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晋商文化精髓经典名句
看完《乔家大院》不由得对晋商的前辈们佩服不已,惊叹之余,我们应该更好的研究一下晋商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以便借鉴。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源自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战略眼光,敏锐的视觉和嗅,抓住了当时的黄金产业:丝绸、茶叶和票号
二、 借力用力,资金雄厚
三、 有自己和核心人才和团队
四、 商场如战场:有独特的商战与竞争策略
五、 整合利用了官场的资源,使得业务消息灵通,通行无阻。
一、 战略眼光,敏锐的视觉和嗅,抓住了当时的黄金产业:丝绸、茶叶和票号
例1、一个偶然的机会,乔致庸遇到了平遥大商家王协老先生已经成了花子的后人,他用一件狐皮袍子加一串钱从此人手里买下了一幅王协老先生留下的《大清皇舆一览图》。这张图也给了乔致庸前所未有的启示,乔致庸发现了当年王老先生为实现晋商货通天下的理想开辟的北到恰克图南下武夷山的茶路,从江浙到山西潞州的丝路和绸路。
又由这张图,他具体分析了自家的实际情况:粮、油、丝、茶、盐、铁为天下最大的生意。但粮油生意不是乔家的本业,盐铁为朝廷专卖,剩下的大生意,就只有丝和茶了。可当时的情形是,战祸连年,致使南方的丝路不通,茶路也不通。天下人皆知南方茶路不通,也都不去疏通茶路,但如果他们去了,茶路莫不是就通了?
一派豪情油然生,坐镇隆中分天下。乔致庸放眼天下的大智慧让他从战略上为乔家的事业定夺了方向。 纵观商界,大凡取得辉煌成就的企业家,无一不具有胸怀天下的大智慧。
例2、乔致庸自从在恰克图见过了广晋源票号的分号,就对票号这行生意发生了巨大兴趣。凭借商人的敏锐意识,他看到这行新起的只做银子生意的生意将对中国商业的经营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乔致庸的眼中,钱币应当像流水一样周转,它流得越快,为天下人生利就越多。如果全国商家都来经营票号业,互相承诺守信,全国就会形成一张庞大的信用之网。这样一来,商人们做生意时再也不用拉银子了,只凭一张汇票,就可以到任何地方提取现银。于是决定投身这种行业,并且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作为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这样写道:“最能显现出山西商人目光的莫过于一系列票号的建立了,他们先人一步地看出了金融对于商业的重要,于是就把东南西北的金融命脉梳理通畅,稳稳地把自己放在全国民间钱财流通主宰的地位上。这种作为,都是大手笔,与投机取巧的小打小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由于乔致庸等山西商人具有放眼天下的大智慧、大手笔,晋商才得以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多年。
二、 借力用力,资金雄厚
犹太人的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一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
有了好生意不怕借钱。向投资者借贷;向银行借贷
把握借贷的时机
(1)通胀高挺: 也就是说当物价高涨的时候,去借钱比较划算。例如,你今年贷300万去买一幢楼房,明年就有可能会升值到800万,而你还给银行的钱只是300万本金再加上30万元的利息。这个例子无疑告
诫他们,借钱时应该多考虑借来的钱该怎样运用,以及相关的信贷额和利息。
(2)利润风险比率。利润风险比率是投资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术语。假如赚就会赚100万,赔就只赔1万,如此投资就值得一搏。但如果赚钱最多都是赚1万元,赔就可赔上百万元,风险如此大,收益如此小,傻瓜也不会去冒这个险。
乔致庸下定决心,准备南下武夷山疏通茶路。可是资金不够。当曹掌柜得知乔致庸要向水家、元家、邱家筹措银两时,提醒他:这几家可是联络好的,只要我们不改新店规,他们就不和我们做生意。乔致庸当即表示,水家、元家不愿意和我做生意,那是他们的事,但我愿意和他们做生意!自己就这么堂堂正正,一家一家上门去借银子!
