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中国道家文化在哪里

中国道家文化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7-10 04:07:44

㈠ 中国道教文化的渊源是什么呢

作为中国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文化渊源除“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源头外,还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这四大重要文化源头,都对它的诞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为向大家提供权威答案,这里摘录中国道教首部全景式历史传记——《创道记》之《前言:与中国历史血肉相连的文化国粹》一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介绍。原文刊发于网络阅读网页链接

一、中国道教渊远流长,与鬼神崇拜、方术信仰和黄老学说血肉相连

作为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唯一原生宗教,道教的思想渊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上古时代,人们基于人性本能的原始信仰,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加以祭祀,祈祷膜拜。其中,早在黄帝时期,中国古人就有了对于天帝的祭祀,其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接万灵于明廷”等。此后,这种由来已久的鬼神崇拜,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祇、人鬼构成的神灵系统和敬天法祖的信仰传统。

与此同时,和鬼神崇拜密切联系的巫术信仰也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卜筮可以决疑惑、断吉凶;巫觋能够沟通鬼神,转告神旨;巫术可以为人们祈福镶灾、医治疾病。因此,道教不仅在承袭鬼神崇拜思想后将神灵系统纳入神仙体系,同时也将上古时代的巫术信仰纳入了自己的神学体系。

春秋时期,北方燕齐和南方荆楚等地出现了直接承袭上古鬼神巫术崇拜,宣传长生成仙的神仙方士,就此形成了诸子百家中的“神仙家(也称方仙道)”。当时,他们宣扬长生成仙信仰,把黄帝和老子作为得道成仙的楷模而奉之为神仙祖师;提出了寻求仙境、仙人和不死仙药的主张,并实践祠灶祭神、行气辟谷、导引吐纳等修炼方术;尤其是倡导炼丹术,并把服食丹药作为成仙途径。

与古代西方的原子论不同,古代中国流行的是元气论。这种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元气或者精气组成聚在一起,就是有形的东西;散开来就成为了无形的东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元气和精气这两个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另外,黄老道家继承老子观点,认为万物的主宰是虚静的道,而且正因为道是虚静的,所以才能因顺万物,成为万物的主宰。

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先秦学术由此摆脱了理想主义的窠臼,开始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另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等一系列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学的精华。除此之外,黄老道家还提出了天下为公和用法律来约束君权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专制政治的反思和批判。

此外,道教除与“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文化源头直接相关外,还与医家、兵家、法家、纵横家有很深的渊源。其中纵横家祖师鬼谷子(公元前400~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禅、王利,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人。据说因其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所以人称鬼谷子。)”便被道教尊奉为上古真仙。而作为与儒学和佛教一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实践信仰的方法,自先秦时期的“方士(方术之士,也称法术之士。古代信仰谶纬学说,祭拜鬼神,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周朝时被赐予同名官职,兼管刑狱。)时代开始,道教在古代天文学、地球物理学、气象学、中医及中医药学、应用化学、心理学、预测学、数学等科技历史,及武术、书画和音乐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当前时代也有积极的发展。

二、以下四大重要文化源头深刻影响了道教的诞生

除“鬼神巫术崇拜、神仙方术信仰和道家黄老学说”这三大基本文化源头外,还有“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易学理论和阴阳学说”这四大重要文化源头,都对道教的诞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方面

道教在吸收孔子、孟子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思想后,由此构成宗教道德观的主体,并将这种伦理道德与长生成仙思想结合,以神仙的权威驱使人们奉持践行。对此,《太平经》在提出“天地君父师”伦理体系后,又继续发展为影响深远的“天地君亲师”世俗伦理规范,并再提出以“乐生好善”实现“太平世道”的目标。同时,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阴阳灾异、天人合一的宗天神学后,道教又将其与随之而起的宣扬星象预言、经籍图箓、呼神劾鬼的谶纬神学一并吸收。

墨家思想方面

因为《墨子》曾经提倡尊天明鬼,并重申最高神天帝的意志和赏善罚恶的至上权威,以借上天来推行兼爱非攻的主张;同时他还将“鬼”的范围由“人死为鬼”扩大到“天地山川鬼神”,这也就为祭祀天地亡灵提供了依据;不仅于此,当时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立场上提倡自食其力和互助互利的观点,也被《太平经》继承发展;并且,墨家重视科学技术的精神,也被道教所继承。

