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将龙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

如何将龙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

发布时间:2022-07-05 16:41:02

① 如何将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结合我国多个传统节日,我园开展了各种直观而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了解中华大地的民族风情和民俗习惯,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对中华民族正确的认知意识,使幼儿能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下面结合我园开展的相关主题活动,谈谈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教学环境,让幼儿初步认识传统节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向环境学习与环境互动的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认识各种食物,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每年的传统节日是培养幼儿民族情感的良好契机,当每个传统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先创设与节日相关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元宵节前夕,我们老师利用旧纸盒、旧瓶子等废旧物品,设计制作了许多元宵花灯,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色泽鲜艳,款式各异,十分漂亮。各式花灯悬挂于活动室内外,辅以若干简易灯谜穿插其中,幼儿通过直观的视觉环境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 科学合理的运用环境创设手段,是成功开展节日教学的重要环节。直观的环境布置能够帮助幼儿迅速感知节日信息,并初步形成“节日名称――节日主题――节日元素”的联想记忆链条,有助于下一步幼儿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运用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 我国每年有诸多个传统节日,不同的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节日意义及传统习俗。让学龄前儿童认识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内涵,并在课堂活动的进行中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和爱国情感,是我们开展传统节日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元宵花灯这天,我们安排了一整天的教学活动:白天,我们领着幼儿在“欢天喜地闹元宵”大型壁画面前,向幼儿介绍元宵节的由来和庆祝形式,引导幼儿玩“猜灯谜”游戏,并组织幼儿搓汤圆,让幼儿在下午茶点时吃到自己动手搓出来的汤圆;晚上是元宵活动的高潮时刻,我们组织全园幼儿到户外小区逛花灯,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各种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来。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家园同步,让幼儿更全面认识传统节日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现代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形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责任。家庭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当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早期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时,将引导孩子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同时,应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与家长一起努力,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越是传统的就越是跨世纪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挖掘身边中华传统文化题材,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传达给幼儿,就能净化幼儿的心灵、陶冶幼儿性情、提高幼儿素质。 让我们共同携手,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用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让幼儿从小耳濡目染,使幼儿的心灵受到精神文明的滋养和净化,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由衷的认同感和共鸣。培养幼儿成为爱祖国、爱民族、崇尚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

② 如何在幼教中渗透乡土文化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应从地方入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的社会资源,促进幼儿园的特色发展。我园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自然融入“技艺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民居文化”“名人文化”,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幼儿去关注、体验、感受乡土文化资源,开阔眼界,丰富经验,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使幼儿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挖掘乡土特色丰富课程内容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有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为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永春漆篮是福建省汉族传统竹漆工艺品,原材料是竹子,将竹子或切片或切成细条,片可做柄,细条用来编织篮子,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活动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摸、剥、编感知竹子、篮子的外形特征,教师还展示各种工艺品,帮助孩子观察、认识其内部特征,如:扁篮、格篮、盛篮,还有盒、盘、竹竿、竹篮、竹匾、竹筷等。还可以介绍关于竹和笋的资料、图片等,供大家观赏丰富经验。同时,将教学融入自然社会大课堂,带幼儿去看竹林、挖竹笋、拍资料,制作笋食品、利用竹子制作各类区域活动材料等。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些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我们的教学富有生机。在“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中,我们邀请编织艺人到幼儿园,现场进行编织演示,教授幼儿进行简单的编织制作。通过编织艺人的现场展示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在主题活动“家乡特色小吃”开展期间,我们组织孩子学习制作各种本地的小吃。如包春卷,先让老师展示春卷的制作流程。春卷是用白面粉加少许水和盐拌揉捏,放在平底锅中摊烙成圆形皮子,然后将制好的馅心(肉末、豆沙、菜、白糖等)摊放在皮子上,将两头折起,卷成长卷。孩子们看到后既新奇,又兴奋。之后让孩子们进行了“包春卷”的尝试,让孩子们品尝,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饮食文化,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挖掘乡土特色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愿望,那么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都会化为灰烬。”如何激发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呢?我们在游戏材料的选择上,除了必须考虑到其安全性、实用性,还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例如,我园充分利用永春县岵山古民居村落的资源,将本土化的区域活动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小院》主题区域。将富有农家特色的洗衣苑、小沙池、农家厨房、客厅、卧室等融入幼儿自理能力、手工、益智、建构等区域材料,使幼儿沐浴本土文化的同时,在宽松、自由的活动区中,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自主愉快地发展。此外,还以永春佛手茶的传说为主要内容,创作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佛手茶说》。让幼儿通过课件的阅读和观赏,了解永春佛手茶的由来及制茶工序,在了解的基础上,融入表演游戏,让幼儿运用闽南语进行表演,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绘本的魅力。
三、注重课程内容的积累和创新
在民俗课程中,我们注重资料的积累,将每个主题活动预设、目标、环境创设一一记录,作为一手资料进行积累,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和使用。因此,我们特别支持、鼓励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原有的课程资源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拓展教育渠道,使乡土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教育形式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乡土文化的浸润需要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亲身体会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教育囿于课堂,而应拓展教育渠道,比如:以亲子活动的形式,请家长带孩子参观永春纸织画,了解纸织画的制作工艺,并了解纸织画的艺术价值。活动中教师巧妙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孩子活跃的思维,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除了把课堂搬到校外,走进社区,我们还把艺人请进幼儿园,让他们走进课堂,教孩子们织画、编篮子、唱闽南歌……看着一群群围在老爷爷身边编篮子,唱闽南歌的小家伙笑得那么开心,教师心中多了份畅快与惬意。我们深知,只有拓展教育渠道,使孩子们获得感性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使乡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传承。
因此,让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开阔孩子们的眼界,丰富孩子们的经验,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使幼儿关心社会,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的发展,在了解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轻松愉快地融入社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被社会接纳、重视的感受,形成对家乡的美好情感。

