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多少

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多少

发布时间:2022-07-07 17:00:56

⑴ 人均消费性支出多少

城镇居民人居消费指标是指城镇居民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活动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包含如下指标:
家庭总支出:指家庭除借贷支出以外的全部实际支出。包括消费性支出、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购房与建房支出。
消费性支出:指调查户用于本家庭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
财产性支出:指家庭购买或维护财产所支付的利息等有关费用。
转移性支出: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个人的转移支付。包括交纳的税款、捐赠和赡养支出等。
社会保障支出:指调查户家庭成员参加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障项目中由个人交纳的保障支出。不包括职工所在单位交纳的那部分社会保障金。
购房与建房支出:指包括调查户购买住房、建房时的全部支出。

⑵ 怎样实现农民“文化小康”

靠什么实现农民的“文化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使广大农民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既是重点,更是难点。同时,在实现全面小康道路上,农民文化小康更是难上加难。
近年来,我们在基层文化建设上发力巨大,尤其是文化小康示范工程建设的强力推进,更是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状况。
但是,基层公共文化发展还存在需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与农民的文化小康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前提下,我们靠什么实现农民的文化小康?
保康文化小康示范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三类建设标准已经明确,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各自的职责任务,按照三类标准,对号入座,立即行动。
首先,要明确建什么。文化小康示范单位、示范乡镇、示范村的建设标准都是10项内容,是全县一把管总的尺子。我们要突出三大示范区建设主题,重点围绕三个核心抓落实。一要围绕核心指标抓落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乡镇和村经济总收入比重超过5%;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乡镇和村(社区)年人均公共文化支出要高于150元;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和有线电视覆盖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要达到100%;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引导健康消费需求,村民、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要高于4.2%。二要围绕核心工程抓落实。文化小康示范乡镇重点要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和有线电视覆盖工程;文化小康示范村(社区)必须突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建设、十星级系列文明创建和“宽带乡村”建设三大工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七个一”是中央定的统一标准,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其他村(社区)也要对标建设,迎头赶上。三要围绕核心软件抓落实。要重点突出组建理论宣讲和百姓宣讲团,广泛开展 “荆山楷模”、“身边好人”创评活动,组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文化小康示范村(社区)还要重点抓好村规民约的制定,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保康的文化小康建设工作要在全省、全市树标杆、做示范、探经验,所以我们每个乡镇、所有县直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都是示范单位,都要围绕今天下发的文化小康示范单位建设标准逐条落实,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以及11个乡镇要软硬件一起上,没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必须把软件全部建设到位。
其次,要明确怎么建。推进三大示范区建设是一个品牌工程,也是一项“一把手”工程。要科学规划,坚持问题导向,抓薄弱补短板,对标查找差距,围绕重点难点工作项目,集中力量重点谋划、重点推进、重点攻关;要整体推进,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都要带头示范,对照刚才宣读的三类示范标准,立即行动起来,纵到底、横到边,一项项抓落实,在全县上下掀起精神扶贫和文化小康建设工作的高潮;要大员上阵,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文化小康示范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文化小康示范建设工作牢牢抓在手中,既要负总责、还要亲自抓,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步推进。
第三,要形成合力。建设三大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用力、统筹推进。各乡镇精准扶贫牵头单位要组织包保单位对示范村建设给予扶持,特别是15个文化小康示范村的精准扶贫包保单位要克服困难,拿出实际措施,真心帮扶,帮出实效;各乡镇在带头抓好文化小康示范乡镇建设的同时,也要对示范村建设配套相应建设资金。村(社区)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抢抓机遇,不等不靠,与相关县直部门、精准扶贫包保单位及党委、政府搞好沟通对接,争取多方支持,积极投身文化小康建设。

⑶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增长4.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238元,增长2.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8%;人均居住消费支出4107元,增长9.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121元,增长7.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2499元,增长6.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6%;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增长8.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4%;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51元,增长11.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7元,增长10.0%,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4%。

⑷ 人均消费性支出

人均消费支出指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实物支出和服务性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按商品和服务的用途可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
人均消费支出是社会消费需求的主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体现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现行统计分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个指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按月统计,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按季统计。

⑸ 中国人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上的数据,自2013年至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分别为:18310.8元、20167.1元、21966.2元、23821.0元、25973.8元。

2019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

目前,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暂未公布。

(5)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多少扩展阅读: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 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

经营净收入: 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转移净收入: 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

转移性支出:指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

⑹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多少元,农村居民为多少元请注明资料来源

提供一条从数据库检索到的信息。(数据库:中国资讯行)

【时间分类】20110301
【文献出处】中国新闻网
【标 题】2010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1654字)
【正 文】
从国家统计局网站获悉,统计局今日公布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人民生活显着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报告显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从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增加了3789万人,年均增加94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从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减少了1619万人,年均减少405万人。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就业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其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2005年末的36.0%增加到2009年末的39.9%。城镇就业岗位快速增加,新增就业人数持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其中,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471元,比2005年增长了69.6%,年均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82元,比2005年增长71.5%,年均增长11.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一是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比重为35.7%和41.1%,分别比2005年降低了1.0和4.4个百分点。二是交通通讯支出大幅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为1984元,比2005年增长99.0%,年均增长14.8%;农村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为461元,比2005年增长88.2%,年均增长13.5%。三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2010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3.1辆,比2005年底增长2.9倍;拥有移动电话188.9部,增长37.9%;拥有家用电脑71.2台,增长71.6%;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45.2台,增长1.1倍;拥有移动电话136.5部,增长1.3倍;拥有家用计算机10.4台,增长3.2倍。2010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比2005年提高51.2%。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增长。2010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73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818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43206万人,增加2942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3376万人,增加27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6173万人,增加769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2306万人,增加6898万人。2010年,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2311.1万城市居民和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⑺ 2018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少元

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 增长8.7%、

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2186元,增长8.4%,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048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9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6045元,增长8.7%,是平均数的84.6%。

按收入来源分,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091元,增长8.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7.5%;人均经营净收入2265元,增长7.0%,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6.1%;人均财产净收入1166元,增长10.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3%;人均转移净收入2541元,增长9.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1%。

(7)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多少扩展阅读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814元,增长5.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9.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10元,增长6.3%,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7.4%;

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157元,增长12.4%,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2.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598元,增长11.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2%;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286元,增长6.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4%;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932元,增长7.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7%;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60元,增长19.7%,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53元,增长7.1%,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6%。

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分别是多少

哪的?哪年的?

补充答案:
1、浙江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683元;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480元(私营单位:20629元;非私营单位:37395元);
恩格尔系数:33.6%。

2、浙江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10007元;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75元;
恩格尔系数:37.4%。
楼主要求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人均纯收入”。

⑼ 2011年上半年,我国乡村居民所有消费品价格

原因:①生产决定消费,农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可能是因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不足,或者不能满足农村群众生活需求。(2分)②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过低,影响人们的文化消费。(2分)③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农村人均文化消费过低,可能是农村居民过于注重物质消费,轻视文化消费。(3分) 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创造适合农村消费的文化产品,增加居民收入,稳定农村物价,转变消费观念等(也可从财政的作用答)只要答出三点就可给6分。

⑽ 如何正确解读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指农村住户用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等八大类消费的支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是一个平均指标,是农村居民家庭成员平均分摊的数值。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生活消费支出既有现金支出,又有实物支出,如自己种植吃掉的粮食、蔬菜等也是生活消费的一部分,同样应作价计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阅读全文

与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