易学理论方面

伏羲氏、周文王推演总结的《周易》,不仅为儒家五经之首,同时也为道家三玄之一。因此,在自古以来对《周易》所作注释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学问(《易学》)的过程中,道教也将《易经》当做基础经典而广泛探讨、演绎和应用。当魏伯阳(公元100~170年。东汉着黄老道家、炼丹理论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名翱,字伯阳,号云牙子。虽然他不是道士,但因其所着《周易参同契》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被奉为“万古丹经王”,因而后世将他奉为神仙)于东汉中期借《周易》爻象论述炼丹修仙的方法,将“大易”、“黄老”、“炉火”三者参合,针对以往养生术和炼丹术作出总结并创作完成《周易参同契》后,他强调修炼丹道和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正式提出了“易道”与“丹道”相通的理论依据。就此,道教在将《易经》的内容和形式吸收为宗教观点后:以《周易》中至高无上的“天”为模型塑造了“天尊”这一最高神灵,并将对玄学方术、符箓丹道、斋醮科仪等理论实践贯穿于“以易解道”的发展全过程。

阴阳学说方面

其相关概念在《周易》《老子》中都有论述。阴阳是“炁”的属性,阴阳二气具有化生万物的力量;而有关“金木水火土”是五种物质及属性的五行概念,则最早可见于《尚书•洪范》中的记载。以此,邹衍早在战国时就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创立了“阴阳五行学说(即阴阳家)”,借以阐释“道家的天道”和“儒家的人道”,以给五行赋予社会属性来说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趋势。在邹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后,作为神仙方术的理论基础,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阴阳五行又成为道教修炼法术理论的重要来源。

㈡ 幕阜山的道家文化

幕阜山因伏羲魂归,虞舜观天巡狩而封天岳,《水经》才有“汨水出自桓山”之记,《史记》更存“舜就时于负夏”之载。伏羲创制八卦,开道家之蒙,帝舜观天察地,同为国教先驱,古名雷公山,替天行道,仍是先民敬畏天神的源头,认列仙居而其上,始皇二度登临寻仙,唐·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洞天有九,福地存七,皆在山脉,神州大地,别无二处了。
道教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其神仙信仰和崇尚自然无为的思想,对中国文学艺术浪漫主义色彩和自然主义审美观的形成影响尤深,民俗神崇拜活动与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水乳交融,服药炼丹术对中国古代化学和药性学有突出贡献,行气、房中、存神,内丹等养生方术对中国传统医学和人体科学有密切关系。
道教中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众,它以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也许正基于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是由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一鬼神崇拜、二神仙之说和方术、三黄老学说中的神秘主义部分。鬼神崇拜是人类早期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产生对各种现象的敬畏,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而产生鬼神,认为高山离天近有神仙居住。比如将南岳衡山视为火神祝融居住的地方,少昊神居住在西岳华山,幕阜山古称雷公山,雷公即雷神,先民将幕阜山视为雷神居住之所,幕阜山现仍旧多雷,2006年发生过雷击6牛的事件,可能与地下蕴藏的金属矿藏有关。

到东汉末年由魏伯阳深入研究《周易》的基础上,用《周易》的理论写出了一本能解决当时社会上普遍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巨着《周易参同契》,为后世丹术修炼提出了一整套理论体系,被丹家称为“万古丹经王”。他的问世对金丹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向导作用,金丹派正是在它的指导下形成的。
道家学派是道教的前身,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认为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到东汉顺帝时,张道陵创五斗米道,标志着道教的正式创立,此时道教只有神仙信仰,并无理论,因而传其术而不能通,一直到东晋,才由道教着名的学者葛洪完成,其所着《抱朴子》一书,使道教理论化、缜密化,并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同,提高了道教的地位,在炼丹术方面,更是取得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葛洪将玄学与道教纳为一体,将神学与道学纳为一体,将方术与金丹纳为一体,将丹鼎与符箓融为一体,将儒学与仙学融为一体,对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葛洪还透过《抱朴子·外篇》真实大胆地揭示了晋朝社会的动荡,政治的黑暗,风俗的败坏,官吏的腐朽,百姓的疾苦。葛洪的思想,既不同于西汉的阳儒阴法,也不同于晋代的虚伪名教,又不同于先秦法家的治国之策,他主张儒道兼用,从治心入手达到行礼乐的目的,其笔锋之犀利,观察之深刻,情感之激烈,在“虚美隐恶”的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

