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谈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

谈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22-07-05 01:04:07

㈠ 清朝时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1、确立了册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了驻藏大臣。

2、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3、妥善安置了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4、设置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5、击溃沙俄入侵者,签订尼布楚条约,明确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

(1)谈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扩展阅读

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发展:

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干隆年间,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国的格局最终确定。

极盛时期的清朝,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乌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南达南沙群岛。包括50多个民族,国家空前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清朝

㈡ 清朝在维护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康熙干隆雍正几位皇帝采取什么措施

在西藏设立活佛等,用了宗教政策;对汉族,开科取士,允许汉族读书人为官;康熙还亲征准葛尔、收复台湾、诛杀鳌拜等。(暂时就想到这些)

㈢ 作为外夷,大清是如何做到长治久安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时期内,有相当一部分的王朝是由所谓的"外夷"建立的,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王朝建立的时间都比较短。例如赫赫有名的元王朝,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疆域极其辽阔,铁骑所至,无不威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豪横"的王朝,最后统治中原不到百年,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当中覆灭。

但是却有一个"另类",清朝的建立基本上延续着以往游牧民族建立政权的路线进行的,但是清朝却稳固的统治中原近三百年之久,甚至还成为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何清朝作为外族身份入侵得以长治久安,这背后清朝统治者又做了哪些努力。



3:满人圈地,汉人生存空间受限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土地绝对是核心的生存资源,但是满清入关之后,大肆的侵占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划为皇庄、旗地等。

据《清史稿》当中记载清朝统治者发布圈地令后汉人的惨状称:"人民背井离乡,有父母夫妻同缢死者;有先投儿女于河而后自投者;有得钱数百,卖其子者"。

除此之外,清朝统治者还将关外的大片肥沃的土地划为禁止开垦的土地,无疑又给原本沉重的百姓以致命一击。清朝统治者这一系列的行为,再次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清朝统治者实行一系列让汉人怨声载道的政策但是却依旧得以稳坐天下。

㈣ 有什么具体措施可以让清王朝维护封建统治更长久些呢

必须铲除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废除封闭锁国政策,改革国体,实行君主立宪制,重用有才华汉人,整治军队。引进资本主义技术。

㈤ 满清是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的,对待此事清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满清统治了中国以后,虽然统治了国家,也统治了人民,可是汉族人民的一颗汉人的心是不会被征服的,相反,汉族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满清。汉族文化博大精深,而且汉族人口众多,汉族文化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满清。清政府在这方面也做得很好,积极融入汉族文化,虽然汉人做大官的可能性很小,不过满汉一家亲,汉人和满人也相处得不错。

不过清帝对于汉化还是有所控制的,早期一直严禁满汉通婚,而且要求汉族梳满族人的发型,穿满族的衣服,在官吏的任命上,早期也是对汉人排斥的。

㈥ 举例秦朝、西汉、明朝和清朝在加强思想文化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并分别指其产生的影响。

中央集权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最早建立于何时?何时发展到顶峰?试比较秦朝、汉朝、明朝、清朝加强专制制度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 答: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于秦朝。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相似之处:①政治上:都注重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其制度、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汉朝时,汉景帝实行“削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明朝时,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六部和三司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设立卫厂等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清朝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②思想文化上:都推行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思想控制。秦朝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思想统治工具。明朝时实行八股取士,禁止发挥个人观点。清朝时大兴文字狱,压制反清思想。

㈦ 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要切实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关键是要靠文化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实践中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则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越强,文化越先进,其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应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二是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这是我国文化话语权不强、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安全角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不同社会主体的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让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上档次,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三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应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㈧ 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种文化不被其他文化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状态。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体系没有遭受其他文化的侵蚀和破坏,能够完整地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扩大本国文化影响力。

