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黑什么文化

黑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07-12 16:39:29

‘壹’ 黑陶是什么文化呢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黑陶文化的特点

据历史记载,黑陶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代表的是龙山文化,其漆黑的颜色,既显得沉稳大气又不失古朴、典雅,因此从古至今一直十分受大家的喜爱,并且在海外市场也享有较高的声誉。接下来,我们首先探讨黑陶的艺术特点,然后从市场、旅游、教育三个方面出发分析黑陶艺术的传承策略。

‘贰’ 黑色在中国文化中意义

黑色在汉民族的文化象征意义中,和红色、黄色、白色一样,也具有二重性的文化含义: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由于黑色和铁色相似,因此自古人们常用黑色象征“刚直、坚毅、严正、无私”等含义。如在戏曲脸谱艺术中,往往用黑色象征历史人物的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等高尚品性。如唐代的尉迟恭、宋代的包拯等历史人物的舞台形象,都是黑色的脸谱。
又据中国古代的五方、五行之说,把天地空间分为东西南北中五方,它们各方又分属木、金、火、水、土五行,五方五行又分别具有青、白、赤、黑、黄色。北方属水,具有黑色。因此,人们又用黑色象征“深沉”。黑色和夜色相似,因而它又象征“神秘肃穆”等含义。
黑色又具有贬义色彩。这可能是由“颠倒黑白”这个成语来的。屈原在《九章·怀沙》中说:“变白为黑兮,倒上为下”。此外,黑色与中国古代的“黥”这种墨刑有联系。早在周秦时期,在犯人的额上或脸上刻画或刺字,然后用黑墨涂之,这样可在犯人的脸上留下永远抹不掉的耻辱。因此,黑色又含有不光彩的附加意义。
地狱和神话中的“阴曹地府”都是暗无天日的,和光明相对。因此黑色又象征“黑暗、阴险、恐怖、死亡”等贬义色彩。
此外,黑色还表示奸恶、阴谋等含义。如:“黑爪牙,黑心,黑名单”等。从黑暗还可以引申出“不光彩,不合法,欺骗”等贬义。如社会上流行的词语有“黑户口、黑社会、黑市、黑货、黑钱、黑车(指无驾驶牌照或未上税的出租车),黑人(指没上户口的人)等

‘叁’ 黑色象征什么

这个问题涉及到黑色的文化意义,黑色一般象征的都是比较消极的东西,有关很色的象征意义详解如下: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
黑色在绘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
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
但有时黑色也有褒义,如:在时装界,黑色代表稳定、庄重的样式;口语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时尚潮流;
在财经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证明没有欠债。
在中国民间,有时黑色的食物被认为对身体较好,例如黑猪肉或乌骨鸡比较营养、上等。
黑色还代表"秘密"、"隐蔽"和不确定的,如:黑社会,是指地下隐蔽的犯罪组织;
"黑箱"是指一个没有信息散发出来的系统。
"黑金"常被用来形容来路不明的钱财,通常是来自于贪污,但在某些场合,"黑金"也会只是意指黑色的值钱事物,通常最常用来形容石油。
黑色幽默(Black Humor)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在其他文化中,黑色有不同的意义,如:
在肯尼亚的马塞人心目中,黑色是代表阴云密布,雨季到来,因此象征繁荣和生命;
在中国彝族人中,原来贵族宣称自己和普通人不同,骨头是黑色的,因此黑色代表高贵,黑彝是贵族,白彝是奴隶;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
在德国,黑色代表保守派的党派,如"基民盟"、"巴伐利亚基社盟"等;
在新西兰黑色代表国家橄榄球队,因为他们的球衣都是黑色。
在中文口语中,黑色常意指被忽略、被排除在视线焦点之外,例如形容一个人不得上司认可为"黑掉了"。
此外黑色还用于:无政府主义的旗帜是全黑色旗;海盗传统用黑色上有白骷髅图案的旗帜;
汽车越野赛时,黑旗表示车子陷住了;
桌球比赛时,在"斯诺克"中黑球是七分球;在美式花球中,黑球是最后第八球。
在西方占星术中,黑色的镜子和水晶球都是巫师占卜的工具。

‘肆’ 黑色代表什么

1、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

2、黑色是最深的颜色,神秘而具有炫酷感。黑色将光线全部吸收且没有任何反射。黑色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黑色的搭配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一直装添于人们的服饰。同时,黑是极端深的颜色,然而有时候又令我们感到黑色有着令人溢于言表的感染力。黑色可以表达对宇宙的敬畏和向往,具有超越现实的梦幻和无穷的精神,黑色的存在本身显示着自身的力量,奠定了黑色在整个世界的地位。

