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哪些
当今的大众文化现象有商品化。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由于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的系列产品, 再加上普遍进行欺诈,所以艺术本身更加具有商品性质了。
艺术今天明确地承认自己完全具有商品的性质,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但是艺术发誓否认自己的独立自主性,反以自己变为消费品而自豪,这却是令人惊奇的现象。
大众文化的特点: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关系密切。大众传播由专业群体使用大众媒介,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大众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机械印刷媒介和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电子媒介。大众媒介的应用,拓展了大众文化的公共领域和大众文化的对象、范围。
人们接受人类存在的在象征意义上超越民族和无可改变的物质特性越快,那就越好。许许多多的异域风情、珍禽异兽,国内外高水平的音乐会、运动会,过去无法亲临现场观看,现在则在影视中随处可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大众文化
② 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属于文化的范畴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分量最大,并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学说的宗旨是“求仁”。儒家的“仁”和“爱”相联系,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儒家学说是以伦礼道德为轴心而全面展开,大力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庸之道和忠己恕人。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主要是内圣外王两大方面。“内圣”是指修身做人,达到内和;“外王”是指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家和、国和、天下和。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另一重要支柱。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天道自然,顺其自然,致虚极、守静笃,清静无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和睦相待,把“和”作为至上境界。
运用的三原
以和为贵,以各得其所为目标,不是坐而论道,而是要起而行之,施之于实事。中华传统文化,也包含有和的运用中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
和而不同
可以有两层意义。从宇宙万物的现实状况看,“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世界本来就是和的世界,不是同的世界;世界存在的状态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事物的本来面目。从人事的方面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又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世界是和而不同的,我们处理事物也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
中庸,无过不及,不偏不倚
和的秩序,各得其所,一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具体的。以和为贵,要求得和的局面,不是靠单纯的理念,和谐的愿望、和解的诚意等等;不能停留在口号、宣传、思想疏导上,而是要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了解其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处理各种关系,努力做到“使万物各得其所”。
以礼节之。完善和遵守制度、规矩
礼是具体的,随时世发展而变化;中国古代的礼,已不能适应于现时代的要求。而和的秩序需要制度、规矩的保证,这个原则则是古今中外永恒不变的。这个原则体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制度、条约、合同、协议、规章、纪律等等,总之必须有完善的、能得到遵守的规矩,才能真正达到各得其所,和的目标。
③ 哪些是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文化事象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如:东西方文化传承问题,东西方文化重心的问题,酒席问题,素质问题····
④ 文化现象包括哪些
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
具体包括那些就很难说了,如现在流行的草根文化现象、山寨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现象、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文化现象、小沈阳文化现象……
⑤ 在高考政治中,经常给我们一些活动,问我们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哪些 那么怎么辨别文化现象呢文化
文化现象多种多样,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某段时期的智力程度、生存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近代的文化现象,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局势。
举个例子,跳舞是活动,体现个人爱好或是生存方式。但是广场舞。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中老年人有规律的集体活动引起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种文化。
还有,我们吃饺子是一种活动,但是中国人过年的时候吃饺子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⑥ 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文化现象
简言之,由人类“思想”参与的活动与成果,都是文化现象。
⑦ 文化特征有哪些
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2020-04-14 09:17:17
文/叶丹
特征包括人为创造性、后天习得性、共享性、象征性、传递性、变迁性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1文化的特点
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2、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3、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4、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纵向传递(代代相传)和横向传递(地域、民族之间)两方面。
5、变迁性与堕距(滞后):变迁性是指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处于变化中的。一般认为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有三种因素引发,第一,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人口变迁;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不同国家、民族自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第三,发明与发现,各种发明、创造导致人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滞后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变迁时的速度不一样,导致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
2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
(2)导向。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3)维持秩序。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4)传续。从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功能。
下载本文word文档
猜你喜欢
文化的社会作用
2020-04-26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2020-04-17
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什么
2020-04-21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
2020-04-17
文化是什么四句话
2020-04-22
文化的四个功能
2020-04-17
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什么
2020-04-21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怎么表现
2020-04-22
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
2020-04-21
文化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020-04-21
相关文章
⑧ 咋样区分文化与文化现象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现象则是文化的外在表现
青少年的书信文化属于文化,而产生青少年的书信文化作品则是一种现象
⑨ 文化包括哪些方面
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信息文化指一般受教育本族语者所掌握的关于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成就文化是指艺术和文学成就,它是传统的文化概念。
层次
因为文化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很难将文化给出一个准确地,清晰的分类标准。因此,这些对文化的划分,只是从某一个角度来分析的,它是一种尝试。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文化还可分为生产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产文化,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为生活所用,没有不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了一种生活生存的理论和方式,理念和认识。
至于对文化的结构,不同的说法也很多。一般地把它分为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衣、食、住、行。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
心态文化是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