具体而言,国家文化安全主要包括国家的文化特性得到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得到尊重,文化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文化传统得到传承等诸多内容。国家文化安全也可分为价值观念安全、语言文字安全、文化资源安全、风俗习惯安全、生活方式安全、文化人才安全等方面。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非传统安全要素,与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等传统安全要素共同构成国家安全体系。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速度和力度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一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科技优势、营销手段以及政治推动,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文化安全。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我国文化的发展正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非常艰巨。

比如,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动作频繁;在文化交流领域,西方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影视产品和动漫游戏)、语言文字、学术理论、节庆习俗等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社会科学和生活方式等形成冲击,文化霸权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要切实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关键是要靠文化建设。新形势下,我们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实践中需要着力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文化的先进性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而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则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文化创新能力越强,文化越先进,其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应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大力推动文化创新。

2、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实力较弱,这是我国文化话语权不强、文化贸易逆差大、文化安全角势不容乐观的重要原因。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鼓励不同社会主体的资本向文化产业流动,迅速壮大文化产业,实现我国由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的转变,让我国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经风雨、上档次,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

3、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

“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应着眼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召力,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误读、误解和误判,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㈨ 你是怎么看待清朝的统治的

"康乾盛世"的提法由来已久,有时也叫"康雍乾盛世",由于雍正皇帝一直背着窃昭篡位、弑父屠弟的恶名,盛世很少有他的份。虽然我国着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和日本历史学家宫崎市定早已开始对此质疑,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旅日历史学家杨启樵先生多次赴台湾故宫博物院查阅了二万多件康熙朝,尤其是雍正朝的密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着,才算把雍正的案彻底翻过来。不过人们习惯上仍然称"康雍乾盛世"为"康乾盛世"。
清朝(1644-1911)在位268年,总共有十个皇帝。位居二、三、四位的康熙在位61年、雍正在位13年、干隆在位60年,共134年,占了清朝的一半。干隆禅位于嘉庆皇帝后仅仅44年,就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一败涂地。以后的几十年中,中国始终处于被列强不断侵略、割地赔款、几乎被瓜分的危难之中,直到1911年清王朝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
我的基本观点是:并不否定康雍乾三代的历史功绩,但是不赞成现在依旧把康雍乾时期说成"康乾盛世",尤其不赞成对康乾之世作过高的评价。我们应当从比较历史学的角度,认真总结康雍乾三代的得失。正确认识康雍乾三世的得失,有助于加快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
一. 康雍乾三代的历史贡献及其和汉朝、唐朝的比较
康熙、雍正、干隆三位皇帝的确很有作为,做出了一些重大的历史贡献,其中康熙的贡献最大。他们先后削平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准格尔部、回部、罗卜藏丹津、大小金川土司叛乱等。康雍乾三帝最主要的功绩是将汉、唐、元朝以来的版图从此固定了下来,为多民族的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
由于清朝是人数很少的满族统治全国,它必须依靠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蒙族)和它一起来加强对汉族的统治,而且必须努力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才能进行有效的统治。因此康雍乾三帝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加快各民族的融合,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以"改土归流"为代表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所谓的"改土归流",就是将过去少数民族地区的世袭的土官、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命有一定任期而流动的官吏。"改土归流"之后大大地加强了这些地区的国家意识。
