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的民俗有哪些
传统习俗
中华民族崇尚红色,厦门人也一样以红色象征幸福、吉祥。门联、请帖都用红纸;馈赠礼品也要在包装纸上放张红纸条;迎娶的车辆,要挂红彩带;喜幛、寿屏要用红绸缎制作。丧事人家和他人共住一座楼房的,还要在大门口挂块红布。而黑、白、蓝等色调,则被视作端重、衰思的象征。
栽种花草,是厦门人的一种爱好。不但自家有盆栽,还喜欢到市面买各种鲜花用清水养起来摆放客厅、卧室。人们还常用新鲜花卉编扎花篮、花屏和龙、凤、灯等造型,用作喜庆场面的陈设。
民间的一些忌讳和应注意的礼节性习俗有:
以中指指人,被看作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用扫帚打人,挨打者被认为受到最大的侮辱;
客人在座是扫地,被人认为是逐客,有失礼仪;
婚庆筵席上,客人不慎打破碗碟汤匙等餐具最为犯忌,被视为不吉祥的征兆;
与亲友进餐时,筷子不要插在饭上,因祭祀时往往在饭上插香。这是对人的不敬;
招待客人时,最忌讳摆六盘菜,因为依清朝旧例,死囚临刑前才食以六盘菜肴;
在婴儿面前不要谈猴,认为谈猴会招致婴儿多病难养;也不要夸婴儿肥胖,要说“好看”、“好养”。
以上忌讳,有些至今还在沿用,但多数已不再拘泥了。
节庆活动
厦门同全国各汉族地区一样,很注重民间传统节庆。
春节 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家家户户贴春联。除夕夜,合家围炉(火锅)吃年饭。有的通宵不眠,名为“守岁”。长辈把红包赏给未成年的孩童,名为“压岁钱”。初一凌晨,点燃爆竹“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份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道贺新喜。客人来家,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来客带有孩童,则送给礼柑、瓜果。初三这天,被作为新丧之家的消愁日,一般不串门和外出贺年。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厦门称为“上元”或“灯节”。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近年来在中山公园举行“鹭岛灯会”已成惯例,民间还经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
清明节 人们要依俗扫墓和祭祀祖先。以前扫墓都是献冥纸,现在逐渐以花圈或花束代之。清明节前后十日,公墓、骨灰室都开放供民众祭奠。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日,厦门俗称“五日节”。以往家家门口要插艾蒲、家中洒雄黄酒、给小孩佩带香袋,用以驱邪,现已少见。但人们还习惯在这一天翻晒衣物、做大扫除,并保留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集美龙舟是历年组织龙舟竞赛的场所,届时热闹非凡。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候流传下 来的“玩会饼搏状元”的民俗活动,极具特色,充满乐趣。中秋会饼每盒63块饼,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在“搏状元”活动中俗称状元、对堂、三红、四进、二举、一秀)。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的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也有人邀集亲友到虎溪岩一带赏月吃饼。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喜登山郊游。
冬至节 家家户户祭祖吃汤圆。
民情风俗
在厦门,结婚、寿辰、生儿育女等喜庆,统称“红事”;而丧葬则称为“白事”。
结婚 成年男女结婚,以往礼节甚繁,现已大为简化。一般市民仍照旧俗择定佳期,由双方长辈主办婚事。佳期前一天,女方将“嫁妆”送达男方,布置好洞房;佳期当天凌晨,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晚上再设宴请客。席散以后,宾客朋友不论辈份大小,都可前往“闹洞房”。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娘家则备酒筵接待,女方亲友应邀作陪,以示庆贺。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结婚已不按这一套,而时兴旅游结婚或新婚舞会。
生日寿辰 厦门人做生日以少年16岁和老人50岁、60岁大寿为重。少年男女,年满16岁,被看作长大成人。族人亲戚要送活鸡、线面、衣料等礼物去庆贺。当事人父母则设筵回礼。老人寿辰,尢其父亲60花甲、母亲50寿辰,已成家的儿女要备好猪腿、寿面、美酒、鸡蛋等四色礼物奉献父母,以报答养育之恩。有的人家还设筵款待亲友。
生儿育女 民间视为一大喜事。儿女出生满三日,叫“三朝”,夫家要备好“油饭”派人送到娘家报喜。满一个月,再以“油饭”分送亲友和邻居,称为“弥月”。随后4个月、周岁,也要热闹一番。
丧葬 以往也讲排场,现在废土葬为火葬,诸事皆由殡葬管理所料理,丧家称便。
文化艺术
厦门有歌仔戏、高甲戏、南乐、歌舞等四个专业文艺团体,还有星海合唱团、少年儿童艺术剧团、台湾同胞文艺队等许多业余文艺组织。