㈢ 道教四大名山在什么地方

“道教四大名山”是指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以及四川青城山。 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传说曾经有九十九条龙在山中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位居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又叫太和山。武当山的道教信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武当”两个字就是“非真武不足以当之”的意思。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建于明代,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青城山有这样的传说,公元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看到这里深幽涵碧,就选择在这里结茅传道,并开创了天师道。此后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齐云山因其山势“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而得名,又被称做白岳。干隆称赞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是在三年之内两次游览齐云山。此外还有不少人认为终南山应该被列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原因是王重阳曾经在这里修道。

㈣ 道教文化的圣地在哪里

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其中 的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的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境内,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㈤ 中国现在有哪些道教都在哪个地方

你应该是问有哪些教吧
兄弟,话说清楚哦,道教就一个。
关于中国道教发源地到底是哪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说法,现在都说自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而用的多的说法是,都说自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其中有:
1)瓦屋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瓦屋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 香港和台湾三地的专家学者对四川洪雅县境内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考察后宣称:瓦屋山是中国道教最重要的发祥地,且极可能是发源地。 专家发现瓦屋山炳灵镇易俗乡至今保留着天师道遗俗,许多民宅张贴符灵...
2)安庆龙虎山
3) 道教发源地之一——鹤鸣山

鹤鸣山,在四川省大邑县境内,离成都市约65公里。据《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重要历史资料记载,大邑鹤鸣山是汉末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又据1986年12月出版的由文化部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载:“鹤鸣山又称鹄鸣山,在四川大邑县城北15公里处。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林木繁茂,双涧环抱,形如展翅欲飞的立鹤。这里是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的发源地,也是着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自东汉张道陵在此创立道教以来,道教中有名望者,都先后来此修炼,如五代的杜光庭、北宋的陈希吏、明代的张三丰等。原建有上清、天师、紫阳、迎仙、文昌、三官等上百间殿宇,并兼有亭、台、楼、阁,拥有“雕梁画栋、玉宫蓬宇”的辉煌气势,且园林花木品种繁多,四时不谢,蔚为壮观。后因年久失修,文物遭到严重毁坏,仅存留迎仙桥、解元亭、三官庙、招鹤亭、送仙桥等明代古建筑。
4)青城山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青城山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陵来青城山赤城崖舍,用先秦"黄老之学"创立了"五斗米道"即天师道,张陵"羽化"山中,青城山便以道教发源地和天师道祖山、祖庭名标史册。 汉晋之际,道教...
5)北武当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有“三晋第一名山”之称,由72峰,36崖,24涧组成,据专家最新考证,为中国道教发源地。

㈥ 中国道教文化的起源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开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论,却无相应的道教组织.魏晋时期的内丹经<<黄庭经>>和外丹经<<抱朴子.内篇>>尽管社会影响较大,其社会组织力量依然弱小.<<老子>>与<<庄子>>也成为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中国道教产生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各教派之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又是独立发展,时间上前后相错,并无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可言.教名与教徒也没有统一的称呼,道教一词道见于<<老子想而注>>.依此可见道教的产生可以由<<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而注>>三书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下:
第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第二来源于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第三来源于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第四来源于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第五来源于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
道教的历史渊源诞生于汉末,它是汉代社会的产物,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汉武帝时期直接推动了丹鼎派的形成.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兴盛对道教的产生有刺激和推动作用.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它的主要思想就是:1.神秘的气化学说,2.三名同心的调和论.即主张君,臣,民直协调共处.3.阴阳五行的灾异说.4.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太平经>>的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着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提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文字古奥难懂,其真义令人不易捉摸.
<<老子想而注>>是进一步了解五斗米道教义和理论的重要资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非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的悲剧,反而在演变为天师道以后,成为道教的正宗.