‘伍’ 黑陶文化的介绍

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陆’ 黑色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黑色象征着高贵、稳重、科技。

1、黑色是一个很强大的色彩。它可以很庄重和高雅,而且可以让其它颜色(亮色)突显出来。在只使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有时候,你会在印刷品中看到反转的文字,比如,黑色背景和白色文字,常常会在商业卡片中看到,但是在网站中,我们会常常看到而且看起来非常引人注目。

2、一些由黑色产生的联系会是悲哀、死亡和罪恶,但是正面的黑色可以流露出高雅、热情、信心、神秘、权力和力量。可以在语言中想到一些黑色的正面和负面的印象:某些精美的东西可以被描述为黑色领带(black tie),或者一个高手(不只是在武术方面) 可以被说成黑带(black belt)。负面,一个人可能是流氓(blackguard)、黑心(black-hearted)、害群之马(a black sheep )或者黑名单(blacklisted)。

(6)黑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黑色基本上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与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

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如果将三原色的颜料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会感觉为黑色。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黑色的瞳孔)。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安宁,亦是一切的归宿。

‘柒’ 黑土文化指哪些内容

黑土文化即时东北文化
八、绚丽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

(1)、肇东国画:肇东国画以它的群体优势在国内画坛上崛起,并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们的关注。80年代中期以来,肇东国画先后在北京、郑州、洛阳等国内十余个城市和新加坡、美国、日本、前苏联、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香港、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荣宝斋、燕山书画社、文宝斋等画廊展览展销300余幅,多次在省和国家展出中获奖,有100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黑龙江美术馆、深圳美术馆、陕西美术馆、中国西安民俗博物馆收藏,有200余幅作品在国内外50余种报刊中发表。

(2)、海伦剪纸:海伦剪纸有着较高的艺术成果。剪纸带头人傅作仁创作的大型剪纸《东方红》18幅,进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阳》等3幅作品被周恩来总理转赠铁人王进喜和东海舰队。傅家是满族剪纸世家,几代人都喜爱剪纸,家里收集、复印、创作的剪纸作品10万余张。1987年,在中国民族文化宫举办了傅作仁满族剪纸展览,在美术界引起了轰动,影响深远。傅作仁的皮影剪纸开创海伦剪纸的新篇章。目前,他已出版了《黑土艺术》、《傅作仁满族剪纸》、《中国剪纸艺术研究》、《雪花剪纸集》、《中国风俗剪纸》等9部书。傅作仁还把他的皮影剪纸艺术作品专辑8张32幅以明信片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发行。1999年在曼谷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金奖。以毕再生、 刘卫平等人为代表、以海伦文化馆为创作阵地、以精品剪纸创作为核心的创作队伍在1995—1998年创作的大型剪纸《满族风情》、《鄂伦春婚俗》、《金陵十二钗》等264幅作品4次在国家级展馆展出,3600多幅剪纸作品赴欧美、东南亚等30几个国家和地区展销。138幅作品被中国民间艺术馆、徐悲鸿纪念馆、民族文化馆收藏。2001年,省美术出版社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发行了海伦文化馆创作的《剪纸京剧脸谱》,创下了海伦剪纸史上四个之最,即创作时间最长——历时8个半月;创作人员最多——直接参与25人;幅数最多——达308幅;效果最佳——达到国粹与民粹的完美结合。单幅排列可达百米长卷,一人完成需15年时间。此书参加了全国重点图书展销,并参加了新加坡举办的国际图书展销,把海伦剪纸向系列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了一大步。2002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1、2、4频道4次报道海伦剪纸,省电视台新闻节目和文艺频道3次报道海伦剪纸,《黑龙江日报》两期连载海伦剪纸专题报道。海伦剪纸每年在各级报刊上发表百余件,同国内外进行交流几百幅。

(3)、北林风筝:北林风筝群体建立于90年代初,自1990年至1995年连续5年组织8个队参加北京国际风筝赛和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团体奖8项。两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获得风筝比赛团体第一名。近年来,北林风筝更是越飞越高,队伍不断扩大,花样不断翻新,每年春节在城郊旷野都有大批风筝爱好者追风斗艳,吸引许多游人驻足观看。