戴逸先生强调,"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他认为这个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理由是当时中国人口已有三亿,而西汉盛世时不过五千万;唐朝开元盛世也只有八千万左右。"这样康雍乾盛世的经济力量就远远地超过了汉、唐的盛世,而且两者的差距还很大。"我认为这样的比较有些简单化,因为西汉距康雍乾时期有1600年,唐代距干隆末年也近800年,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生产方式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人口自然会大大增加。依此说明"中国在康雍乾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已远超汉唐,是缺乏说服力的。
汉朝当时在世界上的领先程度只有横跨欧洲、北非的罗马帝国相比。而唐朝在当时的强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且不说其疆域之辽阔,就唐朝的富庶也是康雍乾时期无法比拟的。当时两个世界强国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不如唐朝,因此最重要的是看这个朝代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程度。康雍乾三代显然远远不如汉唐。
汉唐之所以被认为是盛世,并不仅是由于其当时高居世界首位的物质生产水平,更重要的是汉朝和唐朝的文化与精神面貌。汉唐时代政治环境比康雍乾时期宽松得多。汉代的皇帝总的说来比较开明,社会洋溢着一种进取、开放、昂扬的大汉精神。唐朝的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是比较注意"纳谏"的,对臣工相对比较尊重,产生了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么豪迈自信!在清朝找不出一个李白这样的诗人来。
总之,汉唐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盛世,最重要的是其具有世界上的先进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而这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品格和财富。
二. 彻底扼杀民族精神是康雍乾三代最大的历史失误
要想正确地评价康雍乾三代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应当将其置于世界历史的总坐标中。着名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公元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之中。而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不能将后来中国落后挨打的责任都归咎于康雍乾三帝。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以大量事实证明: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明朝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的弊病如果和已经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相比,落后已经非常明显了。但是由于当时中国整体实力遥遥领先,而欧洲则刚刚起步,中国本来完全有可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进行赶超。但明朝末年政治动乱、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1644年清朝在北京正式取代明朝统治以后,中国要发展也来得及,但遗憾的是,清朝统治者使中国失去了整整250年,而关键就是康雍乾三代的134年。
制度是否进步或完善,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康雍干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已经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皇权,使数亿臣民俯首贴耳听命于皇帝一人,使各级臣工绝对服从上司,从而使整个国家机器完全僵化,失去活力。鸦片战争后中国屡战屡败,表面原因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实际上清朝这种极端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戴逸先生指出"盛世的阴影"主要是四个方面: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一个:以文字狱为代表的极端专制制度彻底扼杀了中国人的思想活力,举国奴性泛滥,尤其是使得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噤若寒禅。戴先生说:"扼杀中国人思想活力由来已久,秦始皇、汉武帝就干这种勾当。自从中国有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国人就在被迫做奴隶和奴才,逐渐形成国民的劣根性,而且时间久远,不易消除"。明朝也搞思想禁锢,也有书籍被禁,有人因文字招祸。问题是清朝的文字狱比秦汉、比明朝要严重广泛的多之又多,时间也长得多,不但规定苛刻,而且面广,动辄斩首、弃市、凌迟、门诛,甚至灭九族,连已经死了多年的都要开棺戮尸。康雍乾三代,搞文字狱一个比一个历害残酷,时间长达100多年。
康熙五十年,已经"宽文字之禁",但刑部仍然将真实记载南明政权年号以及记载明太子死于狱中的戴名世定为"大逆"之罪,拟将戴名世凌迟,弟兄叔侄处斩,妻女给功臣家为奴,给其书作序者绞刑。过了两年,康熙"法外施仁","从宽免凌迟,着即处斩",两个重要人物已故,开棺戮尸;作序者、出钱刊印者和看过此书未首告者统统问罪,牵连族人、门生、朋友及其亲属三百余人,其中有平日与他论文的尚书、御史等京官32人。因此,文字狱造成的影响决不仅仅止于文字作者及其家人、亲友,而是全民性的灾难恐惧。
雍正六年(1728年)发生了曾静企图策动陕甘总督岳钟琪反清事件,曾静被捕,招供说自己受了吕留良着作的影响,这时吕留良已死了45年,连其子吕葆中也故去,结果此案定为"大逆"。吕留良父子开棺戮尸,另一在世儿子斩首,其余叔伯、兄弟、妻妾、儿女等均受牵连一一治罪。吕之门人严鸿逵戮尸枭首,严的门人沈在宽因刊藏吕留良着作有4人被斩首。
文字狱最厉害的是干隆皇帝。在整个清朝160余起文字狱案中,干隆时期就有130余起,占全部案件的百分之八十。干隆时期的文字狱之多和他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清查禁书有密切关系。因此,一些不是文人的老百姓也因禁书而被杀。干隆时期文字狱的主要案犯,被处以"大律论拟"的就有47例,生者凌迟,死者戮尸,亲属男15岁以上皆斩,15岁以下及女性给功臣家为奴。甚至连张廷玉、沈德潜这些备受干隆恩宠的重臣,一不留神都会大祸临头,其他臣工就不必多说了。整个朝廷上下都是一种精神萎靡的状态,这样的朝政还能盛世吗?