㈦ 中国道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家思想没有儒家和佛家对人们的影响大,但是它的发展之路也十分崎岖坎坷。道教的诞生和社会上其他宗教一样,一开始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向往的虚幻生活。道教产生初期是一个非常散漫的组织,诞生的过程也相当复杂。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统一的教团组织,但是道教仍然突破重重阻力,在最后发展成名门正派。

道教之所以以“道”为名,是因为道教不仅研究人人之道,对天人研究更是深入。道教思想十分重视“道义”和“道德”,道教虽然没有儒家的“仁德”之情,没有佛家的“大爱”之心,但是道教思想却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约束作用。道教所谓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思想,是永不磨灭的生存法则。

㈧ 思考1 道家的文化渊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道教与其它的宗教一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早期教派并非经由同一途径,在同一地区和同一时期形成的,并且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稳定的教团组织,因而中国道教史的上限极不易认定.在早期存在有符录派与丹鼎派,但其诞生过程相当复杂.丹鼎派注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分,其前身就是神仙方术和养生气功学,它是由战国时期发展而来的.东汉后期出现的<<太平经>>与<<周易参同契>>开始形成早期道教理论,却无相应的道教组织.魏晋时期的内丹经<<黄庭经>>和外丹经<<抱朴子.内篇>>尽管社会影响较大,其社会组织力量依然弱小.<<老子>>与<<庄子>>也成为道教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源头.由此可见,中国道教产生的过程是多源的,多渠道的和逐渐靠拢而成的.各教派之间互有影响,但基本上又是独立发展,时间上前后相错,并无统一的具体创教时间可言.教名与教徒也没有统一的称呼,道教一词道见于<<老子想而注>>.依此可见道教的产生可以由<<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而注>>三书看成道教活动和道教实体出现的标志.
早期道教的主要来源与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下:
第一来源于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第二来源于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第三来源于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第四来源于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第五来源于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
道教的历史渊源诞生于汉末,它是汉代社会的产物,是汉代思想文化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汉武帝时期直接推动了丹鼎派的形成.另外佛教的传入与兴盛对道教的产生有刺激和推动作用.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道教经典.它的主要思想就是:1.神秘的气化学说,2.三名同心的调和论.即主张君,臣,民直协调共处.3.阴阳五行的灾异说.4.天人相通的神仙系统.<<太平经>>的神仙系统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它具有两个神学系统:即天地阴阳系统.与神仙系统.这两者是平行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
<<周易参同契>>是道教丹鼎派最早理论着作.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提示的阴阳之道,参合黄老自然之理,讲述炉火炼丹之事,基本上是一部外丹经.其文字古奥难懂,其真义令人不易捉摸.
<<老子想而注>>是进一步了解五斗米道教义和理论的重要资料.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非但没有遭到太平道那样的悲剧,反而在演变为天师道以后,成为道教的正宗.

㈨ 中国四大道教圣地

1、龙虎山:

武当的来历:

据传,武当内家拳的祖师是北宋徽宗时的武当丹士张三丰。他在武当修炼时曾看到喜鹊和蛇的一场争斗,“喜鹊上下飞击,而蛇蜿蜒轻身摇首闪击”的姿式给张三丰以极大启示,就而悟通太极妙理,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术。

武当武术的起源之说历史上争论颇多,但蛇在攻防之时采取的姿势却非常形象地演示出武当内家功夫的真谛,那就是“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后经历代宗师不断的充实和发展,武当拳术又派生出众多的门派和种类,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包括“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套路;太极枪、太极剑等各种刀剑械术;轻功、硬功、绝技及各种强身健体的气功等。

㈩ 道家发源地在哪里

道家文化有四位里程碑式的文化巨人,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对道家文化贡献最大的有两位,伏羲和老子。伏羲是道家文化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先天八卦。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鼻祖,他写了被称为“万经之王”的五千言《道德经》。周口是伏羲建都之地,史称“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在鹿邑,所以从伏羲到老子以先天八卦和《道德经》为标志的一脉相承的道家文化的发源地无可争议就在周口。

与中国道家文化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