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中国文化自信来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来自蒸蒸日上的综合国力,来自开拓创新的亿万民众。
⑵ 中华文明的自信究竟来源于何处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长远的历史中诞生了各种文化、到了现在我们去吃糟粕取其精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么中华文明的自信究竟来源于何处?首先我们的文化是传承性的、几千年每一代人的传承、就足以证明这个文化优秀、我们自身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⑶ 国家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文化觉醒、文化自信首倡者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晶(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第六届理事)。他从2003年开始发现中国人普遍喜欢用英文命名中国的事物,比如DVD、VCD、CPI、CCTV等,中国人对中国人说话用英文这些常人见怪不怪的琐碎小事中提炼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本质原因是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文化自卑,并探求解决文化自卑的办法,写成《中文正在缺失》。
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后,立即将此文寄到中央有关部委并在各有关网站和论坛推广,得到众多人士的赞同与支持。并与南开大学德语老师陈辉一起联名将各自在此方面的论文寄至中央政治局各位常委,得到时任中央书记外书记刘云山同志的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并转信至教育部。教育部时任袁贵仁部长亲自召开部长会议,由部综合处魏丹专门联系两位同志。
黄晶在此文中首次完整、连贯提出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概念共六条主张,其中包括“文化觉醒、文化自信”在内的五条被中央及有关部门采纳,如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将中文置于与国旗、国徽、国家主权同等地位,让人们认识到中英文混用等胡乱使用中国语言文字行为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戕害;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内的有关法律法规。
增加关于禁止中外文混用的条文,明确少数几种可以与中文同时使用外文的特殊场合。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要求各部门、行业凡是受众为我国民众的文字材料,一律禁止穿插使用英文等外国语言文字或其他民族文字。确有需要的,在括号内注明外文原称,或用相应文字另行文。呼吁中华文化的意识觉醒,强调中华文明自信,提倡全面、规范使用汉语文字的风尚,宣传中英文混用的危害。
禁止媒体(报纸、电视、电台、正规网站)受众主要为中国人群的中英文混用(中文出版物禁止使用;公文禁止使用;在校学生语文类学习、考试禁止使用。) 必须使用中文的几种情况:涉及公权力的会徽、标志、商标、品牌图案,必须使用中文。如电台、电视台、警车等。本国生产或所有权为中国且投放国外市场的产品标志、说明必须有中文。
掀起“汉化风暴”。国家教育、翻译部门及工作人员要加强职能作用,严把翻译、审核关,每年开展中英文混用清理翻译工作,定期通报不正确的翻译而不是将字母词公布为当年汉语流行词。 自此之后,相关“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论述才逐渐出现,道路、制度自信的提法也由此才渐渐于十八大之后逐步推出。
文化觉醒、文化自信早在2009年就完整提出,是解决中国人近一百多年来崇洋媚外思想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所有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论述皆自此开始。这一主张也被写入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虽然只有八个字,但这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思想基石。因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原创精神。
所以,并不是只有专家教授才能提出有效的思想主张。
⑷ 中国文化的自信来源于哪里
如今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越是竭力想证明的,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自信。我们不清楚,除了我们还有哪个民族在反复强调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是卓然独立,亘古不变,最优秀的。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凡是优秀的文化都是全人类共享的。
更要认识到在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人类优秀的文化都是全人类共享的,不必强调出自哪里,作为一个重新崛起的民族,有责任为世界贡献出充满智慧的物质、思想、文化、艺术、制度……丰硕成果。这就是赋予一代代民族精英永恒的历史使命!