其实,乔致庸心中早有谋划。首先,自己不会白用他们的银子,如果能够平安归来,他们愿意要银子,就连本带息还他们银子;他们愿意要茶,自己将银子作价给他们茶货;他们若是怕他一去不回,他打算把乔家的生意全部押给他们。其次,在面对水家时,对水长清的质疑:从武夷山到恰克图有万余里之遥,南有大江,北有沙漠戈壁,江南又正逢战乱,有什么能力,能把它重新疏通?赔了怎么办?乔致庸掷地有声愿以乔家的生意做抵押。在对待借贷银两的偿还问题上,他的做法也体现了一个商业大家的智慧与胸襟。最后,他顺利地拿到了130万两银子,为自己南下开通茶路奠定了物资基础。
三、 有自己和核心人才和团队
1、 人才是企业的活力和生命,孙茂才就像今天企业里的“市场总监”,角色使命是审时度势为东家制定缜
密、周详的市场拓展计划、安度危机的方案。任人唯贤、不惜重金。起用孙茂才。
2、 总号每年还要对各个分号进行不定期考核。这就是山西商人的考核手段。你如果被一个商号开除了一
次,别的商号就再也不会录用你了
3、 制订关键职位接班人计划、发现和培养公司内部人才。
4、 乔致庸看马荀深对业务讲得头头是道,是个人才,于是给其资本让其粮店独立经营。马荀深为知遇之
恩所感动,上任之始就着手整顿,清除害群之马,准备带领乔家复字号进军蒙古大草原。复字号的气象为之大变。
5、 “该用的人没用,该留的人没留”,这是管理的大忌,也是用人的大忌。譬如复盛公的马荀,近年来复
盛公的生意有七八成都是他做的。这个人要是走了,复盛公的生意就要让他带走大半!这样一个人,东家为什么不能给他顶一份身股,让他留下?
6、 发现了人才,要不惜重金和诚意,为我所用。
7、 关键岗位人才任命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否则任意打破提升的常规,提拔的人太多,升迁的速度太快,
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张居正用“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来说明人应该试用,方知其才能。考察人才的德、能、勤、绩,以业绩为主。如果提升太快,则无法考察了。
四、 商场如战场:独特的商战与竞争策略
1、 开票号有一个忌讳,只要你的银票有一次不能兑付现银,你就没了信誉,就站不住脚了。去年就有一
家广东商人要开票号,结果第一天就让人给封了门。头一天开张,有人抱来六个大金元宝来换银子,这家票号拿不出这么多银子,知道是有人不想让他开票号,当下就取下了招牌。据京城商圈的人说,那就是广晋源干的,而且不止一回了。果然不出所料,成青崖不会轻易放过乔致庸,一招接一招,招招致命。第二天清晨,大德兴刚开门,就有一群人,两人一组各抬着一个合抱粗的东西进来,放在柜台上。原来是广晋源银冬瓜,来人叫嚣换不出银子,赶快摘牌子。乔致庸已有了准备,他表面上让来人稍等,暗地里却令李德龄带铁信石等将广晋源的24只金元宝全都拉到广晋源兑换现银。成青崖万万没有想到乔致庸会杀出一个回马枪,他早已照会其他票号,不允许收自己的镇号之宝换给大德兴银子。而乔致庸偏偏向自家来兑银子,并且,成青崖借出那200万两银子后,广晋源已经没这么多银子可用于收回自己的镇号之宝。这时他猛然明白自己中计了,他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成青崖抽出宝剑就要自杀。陆大可及时赶来,拉乔致庸给成青崖磕头,让两家和好,各做各的票号生意,从此不再恶斗。
㈡ 晋商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家族观念最重
所谓晋商,指的是历史上明清两代500年间的山西商人,他们的主营业务以盐业和票号为主,时至清代已成为中国实力最雄厚的商帮,甚至在世界经济史学界中,还与意大利商人相提并论,足见其辉煌。那么今天的晋商文化就为你介绍,晋商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一、重视家规与家风
在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两相比较发现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可见重视家规与家风在晋商家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能够长期兴旺的晋商家族,后代子孙基本上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且恪守祖训,无一人涉足政界,大多在金融界、教育界、科技界工作。
二、学而优则商
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
三、为家族买官留爵提高社会地位
历史上的晋商,发家之后往往谋求买官留爵,以提高自身家族的社会地位。根据清代山西巡抚哈芬、恒春、王庆云等奏折不完全统计,晋商之中的日升昌、元丰玖、志成信、协同庆、协和信、蔚泰厚等票号的财东和主要经理人员,都捐纳银两,买有各级职衔。
举例说明,据清档记载,平遥日升昌票号财东李箴视,不仅自捐官衔,还给已死去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捐衔,其兄弟七人及下一辈男子十二人均捐有文武头衔,李家的妇女均受封为宜人、夫人等。
四、婚姻多不幸
清代,赴蒙经商是晋商的重要活动。清政府规定,旅蒙商在蒙古地方贸易一律不准携带家眷,不得与蒙古妇女结婚同居。各商号也规定:从业人员包括经理伙计,都不得在商号所在地携带妻子家眷和结婚纳妾,还规定探亲分为十年、六年或三年一次,每次三到四个月。因此,从十一二岁入号,到六十岁退休,一生中只有十多次回家探亲。
由于商人重利轻别离,以致在山西有“旅蒙商的儿女少,妻子守活寡的多”的说法。由此可见,晋商为了谋利常年外出,给婚姻带来不少问题。特别是经商致富后,婚姻由于财富的关系,家庭生活也不一定美满。
五、民宅建筑独具特色
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筑,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如襄汾县的丁村民居、祁县的乔家堡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㈢ 晋商精神是什么
晋商精神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
晋商精神核心内容:
穷则思变,艰苦创业。
逐利四海,开拓进取。
振兴民族,忠义爱国。
组帮结会,同舟共济。
信誉至上,诚实守义。
尊师重教,以人为本。
勤奋谨慎,俭约自律。
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3)晋商文化主要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晋商文化特点:
1、重视家规与家风
在晋商大族中,有些家族兴盛时间较长,子弟有前途者多,而有些家族则衰败得快,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前者重视家规家风,后者家规弛、家风差、败家子弟也多。并没有躺在祖宗基业上成为纨绔子弟,而是靠着自身的奋勉,各自开辟自己的事业与前途。
2、学而优则商
晋商家族有重学的一面,但他们具有以学保商,“学而优则商”的特点。晋商家族虽然重商,但也不是不重学,他们是商学结合,学中有商,商中有学,因而商人中不乏有学问之士。就连举人出身、任教20余年。
