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贵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歌
道刻
侗族琵琶歌
侗族大歌
铜鼓十二调
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
芦笙舞( 锦鸡舞)
芦笙舞( 鼓龙鼓虎)
芦笙舞( 滚山珠)
傩戏
安顺地戏
彝族撮泰吉
木偶戏
八音坐唱
布依戏
花灯戏(思南)
侗戏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苗族服饰( 刺绣)
丹寨苗族蜡染技艺
水族马尾绣
苗族芦笙制作工艺
玉屏箫笛制作技艺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
贞丰小屯白棉纸手工制作技艺
石桥白皮纸制作技艺
茅台酒酿制技艺
牯藏节
姊妹节
布依族查白歌节
侗族萨玛节
端节
水书
仡佬毛龙节
② 贵州有哪些历史文化遗产
在贵州挑地儿玩,外地人看名气,本地人靠口口相传。在各大景区争相评为 AAAAA 之际,其实游客还是喜欢那种人少又非常棒的“小众目的地”。
很多景色不是不够出挑,而是比较低调。我以前还是编辑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跑全球踩点世界遗产的撰稿人,从国内、东南亚、日本到印度,那种从前不会吸引我的地方,在他的镜头和笔下都有了新的生命。
大多数时候,我们是作为视觉和感官动物在游览景色,寻找一种眼前一亮或者从未有过的体验,其实那些我们会觉得平平无奇的地方,平淡在我们不了解它的由来和特色。这种地方就像博物馆,没有做功课或者讲解,意义就不大,毕竟不是一样演出。
今天,我从世界遗产这个角度聊一下贵州的几个去处,之所以用世界遗产,参考一下一位知友的回答:
2007 年
荔波
荔波是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地,作为荔波粉,我已经不止一次提过这个地方。
2007 年,荔波和云南石林等几处南方喀斯特地形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在全世界领域中,中国南方的喀斯特在喀斯特特征和地貌多样性上是公认最好的。
中国南方喀斯特典型的地形有三种:峰林(塔状喀斯特)、峰丛(锥状喀斯特)和石林。荔波是典型的峰林和峰丛喀斯特地形。
荔波喀斯特是由高圆锥形的喀斯特峰、深陷的封闭洼地、下沉的溪流和长长的地下洞穴组成,是可供全世界参考的典型峰丛地貌。
荔波的核心区域是大小七孔景区和茂兰景区,由一个公共缓冲区包围。景区面积 29518 公顷,缓冲区有 43498 公顷。其中茂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含有不同年代的碳酸盐露头,经过数百万年的侵蚀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峰丛和峰林岩溶。更可贵的是,景区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植被,随着季节更迭,都能在此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致。
关于荔波更通俗的玩法可以看这里。
2010年
赤水丹霞
赤水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赤水丹霞是 2010 年在第 34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和国内其他丹霞地貌作为中国丹霞一并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③ 贵阳的非物质文化有什么特点
贵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厚,形式多样且各具特色。
贵州十大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侗族大歌、苗族古歌、水族马尾绣、苗族芦笙舞、苗族跳花节、侗族琵琶歌、布依族服饰、侗戏、苗族蜡染技艺、侗族萨玛节。
苗族古歌,是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其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徒、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④ 贵州截止2022年已经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和传统
黄糕粑。贵州的黄糕粑制作技艺在2019年被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在2022年成功申报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梁祝传说
祝传说,流行于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的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故事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结合含恨而终的婚姻悲剧。
梁祝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是一侧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与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传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其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
评弹的历史悠久,清干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干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
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
⑥ 贵州有哪些民间手工艺
贵州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有:
1、贵州蜡染,亦被称作“贵州蜡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它以素雅的色调、优美的纹样、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贵州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蜡染,是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夹结一起被称中我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
⑦ 贵州的文化遗产 传统戏剧是什么
贵州的文化遗产,传统戏剧是
丝弦
灯(
凤冈县
)、
仡佬族滚龙戏
(
正安县
)、
端公戏
(
金沙县
)。
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2、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⑨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皮影戏、侗族大歌、古琴、木活字印刷术、越剧等。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