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理解教育的文化制约性和教育的文化功能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改造文化的功能(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2、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3、文化促进学校课程的发展;
4、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6、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㈡ 为什么说教育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因为文化是靠人来创造的,而教育的第一大功能正是培养人,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逻辑。
㈢ 教育学 简述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
从文化继承的角度看人类文化,是人类生产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人们创造新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的文化与教育是密切联系着的。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又依赖于教育,即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想和理论走向现实世界。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之所以称为现代教育,首要之点就在于它能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个人这一目的并将它付诸实施。以往一切教肓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换言之,如果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就不能认为是现代教育。
㈣ 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
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
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负有对既有文化的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文化发展的功能。
第四,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型。
㈤ 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作用怎么理解
人们从教育中学到原本现有的文化,再根据学习创造,提高自身创造力,在原有文化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
㈥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承、选择、融合和创新。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是指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它将极大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校教育选择文化的精华编成教材,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观念、态度与知识、技能,并通过教育评价手段进一步保证和强化这种选择的方向性。学校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引导工作。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表现为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同时还有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而趋于一体的过程。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是指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㈦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一,教育具有文化的传递的功能。文化是人类在活动中创造的,对个体来说是后天习得的,它不可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延续,而只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发展下去。
第二,教育具有文化选择的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
第三,教育具有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教育不仅负有对既有文化的传递功能,还具有更新、创造文化发展的功能。
第四,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文化是一定时期特定地域人们的思想、行为的共同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任何的文化都具有地域性和封闭型。
(7)如何理解教育的创造文化功能扩展阅读:
任何社会的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表现。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无不体现该国的文化精神。
另一方面,文化总是通过教育的传承作用,促使个体参与文化实践、实现文化创新来保存发展文化的。没有教育,文化就不可能发展。教育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固有的文化,而且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在人类已有的旧文化中力求更新与创新。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必须不断地创造与更新文化。
而人类正是通过教育,把已有的文化财富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文化发展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和更新。
更新与创造文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教育对文化选择、批判、融合、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更新发展;教育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直接途径(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和间接途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没有文化的更新与创造,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教育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的功能。人及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
(2)教育直接创造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技术等。
㈧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首先来看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
如果人类文化不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那么,人类文化的保存、积累与发展就将成为不可能。新的一代如果去重复他们的前辈所经历的事,人类就不可能进化,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结绳记事、钻木取火的蒙昧时代。教育传递着文化,使得新生一代能较为迅速、经济、高效地占有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使一个人从毫无文化内容的“自然人”变成一个具有摄取鉴赏、创造文化能力的“文化人”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社会性信息,因而也是人类的独有信息,独立于人体之外,不能靠生物遗传方式去为他人获得,而只能通过“社会遗传”。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它以文化为中介,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客观上起着文化传承和普及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经过选择、加工成教育语言和文字的形式,在与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传递给受教育者。于是,上一代的文化被传递到下一代,为他们所继承、接受、理解、掌握。文化的传承和保存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存。人类通过教育不仅可以继承文化、保存文化,而且教育亦可使受教育者掌握继承和保存文化的工具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新的文化传媒不断涌现,教育一边利用这些传媒高质高效地进行文化传播和保存,同时,也把使用这些传媒的方法教给了学生。于是,学生便可利用这些新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视、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等自己去获得文化。
其次,来看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因而,在当时的北大,既有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也有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还有鼓吹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的。这实质上就是教师在利用教育对文化进行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在多种文化观念相冲突的历史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和重要。
教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它必须对浩瀚的文化作出选择,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社会现实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去伪存真,向学生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文化。 这既能引导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更能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选择和批判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这些途径有通过培养目标选择文化,通过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文化,通过教育过程选择文化,通过教师群体选择文化,以及通过学校的种种制度选择文化等等。
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纵观人类教育的发展史,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表现在: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由窄到宽,由区域文化到世界文化,选择的重点发生转移,由宗教文化到世俗文化,由古典文化到现代文化。
再来看,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交流功能
教育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一是内在的教育过程本身。教育过程本身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整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外在的交流活动。如互派留学生、对外学术交流和合作等,促进不同民文化间的相互吸收、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
最后,来看一下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功能。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功能,也就是在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教育不仅直接产生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
首先,教育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培养了一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为文化的创造提供了可能性。人是文化的主体,人不仅是文化的承担者,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教育作为形成人、发展人的手段,就是利用人类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响人,塑造人的个性,把社会文化转化为个体文化,外在文化转化为内在文化,使人由愚昧的野蛮人成为开明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无限地发掘了人创造文化的潜能,增强了人创造文化的力量。
其次,以科学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创造活动正成为现代教育,特别是现代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有科学研究就有科技成果,有科技成果就有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有新文化的不断产生。因此,从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高等教育创造新文化是积极的、推动社会发展的。
总之,文化的生命不仅在于它的保存和积累,还在于它的更新和创造,只有时时更新的文化才能源远流长。而教育是实现这一切的最好手段。
㈨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教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传递”是指在从时间上来看,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或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中,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传递来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如我国儒家思想的流传百世。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传播”是指文化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单向地传播出去,比如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传播孔子的古典名着及理论思想。“交流”是指文化能够通过教育活动双向地进行交融、融合,促进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汇合,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比如一些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展,正是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相互交流学习。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选择与提升”是指通过教育可以使文化内容得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不良的文化,以达到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更新与创造”是指教育可以激活文化,不断激发出新的文化内容,焕发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化”文化。
教育价值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㈩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教育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之一。
主要表现为:
1.选择、传递、保存文化。教育借助公开课程(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隐性课程等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规范和价值,有选择地继承文化遗产,保存社会文化模式。
2.创造、更新文化。教育系统中进行的科学研究、设计,以及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与文化相关的个性和创造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文化的创造和更新。
3.传播文化。现代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校际交流(学术交流、资料交流、联合培养学生等),直接促进了不同社会或地区文化的传播。
4.影响“身份文化”的分层。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教育赋予不同的个体以一种相对特殊的“身份文化”一定的社会期望、自我认同、自我期望、知识结构等。
关于教育是否是文化的更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教育社会学中的功能论学派和冲突论学派之间存在不同看法。功能论学派视教育为文化的革新者,冲突论学派则认为,文化具有阶级性,资本主义教育不可能更新文化,而只是再生产某种“支配性文化资本”,以维持阶级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