(4)、庆安版画:庆安版画起源于五十年代末解放军转业官兵业余创作的北大荒版画。七十年代,庆安版画作者创作了多幅反映农村生活的版画作品,首次进省展出,其中一幅参加了国家展览。版画创作带头人匡关夫、吴玉林、杨明军对庆安版画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庆安版画创作初期追随了北大荒版画风格。但庆安版画作者大都生活在农村,他们在平淡无奇的农家小院中发掘新的艺术创造天地,清新的田园生活和农家小院的温馨情调,成为作品赞美表现的主题。他们的作品,在画面上较少倾心于雄奇、严峻气势的喧染,注重抒情,多以小见大,一幅画就像一首田园小诗,手法由单一写实向写实与装饰结合。庆安版画鸟瞰视角继承了农民画传统,明快色调、夸张变形线条和对比强烈色块,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精华。不规则构图、不受时间限制、扩大想象空间、扩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艺术处理,形式悦目,富于美感,形成了庆安版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庆安版画创作群体采撷着黑土地上的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溶其如玉,散其如珠,创作了二百余件反映北方农村田园风格的版画作品,多件作品参加了省地举办的各种展览或被报刊杂志发表,获奖多件,并有作品入选画集、出国展览、或被外宾收藏。七十年代,庆安版画参加过全国农业学大寨美术作品展览,八十年代,庆安版画二十多件作品参加了绥化地区赴省举办的创作群体作品展览,参加过赴非洲五国展出,锦都杯国际书画大赛,九十年代,赴浙江杭州参加展览,参加过首届全国乡村田园画会展览,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大展,黑龙江省第五届群星奖大展;2000年,吴蔚的版画作品《春夏秋冬》获“千禧杯”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金奖。

近年来,庆安版画又将创作的触角伸向火热的现实生活。九十年代初,庆安开发绿色食品,绿色、生态、健康成为现代人的追求。版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表现绿色食品开发的作品应运而生。《希望的田野》、《北国也有江南景》、《秋》成为版画中的精品佳作。当时的绥化地区(2000年撤地设市)将版画确定为庆安的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一县一品特色文化项目的版画,在不断壮大创作群体的基础上,推出精品力作。

进入新世纪,睿智的庆安版画创作群体,以创新的精神和思维,开始把目光盯在了版画的商品化创作上,由单纯艺术作品创作转向文化商品创作。从表现形式、内容、创意、风格、色彩、印刷、刀法上都有所创新。艺术视角有了新的突破。版画的几个分类油印、水印、丝网印刷等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们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以机器印刷取代了手工印刷,提高了印刷质量。使版画作品形神兼备,艺术魅力不断提升。版画带头人吴玉林、杨明军、王真在庆安版画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他们与年青作者边创作边探讨,追求艺术的极至。业务能力过硬、技艺超群的传统版画人才队伍,面对现代传媒与信息产业的发展,他们注重提高、培养、造就创新人才,为版画可持续发展积蓄人才资本。文化素养深厚、技艺精湛的版画作者深入生活,捕捉时代信息,激发创作灵感,一批反映时代风貌、地域风情、绿色食品之乡绿色物产的精品佳作不断问世。2004年9月,他们的30幅版画作品参加了“中国.绥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进省展出,黑龙江省图书馆展厅内,庆安版画展位观者如潮,庆安版画浓郁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的创作风格,巧妙的构思得到专业人士和版画青睐者好评。此次展出,在省内叫响了庆安版画品牌,引起巨大轰动。版画作品《绿风.红柳.黑土》、《二人转》、《龙的故乡》、《腊月》、《羊群.白云》引领着版画创作的潮流。

庆安版画创作群体汲取着新世纪的阳光雨露,将创作的触角伸向生活、伸向传统、伸向世界,吮吸着艺术的营养,探求着美的真谛。我们深信,植根于土壤深处的种子,一定会更好地生根、发芽,更快地开花、结果。庆安版画沐浴着新世纪的春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定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成为大众文化需求的佳品。目前,他们通过产业化运作方式,正在打造庆安版画品牌,借助“中国黑龙江庆安绿色食品节”的强大外宣攻势和强力推介,定会走出庆安,走向全国,奔向世界。

(5)、绥棱农民画:绥棱农民画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 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 被国内媒体誉为“是我国继户 县之 后又一个农民画县”(1981年《中国农民报》)。在黑龙江首届农民画展中,绥棱共有12幅作品获奖。在全国第二届农民画展中,绥棱县又有5幅作品参展。1989年,绥棱县有25件作品参加“哈尔滨第一届天鹅艺术节”美术大展。1990年12月,由农民画作者创作的12部连环画参加了由省美协、美术馆、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绥棱连环画展。1991年10月,14幅农民画在北京国家民族文化宫参加了黑龙江省优秀美术创作群体展览。1992年3月,有25幅农民画入选东北三省民族民间美术作品展。同年,《美术大观》发表绥棱农民画10余件,另有9件绥棱农民画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美术大展。近十年来,《中国农民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农村报》、《学理论》、《奋斗》、《北京晚报》、《中国漫画》先后发表了绥棱农民画并附文介绍。绥棱县也因此被命名为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