③ 端午节对幼儿园的活动有哪些意义

孩子们在浓浓的节日气氛里学习了包粽子,既锻炼和发 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获益匪浅

④ 幼儿园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怎么导入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⑤ 小班 端午节可以开展哪些 活动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活动反馈: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 阳,处处都端阳。
小(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⑥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于幼儿教育中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于幼儿教育中
(一)将国学内容放在幼儿园课程中
通过诵读经典,对幼儿的语言和言语发展上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给孩子传授《大学》《论语》《老子》《弟子规》等经典文化精髓,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二)将传统游戏放在课程安排中 毕业论文 http://www.lw54.com
游戏是幼儿课程中的重要形式。近百年来,西方的游戏和玩具纷至沓来,传统的游戏和玩具变成了“土玩艺”。但我国的传统玩具游戏能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哲理性、道德性启迪,如拼七巧板、下棋能够训练儿童的智力。猜谜、歌谣等游戏,使儿童在无形中受到知识的洗礼。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儿童勤劳、勇敢、坚定、吃苦的精神和品德。

(三)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将老师和家长一起纳入学习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部分家长可能会质疑:这些所谓的传统文化是否对于当今的社会环境还适用?因此,只有当老师和家长都认可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才能加入到幼儿的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并邀请有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家长参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这种方法充分调动整个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进而深刻地影响幼儿的品行和道德。

⑦ 龙舟精神在我们身上该如何传承与发展

龙舟文化,源远流长;龙舟精神,永远流传。
首先要借用实物、图片、视频等,了解龙舟的外形。去现场体验的龙舟,在看、猜、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龙舟,加深了对龙舟的认知,感受到龙舟的独特魅力。去博物馆听讲述赛龙舟的起源。详细描述龙舟由鼓手、划手和舵手组成。鼓手在船头敲鼓,掌握划行的节奏;划手是一艘船的发动机,他们十分团结,每一桨都会用尽自己的最大力气;舵手是龙舟的灵魂,掌握着龙舟前进的方向。三者默契配合,才让龙舟活起来。
龙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知道龙舟精神是什么吗?“是团结合作!”“是劲往一处使。”“是要整齐。”“是永不言败。”“是……”通过互动问答,结合一个个例子,充分理解“不抛弃、不放弃”、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龙舟精神。观看龙舟队比赛的精彩视频,紧张刺激的龙舟比赛震撼人心,领略了这项竞技运动的巨大魅力,也真切领会到了龙舟比赛你追我赶、永不服输、力争上游、精诚团结的内涵。
龙舟文化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所弘扬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龙舟文化进校园,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也在心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⑧ 幼儿园赛龙舟(以竹棒)的玩法及规则

摩托车轮,绳子,红黄蓝绿头巾若干。
玩法:
将自己的“龙舟”放在起点线后面,坐在轮胎里,双手撑地,听到口令同时出发,双脚伸缩,推动轮胎向前滑动,划动“龙舟”,谁先超过终点线谁就为胜者。幼儿熟悉玩法后,将小“龙舟”变为大“龙舟”,先请两个幼儿合作用绳子把两条小“龙舟”连接成大一点的“龙舟”。两只“龙舟”连接起来后,两个水手一起划,两个人要互相配合、同时用力、动作一致,“龙舟”才能划得快。可以逐渐增加人数,加大游戏难度,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规则:
1.水手坐在轮胎里,屁股不能离开轮胎。
2.多人合作时,动作要协调一致,龙舟连接牢固,不能断开。
3.中途起身,从起点重新开始。

阅读全文

与如何将龙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