㈣ 晋商文化的介绍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这段话出自一个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山西商人口中,着实令人惊叹。这番论述不仅点明了经商的不二法则,也道出了为官与为人的基本遵循。在王现等晋商看来,不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按照这一法则为人处世、入仕经商,必定会做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㈤ 晋商文化主要有哪些内容
晋商文化主要可分为三种精神。
1、群体精神
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
2、敬业精神
晋商的敬业精神,也是常为人所称道的。敬,原是儒家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语。
3、进取精神
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如着名的大盛魁商号,其创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贫,为生活所迫,曾为人佣工,在清军费扬古部充伙夫,服杂役;
后来与山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一起随营贸易,先是肩挑负贩,拉骆驼,后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开“吉盛堂”商号,其后改名为“大盛魁”,几经磨难,终于白手起家,到雍正时大盛魁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
(5)晋商文化主要有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独具特色
山西商人的民宅建筑,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如襄汾县的丁村民居、祁县的乔家堡和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大院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详细情况请参阅太原道晋商文化之晋商大院。
晋商家族由于历史与社会种种原因,其家族呈现出不同的风姿。从兴盛时间来看,尽管明清晋商称雄商界五个多世纪,但从家族个例来看,兴盛时间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年。从地区来看,大商人家族明代多在山西南部,清代在山西中部。有关晋商家族个例的详细情况,请参阅太原道晋商文化之晋商名门。
㈥ 晋商文化
晋商始于宋代,称雄于明清,衰落于20世纪初。考察其数百年的发展图景,晋商之所以成功乃是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诚实守信、义利并举就是其中最为本质的两个内容,它们支撑着山西商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诚实守信:为商做人之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诚”这一哲学范畴是儒家经典《中庸》提出来的:“诚者,天之道也”,“不诚无物”。“诚”的意思就是真心实意、真实不欺。战国末年,孟子和荀子都讲“诚”,孟子说:“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荀子·不苟》)。诚的理论至宋代周敦颐而有大的总结,周敦颐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通书》)。这就是说,诚是仁义礼智信五常及一切德行的基础,不诚则一切德行皆属虚而无其实。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它的含义主要是指诚实可靠,守信用。作为人所应有的优秀品质和做人的伦理规范原则,“信”在儒学精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孟子开始信成为人伦之一,即:“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汉代董仲舒称“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宋代朱熹认为:“信便是真个有仁义礼智,不是假”(《朱子语类》)。信是以诚为基础的,是对道德原则信念的坚持以及执行时的不做假。
晋商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他是将做人的道理应用于买卖生意上,特别是将“诚实守信”的观念融入商业活动中,以诚实为本,坚持质量第一,维护自己的信誉,不弄虚作假。是先做人,后经商。以信用为上,取信于人,宁愿赔钱也不做玷污招牌的买卖。祁县乔氏在包头的复盛油房运大批胡麻油往山西销售,经手职工为图私利,在油中掺假,被掌柜察觉,立即另行换装,虽然经济受损,但是从此信誉昭着,近悦远来。
晋商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诚实(守信)的表现还有重信守约、有诺必践。经商过程中,商号之间资金经常相互“拆借”,叫做“相与”,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借贷款项。他们对待“相与”极其慎重,经过了解,认为对方重信守约,才与之银钱来往。既经来往,就是对方中途发生变故,明知无利可图,也不中途绝交。万一对方倒闭,成了呆账,也就听之任之,当作教训,其指导思想是:利是商家之血,信为商家之命。
晋商以诚实守信为商业精神,以雄厚资本为物质基础,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商业辉煌。票号是山西商业中极为独特也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一纸汇票千里传,万两银子立刻取。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没有一种内在的商业精神的支撑,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和高度。可以说晋商是以诚实守信为根本的思想原则,并将其贯穿整个商业活动的始终。
义利并重:经商致富之道
“义利”之辨是讨论伦理道德原则与物质利益之间关系的问题,是儒家思想重要争论之一。义主要是指思想、行为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利是指功利,物质利益。
晋商兴起于明清之际,当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的生产关系体系已有了裂痕,出现了许多反映商人阶级要求的思想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颜元。他吸收先秦墨家“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义利统一的思想,又汲取荀子“义利兼有,以义制利”的思想,提出“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的命题,他认为义与利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谋利计功是正义明道的目的,也是正义明道的动力,正义明道是谋利计功的手段。这就是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思想。