歌仔戏 (又名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出现了“歌仔馆”。明末清初,受梨园戏、高甲戏和京剧等剧种影响,逐渐形成独特的表演艺术“歌仔戏”,先在台湾流行,1928年后传回闽南,经民间艺人的改革创新,再取名“乡剧”。这种戏曲唱词通俗朴实,唱腔活泼动听,深受群众喜爱。厦门歌仔戏剧团的名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曾由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发行东南亚,其它剧目如《火烧楼》、《五女拜寿》、《杀猪状元》、《哑女告状》、《白蛇传》、《真假太子》等也已制成电视戏曲片。
高甲戏 源于泉州农村一带。相传在明末清初,泉州府沿海渔村,每逢迎神赛会,人们以舞狮队的武打为基础,配以“水浒”故事,,表演“宋江戏”。接着吸收了梨园戏、傀儡戏、布袋戏的唱、做等表演手段,发展成文武合演的“合兴戏”。清代末期,它又受徽班、江西弋阳腔和京剧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厦门市高甲戏剧团在闽南城乡享有盛誉。1960年曾参加全国巡回演出,并到北京参加国庆献演。传统剧目有《审陈三》、《挑花搭渡》及现代戏《竹杠》,有的已拍成电视戏曲片。
南曲 又称南音、南乐、南管、弦管,是闽南最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艺。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隋唐就有了。史料记载,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皇帝庆祝60寿辰,全国弦歌妙手聚集京都献艺,南曲也进京演奏,受到赏识,被授予“御前清听”的乡匾和彩伞、宫灯,并赐给了演奏二胡的艺人以脚踏金狮的龙遇。这种古老乐曲用琵琶、洞萧、二胡、三弦等乐器吹奏,乐曲优美抒情,富于地方特色。其着名代表作有《梅花操》、《八骏马》、《三更人》、《感谢公主》等,均灌成唱片,发行于海内外。
厦门民间的表演艺术,还有舞狮、踩高跷、蜈蚣阁、车鼓弄、锦歌、答嘴鼓等,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㈡ 厦门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外,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闽南地区的扫墓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
㈢ 厦门习俗有哪些
民俗文化:
中秋博饼,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民俗文化:
中秋博饼,闽南地区特有的饼文化外延的一种民俗活动。是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用六粒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传统的奖品为大小不同的月饼,专有名为会饼,相传这种游戏可以预测人未来一年内的运气。
文化遗产:
厦门市入选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漆线雕,童谣(闽南童谣),讲古,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饼,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抬阁(海沧蜈蚣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厦门
㈣ 厦门的文化标志有哪些
能代表厦门的东西有:海蛎煎、沙茶面、鼓浪屿、白鹭等一系列厦门特有的。
㈤ 厦门传统文化有哪些
布袋戏,歌仔戏,中秋博饼,金柄肚皮舞
㈥ 厦门有文化气息的景点有哪些
厦门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沙坡尾避风坞,厦门中山路及周边小街巷,特别推荐第八市场周边。开元路(厦门第一条马路),金榜公园,中山公园,鸿山公园,南普陀,胡里山炮台,植物园,铁路公园等等。
㈦ 厦门有哪些特色文化
1、这个是中秋博饼,是厦门的特色文化,
2、厦门市地域文化有什么特征?
厦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是很不明显,厦门也没有多少历史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它远不如它的两个近邻泉州和漳州。尽管厦门是福建的一部分,但此说至多说出了福建人的共性,却未能说出厦门人的个性。事实上,厦门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特征究竟是什么,只怕连厦门人自己也说不大清。如果你拿这个问题去问厦门人,保证连他自己也张口结舌,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周吴郑王来。其实,就连“厦门人”这个说法都成问题。人们一般并不使用这个概念,而称之为“闽南人”。
说不清当然并不等于没有,只是有些含糊而已。何况厦门的历史再短,也短不过深圳;而厦门人与泉州人、漳州人的区别,也还是看得出的。事实上,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已使厦门明显地不同于闽南的其他城市,也使厦门人与其他闽南人多有不同之处,只是少有人认真进行一番剖析研究罢
厦门多少有点像上海。
厦门与上海相似的地方很多。比方说,它们都不是什么古都、古城、古郡、古邑,而是近现代以来才兴起的新型城市;它们都远离中央政权,偏于东南一隅;它们都面对大海,被海风吹拂,海浪冲击;它们也都在国内较早地接收西方文化,较早地成为洋行职员和海外华侨的培养基地等等。上海和厦门,都是没有多少传统文化而更多现代文化,没有多少本土文化而更多外来文化,没有多少政治文化而更多经济文化(或消费文化)的地方。
厦门也有点像广州。
