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文化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文化
什么是文化?我们天天将“文化”这个词语挂在嘴边,但真想把它说清楚,其实还真不容易。作为一个文化领域创作者,今天就在此献丑,掰饬掰饬这两个字。
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来说,这锅老汤至关重要。因为它既保持了主流价值体系的底味儿,也维持了社会根基的稳定。
我们既然是生存在文化这潭水中的鱼,如果水温水质不稳定,鱼必然也不会好过。所以,每当社会的文化基础发生重建后,往往会迎来一次阵痛。这也是为何中国历史上,每当文化大融合的时期,比如魏晋南北朝、中国近代史西方文化融入等,社会发生动荡的原因。
B. 什么是文化文化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文化就是社会关系的外在形式或者社会关系只是文化的一部分
1、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文化有古今、地域、民族、阶级之分,也有先进、落后与腐朽之别.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对该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具有新的特点,即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中,文化的、信息等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科技、教育、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3、文化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影响人、熏陶人、塑造人.
文化对人的影响既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也源于人们参与的各种文化活动.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都在不知不觉中受文化的影响.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就是不断接受文化影响,由生物人变成文化人的过程.先辈的引导和教诲,社会的褒扬和惩戒,无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播一种文化观念.我们接受各种教育、参与这样那样的文化活动,都是在接受教化.文化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化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
4、一个人小到饮食起居、待人接物,大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不是一定文化影响的结果.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人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经济学家斯蒂芬·玛格林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
几千年来,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伯来文化、非洲文化,以及阿拉伯伊斯兰等文化,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化,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各个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才使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内涵.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认同、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认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不仅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而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感情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之所在.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繁荣世界文化是满足人类不同精神需要和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有利于通过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来发展和繁荣世界文化,也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3)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求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要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国家不论强弱、社会不论贫富、种族不论肤色,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应当充分尊重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各国文化应当本着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以及和睦相处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开展交流和合作.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绚丽迷人,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C.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文化有没有标准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生活处处离不开文化,而一个民族的发展,一个国家的昌盛,更是离不开文化。而文化也不仅仅是手里的一纸文凭,也不仅仅是祖辈留下的书本典籍,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支柱,一个个体的内在修养。艺术无国界,文化也是。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证明了文化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不但要物质层面的丰富,更要精神文化的富裕,才能使国家自信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中。一个人也是,只有拥有了充足的文化,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D. 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有文化
文化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精神方面的东西,有文化可以让你的精神得到升华。很多人都说想要当一个文化人,但是其实很多人对于文化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的。大家所说的文化是那种在学校好好读书,上班以后认真学习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但这些其实只是文化的一方面,文化真正的本质内容在于精神上的升华。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不仅仅是说让你学习各种知识,更重要的是你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升华。
综合上面所说,我认为文化本质是一种精神方面的东西,文化可以让你整个人变得更加好。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没有文化的人就一无是处,。只不过相比较而言,这个社会的发展更需要那些有文化的人去支撑,没有文化的人可能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落后一点。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很可能第1批淘汰的,就是那些没有文化的人 。
E. 文化是什么
文化,wén huà,英文是culture,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它涵括智慧群族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是群族基于自然的基础上所有活动内容。是群族所有物质表象与精神内在的整体。
具体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
具体人类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这里把非人类的智慧群族的文化称之为亚文化比较恰当一些。
虽然它们具有人类文化的共同点,但是一个本质区别是人类的自主价值与自主意志是完全不同与其他智慧群族的。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文化包含着八大艺术和第九艺术
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文化大致可以表述为:1.广泛的知识并能将之活学活用;2.内心的精神和修养。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文化。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1.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2.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
3.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每种语言都能表达出使用者所在民族的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特性以及文化、历史等,都是人类珍贵的无形遗产。——周海中
4.文化来源于人,也服务于人。——区文伟
F.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做人要有道家的境界、佛家的胸怀、儒家实践的精神
梁武帝的时候,有一天傅大师去看他。他头上戴着道冠,身上穿着枷沙,脚上穿着儒生的鞋子。梁武帝就问他,你这是什么打扮?你是道、是僧还是儒?他回答说,做人要有道家的境界,佛家的胸怀,儒家实践的精神。
这是中国文化很重要的内涵。【哲园】
中华文化的内涵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官方治政的厚黑学,一个上面说的是中国文化精神,主要反映在中国智识阶层的身上( 胡适、鲁迅、罗素、黑格尔等等人早都进行过分析,中华文化的劣根也不少)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盘、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G. 什么是文化你如何理解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文化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是物质生活之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
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的。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习惯做法不同。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具有强大的动力。
文化与文明
1、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2、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3、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H.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
文化包含着八大艺术和第九艺术
其中中国文化烙印着民族与时代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发展,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的儒学思想。
I. 文化是什么意思
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对文化这个概念的解读,人类也一直众说不一。
但东西方的辞书或网络中却有一个较为共同的解释和理解: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
(9)文化之什么扩展阅读:
一、不同理解
1、从哲学角度解释文化,认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由于哲学的时代和地域性从而决定了文化的不同风格。一般来说,哲学思想的变革引起社会制度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有对旧文化的镇压和新文化的兴起。
2、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
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
3、从文化研究的角度看,文化,即使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绝对排他的。对葛兰西来说,文化霸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赤裸裸的压迫和被压迫关系。
“统治集团的支配权并不是通过操纵群众来取得的,……统治阶级必须与对立的社会集团、阶级以及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谈判,这种谈判的结果是一种真正的调停。……这就使得意识形态中任何简单的对立,都被这一过程消解了。”它成为一种从不同阶级锚地取来的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动态的联合。
二、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J.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
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必须注意的是,民族的灵魂未必都是正面的。
由于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里它都具有归结性的意义。
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