(6)、望奎皮影:望奎皮影历史悠久,于清朝同治年间传入望奎,历经百年风雨,从崔春芳、关兴久、张学文到谷宝珍,现在已经是第四代了,他们表演的皮影戏《三请樊梨花》 、《红月娥做梦》等剧目多次被省电台、电视台采录实况,《三请樊梨花》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号称皮影一枝花的谷宝珍,其精湛的表演被黑龙江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反复播放。望奎县画家张家纯,将我国传统的皮影艺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创造出皮影画,使之在景灯下的艺术效果定型在纸绢上,充分展示出中国皮影艺术的价值和迷人风采,先后在我省及大洋彼岸美国等地展销。

(7)、明水篆刻:篆刻艺术,历史悠久,名家众多,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古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明水县的篆刻艺术,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只有一些从事钟刻技术的匠人。1976年后,经过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明水篆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逐渐培育出一批小有名气的篆刻人才,并形成了浑厚灵秀、拙中见巧、隽逸奔放的艺术风格。明水篆刻的代表人物是康平。54岁、曾任县文体局副局长、图书馆馆长的康平,堪称明水篆刻界的代表人物。他曾广拜名师,先后得到过启功、赵朴初、周谷诚、溥杰等前辈的指导,集众家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85年,黑龙江省青年代表团赴日本访问,他的篆刻作品在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与日本千叶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书法、篆刻大展上荣获二等奖。十几年间,康平共为周谷诚、赵朴初、方毅、张爱萍、巴金、冰心、艾青、侯宝林等数百位名人、艺术家制印四百多方;为日本、美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友人制印百余方;为北京齐白石故居画屋、河南新乡电影制片厂及国内名胜和旅游胜地刻制牌匾;为赵朴初、姚雪垠书斋刻制匾额。这些年,康平单是制印就达一万四千多方,把这些方寸的小石头连到一起,可达600余米。

(8)、兰西挂钱:兰西挂钱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称之为独具特色的。从90年代初至今,挂钱的艺术创作始终没有间断,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创作方式不断创新,已形成了500余人的创作群体和县、乡、村、屯四位一体的创作网络。他们创作的近千幅挂钱作品曾先后在哈尔滨、北京、大连、西安、杭州等地举办过大规模的专题展览,先后4次代表黑龙江省分别参加了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民间工艺品展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中国民协和民委举办的民俗录像汇映大奖赛等,并被制作成“兰西挂钱”专题片,在香港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多次播放,有170多幅作品被国家收藏,部分作品赴日本、美国、南韩、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地展出和展销。120多位作者的400多作品编辑出书在全国发行,30多位作者的46篇论文在全国有关刊物、学术交流会上发表或交流。兰西挂钱开创了全国“五个第一”,即第一个举办挂钱专题展览,第一个挂钱出国展览,第一幅大挂钱(5.20m× 2.90m)问世,群体带头人孙福生被国家公认为我国研究挂钱的第一人。他编辑出版的《中国挂钱图集》一书,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关于挂钱艺术的第一本专着。兰西挂钱创作群体多次被国家、省、市授予“优秀创作群体”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捌’ 什么是黑人文化或者街头文化

谈起黑人文化,我们可以先看看“黑人”这个词在美国的变化,也就可以看出黑人地位的变化。最初,当黑哥们儿们还是奴隶的时候,黑人被称为 “Negro”。这个词本来是个西班牙语,意思是“黑的”。在西班牙语里,这个词是中性的,既无褒义,也无贬义,但是它到了英语里,就成了个贬义词,意思就是“黑鬼”。后来美国摆脱了奴隶制,黑人逐步获得公民的地位和权力(这个过程相当漫长,还经历了许多流血事件),黑人们就被称为“Black people”。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指出,这个词仍然包含着很强的歧视意义(即不管黑人白人,都是人,为什么非要指出肤色来?就像管亚洲人叫 “Yellow people”一样,我们心里也不会舒服。),所以又有了一个新的词,即“African-American”,指在美国的黑人,直译就是“非洲裔美国人”(这种用法,也应用在其他人种上,比如说美国籍中国人,就可以称为Chinese-American)。所以现在虽然还偶尔听到有人用black这个词来形容黑人,但大多数人都只用African-American了。如果你要在谈话中指黑人,最好不用前两个词,尤其是Negro,这会让人觉得你大概是个种族歧视主义者,或者民族狭隘主义者。
说起黑人来,我们想到最多的大概就是黑人音乐了。从爵士乐(Jazz)到节奏布鲁斯(R n’B),到说唱乐(Rap),黑人对美国音乐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90年代的时候,我们管说唱叫做Rap,但现在好像都称为Hip-Hop了。Hip- Hop不仅在黑人中广为流传,它也受到白人,尤其是年轻白人的喜爱。说唱乐主要以说为主,因此通过媒体的强大力量,黑人的语言也进入了年轻白人的语言中,这也可说是亚文化对主文化影响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吧。

