密水网。这里是我国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河网长度 长江大桥
达4.8—6.7公里。平原上共有湖泊200多个。长江三角洲河川纵横,湖荡棋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在全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号称中国的“金三角”。 传统意义的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上意义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近,以扬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 按照国务院200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长三角的指导意见,正式确定将长三角扩大到两省一市,即江苏浙江全省,上海市。这个战略性规划兼顾了区域平衡和互补,将苏北和浙西南纳入长三角范围,在土地、资源、人才等层次上明显提升了长三角的实力和发展潜力,长三角占中国经济总量也由不足1/5提升到接近1/4,尤其是苏北和浙西南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对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促进长三角核心地区产业配置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域范围
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中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三角洲顶点在南京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区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 长江三角洲
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及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简称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成员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通,盐城,泰州,淮安,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衢州,金华,合肥,马鞍山22个城市。
形成
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 由于科氏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金 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最大的冲积平原城市盐城,以及邗江、泰兴、靖江、如皋、如东、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嘴也同步延伸。 北岸沙嘴延伸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6~8米。 南岸沙嘴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4.5~6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嘴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嘴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平原。 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

阅读全文

与江三角文化旅游城在哪个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