受当时先进的商业思想的影响,晋商挟信义而经商,不畏艰难,辗转千里,输万货以为人,赢百利而利己,逐渐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
商业经营活动中的义,在担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应该还包含了三层含义:先进的经营机制、优良的企业素质、灵活的经营方针。
一、晋商建立了具有强大动力、很强的平衡约束力的商业经营机制,把权、责、利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财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商号的经营管理,而是选用自己信赖,又熟悉业务、精明能干的人当掌柜。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放手让其经营。为了避免各商号造成脱节,晋商通常运用大号管小号,总号统支号的方法,层层节制使整个管理系统有条不紊。各个商号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相互制约,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纵向管理,横向联系”的制衡式的经营管理模式。
二、提高商号素质,增强内在活力。晋商号的机构精干,在人员设置上的原则是:“因事设人”。一般从业人员在10人左右,精干的机构设置提高了商号的办事效率,减少了人员重叠造成的拖泥带水。晋商对于人员的素质要求非常严格,狠抓业务,让自己的职员练到嘴稳手勤。在职业道德方面,要求人员重信誉,贵忠诚,鄙利己,喜辛苦,戒奢华。制定出许多规定,如果违反开除出号,永不续用。晋商也因此建立起了良好的商业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把握信息,预测行情,审时度势,经营方式非常灵活,多变。晋商从商业竞争中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求掌柜必须及时捕捉商机,制定经营决策,做到出奇制胜。晋商在竞争中知于前,行于先,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服务民生,富足家业,在商界纵横500余年。
㈦ 晋商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晋商文化的精髓是诚信进取,晋商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把商业信誉看得高于一切,坚持“诚信至上、以义制利”的经商原则。精髓,一指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二比喻事物的精要部分。
晋商认为经商虽以营利为目的,但需以道德信义为根基,提倡生财有道、见利思义,反对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可见,晋商是将诚信作为商家的最高信仰和经商的指导思想的,成就了晋商文化的精髓。
㈧ 晋商文化的八个字精髓晋商文化的简介
1、晋商文化的八个字精髓是诚信、勤奋、坚韧、团结。
2、晋商文化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母体下,在特殊时代和特殊的区域文化结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指导晋商经营管理、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文化思想和商业思想。
3、晋商文化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太原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晋商是中国较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㈨ 晋商文化的内容拜托各位大神
晋商文化有许多值得表现的地方。晋商成功的根本在于儒商精神。当时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的晋商,有着很进步的经商理念。儒商精神的根本在“诚信”二字,这可能也是现在社会上比较缺失的一种价值观念。 晋商精神 明清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他们的自我写照。他们的成功,令人注目。他们是如何取得成功的,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种特殊的精神作为其灵魂,这种内在的灵魂是实践活动中最活跃的能动力量,而从事这一活动的人就是这一特殊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明清山西商人的成功,就在于他们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自觉和不自觉地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我们可以把它归之为“晋商精神”。这种精神也贯穿到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可谓晋商之魂。 一、进取精神 二、敬业精神 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而勤奋、刻苦、谨慎的作风,又是敬业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勤奋:这是大多数山西商人具有的良好品德。 三、群体精神 明清晋商衰落自身、内在的原因,主要有四: 首先,明清晋商是封建统治阶级的附庸。 其次,“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束缚了晋商的发展。晋商资本流向土地,在明代已屡见不鲜。入清后,晋商购置土地者很是普遍。 再次,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如前所述,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旧有的商业模式已被打破,加快改革,适应潮流,是求得自身发展的途径。但是由于晋商中一些有势力的财东和总经理思想顽固,墨守成规,以致四次失去票号改革机会,晋商终于失去昔日光辉。 复次,近代企业的投资见效周期过长。20世纪初,晋商中一些有识之士以高度热情投资民族资本近代工业,但由于当时保矿运动的影响,其资本主要投入了投资额大、见效周期长、管理要求高、并受运输条件制约的煤矿业,而不是投资少、周转快、利润高的棉纺、面粉、卷烟等轻纺工业,致使资金大量积压,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