其实严格说来,Hip-Hop是一个文化种类,它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嬉皮士文化(Hippie culture)日渐式微的时候就产生了。当然它更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非洲音乐,但70年代的时候,Hip-Hop文化的出现实际上是帮派暴力的一个延伸,它包含着比说唱乐更广泛的内容。总的来说,Hip-Hop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Rap,即说唱乐。第二个是breakdancing,即街舞。最后一个方面就是graffiti art,也就是涂鸦艺术。

街头文化有很多,几乎在街头任何的艺术都可以成为街头文化.近代的街头文化在20世纪的70年代得到发展,集中在欧美地区,特别是美国的街头时尚热火时区,出现的街头音乐RAB RAP(说唱音乐)、摇滚音等。还有街头舞蹈街舞、滑板族、滑旱冰。伴随出现的是街头服饰、涂鸦等。

现在的街头文化打破传统,打扮夸张。形象突出特点。这些特点使年轻人喜爱而且传播很快一下在世界各地扎根。在我们的亚洲,先在日本和韩国出现的说唱组合,然后出现跳街舞的舞团,然后在基础上出现一些说唱的组合会跳齐舞和简单的高难度动作。

我们中国在受到韩国、日本的影响下在90年代后期也出现hip-hop风波、出现舞团 特别是2000年几乎每一个省都有街头文化的出现。而且好多人喜欢街头服饰,特别在台湾和香港几乎可以说街舞成为第一运动和第一的舞蹈是学生的首选.在内地街头文化刚刚流行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在海南可以说是发展较晚的了。虽说发展了2年了。但是还是未成熟呢。
街头文化的构成:
服饰

超大尺码的服饰可算是Hip-hop文化的经典风格。据说这种穿法的来源和Hip-Hop文化的发源有密切的关系。原来Hip-hop文化是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当时美国的黑人、犹太人、墨西哥人等有色人种发展而来。当时美国的有色人种经济状况不如白人来得优越,然而小孩子却生得比白人多,为了让这些小孩子不至太快淘汰衣服,所以经常购买尺码较大的T恤;再加上Hip-Hop文化运动味重,宽松的衣服方便多了。

宽大并非Hip-Hop穿着的全貌,细分还有差别:玩滑板的朋友喜欢穿滑板鞋,从事运动时比较得心应手而且也比较耐磨,并搭配滑板品牌的服装,如DVS、PTS、VOLCOM、EXPEDITION、 DC等皆是滑板运动用品中的名牌;街舞少年喜欢穿Nike、Adidas等运动品牌的简单式样球鞋,表现出干净利落的风格,其中Adidas鞋为玩地板动作的舞者所喜爱;在街服品牌上,有知名的ESDJ、TRIBAL、JOKER、FUBU等,名牌服饰Tommy Hilfiger、POLO Sport、Nautica、OAKLEY及运动品牌Nike、Adidas也是广受舞者欢迎的品牌。

涂鸦

涂鸦(graffiti)即街头涂鸦,常见于美国一些住宅区的小巷道上或地下道及地铁站。涂鸦少年以喷漆作画于墙上,用以表达其所想宣告的意念、想法或是帮派用以划分地盘;从60年代末发源至今,渐渐成为一种街头艺术。

涂鸦少年之间相互进行涂鸦竞赛,比谁的作品多,谁的名头响。他们在所有可能的公共场所将自己的名字或笔名“涂”在显眼的位置,以此表达对成人权威的蔑视。他们手持装满颜料的喷枪同警察捉迷藏,这些颜料常常是偷来的。

他们在市区的墙上涂抹带有神秘色彩的句子,粗鲁的骷髅状的人像、带有原始面具色彩的面孔、以及孩子游戏中含有猥亵意味的姿势。涂鸦作品是可视的说唱乐和爵士乐,是对视觉艺术的原创性贡献。作为大众主义观念的扩展,涂鸦艺术家大量生产了素描、印刷品、油画、雕塑、壁画、T恤、钮扣和旗帜。

