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国家有哪些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共计30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2.长城
3.敦煌莫高窟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8.武当山古建筑群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10.丽江古城
11.平遥古城
12.苏州古典园林
13.颐和园
14.天坛
15.大足石刻
16.明清皇家陵寝(湖北明显陵、河北清东陵、清西陵、江苏明孝陵、北京十三陵、辽宁盛京三陵)
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8.龙门石窟
19.都江堰—青城山
20.云冈石窟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2.澳门历史城区
23.安阳殷墟
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5.福建土楼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27.中国丹霞
28.荔波小七孔
29.杭州西湖
30.元上都遗址
2.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有:泰山、岱庙、灵岩寺、敦煌莫高窟、颐和园等。
1、泰山
1982年11月8日,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岱庙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
3、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都江堰市区北5公里幸福镇灵岩山七星岩下,称“灵岩圣灯”,旧为“灌县十景”之一,区别于我国着名的四大古刹(济南灵岩寺、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和天台国清寺)中的济南灵岩寺。
4、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
5、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2006年5月20日,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中国国家级的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着急,谢谢!!
只知道国家在2006年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物质文化遗产还没听说过。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Ⅳ—87
5. 中国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一、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1、白蛇传传说
白蛇传传说,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白蛇传传说是白蛇白娘子的故事,白蛇传又名白娘子传奇、雷峰塔传奇等。
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化为白娘子(白素贞),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宣)相遇相恋结姻,复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故事。
2、孟姜女的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其故事源自于“杞梁妻哭夫”的史实编写,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一个是孟姜,一个是杞梁,历史上确有此人,并非虚造。孟姜女传说渊源很早,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见端倪。 2006年,孟姜女传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表演艺术
1、京西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门头沟区民间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平鼓是一种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传统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太平鼓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清初,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
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狮舞
狮舞是中华各族民间舞蹈之一,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民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来助兴。
2006年5月20日,狮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1、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中国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梁祝传说
祝传说,流行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干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干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
8. 我们国家有哪些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有45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二。具体文化遗产如下:
1、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明孝陵(江苏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区) 2003.7、盛京三陵(辽宁沈阳市)2004.7文化遗产
2、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 文化遗产
3、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遗产
4、云冈石窟2001.12 文化遗产
5、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6、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 文化遗产
7、澳门历史城区2005 文化遗产
8、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7.12 自然遗产
9、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 文化遗产
10、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遗产
11、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遗产
12.福建土楼2008.7.7 文化遗产
(8)国家物质文化有哪些扩展阅读
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