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哪个饮食文化圈中药材最多

哪个饮食文化圈中药材最多

发布时间:2022-07-06 10:14:05

⑴ 中国各饮食文化圈的大致区域范围是什么

我哥饮食文化圈儿的大致区域范围有这样的一些,例如以东北地方风味为主的东北菜系。以山东为组的山东土家菜系或者是以四川的冒菜。各个不同的地方呢都有不同的嗯菜系,川菜,鲁菜,粤菜。都是不同的菜系。

⑵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饮食文化圈

饮食文化圈是由于地域、民族、风俗、信仰等原因,历史地形成的具独特风格的饮食文化区位。
中华食文化圈划分为12个小圈:1、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2、京津地区饮食文化圈;3、中北地区饮食文化圈;4、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5、黄河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6、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7、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圈;8、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圈;9、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10、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11、青藏高原地区饮食文化圈;12、素食文化圈。

⑶ 使用量最高的中药材排行是哪些

现在药店销售最多的中药主要有: 决明子、丹参、三七、三七花、黄芪、党参、当归、绞股蓝、银杏茶、生山楂、菊花、胖大海、麦冬、金银花等等。

⑷ 中国哪个地方中草药很多

安徽亳州市,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这里可以买到绝大部分的中草药

⑸ 饮食文化圈是什么

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甚至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烹饪原料、烹饪技法、传统食品、食风食俗等等,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去的呢﹖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 据《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 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 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 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 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 例如,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 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地。 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我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也很大,这种情况大概始于秦代。 据《汉书》等记载,秦代时“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 ”这么多的中国居民来到朝鲜,自然会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朝鲜。 汉代的时候,中国人卫满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 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朝鲜人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 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色”等说法。
受中国饮食文化影响更大的国家是日本。 公元8世纪中叶,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中国食品,如干薄饼、干蒸饼、胡饼等糕点,还有制造这些糕点的工具和技术。 日本人称这些中国点心为果子,并依样仿造。 当时在日本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唐果子就有20多种。
鉴真东渡还把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到了日本,日本人吃饭时使用筷子就是受中国的影响。 唐代时,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还几乎把中国的全套岁时食俗带回了本国,如元旦饮屠苏酒,正月初七吃七种菜,三月上巳摆曲水宴,五月初五饮菖蒲酒,九月初九饮菊花酒等等。 其中,端午节的粽子在引入日本后,日本人又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作了一些改进,并发展出若干品种,如道喜粽、饴粽、葛粽、朝比奈粽等等。 唐代时,日本还从中国传入了面条、馒头、饺子、馄饨和制酱法等等。
中国菜对日本菜的影响很大。 17世纪中叶,清代中国僧人黄檗宗将素食菜肴带到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普茶料理”。 后来又有一种中国民间的荤素菜肴传到日本,称为“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对日本的餐饮业影响很大,它的代表菜如“胡麻豆腐”、“松肉汤”等,至今还列在日本一些餐馆的菜谱上。
日本人调味时经常使用的酱油、醋、豆豉、红曲以及日本人经常食用的豆腐、酸饭团、梅干、清酒等等,都来源于中国。 饶有趣味的是,日本人称豆酱为唐酱,蚕豆为唐豇,辣椒为唐辛子,萝卜为唐物,花生为南京豆,豆腐皮为汤皮等等。 为了纪念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日本人.

⑹ 中国各饮食文化圈的大致区域范围是什么各饮食文化图有何特点

我一直喜欢,大致范围呢,应该是非。是中午什么香菜

⑺ 我国哪个地方中药材最多

当然是云南的药材最多啊, 云南中药资源品种数量属全国之首 云南中药资源经调查有6559种,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之首,并有许多特有的品种。 据统计,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有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云南中药资源经调查有6559种。其中:植物药资源315科,1841属,6157种;动物药资源148科,266属,372种。有74个品种收载于中国药典,32个品种收载于部颁标准,149个品种收载于云南省中药标准。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品种和数量均属全国之首,并有许多特有的品种。 云南的中药资源优良品质,使云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独具一格,在着名的“云贵川广,道地药材”中首屈一指。如:有闻名的三七、云木香、云当归、云黄连、天麻、云茯苓等地道药材;有血竭、千年健、诃子、苏木、胡黄连、千张纸、砂仁、白豆蔻、儿茶、槟榔、肉桂等南药;有产(藏)量上百万公斤的大宗药材续断、滇龙胆、滇黄精、苡仁、南板蓝根、鸡血藤、防风、乌梅、南星、首乌、天冬、云山楂、狗脊、骨碎补、干姜等;有价值高的麝香、熊胆、冬虫夏草、牛黄、鹿茸等珍稀药材。许多药材是云南特有的品种。 http://www.ynyc66.com/AutoSite/TemplateFile/T63/Cn/NewsView.aspx?id=291230&NewsID=64357

⑻ 中国十二大饮食文化圈层的特点有哪些

地方特色明显,美味可口,各有千秋。

⑼ 中国比较出名的药材城市是哪个

我国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

安徽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着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亳州市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并于2007年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42家,其中39家通过GMP认证。亳州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中药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河北安国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安国中药文化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安国药市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计划。安国市现拥有中成药品种500多个,经营品种2000多个,辐射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预计超110亿元,吞吐量1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80%左右。

江西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着成《肘后备急千金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

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江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河南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着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着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充分发挥禹州独特的药业优势,禹州市委决定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侧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该药城包括一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是一所大型现代化中医专业市场。

阅读全文

与哪个饮食文化圈中药材最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