2001年,时尚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向Hip-Hop流行文化取经,从衣服、裙、高跟鞋以及手袋上,都能找到黑白或七彩的涂鸦风格作品。

街舞

街舞包含了机械舞、霹雳舞等,起源于美国街头舞蹈的即兴动作。这些街头舞者以黑人或是墨西哥人为主,流行的街舞多半发源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一些黑人或是墨西哥人的孩子们成天在街上以跳舞为乐,形成各种派系,也很自然地在他们所跳的舞蹈上发展出不一样的特征。

街舞属于劲舞,动感十足,动作幅度大,要求舞者体质好。像单手倒立、前滚翻、大风车转、背旋等动作,属于难度系数高的表演,街舞少年必须保持足够的体力支撑,以及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气。

深圳的一些精明商家借“街舞”发财,从某种意义上带来了街舞的兴旺。一些舞蹈学校和健身中心开办了街舞学习班,生意十分火爆。商场在促销商品或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也经常请街舞表演助兴,渲染气氛。

Hip-HopDJ

1967年,有位牙买加移民在美国纽约最早把两个唱盘及混音器摆在一起,独创“刷唱片”(scratch)的动作,吸引了很多人在街头欣赏。DJ作为播放唱机的操作员,从此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言人。当然如果只会放CD是不够的,要有相当的音准及节奏感,才能将两首不同的歌曲漂亮地混音;更高的技巧是scratch,也就是所谓的刮唱片, 造出尖锐的音效。DJ在国外已经风行20余年,自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而且还举办一些大大小小的国际比赛,其中最具公信力的比赛,叫做“DMC”。

唱白

唱白(MC)指party中带动气氛的主持人(master of cerem ony)。一个好的 M C要能带动众人的情绪,对着众人说话,以人声制造节奏以及模仿机器所发出声音如鼓声或 s cratch等,所以演变为 R ap等说唱技巧。 M C不只是表演者,也兼具了 H ip-H op文化的讯息传达者的功能,一个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 M C,更能带动口头禅、音乐以及服装的流行,这点也可以由那么多的黑人歌手代言服饰品牌窥见一二。

特技单车

时下许多年轻人已不把自行车仅仅当作上学或上班的代步工具,对于一些人来说, B仔或 B M仔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
http://www.qpark.org
B仔的正确名字是 B MX,全名是BICYCLE MOTOCROSS(自行车越野)。它是在7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自行车越野运动。80年代中期开始把 B MX拿到平地玩,而且玩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它的动作有上百种,其中最基本的是车上静平衡,如后轮点地跳、前轮点地跳、擦轮、定车、飘、过桥等。 B MX的车身一般采用合金制成,可以承受从几米高的地方摔下的冲力。设计上也有许多的特殊之处,如不受车闸线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转动的车把。 B MX在电影《 E· T》中的出现,使它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

在香港、广州和深圳等地,特技单车分为三种竞赛项目: U型管、平地赛及公园赛。这些竞赛将特技单车带给了社会大众,而运动的核心仍然保持在街头。

滑板

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的美国,美式冲浪音乐及电影领导潮流,人们在某种类似冲浪板的设计中寻找陆地冲浪的乐趣,第一张滑板在1959年推出市场。80年代末,夹心木制障碍物以及街道式场地的出现令滑板运动以一种自助的形式再现生机,这批滑板新生代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明星运动员。

滑板运动对世界潮流文化影响深远,运动员爱听的 P unk音乐以及他们所穿的泥土感很重的宽衣以及怀旧式网球鞋等,都一度成为了世界潮流。

直排轮滑

轮滑这个创意延续了大约有300年之久,最初是一位17世纪的荷兰人尝试在自己鞋子下钉木制滚轴,享受溜冰的乐趣。在1979年,美国一位冰上曲棍球选手发现了一双老旧的直排滑轮鞋,于是买下这个设计。从那时开始,直排轮滑在全世界开始流行。

1984年,美国开始研发各种不同用途的轮滑鞋, R OLLERBLADE一直是国际飞轮业界领导品牌。

滑板车

滑板车( B icman)是继滑板之后的又一运动型新产品,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公里,这种新型产品来源于日本。

虽然我们能在深圳街头见到个别老人和妇女骑着滑板车逛街,但是那不是街头文化的代表,因为街头文化是年轻的“酷”一代的玩物。滑板车就像一辆小型单车,它的车头取单车的构造,下部取滑板的构造,不过它只有两个车轮。假如你会如下绝招,证明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了:以两脚夹住后轮,两手抓紧车头,用力吊起车头,以后轮为重心,在半空中旋转两圈,厉害的可转到三圈;或者夹住前轮,以前轮为重心,翘起后轮旋转