厦门像广州的地方不少。比方说,两地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端口最早的通商口岸(广州又更早),都与海外尤其是南洋关系密切,都有许多华侨在海外大展宏图并回国回乡捐资投资等等。甚至两地的建筑也不乏相同之处,比如厦门中山路、思明路一带就和广州一样,也是“骑楼”式的建筑。
最温馨的城市
事实上,所谓“海上花园”或“风景港口”,其涵义并不仅仅只限于自然风光。厦门的自然风光无疑是美丽的。但厦门之所以美丽可人,恐怕还在于她很小、很安静、很清洁、很温馨。旧城小巧,新区精致,有着南方沿海城市特色的街道和建筑,都收拾得非常干净漂亮。
岛与人
美丽小岛厦门,是祖国母亲的娇女。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海域,是一个三面大陆环抱、一汛碧波荡漾的海湾中的小岛。她很像我们祖国母亲的一个美丽而娇嗲的小女儿,一面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一面伸出两只小脚丫去戏水。与西安、太原、南京、武汉这些大哥大姐相比,厦门的地位和命运有些特别。她既不是洛阳、江陵、苏州、曲阜那样的古都名邑,也不同于深圳等新兴的“明星城市”。她在中国古代史上名不见经传,在近现代史上却榜上有名。
厦门人有种根深蒂固的“小岛意识”。岛原本具有开放和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岛所面对的大海,既可能是畅通无阻的通道,又可能是与世隔绝的屏障。只要想想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和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的区别,便不难理解这一点。厦门岛上人当然不是塔西提岛、火地岛上人,但也不是英伦三岛、日本列岛上人,总体上说他们是既开放又封闭。其封闭之表现,就是抱残守缺于一隅,自我陶醉于小岛。厦门人有一种奇怪的观念,就是只承认岛内是厦门,不承认岛外辖地(如集美、杏林)是厦门。
㈧ 厦门的有什么中国特色的文化
厦门是闽南文化的中心点,闽南文化的根基是闽南话,如上所说的歌仔戏、漆线雕都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个人觉得厦门闽南文化还有功夫茶、南普陀佛学、饮食文化等;其油画工艺品、集美学村等也是典型中西结合。
附厦门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厦门漆线雕技艺(蔡氏漆线雕)
答嘴鼓 / 南音 / 高甲戏
保生大帝信俗 / 送王船习俗
厦门中秋博饼 / 车鼓弄
拍胸舞 / 闽南皮影戏
歌仔说唱 / 莲花褒歌
厦门方言讲古 / 闽南童谣
厦金宋江阵 / 蜈蚣阁
厦金风狮爷信仰
厦港 民习俗
池王爷习俗 / 春仔花习俗
嘉庚瓦制作工艺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
松筠堂药酒配制工艺
厦门青草药
新埯五祖拳 / 歌仔戏
㈨ 厦门有文化的景点是哪些
厦门文化类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中心里面啦!比如厦门科技馆,里面可以体验镜子迷宫里摇身变出三头六臂;神奇的“隐身人”可以将身子变没;体验模拟唐山7.8级大地震的地震屋;看开放式高压电舞台表演,现场欣赏大闪电…而且旁边还有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氛围都很浓。
还有就是厦门大学和附近的华侨博物馆,鼓浪屿上的钢琴博物馆、厦门博物馆等等都可以去。
㈩ 闽南厦门民俗文化
闽南功夫茶表演、木偶表演、博饼、闽南语歌曲……这些闽南民俗文化的标签将一一在世博会上向全世界展示。5月2日至5月4日,上海世博会厦门馆开馆,面积达630平方米,以“温馨城市?海上花园——宜居厦门印象”为主题,以“厦门总让人想起生活”为口号,以浓厚的闽南元素为基色,融合现代科技,借助闽南风情浓郁的实物展示和场馆活动,向全球游客展示厦门的特色文化和温馨浪漫的宜居环境。
5月3的“厦门城市秀”上,现场将举办闽南民俗文化展示,游客可通过馆内设置的道具,现场体验厦门博饼文化,届时,主持人将用英语与中文对博饼进行双语讲解。博饼是厦门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据考证,它的雏形是唐朝的“骰子戏”,民间流传则是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鼓舞士气而发明的。
5月4日为“律动鼓浪屿”,来自厦门3个家庭的6位艺术家举行“鼓浪屿家庭音乐会”。厦门因海而兴,因海而强,海洋的性格不仅滋养厦门人的品性,也培育厦门人对外来文化的包容。西方音乐艺术在厦门落地生根,造就了鼓浪屿钢琴之岛的美名,也形成厦门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家庭音乐会。每逢节假日,在鼓浪屿岛上,亲朋好友常常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其乐融融。
自4月20日至25日,厦门馆精心准备的闽南特色节目——鼓浪神韵进行专场演出,是预开馆期间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城市广场上惟一表演的团体。
“鼓浪神韵”以全国惟一一台反映闽台文化和民俗风情为核心主题的旅游文化大戏《闽南神韵》为演出班底,并集纳其他演出骨干。本次“鼓浪神韵”节目丰富多样,囊括了南音、闽南语名曲、戏曲丑角和闽南木偶等极富闽南民俗特色节目,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充满“亮点”、“土味”十足,充分展示了闽南民俗风情。主要演出内容有:闽南语歌曲演唱《爱拼才会赢》、《妈妈的脊背》,杖头木偶表演《长绸舞》,群舞《音鸟天籁》、《丰年祭?高山青》和《鼓浪屿之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