⑸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出处在“文化觉醒、文化自信”,此 8 个字的完整提法出自安徽安庆人黄晶的论文《中文正在缺失》一文。费孝通先生仅仅是站在做学术的角度提出了“文化自觉”,与黄晶提出的“文化觉醒”在针对性和危机意识上有明显的区别,而且没有“文化自信”。所以,文化觉醒、文化自信首倡者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晶(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第六届理事)。
自此之后,相关“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论述才逐渐出现,文化自强和道路、制度自信的提法也由此才渐渐于十八大之后逐步推出。
文化觉醒、文化自信早在2009年就完整提出,是解决中国人近一百多年来崇洋媚外思想问题的根本指导原则。所有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论述皆自此开始。这一主张也被写入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虽然只有八个字,但这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思想基石。因此,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原创精神。所以,并不是只有专家教授才能提出有效的思想主张。
2013年,黄晶再次上书(论文《中国,你在哪里》)中央,提出“(传承)开创中华文明”等措施,并正在思考探索什么是中华文明的未来之路。他的公众号“开创新文明”于2017年上线,自2009年上书中央推广“文化觉醒、文化自信”以来,作者一直致力做“传承开创”中华文化的推动者,希望能唤起高度西化的中国人真正地觉醒!
⑹ 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文化自信源自于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彰显、文化底蕴的展示、文化底气的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过人民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和思想精华,历经千年亘古不变、延绵至今,为中国人民构筑起永恒的精神家园。
⑺ 标题 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的来源有哪些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⑻ 文化自信的来源是什么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历史的理性认同;对已有文化发展成就的由衷自豪;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和创新能力的确信;对未来文化发展前景和长久生命力的信心。可见,文化自信是一个具有时间维度的整体性概念。
文化自信的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是那种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传统。
第二个来源,是中国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救亡图存的艰难奋斗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文化中极为丰厚的新篇章、新传统。
第三个来源,是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经历前后两个三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包括艰难曲折的探索、挫折、失误中形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谈到文化自信,我们首先会想到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以为对当代中国人来讲,甚至更加重要是我们之所以自信的重要源泉。
⑼ 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
新时代中国的显着特征之一是,中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看待国际国内问题。这就要回答一个问题,中国为什么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国的文化自信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来没有失去对中华文明和文化的自豪与自信。即使在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始终有一批人,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清醒的头脑,在艰难困苦中奋起。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文化精神才使中国在一次次的危难中重新奋起,实现中国历史上的多次复兴。
中国的文化自信,还来源于中国的祖先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过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中国有5000年从未间断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留下来的论述和经典,几乎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成为中华文明从不间断的重要源头,也为世界文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两项与文化有关(即造纸术与印刷术),对世界文明传播的贡献意义重大。
中国今天的文化自信是自身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自然结果。经济发展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不断繁荣的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0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到现在的约83万亿元;中国的研发投入从微不足道,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中国的文盲率从建国初期的84%,改革开放初期的38%,下降到现在的6%左右;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3000多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1亿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形成规模宏大的研发队伍;中国的科技论文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高水平的论文总量也处于世界前列。因此,当前中国的文化自信可以讲是水到渠成。
开放包容是活力源泉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种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是中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不忘本来。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系统全面地整理了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之初就恢复成立了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在过去的近70年里,特别是近40年,我们总共整理出版了2.4万多种中国的典籍,并规划实施了多项古籍出版工程,如二十四史的整理工程、善本再造工程;同时与时俱进地推动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如出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吸收外来。近百年来,特别是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全面、系统、准确地翻译出版了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经典,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借鉴西方的科技文化。现在从古希腊到当代世界各学科、各学派的重要经典和代表作几乎都有中译本。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名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当代政治学术着作丛书》《国际政治关系丛书》等。中国每年新引进出版国外图书版权达1.7万多种,有不少图书的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时出版。对世界优秀文化的研究和吸收借鉴是中国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面向未来。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国注重少年儿童的文化培育,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哺育我们的孩子。以少年儿童图书出版为例,中国目前每年新出版少儿图书近5万种。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少儿出版领域以年均15%的速度持续增长,目前市场上可买到的少儿图书近28万种。
⑽ 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经济的繁荣昌盛以及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