一说起街头文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HIP-HOP,从某种程度上说,HIP-HOP确实也已经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代名词。

HIP-HOP起源于纽约底层的工人阶级,是一种黑人文化生活的精神体现。从风格上有纽约和洛杉矶两大流派。音乐、舞蹈、涂鸦、刺青、衣着是HIP-HOP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HIP-HOP既然出身低微,因此最初的活动场所只能是街头,比如街舞、街头篮球、滑板,作为一种纯粹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文化形态存在。HIP-HOP族具有强烈的可被识别性,他们扛着录音机招摇过市,放着喧闹的音乐,配合夸张、眩目的舞蹈动作和永远大一号的服饰,肆无忌惮地向人们宣称:我们就是HIP-HOP族。

日本的青少年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很大,所以HIP-HOP在日本很快就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流行。但他们也做了一些改变,比如把涂鸦加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元素和文字,在穿着方面也不单是HIP-HOP的典型服饰,有很多搭配。日本人是内敛安静的民族,因此HIP-HOP族也没有那么张扬。我在东京皇宫御苑的外面看见过一群跳街舞的HIP-HOP族,都是十二三岁的男孩,干干净净的,穿着滑板鞋和宽松的服装,清一色反戴棒球帽,旁若无人地扭动肢体,尝试一些高难度的动作。HIP-HOP原本是很张扬的文化,但是到了日本人这里变得很低调,没有聒噪的音乐,没有夸张的表情和动作,互相之间的交谈笑语也颇有节制,生怕惊扰了肃穆静美的皇宫御苑。

如所有的地下文化一样,强烈眩目的HIP-HOP文化被主流娱乐圈介入,加以现代的促销手段,形成了新的主流文化。早在1994年Rap在流行音乐上就有极大的斩获,不少HIP-HOP人因此赚到钱,改善了生活。街舞也已经从街头走入了充满小资情调的健身房、俱乐部,成为了中产阶级日常生活方式。

当一种文化从地下浮出水面,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街头走向舞台,从精神乐土走向商业社会,也就开始失去活力、走向衰落。

因此从本质上说街头文化是青少年的文化,因为他们没有戒律的束缚,不需要理论的支撑,鄙视商业社会。当成年人在为事业成功疲于奔命、过劳死的时候,他们在街上踏着滑板无所事事地滑过整个夏天。

除了HIP-HOP族外 日本还有很多独特的街头文化 比如很有名的暴走族。年轻人骑着摩托车,浑身披挂着金属饰品,车载音响中放着震耳的音乐,在众目睽睽下招摇过市。近年来,越野车在街头流行起来,在东京拥堵的街头常常会窜出一辆越野车,惊鸿一瞥,随即又消失在车流中。

要说日本的街头文化,不能不说一种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街头文化——原宿文化。

二战后原宿成为了美军基地,很自然地这个地区的年轻人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嬉皮派,也就是最早的原宿族。今天原宿以云集穿着时髦现代的青少年而闻名。原宿也超越了单纯的地名,上升为了一种街头文化。原宿街区有一条竹下路,这里是所谓的竹下孩族的领地,他们是原宿的新主人。这些年龄不超过20岁的年轻人,穿着大胆、新奇、充满个性,甚至怪异。他们每周末从东京近郊聚集竹下路,不做别的,只是站在街上,展示自己的装扮。他们口袋里没有多少钱,浑身上下也没有名牌,但是打扮得精心、前卫、特立独行,成为原宿文化的标志。

街头文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相生相随,从东京塔往下看,鳞次栉比的建筑和密密麻麻的街道让人的双眼无法承受,但就是这些街道是东京街头文化的乐土,一代代的年轻人在这里成长。当一群年轻人背叛青春后,新的年轻人会前仆后继,他们纯粹、非商业性的文化特质正是街头文化的活力之源和美好所在。

日本街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年轻人的街头文化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日本的公共场所,还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街头表演者。年轻人的街头文化纯粹是一种自我表现和自娱自乐,他们不需要别人的认可和欣赏,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可是街头表演者就不一样了。有的街头表演是有策划、有组织的,专业性比较强,常常和当地的餐饮、娱乐、旅游等活动相联系。比如在富士电视台门口一场动感十足的夏威夷舞蹈表演是为了宣传夏威夷的旅游线路,在迪斯尼乐园的活人雕塑是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还有一些街头表演是流浪艺人或者街头表演爱好者的演出,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商业气息。