康雍乾三代,尤其是干隆时期,不但对清朝统治不满或对明朝有所怀念的书籍统统禁毁,而且连与和朱理学相抵触的书籍也不得超生。从干隆三十九年到四十七年,光是浙江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毁书24次。干隆一代,全国禁毁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
中国落后于西方自然并非自清朝始,但明朝的思想比清朝活跃得多,出现了不少进步思想家,如王阳明、李贽、黄宗羲、东林党等。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康雍乾三朝那么残酷严密的文字狱,而让明朝已经初步活跃起来的思想界继续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完全有可能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寻找到对策,而不会失去整整200年。
康雍乾之际,凭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与人才资源,完全可以在几十年内迎头赶上,比干隆末期还要晚70年的于1868年开始的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一例。康雍乾三世,世界发生了许多推动历史前进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发明。牛顿于1687年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富兰克林于1753年发明了避雷针及电学理论;瓦特于1769年发明了蒸汽机;卡文迪什于1781年证明了水是由两份氢和一份氧组成的。1662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成立"促进自然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四年以后,一个科学院在法国成立。更重要的是西方的政治环境有利于产生大量的思想家、发明家,而康雍乾时期的中国则根本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自然就不会有思想家、科学家了。
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当时的中国属于表面繁荣而实质停滞,西方则暂时还贫困却在迅速发展。事实上康雍乾时期的经济发展只不过是明末以来的一种恢复性发展,而并不是由于新的生产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的。从干隆年间到鸦片战争仅仅5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百分之六,而欧洲占百分之六十二,中国一下被抛到后面了。
明朝永乐(1403-1424)年间,中国能造世界上最大的船,有世界最强大的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几次多达二万七千人,远达东非。明朝末年军队已普遍使用火器,在造炮技术和火枪质量上与西方没有多大差距。而康雍乾三代这100多年的耽误,彻底沦落于被动挨打和任人宰割的地步。
三. 20世纪中国的巨大变化充分证明康雍乾三代的严重失误
古今中外文化史都毫无例外地证明,社会生产力的任何历史性的大发展都来源于思想解放、思想认识上的大提高。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就不会有欧洲的工业革命,中国在二十世纪的两次巨大飞跃都源于思想解放、思想认识上的大提高。
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最伟大的功绩就是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的积极因素,从康雍时期几乎彻底失去并将落后因素发展到极致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中国人的民族精神重新被激活和大大发扬了,而且引进了许多新的思想文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席说:中国人民有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之所以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研制出"二弹一星",是因为中国人在民族精神上掌握了"二弹一星",中国人从此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民族复兴之路。
中国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着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它所焕发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是我们每%

㈩ 当今中国应当如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我们谈文化安全,要冷静反思、立足实际。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外来文化的盛行很难说是好莱坞大片和“韩流”等冲击所导致的。由此可见,虽然敏锐地从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居安思危构筑“文化长城”,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发点是好的,但随着中国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这种种现象在整个中国文化现实中所占的份额已经大为减弱了。从我们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更多地受到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娱乐和审美对象这一明显的趋势上看,只要我们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文化产品的水平和吸引力,外来文化便不是威胁,相反倒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外来文化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与其说是一种文化创新,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元素的重新整合,它的日常生活性和文化元素组合性,决定了其文化境界以社会底线欲求为满足的“低位”状态。但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大众文化,又往往以弱势、“草根”的文化姿态出现,并以一定程度的异质性、多元性与创造活力,显示出一种反抗文化权力、追求文化自由的姿态。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如果仅仅防范,往往会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实际上是较难成功的。因此,我们在使用“文化安全”的概念时,不能片面地强调对立和防御。

阅读全文

与谈清王朝如何维护其文化安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