在日本的很多城市,比如东京、京都、大阪,从城市文化上说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在东京,幽雅美丽的皇宫园林和现代建筑名作、古色古香的寺庙神社和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僻静小巷的朦胧灯笼和繁华都市的眩目霓虹形成鲜明的反差。东京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又保存着最古老的传统。这种矛盾的统一也常常体现在日本街头文化和街头表演中,比如在皇宫御苑跳街舞的男孩,还有在浅草的观音庙卖艺的小提琴手。

浅草,光听到这个古雅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人们的遐思。它是在东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老传统的地区。有洁净的石板路,有淡淡的街景,有东京最古老的寺庙——观音寺。这里每天都像庙会那么热闹,从寺庙的前门到正殿300米长的石板路两旁有几十家商店出售各种江户风格的物品。夏季的晚上,游人如织,到处可见穿和服、踏木屐的女孩在石板路上行走、在神殿前祈福。

在寺庙的前门,我看到一个街头卖艺者,是一个高大帅气、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自己带着音响设备,正合着音箱中的旋律拉小提琴。他拉着熟悉而又不知名的西洋乐曲,气质风度俨然是在音乐厅开独奏音乐会,搞得游客都不知该不该给钱,尽管他面前有一个放钱的小碗。他似乎也不在乎收益如何,只是沉醉在音乐中,就这样站在观音庙古老的建筑下,一曲又一曲,伴着游人来来往往。浅草的夜晚,东方的神韵和西洋的风情如此和谐,流淌在古朴的石板路上和街头艺人的琴弦上。

‘玖’ 黑色的文化中的含义

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如:
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像“黑色星期五”;
黑色在绘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
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
黑客,恶意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电脑程序、电脑系统及电脑网络安全的人。
但有时黑色也有褒义,如:
在时装界,黑色代表稳定、庄重的样式;
口语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时尚潮流;“黑马”代表潜在可被重用者;
在财经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证明没有欠债。
黑色还代表“秘密”、“隐蔽”、“邪恶”和不确定的,如:
黑社会,是指地下隐蔽的犯罪组织;
“黑箱”是指一个没有信息散发出来的系统。
在其他文化中,黑色有不同的意义,如:
在肯尼亚的马赛人心目中,黑色是代表阴云密布,雨季到来,因此象征繁荣和生命;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黑色是北方的象征,代表“水”,五色之一,没有贬褒的含义;
在德国,黑色代表保守派的党派,如“基民盟”、“巴伐利亚基社盟”等;
在新西兰黑色代表国家橄榄球队,因为他们的球衣都是黑色。
在中国大陆,“黑”和“迷”、“亲”是相对的,“迷”“亲”(或粉丝)指支持者和爱好者,那“黑”就是指反对者和讨厌者。
切黑就是指切尔西的反对者和讨厌者。
牛黑就是指费德勒的反对者和讨厌者。
豆黑就是指纳达尔的反对者和讨厌者。
在动漫同人用语当中,“腹黑”一词往往用以指称内心邪恶、表里不一的角色。
在中文口语中,“黑心”亦可指没良心道德的人,如“黑心商品”即可指不良商人制造出的商品。
在服装上,黑色被认为能把目光分散到四周较光亮的范围,从而达至视觉上“纤瘦”的效果,潮流应用比如有2000年代中后期起女士大量穿着黑色袜裤或黑色连裤袜。
此外黑色还用于:
无政府主义的旗帜是全黑色旗;
海盗传统用黑色上有白骷髅图案的旗帜;
“黑洞”是光线不能逃逸出来的星体;
汽车越野赛时,黑旗表示车子陷住了;
台球比赛时,在“斯诺克”中黑球是七分球;在美式花球中,黑球是最后第八球。
在西方占星术中,黑色的镜子和水晶球都是巫师算命的工具。
黑色在电阻值中代表0。
京剧脸谱中,黑色一般代表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拯。
黑色在标记色彩标准中被用作文字和记号的颜色。
在温和的语境中,黑也有细节,详细,周密的意思。
“皂”也有黑色的意思,相对的则是“素”(白色)。例如把代表黑色意思的“皂”用于青红皂白、皂衣(黑衣。泛指秦汉时官员所着用的黑色衣装,后降为下级官吏的服装)等词语。

‘拾’ 黑种人属于什么文化

非洲文化 长久以来 由于非洲的很多久远的原因,一直没有融入东西方文化领域 他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分支

阅读全文

与黑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1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2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7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5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0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3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96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7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1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